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闲话三国》之四十六:【此间乐,不思蜀】 [打印本页]

作者: 红叶    时间: 2006-6-13 12:57
标题: 《闲话三国》之四十六:【此间乐,不思蜀】

第四十六篇  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的大舅子张绍到了邓艾军中表示投降后,邓艾当然兴高采烈,他立刻回信称赞刘禅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平庸的刘禅终于也当了一次“俊杰”。刘禅另派人命令姜维投降钟会,自己则带领文武百官出成都北门迎接这位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到了成都后,明令自己的部队遵守纪律,不得擅自拿取民间财物,同时安抚后主及蜀汉各级官吏。他烧掉了刘禅自己准备的棺材,并暂时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姜维等人则投降了钟会。当年十二月,魏国朝廷下令特赦益州,并将在此后的五年间将租税减半。同时,邓艾钟会以灭蜀的功劳分别晋升为太尉和司徒,万户侯,不久后司马昭本人也因此而进爵为晋王。
  立下如此大功,邓艾也有点飘飘然。他得意地对别人说:"姜维也是个有能耐的对手,不过算他倒霉,偏偏遇到了我。"对蜀汉的降将也口无遮拦:"你们幸亏遇到了我,要是遇到吴汉,现在就全完蛋了。"吴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作战有勇有谋,但在攻破成都后违反刘秀的指示大肆屠戮。对邓艾的这些言语,大家不以为然一笑了之。但邓艾虽然得意,时不时地吹吹牛却没有胡来,他还是在积极考虑益州的将来。他在给司马昭的书信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蜀汉破灭,东吴震动。如果趁胜进攻,这是秋风扫落叶之势,然而士卒在大战后都需要休整,因此应该按兵不动,先养精蓄锐。如今的形势,还是应该留陇右兵两万并征用蜀兵两万,煮盐务农同时修建战船。在这样的压力下,东吴恐怕一封书信就能让他们归服。我们应当封刘禅为扶风郡王并安抚他的部下来引诱孙休,同时以公侯的高位来封赏其子女,那么吴人一定望风而降。"对这样的建议,司马昭不置可否但通过监军卫瓘告诉邓艾:"凡事需经请示后在执行,这么大的问题不要擅自行动。"邓艾则坚持己见:"古人的道义,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可以独断从权。如今拖延这样的事情,对国家没有好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虽然不是圣人,但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恩怨来损害国家的利益!"邓太尉有点得意,钟司徒完全忘形。加上姜维投降带来的蜀军,钟会这时手里有了将近二十万人马,趾高气扬暗中有了反叛的意思。姜维明知他的意图,却故意劝他收手:"您自从淮南立下大功以来,算无遗策,如今已经是功高镇主。我看,不如学范蠡张良..."钟会此时踌躇满志:"不,我还有更远大的志向。"这样的回答正中姜维的下怀:“既然如此,就不用我多说了。”从此钟会对姜维相当宠信,两人开始密谋反叛魏晋。钟会最大的障碍,当然是邓艾。正好这个时候邓艾独断专行,钟会便添油加醋和卫瓘一同告发说他要谋反。同时,他在剑阁要道设下埋伏,无论是邓艾的使者还是司马昭的手下都被他一个不漏地抓住,然后凭借他父亲钟繇传给他的书法功底,模仿笔迹把两边的书信改得颠三倒四(顺便说一句,钟会的书法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好评的)。这样一番挑拨终于收到了成效,司马昭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下令拘捕邓艾。他先明令钟会进兵成都,然后暗中派贾充带领人马入斜谷,自己也带着魏帝曹奂离开洛阳开赴长安。
