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三国功略之各君主可录武将的分析和速记(绝对全) [打印本页]

作者: 轻风细雨    时间: 2006-8-1 23:45
标题: 三国功略之各君主可录武将的分析和速记(绝对全)

                        各君主可录武将的分析和速记(绝对全)

 

一、各君主可录武将的分析和速记
  

  三国策有17位君主和300余个武将,想记住全部各君主可录武将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取了95位攻防能力>70的武将和法刀能力>80会侦察会仙,法刀能力>85会侦察或会仙的文官(详见精华区鄙作:“也谈三国策里武将文官的排名”一文)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君主的录将能力大致可分成以孙策、刘表和杨奉为代表的3个体系:

孙策:可录全部孙将和吕布系将,大部分非司马系的曹将;不能录刘将
周瑜,吕蒙,诸葛诞,朱桓,孙尚香,甘宁,孙坚,孙权,黄盖,曹操,郝昭,夏侯淳,夏侯渊,许褚,张辽,徐晃,曹丕,贺齐,朱处,徐盛,周泰,典韦,文丑,丁奉,颜良,曹彰,凌统,李典,董卓,吕布,孙策,张郃,陈到,纪灵,华雄,管亥,贾诩,弭衡,荀或,鲁肃,貂蝉,田丰,曹植,马良,诸葛瑾,沮授,陈登,锺会,陈宫,大乔、陆迅、太史慈、王双

孙权孙坚能录除王双外所有孙策的将.比孙策多录刘备、张飞、关家4将、诸葛亮、赵云、魏延、赵统
董卓能录除孙尚香、文丑、荀或、陈登、田丰外所有孙策的将,还可录:司马4将、羊祜、庞德、王浚、杨修、文鸯、邓艾、郭嘉


袁术能录除荀或和陈登外所有孙策的将.还可录司马4将、羊祜、庞德、王浚、杨修
吕布能录除荀或、陈登、孙尚香、颜良、沮授、文丑、田丰外所有孙策的将,还可录:司马4将、羊祜、庞德、王浚、杨修、文鸯、邓艾、郭嘉、张任、公孙赞、孟获、祝融夫人、夏侯霸

刘表:可录除孙系和部分袁绍系以外几乎所有的将
诸葛亮、庞统、诸葛诞、关羽、孙尚香、邓艾、司马懿、姜维、曹操、徐庶、郝昭、司马昭、张任、赵云、张辽、羊祜、司马师、张飞、王平、徐晃、夏侯淳、公孙瓒、关兴、夏侯渊、刘备、许褚、马腾、关索、曹丕、李典、王浚、黄忠、严颜、夏侯霸、董卓、祝融、马超、吕布、张郃、庞德、典韦、陈到、李岩、魏延、马岱、关平、孟获、司马炎、赵统、兀突骨、华雄、王双、曹彰、文鸯、管亥、郭嘉、贾诩、弭衡、荀或、杨修、张松、貂蝉、锺会、法正、李儒、陈宫、曹植、程昱、陈登、皇甫嵩、马谡、杨仪、张鲁、王允、曹睿、蒋琬、张嶷、夏侯惠、文钦、高顺、于禁、曹仁、吴兰、张卫、鄂焕、张苞、沙摩柯、周仓、乐进、吴懿

司马能录除孙尚香外所有刘表的将,还可录纪灵


刘璋能录除董卓,华雄,管亥外所有刘表的将,还可录颜良,沮授,文丑,田丰
公孙赞,孟获能录除诸葛诞、董卓、华雄、管亥外所有刘表的将,还可录颜良、沮授、文丑、田丰(比刘璋少个诸葛诞,其他一样)


两曹可录除荀或、陈登、孙尚香外所有刘表的将,还可录周瑜、孙坚、孙权、贺齐、鲁肃、黄盖、孙策、大乔、纪灵


马腾可以录除吕布、张郃、陈到、贾诩、弭衡、陈宫、诸葛诞、董卓、华雄、管亥外所有刘表的将,还可录颜良、沮授、文丑、田丰、朱桓、凌统

杨奉:可录除了曹系、司马系、袁绍系外几乎所有的将
诸葛亮、庞统、周瑜、吕蒙、黄盖、朱桓、关羽、孙尚香、甘宁、孙坚、孙权、邓艾、姜维、徐庶、张任、赵云、张飞、王平、公孙瓒、关兴、刘备、马腾、关索、贺齐、朱处、徐盛、黄忠、严颜、夏侯霸、周泰、祝融夫人、马超、孙策、李岩、文丑、丁奉、颜良、魏延、马岱、关平、孟获、纪灵、赵统、兀突骨、文鸯、凌统、郭嘉、荀或、鲁肃、张松、法正、李儒、田丰、程昱、马良、诸葛瑾、大乔、沮授、陈登、马谡、杨仪、王允、蒋琬、审配、张嶷、文钦、孙韶、吴兰、鄂焕、程普、全琮、张苞、沙摩柯、周仓、吴懿、袁绍、孙桓、陆迅、太史慈

袁绍能录除邓艾、郭嘉、文鸯、夏侯霸、曹操、兀突骨外所有杨奉的将,还可录诸葛诞、董卓、华雄、管亥
刘备可录除纪灵、黄盖、孙策、大乔外所有杨奉的将,还可录曹家4将、郝昭、夏侯淳、夏侯渊、许褚、典韦、王双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总的录将能力曹操曹丕刘备3人并列第1,司马、刘表、刘璋、孟获、公孙赞5人略差,然后是马腾、吕布、孙权和孙坚、杨奉、董卓、袁术和袁绍

令人想不到的是录取率最低的竟然会是孙策

录取高能力武将能力最低的是司马懿、孟获、公孙赞;刘表、刘璋、马腾;曹操、曹丕;而杨奉和袁绍居然高过刘备!袁术也能与孙策持平。

录取高能力文官的能力孙策最差,袁术袁绍孙坚孙权也差,董卓杨奉吕布马腾也不好。其他君主则相差不大。

综合以上分析:刘备总录将能力与曹操曹丕相同,但录武质量高过曹操曹丕,可列第1,两曹并列第2

司马、刘表、刘璋、孟获、公孙赞5人总录将能力不差,但录将质量最低;而杨奉、袁绍录将质量较好,总录将能力则较差;这也许是游戏策划者的平衡考虑吧。

孙策的总录将能力和录将质量都比意料中差。不是0将时的理想君主。袁术和董卓自然也是不灵。

除了最强的3位和最弱的3位,其他君主在0将时如不考虑君主自身能力,差别并不如预料中大有人发现有些君主在游戏前期和后期录将能力有变化,这显然就超出了我的分析能力,不能在本贴中讨论了。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5

