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庶之母。徐庶托名单福辅佐刘备,大败曹仁和李典,曹操拿了庶母以作要挟。操在徐母前妄言刘备,徐母痛骂之,言厉辞切,操怒恨不已。后曹操仿徐母笔迹诱来徐庶,庶往曹营见其母,却被母斥为弃暗投明,不明大义,徐母自缢而亡!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却说曹仁与李典回许都,见曹操,泣拜于地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操曰:“胜负乃军家之常。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曹仁言是单福之计。操曰:“单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不一日取至,操厚待之。因谓之曰:“闻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今在新野,助逆臣刘备,背叛朝廷,正犹美玉落于汙泥之中,诚为可惜。今烦老母作书,唤回许都,吾于天子之前保奏,必有重赏。”遂命左右捧过文房四宝,令徐母作书。徐母曰:“刘备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徐母厉声曰:“汝何虚诳之甚也!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吾儿辅之,得其主矣。 汝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乃反以玄德为逆臣,欲使吾几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言讫,取石砚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执徐母出,将斩之。程昱急止之,入谏操曰:“徐母触忤丞相者,欲求死也。丞相若杀之,则招不义之名,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刘备以报仇矣;不如留之,使徐庶身心两处,纵使助刘备,亦不尽力也。且留得徐母在,昱自有计赚徐庶至此,以辅丞相。”操然其言,遂不杀徐母,送于别室养之。......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庶拜谢而出。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
后人有《徐母赞》曰:“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虑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评语:读三国,感庶母事,记之以表敬意。
(未完待续)
顶上!!
三国志,不只是一本男人的书,里面铁争争的女性英雄亦大有人在,我看了,亦大有感慨,有空我也摘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性情中人啊...
曾经有本书专门说这个,转贴给你,基本也代表我的观点.一个母亲(仅仅是,而非同时是个政治家)所要关注的只是儿子的身体健康否心情开心否,自己都没搞明白的大道理却要去以死明史.只能说名她爱自己胜过爱儿子,如此母亲何有楷模好言.
《厚黑学》
·李宗吾·
(1879——1944)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
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
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
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
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
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
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
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
更把他写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
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
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
,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
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
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
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
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
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
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
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
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
:“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
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候,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
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
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己。”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
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
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
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
,“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
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
:“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
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
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请问笑
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
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
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
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
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
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
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
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
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候论,说
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
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
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
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
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
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
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
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人人
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
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
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
见心子不黑,作事还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
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
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
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
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
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
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
,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
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
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
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候将
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
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
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象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
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
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
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
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
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
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
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
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
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
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
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
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
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
,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
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候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
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
右逢源,头头是道。
【作者简介】
李宗吾,1879年(清光绪五年)生于成都,一度任国民党政府官员、四川
大学教授,后成为自由撰稿人,于1944年去世。
奇书《厚黑学》成稿于1917年。曾连载于成都《公论日报》,后由故未能
载完。几经周折,在1934年正式出版。
还有这篇
评刘备的“换妻如换衣”
2006-4-9 14:10:12 | ||
|
先说一下,是就三国演义情节而言(不是针对历史史实):
首先,刘备比曹操黑
这个估计大家都同意,主要事实有3个:
1、吕布救过刘备,可当曹操杀吕布前犹豫时,刘备只说了一句纵虎容易缚虎难,就让吕布一命呜呼,想想吕布临终前望着刘备那绝望而愤怒的眼神,刘备黑不?
2、差点整死赵云,长板坡7进7出,为什么只到救出太子爷才算任务完成?估计刘备下了死命令,不救出我儿子你就别回来了。幸亏第7次找到了,不然赵云不知还要往返几回哪,最后刘备一个“假摔”就又收买了赵的心,我当时要在场,一定给刘备一个黄牌!
3、劳命伤财。小新野,老曹操,保不住城你就跑啊,干什么拉上老百姓,仔细想想,高,实在是高,那年月人口最重要,我把人都带走,看你占了城有个屁用。而且有平民在旁,就是现在的美国攻击前也要注意一下影响,曹操能不考虑吗?