  钟会的父亲是魏国的第一位太傅钟繇,钟繇在75岁高龄时才生下钟会。钟会为人聪明,又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邓艾的大器晚成相比他是标准的少年得志。自从平定淮南叛乱出谋划策以来,他被大家称为当世张良。不过,大家称赞他的才华时,对他的为人却看得相当清楚。司马昭的夫人是王朗的孙女,她就对司马昭说过钟会见利忘义,过于宠信则必定会有后患。司马昭任命钟会伐蜀时,西曹属邵悌又在暗中劝司马昭小心,不如另派人牵制钟会,司马昭对此也是一清二楚。他告诉邵悌:"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蜀汉如今师老民疲,讨伐实际上易如反掌。大家的反对意见,实际上是心里有些怯懦的体现。钟会既然没有这样的怯懦,一定能攻破益州。灭蜀后他即使有什么想法,办得到吗?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蜀汉的兵马那时能有什么作为!我军将士那时哪个不是归心似箭?他胆敢胡来,不过自己找灭族之罪而已。您不用担心。不过这件事还请您保密。"就连钟会的亲哥哥钟毓(蜀汉灭亡同一年去世)都曾经劝司马昭提防钟会,司马昭哈哈大笑:“这样的话,将来不管出什么事我也只处理钟会本人,不连累钟氏一家。”钟会反叛身死后司马昭果然实践了这一诺言。这时司马昭要动身去长安,邵悌又来劝:"钟会的人马是邓艾的五六倍,不用您担心。"司马昭微微一笑:"您忘了以前说过的话了?虽然如此,这个意图不能明言。我要看钟会确实谋反后再下手,那时名正言顺。我到长安之日,就是钟会了断之时。"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这件事并非简单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邓艾实际上是被陷害。而钟会的为人,攻克汉中后诬蔑诸葛绪,进入益州后又陷害了邓艾,此时的他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军阀了。这样的狂犬,确实该烹!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昭灭刘禅为的就是统一,而不是因为和刘禅有什么私人恩怨。刘禅覆灭,如果再起来个钟会,不是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笑话了吗?无论公私,司马昭都不会容忍钟会的反叛。司马昭不但看透了钟会,而且欲擒故纵胸有成竹,手段之老到已经可以同司马懿处理王凌时媲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蒙在鼓里钟会哪里知道他在司马文王的眼睛里已经成了跳梁小丑,还在为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而忙碌奔波。
  钟会得到司马昭的命令后,立刻先派卫瓘去成都抓邓艾。钟会的意图,是看到卫瓘兵少后先以此激反邓艾,拿卫瓘的性命为自己动手正名,和后方司马昭的想法有点类似。唯一不同的是,钟会看不透司马昭,卫瓘却洞察了钟会。他虽然无法公然抗拒钟会的陷阱,便找个晚上暗中到成都,以檄文明告邓艾的手下:"我奉晋公司马昭的命令拘捕邓艾,其余一概不管。你们只要不妨碍公事,没事。否则,小心三族!"就这样,他一路畅通无阻,第二天天亮时把邓艾从床上给揪了下来。邓艾手下有人想劫夺,卫瓘完全不带武装,一幅胸怀坦荡的样子去见这些人反过来叫苦:"我也是奉命行事。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向晋公说明冤情。"邓艾手下轻信了这样的保证,也就算了。这样,邓艾终于被抓获。
  卫瓘抓获邓艾后不久,钟会也到了成都。他先派人把邓艾送回京师,然后把邓艾的人马也收归己有。这下子蜀汉大地上他大权独揽,再也没有什么顾虑了,于是决意谋反。如果我派姜维为先锋,带领五万人马出斜谷,我自己亲自统领人马为后盾,那么可以轻易攻克长安。然后顺黄河而下,孟津,洛阳,天下...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金銮宝殿上自己面南背北的身影。然而,就在他进成都的当天,司马昭的一封书信把他的黄粱美梦打得粉碎:“我担心邓艾拒捕而您难以控制局势,已经派贾充领兵入汉中,我自己也亲率十万大军到了长安。”钟会大惊失色:"我的兵马比邓艾多六倍,抓他有什么困难?如今来得这么快这么狠,肯定是发现了我的密谋!事不宜迟,必须立刻动手。成功了就是刘邦,失败了也是刘备!"第二天,钟会立刻召集大家,号称有郭太后(曹睿的皇后,去世不久)的遗诏命令他讨伐司马昭。大家面面相觑,明知是假的又不敢反驳。钟会看到他们难以信任干脆将他们软禁在蜀汉宫中严加看管,然后派自己的心腹统领人马。无论刘邦还是刘备,哪个成大业不是因为得人心?而您钟司徒就这么效仿?卫瓘看到钟会跋扈,也告了个病假不再出头,钟会愈发肆无忌惮。姜维并不是真心为他卖命,他只不过是利用钟会这个利令智昏的小人。姜维一个劲撺掇钟会杀光魏将,然后来个图穷匕见杀钟会并伺机复国。钟会或许是因为这么干太狠而犹豫不决,一时下不了手,先命令他所信任的丘建带着一些亲兵看管这些被关押的魏国将领。