什么样才算一个高手?
一个高手,攻必胜守必稳,未战先知敌人的走势。在作战中必须眼观八方,把握全局,不应该只注意自己作战的一片地盘,要随时随地的观察盟友的战况,适时的提醒作法方法或是出兵增援。虽三国策是一个小小的战略游戏,但它仍能体现一个人的头脑。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高度准确的判断。谋而後动,後发制人,坚壁清野,旁敲侧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引蛇出洞,2面夹击,野战伏击,弃车保卒,围魏救赵,最忌孤注一掷和放虎归山,这些都是战局後期必须要会的,要分清他们主力在哪,不要轻易报漏自己的主力,迷惑对手,多去後方骚扰,带了兔子就要上来打出有力形势,分析对方的心理!抢要神出鬼没,奇要打出形势,打出君主的实力,硬打,弓要多。
总论:掌握三国策战术技巧,总览全局,准确判断。
一、开局总势判断。
一开局,必须了根据同盟和敌人的位置、兵种,作出判断。和盟友配合该抢占哪里城或关,形成对敌人围剿之势,或是对盟友的支援之势,或是挡住敌人的进攻强势、或是以兵种克对方,进而形成我方多打一或有天险可守。确保我方能形成地利、兵利,就算开局地利不好,也要努力造成这种局面。举一例:在一次秋猎中,祁山图。我方在上卦,子同,上庸。敌方武山,犍为,巴郡。在敌我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我方子同的玩家须舍了棉关,占城往阳平关武都天水一线,迁进成都,和上卦的同盟形成一起打武山。上卦的同盟只要出兵不给快攻,拖住武山的敌人就行,等到子同的同盟一到,武山的敌人应该就死定。记住:不要舍不得迁都,迁都往往是胜利的必要条件!把握地利的条件是千变成化的,需要灵活变动,不要一成不变!在不能形成有利的作战地利时,该牺牲一家同盟有时也是必要的,和另一同盟灭掉敌方一家或形成自己初期兵力比敌人有优势,为后来的进攻形成有利局面。
二、作战过程的把握
有了好的地利,再加上把握好作战的过程往往就胜利了。三国策主要的作战技巧可以用以下几个成语概过:瞒天过海、围魏救赵、以逸待劳、调虎离山、无敌法刀、快攻法。骚扰法、无敌法刀。
1、瞒天过海 出兵麻痹敌人,让其以为主力,没防主,出二可偷袭的兵取敌方主城。
2、围魏救赵 孙子兵法云:“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救同盟有可能来不及(或同盟有能力守)或是去救同盟要和敌人主力相撞,不合算,直取对方主城还好些。
3、以逸待劳 这是我常用的方法,用于单挑屡试不爽,用于盟战也是很好的。这是比耐性的,要沉住气,和我单挑过的人中,我心悠悠最喜欢用这招。开局初期,出个营和出二兵进攻指令是常不多的,进攻要多一至二指侦察,不如等一季出个营埋伏反击进攻来得好。往往出个营也可以帮助盟友防守,让盟友放心进攻。
4、调虎离山 对方占了地利,进攻不利,不如出一、二精品的将带兵去让对方发现,让其追上,然后主力埋伏灭对方兵,可以放心进攻。
5、无敌法刀 往往在自己劣势的情况下,一个法刀用得好可以改变局势,这需要极高的技巧。举例一:有一局敌人将超好,敌骑在成固,我青永安,将不好,靠有贾诩荀或这好军师。我一开始就占了上庸,敌人占了南乡,二季就出孙坚太史马超三骑来打我上庸了。此时我枪训300,没有好将,在第三季出了一刀,出了贾诩在42位建了一阵,贾法刀走出城外,但可以妖到41位的地方,三月,敌人刚好二月下我上庸,三月一兵踏了我42位的阵,抓了马超,法刀妖,刚好妖到太史,又抓,下季出马超太史,反杀上去,胜!法刀还可以跟在主力的后面进攻,在主力后面放法,杀敌人。100气的法刀守主,适合的走位,引对方进入法刀范围,法刀的作用是很大的!
6、快攻法 记住快攻的同时要为自己留后路,防快攻不成可以守住,快攻是很危险的,快攻也是最有效,谁都会快攻,提醒:快攻要为自己留后路!
7、骚扰法 断对方的连线,下对方主城附近的副城,逼对方防守,为自方赢回时间和让对方疲于奔命。
主要的技巧基本就是这些了,然而在战局中技巧是死的,要灵活运用,要灵活运用判断是最重要的,判断是灵活运用的前提。
作战的过程中,指令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要根据敌人的心理和习惯运用指令,比如哪里该侦察或是敌人大概会怎么建阵,省下指令,要知道一个季才三个指令,要是一个季能省一个指令就等于多了指令了。我一般进攻时侦察敌人一次主城知道阵以后,第二季就不侦察了,只要你有个会侦察的将带兵进攻,我认为第二季侦察是浪费的。
这篇文章是一个小时写的,其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好好体会,望大家能从中得益。总之我认为战局的胜利只有二个字:判断!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5
关于团队作战的一些细节引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作:未了

1.开局所要做的事:方位认定,确认自已主攻还是主守。能和同盟连线的城,能前后夹攻敌人的城交叉点有机会抢的务要抢。强调易守难攻之城一定要抢,不要因为自已将就准备直接训到300后攻敌,其他什么事也不作.要知道守比攻易,你将就是好人家两档,人家有法刀加一较硬兵你也是攻不下的.将好更应当稳中求胜.附关于将:有好将要先让于主守方.

2.关于防偷与偷:主城边三阵除长安等大城外是不够防偷的,要出一两精品法刀加防才行,特别是偷路线比较明显的主城。至于何时需要出法刀防偷,应当随时留意字幕战况,看看目前谁在打的火热就偷谁,谁没半天的没任何战况就得防谁偷偶.

3.关于战略:对强队我主张的方略是反守反攻,不同意用荆,并两州(这两州攻有余而防不足,仅限战技高都用)。务要以省指为要,将能一次到位的可录(如某城有赵云,还有好多其他刘系的文官,你君马腾则不便先录要是训兵观其变,通常他会转到附近城,到时说不定能一次到位,君是刘备可行,因他录到赵云的机率高。),花五六指就为录一员大将,偶不到迫不得已基本不作这事.

既是反守反攻则先前的侦指大可不必花,出两法刀闪在阵后足可应对敌伏兵一季。对付完这季,直接出兵加法刀虽敌士暂高他却不便强攻,反攻时法刀也可用上(便是用于踩阵也是好的),你是守方则你的指会比攻方多上一季,不用挡心兵力不如他,只是士不如而已,有法刀在旁后动也有后动的好,加上阵在旁如虎添翼。灭敌主力后长驱直入,务要以效率为先,枪兵打完城,一但敌城士不多时枪可先走,刀打余下的城防。

4.关于攻:能前后夹攻最好,前后夹攻方略:如敌全力守一边,则从另一边攻/这边务要保存实力,兵在敌城附近晃就行,以免急进兵被杀光,敌便可全力守另一方了。如敌两边平均守,则两边同时攻。打时双方互通信或自已侦也能知是否有八成以上把握打下,能攻下概率小于六成的不要强行突入.一看形式不妙打不过人家要跑保存有生力量,不要蛮干到底.

不能夹攻需正面进攻的(也是两攻一情况),两人应事先商量好一人出队兵,一人出营,关键的敌法刀务要用营一击而中。5.开局形势:如两人夹敌一人,两人如距敌只两月路程可双方同时出兵快攻,如敌城稍远可不急,训兵后再出兵(一人用营,一人出队,看将分配)以求保险。此时敌必有阵,出营的这方可备精品踩阵。
6.关于守:这是最为关键的.要知道高手对决,盟友过早的被K出局往往会失去整场比赛.
A.守最好得有精品法刀和较硬的训300兵配合,硬兵用于走位挡前,需要时也可强砍,注意放法时不要全放,前方的可不放,

后方敌打不到的有一知高的放法就成,安排站位是知高的放后.再不到万不得已时硬兵(硬兵如是高防法刀)不要放法,应当要用于需要时强砍.

B.目前我看到我团好几个人前线兵全被打飞时,家中只三阵什么也没,这叫什么防守呀!(如你主城就在敌旁,你的阵应当是要在你出发准备进攻时边侦边备才是,或是更早.)此时当你被敌反攻时,一边可向同盟求救,另一边寻求法刀备守,注意此时如有训不足硬兵也得出挡法刀前助防(不要老想着再训到300,你目前是保命要紧了).当你主城不在敌旁时,应当适当发弃前线几副城(可以让他空空如也),直到认为此时有能力守住时便在某一副城处出兵再布点阵助防.

7.把握战机:A.围魏救赵:当发现敌去攻同盟时,如刚好你在这敌旁马上出兵进攻这家敌,此时要注意自已旁是否另有敌,如有便只出两队训300加一精品打这个魏,其他用于防守.(此时关键注意的是:在没能力情况下不要强攻魏主营,而是搞他连线的副城,在快攻下他副城时,最好分一兵站在他主城上,不让他士气升上去,精品瞧准了找个好位踩阵,此时要多想如何走位以达最好.)

8.打游击:最好适用于枪兵兵种(化被动为主动),一枪挑敌副城.
当我方没能力正面时攻时,可根据需要分一两兵绕路去扰敌后方空副城(这个需要是指保证分兵出去后仍有能力守情况下),注意扰敌的将需会伏有能力一枪挑副城者.扰后方城最好要会估计,能不侦时则不侦省指作其他事,打游击的将尽力要活(尽力不要撞上敌兵和阵).

