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演义中的片断:
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何如?”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
鲁肃慧眼识英才,周瑜死后,他向孙权力荐庞统,可惜孙权此时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又嫌庞士元出言不逊,轻视周瑜,便拒而不用。庞统虽是一位有才华的谋略家,也显示了一些才能,但始终未能充分显露,而且在演义中,有很长时间处于报国无门的境地。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鲁肃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物,在三国各为其主的形势下,他居然向刘备推荐人才,真有些让人不可思议,若是周瑜在世,我想庞统未能被东吴所用,他的一生可能会沉寂下去或者成为刀下之鬼。
鲁肃所作,反映了他做事的境界和态度,假设一下:若庞统真心向曹,去投奔曹操,鲁肃会不会推荐呢?
他不会,他在同庞统谈话中可以看出来他已经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一、劝说庞统留在东吴,以待时机再次向孙权推荐。
二、将人才送给盟友,不让人才落到敌人手中。
三、用计让庞统无法投奔曹操。
可见,鲁肃识才、爱才是同他心中的战略意图紧密联系的,我相信,庞统若投曹,必被囚于东吴。
鲁肃的战略远见的确很高,作为一个高级军事家,他所有的宏观战略和自身的思想修养紧密相联,一切行动应从大处着想,围绕总的战略目标实施。
对孙刘联盟鲁肃看得很透,东吴的切身利益他也把握的很好,所以观鲁肃:军事修养成熟、心理素质健全,不愧为一位三国时期的谋略家!
鲁子敬我是非常欣赏的,不是因为他的忠厚,豁达,而是他的战略眼光.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孔明兄的"未出茅庐定三分",把诸葛亮神化到及至,什么张良韩信管仲乐毅,不复存矣.
但是实际上最早的三分天下计是鲁肃提出的,具体内容忘了,不过与诸葛的主张十分相似,时间还早了许久,那时候自然是没有版权纠纷的,不然,孔明恐怕要赔钱的吧.
非也非也 我观庞统只是一徒有虚名的政客而已 与卧龙齐名实有辱诸葛之名
试问庞统在汉营有何功?出何计?
西进蜀地向刘备献计 欲设鸿宴杀刘章 实属下策 刘备当时在西蜀未收服人心 杀之 天下人以为刘备皆谓刘备名为仁义 实属伪君子。还是刘备老谋神算 未纳
后来欲与孔明争功 贪功冒进 中埋伏而死 而怨天数
还好庞统此庸才死的早 不然刘家不堪设想
大猫头
在说我嘛!你这个大狗头!!!
呵呵!
----竹溪月
[em31]可惜这儿的选择太少?只有猫猫最可爱了!
要不你送我一个头像!
可惜这儿的选择太少?只有猫猫最可爱了!
要不你送我一个头像!
这个吧,挺适合你滴,嘿嘿.
我现在不知道怎么玩下去了,除了练功还是练功
你先按任务提示做,之后参看论坛的攻略。也可以在游戏中多问问团员呀,里面有很多高手的!
----竹溪月
可惜这儿的选择太少?只有猫猫最可爱了!
要不你送我一个头像!
这个我挺喜欢的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