4、刘表估计在坟墓里要骂刘备的祖宗(同一个祖宗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鸟人给你荆州你不要,最后还不是弄过去了,我的东西你不敢要,孙权占了你在要,自欺欺人啊,估计我儿子刘琦就是被你害死的。
想想曹操,杀你就杀你,直截了当,不服就PK,比刘备好太多了。
但是,刘备黑却黑不过诸葛亮,别急,我慢慢分析: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因为曹操自己有本事,孙权是家族企业,要想“借壳上市”甚至取而代之,那是痴人说梦,只有刘备合适,一是容易控制,二是两人都比较黑,臭味相投,容易合作。
2、关羽是诸葛亮整死的:刘备的真正助手是关羽,张飞只会叫喳喳,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荆州险地的原因,关羽离开刘备,一是刘备更好被控制,二是关羽离开刘备,尝到了当老大的甜头,就可能有自己的想法,疏远刘、张。三是荆州孙权曹操迟早要夺,关羽腹背受敌,必死无疑。
3、庞统也是诸葛亮整死的:这个不多说,反正一山不藏二虎。其实如果那天刘备走了小路,刘备给弄死了,谁最受益,诸葛亮啊,他还不盟誓为主公报仇,一举拿下西川,然后自立为王,或者立阿斗,自己学曹操。想想我都渗的慌,毒啊。那庞统不是成了刘备的替死鬼了?不过诸葛毕竟棋高一招,刘备还是如愿以尝的死特了。结局还是按照诸葛亮设想的出现了。
4、刘备也是诸葛亮黑死的:关羽死,张飞自然活不长,搞不好张飞就是死在诸葛事先安置在身边的杀手手里。刘备去报仇,诸葛亮为什么不拦着,为什么不跟着,简单啊,你死去吧,死了我诸葛亮就更牛了啊。
还有几件事,也很黑:
1、新野刘备把人带跑,够黑吧,谁知诸葛更黑,把人家家给烧光了,曹操大军肯定被烧了还要背黑锅,诸葛亮肯定给百姓宣传:看,曹操太他妈孙子了,把咱房子都烧了,幸亏刘备把你们带着,不然你们还不变烤鸭啊!
2、危险的时候,总是说,“对不起,刘备,再见”:长板坡,刘备差点歇菜,诸葛亮和关羽等人走先了,曹操攻下荆州,诸葛亮说再见刘备,我去孙权那开会,你自己顶着,过了江,安全了,胜了我诸葛亮有功劳,输了我也可以借机遁掉。打四川,挑东吴,对不起,刘备,咱们先撒有那拉,有缘再见了。你死你的,与我和干,黑,真黑啊!
3、曾经7次调戏少数民族的兄弟,做人不厚道,得了便宜还卖乖。
4、和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曹操手里是汉室后人,我的阿斗也是,也和你的一样管用,而且你那叫汉贼,我这叫鞠躬尽瘁,不服不行啊!
所以说,曹操不如刘备黑,刘备没有诸葛亮黑!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中的“奸雄”刘备是三国的“英雄”!曹操是不是能够当英雄我不知道,但我看过三国志后认为刘备才是真正的“奸雄”
刘备在15岁的时候和同宗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同在卢植的门下读书,读书的开销呢由德然的父亲提供,数目和德然是一样的!按理说这样对刘备是相当的好的,可看看刘备在上学期间都干了什么呢?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这就是对刘备在上学期间表现的评价!也就是说咱们的刘备在上学期间不太爱读书,但是喜欢斗鸡走马,喜欢音乐,喜欢华丽、美丽的衣服。这和一般的纨绔子弟没什么两样嘛,同时对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人比较的好,喜欢结交一些豪侠之士,附近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和他交往,这方到现在估计也是个问题少年吧。大家请注意,如果刘备家里是个有钱的主这也没什么,可刘备这个时候花的是别人家的钱,未免有失厚道吧!
之后就是黄巾起义,刘备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尉,在这里我要为张飞平反一下,大家一般都认为是张飞打了督邮,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打人的是刘备,跟张飞没什么关系!