9.势:何为势?有N多种的.目前时间有限我只说一种势便是如何保持优势.(如何持住劣势==因这几种我团没几个有战技超强者,估计没机会用.况这种要地图和实战方能讲解,秋猎后我可能会用实战与大家讲解,这种难懂的很,修行靠个人了.)

保优势是指:当初始位置出来,发现如果我方有一家有能力抢到某城后可据险要挡住两家攻击时(并使其不能扰到同盟),那么好将应当先分配与他,其他两家攻,他守.这是典型的多打少,一家死守两三年内无碍,另两家合攻无险可守的敌,灭一家是一家.注意活着就是本钱.后方两家合掉一家后,前方快撑不住的这家迁营到后方,由后方两家暂守(注意没八成胜算不要攻,一定要等到前头守的那家有战力时,再根据地图需要,另找一家牵住一敌,其他两再合一家,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我们的目标是胜利,而不是为争胜利时间短而去冒险.)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6
弓兵的用法:
一多,二快,三鼓舞加法术,四连续不断。五多用侦察
一多:用弓最关键不在将好,不在训练高,在兵多将多,用弓经常出7-8队弓,后面加两个会鼓舞和混乱的精品刀。队伍多了先动的机会就多,连射的机会就多。拿怕对方多高训练多好的将多少人的营师,也还是经受不起弓的连击。所以用弓最快速度出最多的队伍是很重要的。一般将70以上攻击在训练160以上满气情况下,可以射掉任何300的队伍士气,两弓合击下可以射掉营师士气。不管是掉了气的队伍还是营师在弓群前基本没有活回去的可能。
二是快:用弓不象其他兵种要高训练,所以在对方还没练好兵之前,你早早出兵是很关键的,你先出你就占主动,。但是用其他兵种的训练不高就不怎么好出,用弓的早点去别人主吧!建议不在特殊情况下单弓不要单独行动!
三鼓舞;这个其实很多人疏忽了。在弓后面跟会鼓舞的是很重要的,因为用弓,经常会被对方打掉气的,后面有鼓舞的话,及时补上抢占先机。其他兵种很少会带鼓舞的。另外在对付枪,刀的时候弓后面的精品刀适时的放放混乱,放火等有时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效果,特别是对枪的话,他们看你有刀后面跟着就不敢蛮冲了,怕被你放倒。
四连续不断;弓训练要求不高,所以连续出兵能力强,而且在第一次失利情况下可以适时组织反攻。
五多用侦察;侦察要灵活用,用弓与其重要,不单是要侦察要攻击的城市,还要有时候侦察路上,这个要用弓者自己多体会。
用弓对付其他兵种。
一刀兵:刀兵是用弓着最容易对付的,简直是象盘菜让你怎么吃就怎么吃。多半是你可以射到他,他打不到你,他法术没用,你离他远啊,放不到你。
混战中你可以先连射掉他的法刀,基本对付弓,法刀没什么用。对付刀容易这个不多说了。可以说对付刀的胜利概率在70%以上
二枪兵:有人说枪对弓基本是持平,本人个人认为在兵对兵的情况下,一般是枪兵要败。但是打成枪兵可以骚扰作用,有他优势。弓打枪。建议出弓群。多出几个队伍,将不要太好也可以,训练在黄弓基本就可以,一般来说枪是不可能出你那么多队的。因为他要求将要好,训练要高。弓群对付枪记得一定要在后面出精品刀帮忙,不是帮别的,一是有会鼓舞的,适当加鼓舞保持先动优势。二是当你打不到他的枪,他的枪可以打到你的时候 你可以用刀在后面放放法术。他不太敢直接蛮冲,蛮冲过来极可能被法刀所困,最好出两个会鼓舞和混乱的智力高精品刀紧跟着4队以上的弓群。对方就是有6-7队铁枪也不敢对你乱打,他怕弓,还怕刀幻啊,你两仙刀可以不停放鼓舞和其他妖术什么的反正可以加回。注意用弓不要蛮冲,与其自己训练不高将不太好的精品弓,怕对方在路上等你撞。可以说你出弓群后加精品会仙会幻的刀对枪是60%胜利概率。
三对骑:弓和刀一样看到骑兵很头痛。一是骑出的队伍数量比弓少点但是也是很多的,基本有3-4队以上,所以弓在数量上优势不大,先动几率就不大了。骑兵跑的远,你射不到他,他可以打到你,所以很被动。你后面跟着精品刀想幻住他,他可以先射刀,再等你弓自己撞他。所以用弓的很头痛。碰到骑兵方法就是1,速弓。刚开局,骑兵一般不能速攻出兵比较迟,找将比较少,他要练骑兵。所以你先出,有可能你就占主动。2退守,适当的在自己城里放阵 他冲不过来你在城后守住,找机会消灭他的主力,或者等同盟来,或着放一部分牵制他主力,你到另外开辟战场。3是进攻,你就堵运气,靠你先动,有机会一博。或者用会埋伏的去偷袭。胜利概率30%。
四对弓,弓对弓就是看谁的弓多,谁的将好,谁的训练高,最关键是谁能先动。还有是射粮食,放阵等等
五对营师,对于弓群来说,对方一个营师要是先动,或者埋伏在路上等你撞上就是灭顶之灾啊。不过没关系,他的营师多难出啊,一不小心别你先动他就哭去吧。毕竟你的队伍多,先动几率就大啊。对付营师,最关键是要用侦察,发现他了就好办,对付一两个单独的营师对弓群来说不难,要是弓后面跟了会法术的精品刀就更加好办啊,他不敢冲上来,怕你放法术他掉气。要是冲上来了万一被法给搞一下他就玩了。对付营师要注意步步为营,弓别走太快,慢慢靠拢他,他冲上来也就能撞上一两队弓,你后面的弓和刀就对他有极大威胁了。记得千万别蛮冲。
弓在战局中的活用。用弓的基本要求是最少能出8队以上。否则效果不佳。用弓一是速攻,比如和对方离的很近,你君主好或者录到的将好的话,建议头一两个季度就出吧,很多情况下,对方还来不及出兵,被你压着打。比如你是孙见或者曹操等第一个指令录到好将,就快点出两个队伍,满气后去对方主边上埋伏,下个季度一个侦察,他就是放阵也没用。大多时候是夏天和秋天出兵,道理一个样快打。二偷袭,其实用弓也很好偷袭的,与其是会水的弓,很好偷袭,基本是出3队会埋伏会水的去要偷袭的对方城边躲起来,突然发起攻击,一般要求要3弓,而且第一个回合就攻击。当然300的2好将铁弓也有这个效果,但是300的铁弓难练。三是反击。个人认为用弓反击的机会最大,一次失利后,过上2个季度,在牺牲一两副城争取时间后,出点训练差点的弓加满气还是有机会防守好。争取反攻。
弓的带宝,用弓速度太慢,所以带马很重要,但是不要带太好的,毕竟不是有钱人,要多带点,基本要带2-3个,没钱的象我一样,带两个玉聪,两个吴子,一个青囊书(杨洲有买),带青囊书很重要,他的作用就是为快攻做好准备,在有书的情况下,能很快出精品弓,有书随便找个智力在60以上的好加鼓舞。另外带加政治的也很重要,可以提高训练多好,不过在加政治和加鼓舞和马我选择加鼓舞和加马。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6
录将口决:

孙策可录孙吕曹,(孙策可录全部孙系、吕布系的武将和曹操系的大部分武将)
奈何司马不奉招。(但是曹系的司马家族孙策不能录)
孙权孙坚备老将:(孙权和孙坚还可以录一些刘备的老将)
刘张四关亮魏赵。(主要有刘备、张飞、关家四将、诸葛亮、魏延和赵云赵统)
董卓袁术司马认,(董卓和袁术在孙策的基础上还可以招司马系的将)
吕布还把孟获交。(吕布除了孙策的武将和司马系的武将,还可以招孟获夫妻)

