“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八岁的文鸯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颠峰时刻。抖擞精神的数百员魏将看到一个毛孩子,决心捉拿。结果他们找错了人。这孩子竟然敢单骑迎敌!于是魏将上前支招,结果被文鸯钢鞭打醒了,原来这不是一般的孩子呀!于是全力快攻,猛攻,但都被文鸯用更快更猛的招数击败。只见钢鞭上下翻飞,狂舞猛扫,碰着死,沾着亡。文鸯对追兵丝毫不惧,杀得性起,四五番的冲阵。魏将胆战心惊,终于退去。赵云闯曹营是一直运动作战,能不打则不打,尽量不打,从这个意义上,文鸯超越了赵云。从此乐嘉桥被人记住了。 十大颠峰时刻之十乐嘉桥的文鸯。 |
| |
于是关羽发动突然袭击,利用赤兔马的机动力,狂奔下山(和黄忠有点相似),在预定的地方碰到颜良。由于已经说过的原因,颜良措手不及。但来看这个字---“刺”,按常理,刀应该是“砍”或“斩”。但这里为什么是刺?我个人估计是这样的:关羽事先肯定听说了颜良的勇猛,所以已经制定了一套招数来速战速决,那就是出怪招!!!文中并没有说颜良的动作,只说心理“方欲问时。”。那颜良是什么动作呢?我们可以想象,他看见是提刀的将过来,第一反映就是向上架或向左右挡,如果是提枪的将来了他一定会防止胸腹部。可这就显示出关羽的高明,他偏偏用了刀法中绝少的“刺”,一举成功。 综上所述,虽然关羽斩颜良是占了突袭,虽然是占了赤兔马的优势。但这是在他周密部署和超强武力,自信,胆魄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比之后来战黄忠,庞德等都要精彩得多。可以说关羽真正武力成名不是斩华雄,而是这次。无愧于关羽颠峰时刻。 现在白马还有一个孤魂,那是颜良,他为什么不散去?他在寻找 失败的原因。 十大颠峰时刻之四白马坡的关羽。 |
很多武将没能在颠峰时刻找到对手啊~~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