之后刘备投奔以拜为中郎将的同学公孙赞,公孙瓒也没有看不起这个师弟,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别部司马的俸禄是1000石,应该说这是一个中级偏上的官职,)让他在青州刺史田揩的麾下抗拒袁绍下。之后凭战功升为平原令后来升为平原相。想刘备走投无路之时投靠公孙瓒,而公孙也很是对的起刘备,按当时的习俗、习惯刘备就成为了公孙瓒的部属。
精彩的来了!曹操去攻打陶谦,陶谦抵挡不住想田揩求援,于是田揩和刘备前去支援。刘备的当时本部兵马有1000多人,(不知道刘备从那里找来乌丸的骑兵,不过我估计很有可是公孙瓒给刘备的。)刘备又在路上招集了几千个流民,这就是刘备到达陶谦处时全部兵力了。陶谦可能是看刘备的兵太少了,或许是为了别的什么,总之有给了刘备 4000丹扬兵(据说当时丹扬兵也是十分骁勇善战的)于是乎刘备可能觉着跟着陶谦比跟着公孙瓒要好就“去揩归谦”了。想当初刘备走投无路之下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当时就给了刘备一个中级的军职后来又是给兵又是给地盘的待刘备也算是不错了!可刘备。。。。。。。。。。。。。。
之后的大家就都清楚了徐州被吕布给抢了,连刘备的家小都被吕布夺了去。刘备无奈之下又投奔曹操,曹操对刘备就更好了,直接表为豫州牧,击败吕布之后和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待刘备真的是不错了。
之后就是刘备得到衣带诏,又叛曹操而去,而且和曹操打了一仗,可以没打赢张飞被打散了不知所踪,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家小也“降”了曹操了,刘备只身一人去投奔袁绍。袁绍对刘备更没的话说了,大家看看三国志里袁绍接待刘备的规格就可见一般了:“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这几句话大家应该都能看懂吧,怎么样?袁绍对刘备够意思吧!可刘备在看出袁绍即将失败之后“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刘备从袁绍那里诓了点兵,跑了!
之后刘备投靠刘表,后面的大家就清楚了,刘备得荆州有很多不太清楚的地方,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可单看上面我所说的,就可以看出刘备此人先后投靠过很多的人,可不管投奔谁,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降服过人,他不断的投靠别人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蜀汉的开国皇帝!
我并不排斥刘备为了发家所使用的招数和伎俩,但说刘备是个英雄我决不同意,我觉得刘备要是能称为“雄”的话只能称其为“奸雄”
1、吕布是救过刘备,可吕布乘机抢了人家的徐州略施帮助也应该。至于刘备在曹操欲杀吕布时不出手相救,我认为有道理。吕布一生三姓,丁原没有负他,你走便走,为什么要带丁原头去献董卓?若说杀董卓还有为国为民这一层,杀丁原道理何在啊?吕布骨子里是匹夫,杀之以绝后患,是也!辕门射戟是有恩于刘备,而我们也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刘备也确实没有在吕布危难时救吕布,但我认为这二者并不矛盾。
我说吕布乘机抢了人家的徐州,有人大概会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凭什么你刘备拿得徐州,我吕布拿不得?你要是这样说,那就不好讨论了。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自己所依仗的规范,不要陷入逻辑混乱。
2、“2、差点整死赵云,长板坡7进7出,为什么只到救出太子爷才算任务完成?估计刘备下了死命令,不救出我儿子你就别回来了。幸亏第7次找到了,不然赵云不知还要往返几回哪,最后刘备一个“假摔”就又收买了赵的心...”,这个观点没有依据的,不要说历史依据,就是小说中也没有论据支持这种猜测!怎么能估计?
刘备假摔?怎么知道刘备是假摔?推测依据在哪里?
3、。。。。。。
后边的不想再说了。
问题:
1、具备什么品质是英雄?
2、谁具备了这样的品质?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多少人说刘备是英雄啊。不要先给刘备扣这顶帽子,然后再骂他。
哎,有时候挺同情吕布的,他不过是个真小人而已.觉非刘备这种伪君子让人生厌.作为三国里第一武功高手,他只是机遇不好.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然是要建功立业,舍丁原而投董卓也是情理之中.对比赵云,他至少人格比较独立,从无愚忠之念;对比刘备,他可算是真性真情,他对貂禅就好过刘备这种所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流氓(试想一下,如刘真得了天下,历史上又多一个朱元章.对身边至亲的人都毫无感情,到了兄弟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自然也是大开杀戒的时候).吕布甚至穷途末路之时还带着妻小.而刘备在这方面可以算是垃圾.作为男人,整篇3国,吕布也算一生坎坷,但他从未流过一滴眼泪.而刘备这个方面,,,,哎,还真懒的举例子.作为朋友,吕布有巧取毫夺,但从未有过欺诈.拿徐州时,看他与谋事一翻交谈,他还真心感到不好意思.李鹤破城之时,他乱军之中还想着杀回去叫王允走.而刘备拿西川,借荆州,花言巧言就很多,何时有过惭愧.刘备作为一员能打的武将(3英战吕布)望风而逃的时候何曾有过一次救兄弟的想法.甚至与张飞关羽失散之时,他何曾有过一滴眼泪(他是那么能哭的人哈).让我们正常态度去度测一下,一个能把自己的小孩往地上摔的人,可以说是毫无人性可言.又何会有兄弟之情,大汉之念.