特别注意司马系除司马4将外,还包括羊祜、庞德、王浚、文鸯、邓艾、郭嘉(后三人袁术不能录)
董卓不能录孙妹妹,吕布不能录孙妹妹和颜良文丑,但可录夏侯霸

司马不能录孙袁,(司马能录除了孙系和部分袁绍系外几乎所有的将)
刘表偏有妹妹缘。(刘表能录除纪灵外司马能录的所有的将,还可录孙妹妹)
刘璋少了董华管,(刘璋不能录董卓、华雄和管亥)
颜良文丑来补全。(但刘璋可录颜良和文丑,实际上还有沮授和田丰)
马多朱恒没有诞,(马腾比刘璋多录朱恒少录诸葛诞)
吕贾弭陈张郃怨。(马腾也不能录吕布、贾诩、弭衡、陈宫和张郃)
公孙孟获只缺诞,(公孙赞和孟获只比刘璋少录一个诸葛诞)
两曹偏能录孙权。(两曹可录孙权父子3人和周瑜、鲁肃、黄盖、纪灵,但不能录孙妹妹)

两张徐晃与李典,(两张指张辽和张郃)
黄盖孙策诸葛诞,
华吕管董加陈到,(华雄、吕布、管亥、董卓和陈到)
刘备录将人最全。(刘备录将最全,上面12人却是他不能录的)

袁绍3将加邓艾,
杨奉孙刘一把抓,(杨奉除了录孙将和刘将外,还可录颜良文丑和袁绍,还有邓艾。注意夏侯霸是刘将杨奉可录)
绍缺邓艾和夏侯,(杨奉的可录将中袁绍不能录邓艾和夏侯霸)
管华董诞也不差。(但袁绍可录管亥、华雄、董卓、诸葛诞)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6

枪 将
赵云 关羽 姜维 曹操 陆逊 张辽 司马懿 孙坚 孙策 夏侯淳 黄忠 张郃 马超 太史慈 甘宁 庞德

张飞 董卓 孙尚香 吕布 徐晃 羊祜 李岩 诸葛诞 陈到 马岱 严颜 贺齐 黄盖 张任 司马炎 司马师

关平 文丑 典韦 颜良 庞统 周泰 李典 赵统 徐盛 许褚 纪灵 兀突骨 曹彰 公孙瓒 华雄 袁绍

高顺 张卫 祝融夫人 曹仁 曹真 吴兰 文钦 孙桓 皇甫嵩 管亥 乐进 朱隽 吴懿 毋丘俭 郭准

鄂焕 周仓 董承 雷铜 文聘 夏侯和 杨奉 韩遂 王基 张绣 朱然 刘辟 高览 曹洪 潘璋 金旋 廖化

牛金 张燕 吴班 李异 袁术 公孙度 孟达 李催 臧霸 夏侯德 苏飞 曹爽 吕义 关统 陈武 谭雄

邢道荣 韩浩 陈登 公孙范 蒋义渠 韩馥 袁熙 袁谭 张英 金环三结 高干 朱治 何仪 魏续 公孙越

蔡勋 田楷 杨秋 曹性 公孙恭 董和 雷薄 高翔 龚都 韩暹 陈横 糜竺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7

埋伏将

赵云 关羽 邓艾 姜维 曹操 陆逊 张辽 司马懿 吕蒙 周瑜 孙坚 夏侯淳 诸葛亮

张郃 太史慈 甘宁 刘备 张飞 孙尚香 郝昭 孙权 关兴 徐晃 羊祜 诸葛诞 徐庶 夏侯渊 朱桓 马腾 黄盖 张任 司马师 司马昭 庞统 许褚 王平 公孙瓒
程普 锺会 孙韶 高顺 关索 曹仁 夏侯惠 法正 张嶷 全琮 皇甫嵩 鲁肃 马谡
向宠 毋丘俭 周仓 张苞 董承 审配 雷铜 凌操 卢植 文聘 杨奉 陈宫 高览
潘璋 田丰 廖化 牛金 公孙康 孙礼 吴班 诸葛瑾 荀攸 贾诩 貂蝉 公孙续 张鲁 马忠 郭图 邓芝 韩浩 陈登 李恢 吕旷 陈群 程昱 诸葛恪 忙牙长 糜芳
郭嘉 魏续 毛玠 李儒 傅士仁 曹性 弭衡 雷薄 甄宓 高翔 荀或 马良 张昭
陈琳 贾充 吕范 辛毗 费椲 张松 孙乾 伊籍 刘琦 简雍 顾雍 蒯良 刘璋 李肃 阎圃 虞翻 向朗 曹植 糜竺 张紘 蒯越 陈矫 刘繇 王允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7
弓将
关羽、邓爱、姜维、陆逊、周瑜、吕蒙、曹操、张辽、吕布、孙坚、甘宁、太史、张郃、孙策、黄忠、马超、徐晃、祝融夫人、庞德、夏侯渊、关兴、孙权、李岩、典韦、曹丕、司马炎、张任、丁奉、孟获、王浚、庞统、陈到、夏侯霸、严颜、马岱、公孙瓒、文丑、朱隽、于禁、乐进、王平、鲁肃、孙韶、曹仁、凌统、王双、向宠、文鸳、文聘、凌操、张嶷、吴懿、毋丘俭、王基、关索、兀突骨、张绣、曹洪、霍峻、毛介、张燕、李异、袁术、孟优、臧霸、忙牙长、沙摩可、陈武、刘表、曹性、带来洞主、董荼那、公孙续、公孙越、杨秋、梁兴、马铁、马休、刘封、公孙范、陈登、高干、蹋顿、田畴、田楷、李恢、张允、蔡勋、刘璋、王朗、刘鹞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8

仙将
邓艾 姜维 陆逊 诸葛亮 刘备 郝昭 孙权 司马昭 庞统 锺会 夏侯惠 皇甫嵩

鲁肃 田丰 阚泽 荀攸 贾诩 貂蝉 曹睿 张鲁 大乔 陈群 郭嘉 孔融 陶谦 李儒 弭衡 甄宓 马良 许攸 张松 王甫 杨修 刘璋 曹植 王允

骑将
赵云 关羽 邓艾 姜维 曹操 张辽 司马懿 孙坚

孙策 夏侯淳 黄忠 张郃 马超 太史慈 刘备 庞德

张飞 董卓 吕布 关兴 徐晃 羊祜 李岩 诸葛诞 夏侯渊 曹丕 马腾

马岱 魏延 司马师 关平 文丑 颜良 夏侯霸 孟获 周泰 李典 赵统

纪灵 兀突骨 曹彰 公孙瓒 程普 华雄 于禁

袁绍 锺会 高顺 张卫 祝融夫人关索 文鸯

曹仁 曹真 吴兰 文钦 孙桓 张嶷 皇甫嵩 管亥

乐进 朱隽 马谡 朵思大王 向宠 郭准 张苞董承 杨奉韩遂

迷当大王 王基 张绣 朱然 刘辟 高览曹洪 金旋

廖化 潘凤 牛金 孙礼 王匡 樊稠 吴班 李异 韩当 李催

臧霸 蹋顿 夏侯德 马休 马铁 苏飞 公孙续 吕义 关统 马忠

吕翔 韩浩 木鹿大王 公孙范 蒋义渠 韩馥 袁尚 吕旷 袁谭

张英 程银 刘封 高干 忙牙长 糜芳 公孙越 鲍隆

陶谦 马玩 傅士仁 梁兴 杨秋 雷薄 龚都 夏侯尚 夏候懋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48
关于粮仓:

部队出自己城域后,粮食7个月用完,早补浪费指令,迟补降低士气,要精确计

算好才行。


一、快攻建粮

说明:不等士气满,看准时机埋伏在敌城附近,行政季过后建粮侦查。特别适

用于偷袭和弓箭快攻,此招可以制敌于先机。如果士气差的太多,还可以选择

补满士气后再进攻。特别注意:在自己家补满士气再进攻和在敌人家补满士气

进攻完全是二种策略。

要求:熟悉埋伏技能。

二、遭遇战建粮
说明:当和敌人遭遇时恰遇行政季应注意:如果和敌人未交战,不要轻易建

粮。因为没交战的话如果敌人先动,可以绕过你的部队打到你的粮仓。切记切

记。

三、阵地战建粮

说明:如果部队在远方将要进行攻坚战,请在战前补好粮草。因为部队一旦出

了城的补给范围,粮草仅够二季的开销。为了避免在战斗中出现粮草短缺,请

掌握好补粮时机,出城一季就要发生战斗的就在一季结束后补粮。如果部队刚

好出城六个月,这时补粮马上就会吃完,不会给敌人打粮的机会。

四、打粮

说明:了解到以上种种建粮的时机,聪明的话就瞅准时机把敌人的粮草打掉。

要求:能熟练运用反埋伏与侦查技能。

五、建粮阻敌、我就是要后动!

