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大地震后,地震局和地震科学家都会被痛骂,这似乎已是国际惯例,这次汶川大地震也不例外,网上已出现了大量骂地震局吃干饭的帖子,质疑“纳税人养了这帮家伙干什么?”传统媒体上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如5月13日《信息时报》上的文章《大地震前我们对诸多预兆是否太大意》说:大自然再三地提醒与警告,我们却彻底地对此失去领会能
力。这到底是科学的局限,还是我们智慧的悲哀?
大家在大灾发生后的痛惜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据此就指责地震科学还是有失公允了。虽说现在科学昌明,但偏偏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这颗星球本身的了解还很有限。中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并不低,被世界公认史上唯一一次对地震的准确预报,就是中国人做出的,即1975年2月4日的中国海城地震。但今天回过头看,就不得不承认那次准确预报多少有点运气。
《大地震前我们对诸多预兆是否太大意》一文中说到了10日四川绵竹市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绵竹离汶川只有几十公里。
现在看来,这可能确实是大自然对地震的预警。但这话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罢了,在自然界,蟾蜍大规模迁徙,原因可能有许多种,地震警告只是其中一种,事发当时几乎不可能准确判断。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大自然的警告”毫无意义,但这些信息在社会管理层面上却是无用的。现在地震科学能做出一些中长期的预报,也就是“某某时间段内在某地区可能会发生某某级的地震”之类,但准确到某时某地会发生多大的地震,却是做不到的。像绵竹大规模蟾蜍迁徙这种现象,也许吻合了地震局内部可能存在的某份对川北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只是可能而已,没有也不能算错),但地震局能据此就要求政府命令川北地区的几千万人民,在三个月内露宿街头,且不进厂房、办公楼上班么?这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人会问,既然不能做出准确预报,地震局有何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
其一,地震局存在的最直接一个作用在于,地震一旦发生,地震局可迅速给出准确的震中、震级等情况。不要小看这一点,它一方面是开展后续救灾工作的基础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它还有一大功效。这次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全国大片地区都有震感。如果没有地震局迅速给出辟谣信息,我想12日晚上全国会有数以千万计甚至上亿的人在恐慌下露宿街头。我们这些非震中地区的人昨夜能安然入梦,可以说就有地震局的功劳。其二,我们可以把纳税人的钱视作一种长线投资,养着这些科学家持续研究,等待地震预报能发展到准确预报的那一天,为子孙后代造福吧。
其实真正做地震研究的科学家,在地震以后往往较一般人更难受。因为他们常常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情绪激动的灾民们的骂声中直面那些悲惨现场,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所以,大家还是多给一些理解吧。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是多么脆弱。
让我们为逝者默哀,为伤者祈祷。
珍爱生命!
建议取消地震学,既然不能预防,留着何用,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
没必要养这帮吃闲饭的!
我是从客观角度出发,虽然逆耳但是事实。
等你冷静下来再看看吧。
我一不是公务员,二不是党员,没义务帮他们遮挡。
政府的首脑灾后2小时就飞过去了,
N十个部长级官员现在就在现场,
能说不面对现实吗?
你说地震?那个你查查除了中国海城地震,哪个国家能准确预测的?
如果地震局平时没事像气象局那样:
“明天小震到中震,偏泥石流4级到5级。”还真吓死我了。
建议取消地震学,既然不能预防,留着何用,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
没必要养这帮吃闲饭的!
其实,地震预报这个东西实在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不能说专家就完全是没预测出来。只能是讲,地震的预测难以付诸实践。那些地震局的专家是可以预测出地震的(假如),但即使是这种预测也只是一种可能性的预测。也就是地震有可能发生。而且还难以判断这次地震的具体强度。另外地震发生的影响也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同样是7.8级的地震,同样是处于震源,但 一个地方的人可能会毫无反应,另一个地方去天崩地裂了。正是由于地震的这种预测纯在很大的可能性,以及地震的影响也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震预测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地位上。而且,如果地震局贸然的公布消息,公布其预测的地震结果,就一定会导致相当程度的社会恐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自然,会有人讲,恐慌总比死人好吧。。可又要考虑地震预测的或然性,以及地震实际影响力的复杂性。一句话万一预报了没事发生,那。。。(历史上也是多次出现过这种对灾难的错误预测而导致可怕影响的事件,最著名的应该算日本某科学家预测行星撞地球的那次了。一般的地震小道消息也很有造成不小恐慌的。)总之地震预测即使有结果了,一般也是没人敢公布的。。那地震局做什么用的呢?积累,研究。积累关于地震的资料。研究地震的成因地壳构成。像龙版说的那样,长期打算。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是多么脆弱。
让我们为逝者默哀,为伤者祈祷。
珍爱生命!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