总结下:如果你身边有吕布这样的人,其实也不仿交个朋友.假如是刘备.....远之再远之.呵呵
读历史的基本要意,就是要客观.既不要正面,也不要反面.千万不要有什么基点(人性恶与人性善都是不好的假设),这样读历史才能养成独立的人格,清晰的态度.诚实的做人
言之有理,可好像和你前面的观点有些分裂哦,呵呵。我很喜欢看些基本逻辑方面的书和文章,太深奥了不行。一致、独立、客观、依据,就是基点!
刘备不伪,我看三国演义或者是三国志,很难感觉出这点(或许我也伪?呵呵)。我觉得刘备体现了真性情,他是真心待兄弟、待朋友。至于说他视妻子如衣服,那是当时的社会使然,我们不能要求刘备符合今天的道德规范;至于其他伪的证据,我以为大多经不起推敲。李泽厚的厚黑学我一向不喜欢,他不客观,总是站在人性的一面,而扔掉了另一面,所以老得出让人痛苦的结论。
说到伪,君子剑岳不群当属巅峰人物。左冷禅的险、恶可见,岳不群的险、恶不可见,这是最大的伪,让人叹为观止!
话题挺长,言不及义,就到这里吧。希望更多的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益无害哦。
13楼的说法,可以句句批驳!
舍丁原投董卓,择明主而随,无可厚非,但拿丁原的头可有道理?丁原有负于他?抢了他貂婵吗?没有!倒是他杀董卓,没有王允美人计,若非董卓纳了貂婵,他能为天下计而灭董?怀疑他的政治觉悟!
赵云愚忠?从何而知?赵云不遇明主?刘备对赵云的托付重用不少吧?看三国,赵云忠于谁不愚呢?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文风气决定的,我们不能拿今天的道德规范约束他。吕布的做法在当时不具有普遍性。倒是他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枉杀丁原,为了貂婵而诛义父,究竟符合了哪个道德规范?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流泪又如何?没有讨论的必要。
何以见得吕布拿徐州时的不好意思是真心,而刘备的哭和其他表现就是虚伪呢?你在评价这两个人时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
至于摔子,看看当时的情景,我觉得情急之下,也无可厚非。赵云是外人,浴血奋战,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救出了唯一的儿子,刘备有此举动,正显示出了他的真实。这不是无情,而是真性情!
而你根据前面所说又推出了他没有兄弟之情,兄弟没有用的时候大开杀戒等等,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啊。
鄙视 徐母
问题:
1、具备什么品质是英雄?
2、谁具备了这样的品质?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多少人说刘备是英雄啊。不要先给刘备扣这顶帽子,然后再骂他。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没人回答的全面.但是我感觉所有能当之无愧叫英雄的,一般有有如下条件:
1.他会有一段很特别的历史.天才不需要故事,英雄就一定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产生有相当的偶然性,异与我们的日长生活.所以和平时代基本没有英雄.
2.他在这段故事里,保持了常人的基本美德的某一方面,付出常人难以舍弃的东西(包括生命)诚恳的追求某种精神上的需要,取得了常人无法实现的成就或者结果.这个结果当然也包括一些足已载入历史的失败.所以天下大乱时也不会有什么大英雄.(一般是奸雄或者枭雄)
3.他的故事大家大家都知道,但听故事的人和他本人有比较遥远的距离,只能看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老毛,江清其实是看不起他的,觉得他老土.所以每个人的身边最亲近的人里面是没有英雄的.
由上述条件而谈,真正的大英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里.比如普罗米修斯.阿恪留斯,荆珂等等
刘备是奸雄啊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