然而,毛病就出在了这个心腹丘建的身上。他本来是胡烈的部下,胡烈趁这个机会托这些看管他们的亲兵告诉他的儿子胡渊(在外领兵)钟会有杀害异己谋反的图谋,甚至连亲笔信都带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钟会的阴谋顿时就传遍了各处。胡渊当然不能看着老爸倒霉,立刻动手,魏国的军兵也因为不愿当“伪军”而一呼百应,跟着胡渊揭竿而起杀奔成都。钟会这时正忙着给姜维安排铠甲武器,听到外面的吵闹以为是失火,没太在意。不久后得到报告,魏军造了反!他这才慌了,姜维在一边劝他迎战,钟会于是立刻派人堵住成都城门。然而,漫山遍野的魏军蜂拥而至,不久就从城墙上爬了过来,到处纵火乱箭齐发,钟会完全控制不了局势。他所监禁的魏国将军们也趁机杀出,和自己的部下相见。这下子本来就人多势众的魏军有了指挥,更加势不可挡。姜维带着钟会的死党拼死抵抗,格斗中杀掉几个人后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被乱刃分尸。魏军一拥而上,立刻把钟会也连皮带骨地剁碎。立志要当刘邦刘备的钟会最后只落了个连刘禅都不如的下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都虽然投降了魏军仍然难逃劫难,顿时一片狼藉,刘禅的太子姜维的亲属等等全都死在了乱军之中。邓艾被抓钟会被杀,这时候唯一能够稳定局势的就是监军卫瓘,他花了好几天才把成都控制住。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他却得到了一个惊讶的消息:邓艾的部下趁机动身去解救邓艾!他大吃一惊:当初是我领兵把邓艾从床上揪了下来,如今他要是逃了...也罢,无毒不丈夫!他立刻要派人追击。邓艾的部将田续因为作战不利曾经被邓艾训斥过,这次自告奋勇,在绵竹以西将邓艾父子击杀。邓艾在洛阳的儿子也被斩首,他的妻子孙子被发配西凉,一代名将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司马昭在晋升邓艾为太尉的诏书中称赞他为白起韩信周亚夫,大概已经预示了他的这个下场。
  成都的兵荒马乱总算告一段落,刘禅全家也踏上了去洛阳的路。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等寥寥数人。郤正在刘禅身边做官三十多年,和黄皓等人是老相识了。因为他洁身自好不去沾染那些乌烟瘴气而不被黄皓看重,但因为与世无争黄皓对他也不嫉妒愤恨。双方相安无事,因此仅仅是个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刘禅对这个人也不太熟悉,但这一路上郤正尽心尽力举动得体,刘禅这才明白自己看走了眼,叹息不已。到了洛阳后,已经进爵为晋王的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这个爵位犹如韦小宝的通吃伯,到合适的很),刘禅的子女手下也都一一安排了官职,一口气封了五十多个侯。妥善安置这些人后,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酒席宴间,司马昭派人演出蜀地的舞蹈,刘禅的故吏看着故乡的歌舞,想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然勾起了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全都黯然神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有这位安乐公,嘻嘻哈哈不以为然。司马昭看他若无其事都有点奇怪:“您不思念故国吗?”刘禅的回答震古烁今空前绝后家喻户晓:“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听他的回答实在太丢人了,连忙告诉刘禅:“晋王再问,您一定要说先人的坟墓远在巴蜀,日日思念心中悲伤。”司马昭后来偶然再次问起时,刘禅果然以郤正的话回答,并作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司马昭听了后觉得不太对劲:“这话怎么象郤正的口气?”刘禅大吃一惊,老老实实地交待:“对对对,是他教我的。”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连司马昭本人都忍俊不禁。宴会上顿时是欢声笑语一片。
  三国中蜀汉的历史,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彻底降下了帷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3 12:58:56编辑过]