说明:运用粮仓有埋伏属性和敌人碰到不会自动攻击的特性,建一粮仓把敌人

给堵住。特别适用于铁骑兵和弓兵。

战例:曹丕190弓和吕布135枪相距8格单挑,如果在曹丕前面建一粮仓,除非吕

布机灵看到你粮满先动退后或事先侦查先动打粮,否则吕布扑过来即使先动,

他也是打不过你曹丕的。不过一般没事不要采用这招险棋,因为意外实在太

多......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1
关于粮仓:

部队出自己城域后,粮食7个月用完,早补浪费指令,迟补降低士气,要精确计

算好才行。


一、快攻建粮

说明:不等士气满,看准时机埋伏在敌城附近,行政季过后建粮侦查。特别适

用于偷袭和弓箭快攻,此招可以制敌于先机。如果士气差的太多,还可以选择

补满士气后再进攻。特别注意:在自己家补满士气再进攻和在敌人家补满士气

进攻完全是二种策略。

要求:熟悉埋伏技能。

二、遭遇战建粮
说明:当和敌人遭遇时恰遇行政季应注意:如果和敌人未交战,不要轻易建

粮。因为没交战的话如果敌人先动,可以绕过你的部队打到你的粮仓。切记切

记。

三、阵地战建粮

说明:如果部队在远方将要进行攻坚战,请在战前补好粮草。因为部队一旦出

了城的补给范围,粮草仅够二季的开销。为了避免在战斗中出现粮草短缺,请

掌握好补粮时机,出城一季就要发生战斗的就在一季结束后补粮。如果部队刚

好出城六个月,这时补粮马上就会吃完,不会给敌人打粮的机会。

四、打粮

说明:了解到以上种种建粮的时机,聪明的话就瞅准时机把敌人的粮草打掉。

要求:能熟练运用反埋伏与侦查技能。

五、建粮阻敌、我就是要后动!

说明:运用粮仓有埋伏属性和敌人碰到不会自动攻击的特性,建一粮仓把敌人

给堵住。特别适用于铁骑兵和弓兵。

战例:曹丕190弓和吕布135枪相距8格单挑,如果在曹丕前面建一粮仓,除非吕

布机灵看到你粮满先动退后或事先侦查先动打粮,否则吕布扑过来即使先动,

他也是打不过你曹丕的。不过一般没事不要采用这招险棋,因为意外实在太

多......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2
尽量避免师、营单挑:

单挑的事很多,意外也很多,建议给营、师带猛将并配上好的攻击宝,最好

用不单条的将,如曹操、司马、陆逊、诸葛、刘备等。

特别注意避免用一些喜欢单挑又常输了武将:姜维、张辽、黄盖、马袋,孙

妹、周泰等武力二流的武将。

毕竟师、营的存亡,关系到战局的胜负!
关于城市、关的防御:(原著:张飞)

城市防御 空城 副城 主城
一般城--54- 107 160
变态城--75- 148 222
关口---83- 205 205

攻击75、士气80的0训刀,一个可打空城,2个可合击空变态城、空关。
带顶级宝,2个好将300骑兵可以合击一般主城。(3.0)

地形对攻防力的影响:
武将攻防力:攻击力=(武力+统御)/ 2;防御力=(防御+统御)/ 2;
道路、平原:不影响攻防力。
森林、山区:会削减枪兵及骑兵的攻防力。黄地减15%,红地减30%,桥上会增加攻防。
峻岭:只有刀兵可以通过,也不会影响刀兵的攻防力。
河泊:如果带队武将有“水军”技能,部队攻防力会下降 2 成。但如果带队武将无“水军”技能则部队攻防力会下降 5成。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2
关于移动:(原著:张飞)
道路:对任何部队都没有影响。
平原:与道路类似,但所有部队移动力比起在道路上,稍有下降。
森林: 相较于平原,所有部队移动力比起在道路上,再次下降,对骑兵的移动力而言,更有大幅削弱效果。
山区:相较于森林,除刀兵外所有部队移动力比起在道路上,再次下降。
峻岭:只有刀兵可以通过,但速度极慢。
河泊:如果带队武将有“水军”技能,部队移动速度同道路。但如果带队武将无“水军”技能则每次只能走一格,而且走的时候会被随机冲走。

当部队变营时,移动降一格,变师时,移动降2格,当营或师有2-3位武将率领时,每个武将带马和只有一个武将带马,移动相同。以枪为例:

移动格数 不带马 带+4马 带+4马 带+4马
--枪队 - 8 , - 10
--枪营 - 7 , - 9 --- 9 --- 9
--枪师 - 6 , - 8 --- 8 --- 8
为了增加营、师的威力,最好只带一马,不会水再带一个凌波密卷,或一个加防御的盔甲。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3
其实在秋猎中,有一点是肯定的,战略眼光最重要(迅速占领有效位置,迅速在局部形成多打一的局面),如果说还有同等重要的,那就是防守的成功有时候是胜利的关键!因为胜利肯定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秋猎中不怕被消灭,就怕在基本没损伤敌人实力的前提下,忽然被消灭,因此个人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就防守问题和大家讨论讨论~~~

首先,要善于总结以往的防守经验得失。在一般情况下,要保证1V1不被快攻(不是说人人都可以不被快攻,有时候运气很差的情况下,也可能被快攻。),但只要在以往积分中有被快攻的情况就要善于总结。是不是自己出兵晚了,是不是自己没出合适的兵种,是不是自己没建合适的阵。是不是自己的阵没建在合适的地方,是不是某个兵种的走位有错误!只要平时多总结,就肯定能提高自己的防守能力! 总之秋猎中,我们必须做到的是,1V1时候至少自己要守住,没有70%的进攻成功几率,不要冒险进攻。进攻的时候也要多考虑自己的家! 1V2的时候,也以尽量存在为前提,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其次,以反攻为其三。即使被消灭。只要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盟友依然有胜利的把握! 自己估量局势不是很有利的时候,不要害怕没主力兵种。该全力防守的时候,建阵出刀不出主力不训练主力是为了生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次,战局中我们是和与你一样聪明的敌人对峙,所以不要忽略敌人的存在,什么时候都要以对自己最坏的可能来审视战局(不要存在侥幸的想法,所谓侥幸想法就是希望敌人没将,希望敌人水平没你高,希望敌人不着急进攻等等)。这里侥幸的想法往往就是坏事的前提!要知道,往往你不希望敌人来的时候,就是敌人最可能来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敌人的占城走向,多换位考虑敌人的想法(所谓换位考虑就是假想自己是敌人,在当时的局势下,自己可能练习什么兵种,可能会怎么出兵,可能的策略方向在哪里!)而且既然是考虑、是猜测,就肯定要多几种假设!只要你考虑敌人的越多,就越可能做到料敌在先。 比如敌人占了每个城,你都要想他可能下一步有什么举动。又或者敌人没占你认为该占的城市,你又要考虑敌人是不是有什么企图?(比如偷袭。。。等等)。又比如见到了敌人的兵种,你又要根据战局已经持续的时间,判断敌人的进攻或防守想法。 而且在战局中,我们必须多交流,见到敌人什么样训练的兵种在什么地方,或者自己对于敌人的某些猜测,都要及时和盟友联系分享信息!一方面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己方对敌人的判断,另一方面可以让盟友和你一起分析。(比如估计敌人要偷袭你的时候,适时的问其他盟友某某敌人会不会偷袭自己,盟友经常能根据自己见到的局势帮你做出合适的判断!)再次,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家有了三阵就万事大吉!且不说敌人有破阵、派多几人踩阵的可能。偷袭上还有三弓偷袭、到了后期还可能有任何兵种师的偷袭。所以只要觉得敌人可能进攻自己主城,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灭掉其他的某个敌人!而是考虑自己能不能守住,是应该出兵配合阵防守?还是及时迁移?这些都要经常考虑,时时小心!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巡逻兵的作用!所谓巡逻兵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出一个精品兵种(最好会侦察),去巡查一些敌人必经的区域!如果主城位置好,一个巡逻兵比建三阵还能有效防止偷袭!! 大意失荆州,小心则可以行万年船!!

