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廖尔与布良斯克之战(1)
奥廖尔和布良斯克的攻势,可以说是向莫斯科大举进攻的前奏曲,为了达成这个任务,第二装甲兵团进行了下述的改组工作:
第四十六装甲军,连同党卫军帝国师和大德意志步兵团,在罗斯拉夫尔地区都已经交给第四装甲兵团指挥。
第一骑兵师又再度受第二装甲兵团的指挥。此外,第二装甲兵团还指挥着下列各单位:
第四十八装甲军,军长为二级上将肯夫,所统率的部队为第九装甲师和第十六、第二十五两个摩托化步兵师。
第三十四军,军长为梅兹将军(Gen.Metz),所辖第四十五和第一三四两个步兵师。
第三十五军,军长为肯费将军(Gen.Kempfe),所辖第二九二、第二六一、第二九六和第九十五共四个步兵师。
我决定用主力从格卢霍夫攻向奥廖尔,所以把第二十四装甲军摆在我整个战线的中央。在第二十四装甲军的右面,我把第四十八装甲军部署在普季夫利;在它的左侧,又把第四十七装甲军部署在绍斯特卡(Shostka)。第三十四军保卫着右翼,而第三十五军和第一骑兵师则保卫着左翼,所有步兵军均取纵深的配置,在装甲军的两翼外侧,梯次前进。
在大军集中之前,第四十八装甲军应由苏梅(Sumy)和涅德里盖洛夫先向普季夫利地区的敌人攻击。利用这一行动,我希望能在全面大战开始之前,先稳住我的右翼。这是一个果敢的计划,但是我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基辅会战的苏军实力,未免估计过低,所以第四十八装甲军并没有能够把当前的敌人击败,不过却摆脱了这个战斗,进入了那个在大德意志步兵团背后的集中地区。第二十五摩托化步兵师对于摆脱敌人很花了一点工夫,而在行进中不幸又损失了一些车辆。假使我听了李本斯坦的忠告,一开始就让他们在我方防线后方前进,那么结果也许可以更好些。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若第三十四军的步兵能够早到,那就太好了。但是他们在以后五天之内仍无到达的希望。
我们获得了100辆战车来补充各装甲师的损失。所不幸的是有50辆却误运到了奥尔沙,所以改运到前线时已经太晚了。同时我们也没有获得充足的燃料。
为了准备作战,在罗斯拉夫尔地区集中了大量兵力。在攻击开始时,第一装甲师、党卫军帝国师、第三摩托化步兵师和大德意志步兵团等单位,全都集中在该区战线的后方。同时原先担任预备队的第二和第五两个装甲师,现在也加入了战斗。把这样多的装甲兵力都集中在中央的位置,是否很妥当,却很值得怀疑。我的意见认为把第四十六装甲军还是留在第二兵团建制之内,似乎更好。此外那两个养精蓄锐的装甲师若用在侧翼行动方面,则要比用在正面攻击方面更为有利。
〖〗〖〗图251941年9月30日的局势9月27日,我亲自到第四十八装甲军方面去视察,目的是想要对于它的情况获得一个直接的印象。在罗姆内的军部里面做了一次简短的汇报以后,我就再转到涅德里盖洛夫南面6英里远的克拉斯拉尼亚(Krasnaia),去视察第九装甲师。这个师由胡比兹基将军(Gen.Hubitzki)指挥。由那里我回到司令部。
在9月28日和29日两天中,我就已经看出来第四十八装甲军直向普季夫利前进的企图已经失败了,所以这个地区内的攻击就停止了下来。专以欺骗敌人而言,这个在什捷波夫卡(Shtepovka)地区的作战可以说是已经成功了,因为敌人似乎已经猜不着我们的主力会从哪里冲出来。在大德意志步兵团掩护之下——他们仍然守着原防地——第四十八装甲军交叉地向北面移动。
我们在30日就以下列的战斗序列,开始进攻:
第四十八装甲军从格德希(Gadiach)—什捷波夫卡地区,通过涅德里盖洛夫,向普季夫利进攻,以第九装甲师为攻击的矛头。第二十五和第十六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第三十四军的步兵接替了他们的防务之后,也就马上跟着前进。
第二十四装甲军,以第三和第四两个装甲师领头,第十摩托化步兵师紧随其后,从格卢霍夫沿着公路的东南面,向谢夫斯克(Sevsk)和奥廖尔前进。
第四十七装甲军,把第十七和第十八两个装甲师并列在前线上,从杨波尔进攻,其右翼直指谢夫斯克。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则位在左翼和后方,以中布达(Seredina Buda)为前进目标。
各步兵军担负着侧翼的保护工作,一部分经过柯斯托波布尔,一部分经过罗姆内,分别前进。第一骑兵师则在苏多斯特河的西岸沿着波格尔的两侧前进。
我们的攻击对敌人产生了奇袭的效果。第二十四装甲军的进展特别迅速,到达了齐尼尔(Chinel)高地。第四十七装甲军也攻下了休拉维卡(Shuravka),并向东北方向推进。
在30日的清晨,我到了格卢霍夫,我们的司令部就新设在这里。我在那里对肯夫将军说,要在普季夫利地区准备相当的兵力,以来保护第二十四装甲军的东面侧翼。肯夫却回答我说,在什捷波夫卡周围的战斗中,苏军曾经用奇袭的方式,包围住了第一一九步兵团的两个营,把他们的车辆都抢了去。敌人似乎曾使用过重型战车,造成了这种令人很不愉快的损失。现在第九装甲师的部队必须回转过来,恢复该地的情况。盖尔军长也报告我说,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俯冲轰炸机无法起飞。此外,他也误认为他所遭遇到的只是敌人的后卫部队,因为李美尔逊将军(第四十七装甲军的军长)曾经告诉他敌人已经完全为他的奇袭所击败。
[em10][em10][em10]
战略上的必败首先是两线作战,
其次是对苏联战略纵深的估计不足。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