作者: 当有几艾    时间: 2010-10-27 16:08
QUOTE:
以下是引用红叶在2006-6-13 12:57:00的发言:

第四十六篇  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的大舅子张绍到了邓艾军中表示投降后,邓艾当然兴高采烈,他立刻回信称赞刘禅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平庸的刘禅终于也当了一次“俊杰”。刘禅另派人命令姜维投降钟会,自己则带领文武百官出成都北门迎接这位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到了成都后,明令自己的部队遵守纪律,不得擅自拿取民间财物,同时安抚后主及蜀汉各级官吏。他烧掉了刘禅自己准备的棺材,并暂时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姜维等人则投降了钟会。当年十二月,魏国朝廷下令特赦益州,并将在此后的五年间将租税减半。同时,邓艾钟会以灭蜀的功劳分别晋升为太尉和司徒,万户侯,不久后司马昭本人也因此而进爵为晋王。
  立下如此大功,邓艾也有点飘飘然。他得意地对别人说:"姜维也是个有能耐的对手,不过算他倒霉,偏偏遇到了我。"对蜀汉的降将也口无遮拦:"你们幸亏遇到了我,要是遇到吴汉,现在就全完蛋了。"吴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作战有勇有谋,但在攻破成都后违反刘秀的指示大肆屠戮。对邓艾的这些言语,大家不以为然一笑了之。但邓艾虽然得意,时不时地吹吹牛却没有胡来,他还是在积极考虑益州的将来。他在给司马昭的书信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今蜀汉破灭,东吴震动。如果趁胜进攻,这是秋风扫落叶之势,然而士卒在大战后都需要休整,因此应该按兵不动,先养精蓄锐。如今的形势,还是应该留陇右兵两万并征用蜀兵两万,煮盐务农同时修建战船。在这样的压力下,东吴恐怕一封书信就能让他们归服。我们应当封刘禅为扶风郡王并安抚他的部下来引诱孙休,同时以公侯的高位来封赏其子女,那么吴人一定望风而降。"对这样的建议,司马昭不置可否但通过监军卫瓘告诉邓艾:"凡事需经请示后在执行,这么大的问题不要擅自行动。"邓艾则坚持己见:"古人的道义,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可以独断从权。如今拖延这样的事情,对国家没有好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虽然不是圣人,但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恩怨来损害国家的利益!"邓太尉有点得意,钟司徒完全忘形。加上姜维投降带来的蜀军,钟会这时手里有了将近二十万人马,趾高气扬暗中有了反叛的意思。姜维明知他的意图,却故意劝他收手:"您自从淮南立下大功以来,算无遗策,如今已经是功高镇主。我看,不如学范蠡张良..."钟会此时踌躇满志:"不,我还有更远大的志向。"这样的回答正中姜维的下怀:“既然如此,就不用我多说了。”从此钟会对姜维相当宠信,两人开始密谋反叛魏晋。钟会最大的障碍,当然是邓艾。正好这个时候邓艾独断专行,钟会便添油加醋和卫瓘一同告发说他要谋反。同时,他在剑阁要道设下埋伏,无论是邓艾的使者还是司马昭的手下都被他一个不漏地抓住,然后凭借他父亲钟繇传给他的书法功底,模仿笔迹把两边的书信改得颠三倒四(顺便说一句,钟会的书法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好评的)。这样一番挑拨终于收到了成效,司马昭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下令拘捕邓艾。他先明令钟会进兵成都,然后暗中派贾充带领人马入斜谷,自己也带着魏帝曹奂离开洛阳开赴长安。