最后,就一些州的1V1快攻或偷袭,提醒我们的防守。(1) 一个特定原则,不管对方是什么州!一定要小心对方可能出任何四兵快速围住你所有的出兵口,然后合击或者慢慢蹂躏你。。。!!!(我就曾经积分时候两季度出了五兵破一阵围了长安,然后出白弓射杀敌人,结果该五星敌人活活被气死)在1V2或者1V3的时候更要小心这种情况! (2) 对方是豫,开局时候就要考虑敌人可能出枪快攻,现在有宝物的前提下,两个150训练95攻防、96士气以上的强枪就可以合计下主城,所以如果相临很近的情况下,一定要小心这种偷袭,该建阵的建阵,该出刀的时候出刀。(当然防守也是机动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感觉其他盟友位置比较好,而自己是冀的情况下,全力防守最好就是两阵一刀开局,即使敌人破阵也不怕快攻。而如果不用全力防守,出两刀注意走位也应该能防止偷袭,又或者城有地形优势,也可以只一阵一刀或者其他防守形势。总之怎么防守就一个前提:守住!) 到了中期,就要随时考虑敌人会不会有破阵的人来,到了后期还要小心枪师的偷袭! 同时也不要忘记对方辅助兵种中有弓,豫州一样可以用弓快攻偷袭 (3) 对方是弓。我们开局当然必须要出兵!因为弓开局快攻是战略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防弓发快攻也是对阵的最基本要求! 当然,我们出了兵,也要注意形势变化灵活用兵。杀弓其实不可怕,关键我们自己不要着急,一切都还是那句话,没有70%以上的把握,不要冒然进攻。如果对方的弓尚未成型(还有士气不满的弓而你兵已经赶到),冲上去杀弓当然不错。 但如果对方弓已经成型,千万不要着急,主力该退回家防守就应该及时回家,利用主城防守弓的阵,或者出其他牺牲兵种(比如法术刀)的配合,把主力放在弓无法攻击的地方,利用防守地形和兵力机动的优势,一样能保证运气不是太坏的前提下杀敌人的弓! 中期以后,一定要注意防止几弓的偷袭!三个120训练80攻击的强弓,可以偷袭下一般主城。如果弓数量多点,长安这样的大城市也一定要小心!(所以我们和弓对峙的时候,一定尽力要让对手弓的主力没空闲离开自己的领域,如果发现对方忽然置副城丢失于不顾,就一定要小心偷袭,迁移还是在主城附近派人巡逻或者派人埋伏主城附近,都要及时根据战局灵活运用!当然防守中能迁移到好位置,最好是迁移~~) (4) 对方是冀,一般情况下,三铁骑才可以打城市,即使结合骑兵营,也要多两强刀才可能合击下主城(有时候也可以多出人撞城)。所以一般来说冀的主力比较少快攻。因为我们想防守的话有阵对方就比较难快攻。 但是注意!!!往往最危险的就是大意的时候,虽然主力骑兵不能快攻,但是冀州还有其他兵!冀州可以训练出弓快攻,也可以训练一季度强刀(到170多训练),出两好将的刀或者出三刀一样可能偷袭!(我曾经用冀在临江,第2季度出两好将带刀偷袭了南乡的敌人!) 到了后期,一样要小心多数量高训练攻击强的骑兵师一样可以偷袭你!(5) 对方是雍,相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快攻!!因为除了弓喜欢快攻外,就是雍州快攻最爽!因为有比较高训练多数量的刀,还有精品骑兵踩阵。雍最喜欢杀只有三阵防守的敌人! 如果我们是骑,可以训练了出一个好骑灵活走位防守,后边训练好了骑兵一样杀雍州。这个还好办~~ 但如果我们是豫,该出白刀配合阵防守的时候不要吝惜这些指令!(当然我们也可以出枪让盟友侦察准备快攻,如果对方也出了兵不能快攻,可以出枪卡位置出白刀配合阵防守,也可以出弓配合阵防守)

防守是灵活机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总之都有一个前提:守住! 希望大家多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一起来讨论。同时文章中肯定还有不足和错误,也希望大家能指正 。


我一直认为这篇帖子是非常经典的,希望大家能用心体会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3
秋猎、挑王、洲战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希望别人将差,比赛中大家将都是比较好的,估计这是官方的设定。唯一可能的是你枪却拿了邓艾,骑却拿了陆逊。

2、千万不要低估对手,秋猎都是高手。

3、千万别给偷袭了,只要不死就有机会

4、局部2打1或者3打1就要坚决快攻

5、对同组的战友一定要有信心,大家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一般情况都能处理好的。

6、自己的打算要告诉战友,他们或者配合你或者给你建议。

7、千万不要对BT宝物估计不足,带幻龙的骑兵一次能走14格,敌人援军会来得很快的。能够2打1但是敌人的援军只离开3、4个城,那就等于2打2,不要轻易快攻。因为他第一季出兵的话,第二季就到了。

8、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局不要轻易录将,可以说没有100%把握一指令到的将基本上不要录。没有政治将不要乱录,加了太公就算60多的将训练一次也有将近25。如果是凉州的兄弟,怎么都3指令到300了,不要太顾虑训练的速度。如果你能控制敌人,或者杀灭敌人有生力量,战局有利的话,大不了多用2、3个指令训练,照样比别人快!

10 前3个第季度非常重要!
要计算敌人的每个指令是怎么用的。
初期要快,快攻、偷袭、占据有利地形,或者压制敌人。
中期要出高训练的兵,不能还是精品兵在那里乱窜!
后期就得出师营打阵地战了。
根据看到的情况随时随地对敌人的动向进行判断。

11. 如果开局临近2-3家都是敌人,且同盟离自己较远形成被围局面,此时不要急,第一季必须出兵(每人都有好将)气满后在主城外选位埋伏防守,等救兵到来(同盟也要快马加鞭去救)。当然若是青州出来是曹丕邓艾,凉州孙权陆逊吕蒙那就只有另作准备准备了,布阵征刀之类的变数就大了,不管多被动即使很难守住也尽量拖住敌人,浪费对方时间.指令.效率,消耗敌兵力,为盟友赢取时间。敌人快攻一般是初训兵,最多是300,等我方高训兵或营来时敌人很难招架。

