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有一种心态叫卖弄 [打印本页]
作者: yaoyi524 时间: 2014-8-7 08:58
标题: 有一种心态叫卖弄
卖弄这种心态,或者可以说是病态,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而一个人的卖弄的程度,大概是和他的素质成反比。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屑于卖弄,即使他懂得很多。反之,那些不停卖弄(财富啊,知识啊,见闻啊,智力啊,打仗用的宝啊,冲了多少汉啊等等)的人,且不说其本身的能力如何,多半素质下垂的厉害。他们常用的句式是“我一看到/听到。。。。。。,我就笑了”,看到别人犯错,他就笑了,因为他终于在苦闷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看,连王刚都不如我。究其心态,应该是源于一种极度的无知和不自信,比如说小孩子就喜欢卖弄,因为他们还很无知,比如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喜欢卖弄,因为他们非常自卑。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度需要他人的认可,他们努力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都堆积到正面,孔雀开屏似的全部展现出来,以博观众的一声赞叹。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表面的光鲜是虚幻的,身后的凉风时刻提醒着自己其实是光着屁股的。所以越是脆弱,越是坚持,他们绝不容忍别人来质疑甚至破坏自己的正面形象。因此一方面他们小心谨慎,他们全神关注,他们以尖锐刻薄的语言打击那些敢于质疑他们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努力练习“茴”字的四种写法,他们认真考据“斜”其实也可以念“xia”,他们像捡宝似得把别人脱落的鸟毛捡起来往自己屁股上摁,希望可以挡住后面吹来的凉风。
作者: 超级郁闷60次 时间: 2014-8-7 09:15
以下是引用yaoyi524在2014/8/7 8:58:00的发言:卖弄这种心态,或者可以说是病态,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而一个人的卖弄的程度,大概是和他的素质成反比。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屑于卖弄,即使他懂得很多。反之,那些不停卖弄(财富啊,知识啊,见闻啊,智力啊,打仗用的宝啊,冲了多少汉啊等等)的人,且不说其本身的能力如何,多半素质下垂的厉害。他们常用的句式是“我一看到/听到。。。。。。,我就笑了”,看到别人犯错,他就笑了,因为他终于在苦闷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看,连王刚都不如我。究其心态,应该是源于一种极度的无知和不自信,比如说小孩子就喜欢卖弄,因为他们还很无知,比如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喜欢卖弄,因为他们非常自卑。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度需要他人的认可,他们努力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都堆积到正面,孔雀开屏似的全部展现出来,以博观众的一声赞叹。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表面的光鲜是虚幻的,身后的凉风时刻提醒着自己其实是光着屁股的。所以越是脆弱,越是坚持,他们绝不容忍别人来质疑甚至破坏自己的正面形象。因此一方面他们小心谨慎,他们全神关注,他们以尖锐刻薄的语言打击那些敢于质疑他们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努力练习“茴”字的四种写法,他们认真考据“斜”其实也可以念“xia”,他们像捡宝似得把别人脱落的鸟毛捡起来往自己屁股上摁,希望可以挡住后面吹来的凉风。
呵呵 好文章俺必须顶呀。。。。。。其他的俺不说了。。。。。。
总之,做人不能装 大B;否则装大B就一定会被 干。。。。。。
有些人明明是小B(挺好的)却偏偏装B大。。。。。。
谁会喜欢大B呢。。。。。。
嘿嘿,如此好文章叫俺的跟帖给毁了。。。。。。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7 9:43:04编辑过]
作者: 超级郁闷60次 时间: 2014-8-7 13:42
以下是引用yaoyi524在2014/8/7 8:58:00的发言:卖弄这种心态,或者可以说是病态,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而一个人的卖弄的程度,大概是和他的素质成反比。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屑于卖弄,即使他懂得很多。反之,那些不停卖弄(财富啊,知识啊,见闻啊,智力啊,打仗用的宝啊,冲了多少汉啊等等)的人,且不说其本身的能力如何,多半素质下垂的厉害。他们常用的句式是“我一看到/听到。。。。。。,我就笑了”,看到别人犯错,他就笑了,因为他终于在苦闷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看,连王刚都不如我。究其心态,应该是源于一种极度的无知和不自信,比如说小孩子就喜欢卖弄,因为他们还很无知,比如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喜欢卖弄,因为他们非常自卑。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度需要他人的认可,他们努力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都堆积到正面,孔雀开屏似的全部展现出来,以博观众的一声赞叹。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表面的光鲜是虚幻的,身后的凉风时刻提醒着自己其实是光着屁股的。所以越是脆弱,越是坚持,他们绝不容忍别人来质疑甚至破坏自己的正面形象。因此一方面他们小心谨慎,他们全神关注,他们以尖锐刻薄的语言打击那些敢于质疑他们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努力练习“茴”字的四种写法,他们认真考据“斜”其实也可以念“xia”,他们像捡宝似得把别人脱落的鸟毛捡起来往自己屁股上摁,希望可以挡住后面吹来的凉风。