  钟会的父亲是魏国的第一位太傅钟繇,钟繇在75岁高龄时才生下钟会。钟会为人聪明,又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邓艾的大器晚成相比他是标准的少年得志。自从平定淮南叛乱出谋划策以来,他被大家称为当世张良。不过,大家称赞他的才华时,对他的为人却看得相当清楚。司马昭的夫人是王朗的孙女,她就对司马昭说过钟会见利忘义,过于宠信则必定会有后患。司马昭任命钟会伐蜀时,西曹属邵悌又在暗中劝司马昭小心,不如另派人牵制钟会,司马昭对此也是一清二楚。他告诉邵悌:"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蜀汉如今师老民疲,讨伐实际上易如反掌。大家的反对意见,实际上是心里有些怯懦的体现。钟会既然没有这样的怯懦,一定能攻破益州。灭蜀后他即使有什么想法,办得到吗?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蜀汉的兵马那时能有什么作为!我军将士那时哪个不是归心似箭?他胆敢胡来,不过自己找灭族之罪而已。您不用担心。不过这件事还请您保密。"就连钟会的亲哥哥钟毓(蜀汉灭亡同一年去世)都曾经劝司马昭提防钟会,司马昭哈哈大笑:“这样的话,将来不管出什么事我也只处理钟会本人,不连累钟氏一家。”钟会反叛身死后司马昭果然实践了这一诺言。这时司马昭要动身去长安,邵悌又来劝:"钟会的人马是邓艾的五六倍,不用您担心。"司马昭微微一笑:"您忘了以前说过的话了?虽然如此,这个意图不能明言。我要看钟会确实谋反后再下手,那时名正言顺。我到长安之日,就是钟会了断之时。"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这件事并非简单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邓艾实际上是被陷害。而钟会的为人,攻克汉中后诬蔑诸葛绪,进入益州后又陷害了邓艾,此时的他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军阀了。这样的狂犬,确实该烹!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昭灭刘禅为的就是统一,而不是因为和刘禅有什么私人恩怨。刘禅覆灭,如果再起来个钟会,不是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笑话了吗?无论公私,司马昭都不会容忍钟会的反叛。司马昭不但看透了钟会,而且欲擒故纵胸有成竹,手段之老到已经可以同司马懿处理王凌时媲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蒙在鼓里钟会哪里知道他在司马文王的眼睛里已经成了跳梁小丑,还在为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而忙碌奔波。
  钟会得到司马昭的命令后,立刻先派卫瓘去成都抓邓艾。钟会的意图,是看到卫瓘兵少后先以此激反邓艾,拿卫瓘的性命为自己动手正名,和后方司马昭的想法有点类似。唯一不同的是,钟会看不透司马昭,卫瓘却洞察了钟会。他虽然无法公然抗拒钟会的陷阱,便找个晚上暗中到成都,以檄文明告邓艾的手下:"我奉晋公司马昭的命令拘捕邓艾,其余一概不管。你们只要不妨碍公事,没事。否则,小心三族!"就这样,他一路畅通无阻,第二天天亮时把邓艾从床上给揪了下来。邓艾手下有人想劫夺,卫瓘完全不带武装,一幅胸怀坦荡的样子去见这些人反过来叫苦:"我也是奉命行事。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向晋公说明冤情。"邓艾手下轻信了这样的保证,也就算了。这样,邓艾终于被抓获。
  卫瓘抓获邓艾后不久,钟会也到了成都。他先派人把邓艾送回京师,然后把邓艾的人马也收归己有。这下子蜀汉大地上他大权独揽,再也没有什么顾虑了,于是决意谋反。如果我派姜维为先锋,带领五万人马出斜谷,我自己亲自统领人马为后盾,那么可以轻易攻克长安。然后顺黄河而下,孟津,洛阳,天下...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金銮宝殿上自己面南背北的身影。然而,就在他进成都的当天,司马昭的一封书信把他的黄粱美梦打得粉碎:“我担心邓艾拒捕而您难以控制局势,已经派贾充领兵入汉中,我自己也亲率十万大军到了长安。”钟会大惊失色:"我的兵马比邓艾多六倍,抓他有什么困难?如今来得这么快这么狠,肯定是发现了我的密谋!事不宜迟,必须立刻动手。成功了就是刘邦,失败了也是刘备!"第二天,钟会立刻召集大家,号称有郭太后(曹睿的皇后,去世不久)的遗诏命令他讨伐司马昭。大家面面相觑,明知是假的又不敢反驳。钟会看到他们难以信任干脆将他们软禁在蜀汉宫中严加看管,然后派自己的心腹统领人马。无论刘邦还是刘备,哪个成大业不是因为得人心?而您钟司徒就这么效仿?卫瓘看到钟会跋扈,也告了个病假不再出头,钟会愈发肆无忌惮。姜维并不是真心为他卖命,他只不过是利用钟会这个利令智昏的小人。姜维一个劲撺掇钟会杀光魏将,然后来个图穷匕见杀钟会并伺机复国。钟会或许是因为这么干太狠而犹豫不决,一时下不了手,先命令他所信任的丘建带着一些亲兵看管这些被关押的魏国将领。然而,毛病就出在了这个心腹丘建的身上。