12.在局中别相互指责,影响作战情绪。

13.秋猎大多数都会选用凉青,2凉1青 或3凉搭配都很好, 其他搭配凉青司或凉凉豫变化多些更要讲究战术合理运用了。

14. 敌人的行进速度比我们平时打盟战要快很多,有别于常规的推算。平时很少使用BT的要切记.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4
意识是什么?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三国达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提高了,其实这就是你薄弱环节对你的影响,也许是操作你总有许多你想到但又来不及操作,补兵或控兵不行,兵力被不断了消耗掉了,或许你的打法没错但处处受限,无处发力,再者你操作一流却总是输的莫名其妙。决定链条强度的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环,三国是整体战略意识和局部战术,操作的完美结合。不偏向依赖战略,战术,操作之间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全面,均衡地运用,依靠整体意识来控制全局,凭借完善的战术取得阶段性的层递优势,利用优秀的操作来赢得局部战斗,逐步累积优势平滑过度,最后化为不可逆转的胜势。
   大家都知道根据对手不同的战术自己采取不同的变化了 这个就是意识 别人能意识到对手想要干什么,所以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你意识不到, 这就是差距了 同样的战术 同样的开局 不同人用 效果完全两样 意识差异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不过从来没有无敌的战术,也没有精确无误的发展流程,也不可能有,三国不是单人RPG,是N人真正的互动对抗,既然是互动,那么任何时间都存在变数,相应的变化就多不胜数,假如前期的发展有N种可能,到了中期就是N的平方,到了后期就是N的N次方,谁都无法计算到精确,再多的研究也只是无限趋近于精确,而不可能真正达到精确,所以我们需要进入意识范畴
   意识很大部分是经验的累积,是对过去的总结,吸取,计算,但是他又高于经验,他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就象是对实际战争规律的提炼,升华。比如说战争中奇正相生,虚实可变,兵贵神速,等等都是一种科学规律的凝练,提取和升华,
   而回到三国中,就是说善于从前人或自己经验中学习,总结,计算,提炼的人同样他的意识会更好,这有助于他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更好更清晰地作出判断和决断。这也就是意识(大局观)的意义所在。
   一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办较好,然后该怎么办较好,这就是意识的体现,这不是光靠机械的练习就能完全达到的,因为实战中充满不确定因素,很多情况是突发的,不常见的,不熟悉的。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把局势引导到敌人不知道我们实力的情况之中,因为这正是意识最强之处,而那些意识差的则就象进了迷魂阵一般无所适从,孰优孰劣,一看便知,这就是意识运用的经典之作,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再补充一句,意识最关键的东西在于对兵种对战精髓的理解程度
   抽象的,某些地方为了赢而必须这么打的,让人能够产生共鸣的,就叫意识。全局的就称之为大局观,局部或较为细微的地方就称之为微操,都是经验做为前提的,每个人三国的风格差异就在于意识的差异
   既然明白意识的重要性,那么意识的出发点在哪?意识的基础是了解:对自己的了解,对地图的了解,和对对手的了解。这三方面便是战略,战术出发点。而这三样需要经验才能有说提高!
   对自己的了解:包括了自己对三国的理解程度,技战术水平,自己的优势在哪?意识,战术,还是操作?自己常犯的错误有那些.可能被对手所利用。
   同时对于细节把握也是一丝不苟。重视出兵的数量和质量,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讲究一草一粮、一兵一卒之得失,不因小失大,占城和出兵的时机皆把握得恰倒好处,善于掌握军事经济平衡,经济充足,战斗兵力补充迅捷,陈兵于要害.攻势如水银泻地、淋漓尽致、连绵不绝,敌人有生力量被不断消灭,经济生产被不断摧残,资源要地被不断占领,直捣黄龙,一鼓而擒之.兵海给了你尽情发挥的舞台,接下来就是你一个人的表演了!
   对地图的了解:
不同的地图打法是不同的,因此占城和出兵就相对要注意.所以各类图的发展方针不同,不要乱占城,一般建议交错占城。各种战略方针,如:是砍附砍主,还是直接砍主,如何走位,选取适当的进攻点,如何断补给.总之战术的选择要让兵的进攻效率发挥到最高。利用地形花取最少的代价换取最高安全系数!对手最有可能选取的扩张点,集兵点,进攻路线.都要同过仔细的地图分析得来.尤其对于那些不会水的兵!
   对手的了解:这个主要是比赛的时候~你对别团的猛一点的人的了解了!
   随后讲讲心态了:
   现在三国已经玩了很久了,菜鸟也少了点。我认为, 无论和谁打,积分还是比赛,都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别以为他是高手你就会出现一些害怕的现象,尤其在比赛的时候,那样你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一半了。你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你要知道,你也是个高手,你也知道用什么战术。我想你也已经打了很多仗的,操作和意识也许差点,但是一定要在气势上不甘示弱才行。打积分的时候,碰到菜鸟,你对他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能大意。记住:骄兵必败! 还有就是要带着争胜的念头去打,每当局势不妙时,人们便有一种放弃努力的趋势,我想那是一种失败者的态度,相反,坚持胜利者的姿态才是正确的。一旦情况不好的时候,你只有倍加努力,你应该用更加努力的操作和思考去面对逆境。始终坚信,我不会失掉这一局,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态度的作用会让你感到惊奇的。
   还有,我想提的就是不管输赢,都不要逃跑!
   意识是兵种对战精髓深刻的理解,是出于对最终胜利和优势积累为目的一切思考和实现方法。我觉意识应该归为几个基本能力:规划流程的能力,统筹判断全局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时机把握的能力,调配经济兵种的能力,策略的运用和创新能力。意识是从前人或自己经验中学习,总结,计算,提炼的它需要思考但是速度比思考快,往往感觉上就是下意识地作出判断和决断,实战中你大脑中浮现的一长串清晰而又正确的操作步骤......
   内容很多~在群聊上帖了一点!他们说很无聊!还是给大家看看吧!呵呵!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5
谭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邢道荣--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小乔----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登----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蒋琬----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大乔----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恢----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刘表----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木鹿大王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张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公孙范--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蒋义渠--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馥----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尚----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熙----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黄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吕旷---- 董卓 ---- ---- ---- ------ ---- ----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群----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郭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谭----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英----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程昱----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程银----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刘封----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笮融---- 董卓 ---- ---- ---- ------ ---- ----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金环三结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高干----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恪--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董荼那--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忙牙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于诠----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糜芳----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朱治----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郭嘉----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孔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何仪----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魏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越--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毛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满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鲍隆----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胡班----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陶谦----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刘岱----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诸葛均--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李儒----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玩----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蔡勋----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田楷----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傅士仁-- 董卓 ---- ---- ---- ------ ---- ----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梁兴----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杨秋----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曹性----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5
三国所有君主能录武将一览表 1
作者:翅痕

赵云----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关羽----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邓艾----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姜维----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曹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陆逊----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辽----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司马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吕蒙----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周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淳--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亮--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黄忠----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张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超----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太史慈--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甘宁----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刘备----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庞德----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张飞----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董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尚香--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郝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吕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关兴----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徐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羊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李岩----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丁奉----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诞--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徐庶----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陈到----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曹丕----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朱桓---- 董卓 吕布 ---- ---- ------ ---- ---- ---- ------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腾----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马岱----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严颜----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贺齐----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黄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魏延----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张任----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司马炎--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司马师--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关平----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文丑---- ----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典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颜良----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霸--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王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孟获----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司马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庞统----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周泰----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赵统----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徐盛----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朱处----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许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纪灵----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平----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兀突骨--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曹彰----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瓒--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程普----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华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于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绍---- 董卓 ---- ---- ---- ------ ---- ----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锺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凌统---- 董卓 吕布 ---- ---- ------ ---- ---- ---- ------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韶----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高顺----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卫----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 ------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祝融夫人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关索----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文鸯----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曹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曹真----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孙策 袁术
吴兰----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文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法正----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孙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嶷----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全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皇甫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管亥----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鲁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乐进----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双----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孙策 袁术
朱隽----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吴懿----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马谡----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朵思大王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向宠----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公孙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毋丘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郭准----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鄂焕----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周仓----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张苞----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董承----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审配---- 董卓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5
弭衡----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韩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吕凯----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董和----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雷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贾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 ------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甄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高翔----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龚都----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荀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良----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张昭----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巩志----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骆统----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暹----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华佗---- 董卓 ---- ---- ---- ------ ---- ----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许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琳----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贾充----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王朗----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吕范---- 董卓 ---- ---- ---- ------ ---- ---- ---- ------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横---- ----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辛毗----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费椲----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张松----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孙乾----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锺繇----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伊籍----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刘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简雍----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夏候懋--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孙策 袁术
王甫----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顾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陆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杨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蒯良----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刘璋----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袁胤----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阎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累---- ----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桓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休----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秦宓----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刘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虞翻----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 ---- ---- ------ ---- ----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向朗----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郭攸之--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费诗----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曹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蒋干----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 ---- ------ ---- ---- ----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糜竺----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刘禅----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张紘---- 董卓 吕布 ---- ---- ------ ---- ---- ---- ------ ----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粲----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蒯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许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陈矫----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刘繇---- ---- ---- ---- ---- ------ ----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 ---- ---- ---- ---- 袁术
尹默---- ---- ---- ---- ---- ------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谯周----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 ---- ---- ----
王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 ---- ---- ---- ----
陈珪---- ---- ---- ---- ----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
黄皓---- ---- ----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 ----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7

新人群英0将开局的基本打法完整工略(新手必看)

     新手群英会0将开局基本打法(实战篇):

       首先 新手先学习一下11个基本知识!!