对一些事物刻画的入木三分。。。。。。[em01][em01][em01]
作者: 8懂9问 时间: 2014-8-7 14:03
而且,卖弄的时候,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说什么“我多次听到有人在远山寒山石径斜诸如此类的句子里读错。我会多打量几眼读错的人,他们觉得我看他们是因为他们足够的帅靓,其实我觉得自己是在看猩猩。”首先,多次听到,难道有人老有人对它读古诗词?对着它读的还是“他们”,他们还都读错了?还说他们会因为它的打量感觉自己帅,这不是就在说它自己吗?它以为在论坛这样毫无技术含量地装,引来围观,是一直被追捧的自豪,自己却完全意思不到这是一种对;另类蠢货的超级无知和皮厚的鄙视好笑嘲讽?没有文化还喜欢装B的底层小混子流氓,不要脸以后真是太无敌了,呵呵。
作者: 8懂9问 时间: 2014-8-7 14:04
以下是引用超级郁闷60次在2014/8/7 13:42: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oyi524在2014/8/7 8:58:00的发言:卖弄这种心态,或者可以说是病态,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而一个人的卖弄的程度,大概是和他的素质成反比。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屑于卖弄,即使他懂得很多。反之,那些不停卖弄(财富啊,知识啊,见闻啊,智力啊,打仗用的宝啊,冲了多少汉啊等等)的人,且不说其本身的能力如何,多半素质下垂的厉害。他们常用的句式是“我一看到/听到。。。。。。,我就笑了”,看到别人犯错,他就笑了,因为他终于在苦闷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看,连王刚都不如我。究其心态,应该是源于一种极度的无知和不自信,比如说小孩子就喜欢卖弄,因为他们还很无知,比如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喜欢卖弄,因为他们非常自卑。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度需要他人的认可,他们努力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都堆积到正面,孔雀开屏似的全部展现出来,以博观众的一声赞叹。但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表面的光鲜是虚幻的,身后的凉风时刻提醒着自己其实是光着屁股的。所以越是脆弱,越是坚持,他们绝不容忍别人来质疑甚至破坏自己的正面形象。因此一方面他们小心谨慎,他们全神关注,他们以尖锐刻薄的语言打击那些敢于质疑他们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努力练习“茴”字的四种写法,他们认真考据“斜”其实也可以念“xia”,他们像捡宝似得把别人脱落的鸟毛捡起来往自己屁股上摁,希望可以挡住后面吹来的凉风。
对一些事物刻画的入木三分。。。。。。
而且,卖弄的时候,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说什么“我多次听到有人在远山寒山石径斜诸如此类的句子里读错。我会多打量几眼读错的人,他们觉得我看他们是因为他们足够的帅靓,其实我觉得自己是在看猩猩。”首先,多次听到,难道有人老有人对它读古诗词?对着它读的还是“他们”,他们还都读错了?还说他们会因为它的打量感觉自己帅,这不是就在说它自己吗?它以为在论坛这样毫无技术含量地装,引来围观,是一直被追捧的自豪,自己却完全意思不到这是一种对;另类蠢货的超级无知和皮厚的鄙视好笑嘲讽?没有文化还喜欢装B的底层小混子流氓,不要脸以后真是太无敌了,呵呵。
作者: 8懂9问 时间: 2014-8-7 15:03
关于古诗词的读音问题,学术界或者教育界早就有了很多的讨论,对xie还是xia等等此类字的读法,早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是否对错了,一些装逼文人的咬文嚼字,都基本已被否定和忽略的了,统编的教材都明确要以现代字典为准,早就是嚼烂了的所谓读音争论,竟然被我们三国论坛的一个臭不可闻的成天满嘴喷粪的邋遢之极的半懂不懂的华大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拿来装点它的所谓有文化的脸面,可笑之极!再一次证明,没有文化偏偏要装文化的人,是多么的丑陋可笑!!
看看下面的资料吧,给没有文化偏偏要装文化的东施效颦的华大傻普及普及,当然,还是又一次对牛弹琴而已。
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斜”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为xie音,只有《辞海》中注音为xie,并注明“旧读xia”。这说是说,“斜”字的规范读音为xie,在日常生活及平时说话作文时,都不再保留“xia”的读音。作为语文教材,需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用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关于古诗读音的问题,很多资深教师都认为:应该用普通话(今音)读古诗词。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在《诗经韵读》中指出:“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
郭锡良先生在他主编《古代汉语》中就明确指出:“譬如朗读杜牧《山行》,就有人主张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读成‘霞’音,以求与后面的‘家、花’两韵脚谐和,这样其实比朱熹读《诗经》高明不了多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按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