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关公战秦琼,冯京变马凉 [打印本页]

作者: 西方蜘蛛    时间: 2006-5-3 17:35
标题: 关公战秦琼,冯京变马凉

  关公战秦琼,冯京变马凉。
  这两个故事说的意思是风马牛不相及。

  前段时候写过篇小东西,叫“吞食首页三大怪”,其中第二怪就是“驳”“反驳”“驳‘反驳’”......今日又在首页见到几篇文章,互相对驳的是赵云和吕布谁比较厉害,谁的武力高一点,文章里是“妙论”迭出,“奇言”不断。
  把两个毫无可比性的人物放到一起对比,还非要较真的分出个上下来,除了其执着让人钦佩外,就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了。
  与其这么比,倒不如把《三国演义》的武将和《东周列国志》的武将来个大比较有意思(记得我在16 7岁的时候写过这么篇不知天高地厚的文章)。
  三国演义历来评论是“七实三虚”,“实”指的是大部分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虚”,我看指的就是武将间的单挑了。
  比如关二爷的温酒斩华雄和所谓的三英战吕布。
  当时刘备的主子是公孙瓒,而赫赫有名的白马将军公孙老兄,根本就没有去参加袁绍组织的讨董联合军。(当然有一种可能,要么当时的三国发明了种比飞机还快的交通工具,刘备哥仨乘这玩意去杀了华雄,再顺路和吕布打了一架,最后再匆忙回家。)
  三国时期,武将间的单挑,比起其它朝代来,是多了很多,但象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仅靠单挑就能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了。
  战斗前互相派遣勇士决斗,赢了固然能鼓舞士气,输了呢?不过损失了一名中下级军官,对己方没什么影响,象主帅对主帅的决斗,除了关羽和徐晃打过次外(马超和许诸的或者勉强可算),其它基本没有了,主帅是三军之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因为一人的冒险而导致全军覆没的危险的。
  “战不三合,XX一枪刺死XX于马下.......”这类话在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其实这种场面是很难得出现的,因为主帅和高级将领的身边往往有大批的亲兵保护,想杀死对方,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如董卓死后,诸将争夺长安时,就发生了一次单挑,那是用勇无谋的吕布对土匪出身的大老粗郭汜,这两个粗人不知怎么的脑子发热要玩单挑,结果是没几回合吕布用长矛刺中了郭汜,郭汜亲兵一见立刻一哄而上救下了主人,勇猛如吕布者也只好含恨而退。
  又说到了明末清初,在萨尔浒之战中,担任明军主攻任务的总兵官杜松,这哥们平时听多了三国演义,学习许诸裸衣斗马超的精神,脱光了衣服,去前线找敌人的主将单挑,没想到素来勇猛的女真人,看到这么一傻子,立刻毫不犹豫的用箭把这位杜总兵给射成了马蜂窝,三万明军顿时溃散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彻底失败。
  因此比较三国诸人,可以比智谋,胆略,指挥才能,而单挑和武力,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可比的。

  说到这,想到了日本,想到了日本的狗P“武士道”精神,想到了日本人一直吹捧的什么狗P的“战神”上杉谦信,以及日本人梦呓一般吹嘘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间著名的单挑。
  据日本人自己的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日本的战马大小大致上相当于中国北方的驴子,而什么狗P“战神”上杉谦信身高只有1米55,至于士兵,除了少得可怜的武士外,其它全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农民。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么一个情景:
  比侏儒高不了多少的上杉谦信骑着和毛驴一样大的所谓的名马“放生毛月”,指挥着一帮临时武装起来的日本农民,嘴里高喊着“冲啊”.........
  我喷!
  然后上杉谦信偷袭了正在休息的武田信玄,武田匆忙中用扇子去挡砍来的刀,手负了伤。最后武田亲兵赶来救驾,上杉撤退。
  于是这就构成了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单挑。
  我再喷!


作者: wuliaoyiniao    时间: 2006-5-16 13:01

哈 

[em01]
作者: 机器人    时间: 2006-7-12 06: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