      1  出兵士气多少,与声望的换算关系(初始190声望,满是200,所有升级后优先加10点声望就满了,再加别的)

      2  什么是合计、红黄地攻击减少多少、士气的作用,

       (合计的计算是:你本人的攻击加上与你一起合计的人的攻击的一半。你的部队站在红地攻击减半,黄地减少30%,所以尽量不站在水里啊!!)

      3  会不会迁都  会不会出兵 (只有刀兵是什么人都能带的,枪、骑、弓一定要会这个技能才能带,否则所有攻防狂减!内政时候才能迁都和出兵)

      4  兵种相克   骑兵克刀,刀克枪、枪克骑兵   攻远程克所有,所有近战克攻      

      5  士兵攻击力在没有形成营和师的时候,和士兵数量无关!也就是说500个和14999个人的攻击、防御力效果一样!

      6  法术只能是刀兵部队释放。(将也要会某项法术)

      7  粮仓被打,周围部队士气减半
      
      8  学会布阵  (玄水阵只能部在水里,赤火阵便宜,八阵图贵但是伤害高)

      9  懂得看你部队行走路线  (新手经常路过敌人被打,或者路过阵法被搞)

      10 每个州的士兵、训练、钱粮情况是不一样的(请你打群英前查看一下每个州的情况,然后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州定居!要定居请找那个州的王府里的人问)

      11 不是每个将你都能录!!!(每个君主能录什么将,请查训论坛上发布的帖子)      

       如果上诉这些都还搞不清楚的人,先搞清楚,然后先多练练其他的,不要去群英会害人!!!!!!!!!!

       言规正传,一般开局8人随即君主,0将,

       进入游戏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你的同盟和敌人都是谁?

      第二件事情就是看好你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第三件事情就是马上查看自己本城的在野武将有哪些?哪些是自己能录的,哪些是自己录不了的。然后立刻报将。没好将也报个0

      让同盟了解你的情况。有好将自己录不了的,立刻报给别人!不要浪费资源啊!同盟可能等着救命的!还有个原则,自己先录了自己能用的!
      
      别报了将,自己穷死了,同盟一堆好将!(当然不排除有些超级高手,不需要好将,或者有的人主城在野好将实在太多了!)

     当你看了在野将和地理位置后,就应该基本决定了是快攻还是慢攻,是死打防守,然后迁都,还是防守反击等等战略

     这个很重要,决定了你一整局的发展战略,一定要保持最合理的战略才能克敌制胜!不要把输赢当作赌博!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8
[转帖]一些高级宝物的用法

首先给一个100以上智力所用宝物一览如下:

防御类:

物品名 帝释甲Lv.1
所需智力 110
防御+27,会水技


物品名 帝释甲Lv.2
所需智力 120  
防御+27,政治+10,会水技


物品名 帝释甲Lv.3
所需智力 130
防御+30,政治+10,会水伏


物品名 帝释甲Lv.4  
所需智力 140
防御+30,政治+15,会水伏


物品名 帝释甲Lv.5
所需智力 150
防御+30,政治+20,会六技


马匹类:

物品名 水麒麟  
所需智力 110
移动+8, 会水技


物品名 火麒麟
所需智力 120  
移动+9, 会水技


物品名 雷麒麟
所需智力 130  
移动+10,会水技


物品名 云麒麟
所需智力 140  
移动+10,会水技


物品名 龙麒麟
所需智力 150
移动+10,会水技,攻击+10


武器类:

物品名 金猊剑甲Lv.1
所需智力 110  
攻击+25,防御+20


物品名 金猊剑甲Lv.2
所需智力 120
攻击+27,防御+20


物品名 金猊剑甲Lv.3
所需智力 130  
攻击+30,防御+23


物品名 金猊剑甲Lv.4
所需智力 140  
攻击+30,防御+25


物品名 金猊剑甲Lv.5
所需智力 150
攻击+30,防御+30


书类:

物品名 银龙玺
所需智力 110
统御+25,会水技


物品名 金龙玺
所需智力 120
统御+27,会水伏


物品名 玉龙玺
所需智力 130
统御+30,会水伏


物品名 皇龙玺
所需智力 140
统御+30,会六技


物品名 天龙玺
所需智力 150
统御+35,会六技


物品名 卧龙秘卷Lv.1
所需智力 110
政治+33


物品名 卧龙秘卷Lv.2
所需智力 120
政治+35


物品名 卧龙秘卷Lv.3
所需智力 130
政治+37


物品名 卧龙秘卷Lv.4
所需智力 140
政治+40


物品名 卧龙秘卷Lv.5
所需智力 150
政治+43


物品名 诸葛神算Lv.1
所需智力 110
智力+33


物品名 诸葛神算Lv.2
所需智力 120
智力+35


物品名 诸葛神算Lv.3
所需智力 130
智力+37


物品名 诸葛神算Lv.4
所需智力 140
智力+40


物品名 诸葛兵法Lv.5
所需智力 150
智力+43

再就是讲主要的一个发现。帝释甲跟剑甲都是加防的。同样的LV3,帝释有30防,剑甲是23,但是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剑甲的防御跟帝释的防不能累加而是取最大值。
这意味着若是一个武将同时带帝释LV3跟剑甲LV3,他的防御力加强是30,不是30+23的55,这是要注意的。也就是帝释甲LV3跟剑甲LV3最好不要放在同一个武将身上。
关羽带300训的小队,带上伏羲龙鼓27统,帝释30防,剑甲30攻23防御,出门的攻防指数是:攻击151,防158。而去除30防的帝释LV3,仅仅带龙鼓跟剑甲LV3,攻不变,防是148。而龙麒麟跟剑甲是可以累加的,龙的攻击是10,带上龙鼓,龙,剑甲,300的关羽队出门是156攻,148防。这样说来,当开放官位之后,关羽,赵云可以带4宝之后,若是带上龙鼓,帝释LV3跟剑甲LV3以及马,是有点吃亏的。推断的结论是科学的加攻防带法应该是带帝释甲就不要带剑甲,而是带女娲针,或琨无剑这类的宝物,避免防御属性浪费,而水,伏等技能是帝释LV3就带有了的。而LV3的帝释加政治力10点,并且,可以跟别的政治宝累加。比如加太公,你可以在取得官位后给一个武将带帝释LV3,太公,伏羲 马,这样的搭配是一个防御变态政治变态的武将。
这样,在大家取得官位并智力过130之后,最值得购入的宝物除了诸葛神算,卧龙秘籍之外,也就是帝释LV3LV4LV5了。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4 13:58

小技巧:

     1 征兵到14000左右再训练最核算(15000以上兵力训练非常慢),当然如果你的君主一次是征5000以上的兵,
  
       而你已经有10000的兵,那是不要再征兵了,直接训练吧。
  
     2  出兵顺序:先出差将,再出好将。或者说初始士气低的,再出士气高的。这样等到你高士气的部队养好气,低的同时基本也差不多了。

     3  提前侦察(非常重要!!!)敌人的城极有可能有阵法,注意侦察,否则损失绝对惨重!

     4  如果有阵,先看对方有没有军师,没有的话,可以考虑直接上吧,中的可能很小(不是没有)

     5  打仗带个会鼓舞的和会天火、混乱什么的刀兵,效果很好,再带个精品骑兵,用来踩阵也不错!

     6  优先杀对方会方法术的刀,没把握干掉,你干脆走开!别找死,他一刀能灭你一窝!(真是经常扭转乾坤!)

     7  部队集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威力,不要分开走!(经常看新手一个关羽非常勇猛,结果被一堆精品挂了,然后又冲过来一个赵云,又被捕!。。。。)


作者: waterbrown11    时间: 2006-8-10 12:28
可作为技术帖
作者: 剑傲寒霜    时间: 2006-8-17 15:34

来晃过


作者: 寒泉    时间: 2006-8-20 16:47
有点长。。。
作者: lj_75216    时间: 2006-8-22 07:14
很有用哦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