他本来是胡烈的部下,胡烈趁这个机会托这些看管他们的亲兵告诉他的儿子胡渊(在外领兵)钟会有杀害异己谋反的图谋,甚至连亲笔信都带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钟会的阴谋顿时就传遍了各处。胡渊当然不能看着老爸倒霉,立刻动手,魏国的军兵也因为不愿当“伪军”而一呼百应,跟着胡渊揭竿而起杀奔成都。钟会这时正忙着给姜维安排铠甲武器,听到外面的吵闹以为是失火,没太在意。不久后得到报告,魏军造了反!他这才慌了,姜维在一边劝他迎战,钟会于是立刻派人堵住成都城门。然而,漫山遍野的魏军蜂拥而至,不久就从城墙上爬了过来,到处纵火乱箭齐发,钟会完全控制不了局势。他所监禁的魏国将军们也趁机杀出,和自己的部下相见。这下子本来就人多势众的魏军有了指挥,更加势不可挡。姜维带着钟会的死党拼死抵抗,格斗中杀掉几个人后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被乱刃分尸。魏军一拥而上,立刻把钟会也连皮带骨地剁碎。立志要当刘邦刘备的钟会最后只落了个连刘禅都不如的下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都虽然投降了魏军仍然难逃劫难,顿时一片狼藉,刘禅的太子姜维的亲属等等全都死在了乱军之中。邓艾被抓钟会被杀,这时候唯一能够稳定局势的就是监军卫瓘,他花了好几天才把成都控制住。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他却得到了一个惊讶的消息:邓艾的部下趁机动身去解救邓艾!他大吃一惊:当初是我领兵把邓艾从床上揪了下来,如今他要是逃了...也罢,无毒不丈夫!他立刻要派人追击。邓艾的部将田续因为作战不利曾经被邓艾训斥过,这次自告奋勇,在绵竹以西将邓艾父子击杀。邓艾在洛阳的儿子也被斩首,他的妻子孙子被发配西凉,一代名将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司马昭在晋升邓艾为太尉的诏书中称赞他为白起韩信周亚夫,大概已经预示了他的这个下场。
  成都的兵荒马乱总算告一段落,刘禅全家也踏上了去洛阳的路。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等寥寥数人。郤正在刘禅身边做官三十多年,和黄皓等人是老相识了。因为他洁身自好不去沾染那些乌烟瘴气而不被黄皓看重,但因为与世无争黄皓对他也不嫉妒愤恨。双方相安无事,因此仅仅是个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刘禅对这个人也不太熟悉,但这一路上郤正尽心尽力举动得体,刘禅这才明白自己看走了眼,叹息不已。到了洛阳后,已经进爵为晋王的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这个爵位犹如韦小宝的通吃伯,到合适的很),刘禅的子女手下也都一一安排了官职,一口气封了五十多个侯。妥善安置这些人后,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酒席宴间,司马昭派人演出蜀地的舞蹈,刘禅的故吏看着故乡的歌舞,想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然勾起了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全都黯然神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有这位安乐公,嘻嘻哈哈不以为然。司马昭看他若无其事都有点奇怪:“您不思念故国吗?”刘禅的回答震古烁今空前绝后家喻户晓:“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听他的回答实在太丢人了,连忙告诉刘禅:“晋王再问,您一定要说先人的坟墓远在巴蜀,*思念心中悲伤。”司马昭后来偶然再次问起时,刘禅果然以郤正的话回答,并作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司马昭听了后觉得不太对劲:“这话怎么象郤正的口气?”刘禅大吃一惊,老老实实地交待:“对对对,是他教我的。”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连司马昭本人都忍俊不禁。宴会上顿时是欢声笑语一片。
  三国中蜀汉的历史,就在这样的笑声中彻底降下了帷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3 12:58:56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