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鲍忠,鲍信 原本是与黄巾作战战死,当地父老刻牌纪念的响当当人物,却被三国演义写成了抢功被华雄砍死的小丑。要知道于禁刚出道的时候是跟着鲍家兄弟混的。曹操也是因鲍信而得青州兵。 原文 青州黄巾觽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觽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志,不可敌也。观贼觽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觽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死,仅而破之。[二]购求信丧不得,觽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 2:鞠义 为了美化赵云,硬说鞠义是被赵云枪挑的,其实赵云根本没机会和鞠义打照面,鞠义当时牛的不得了,打的公孙瓒狼狈不堪,是袁绍手下第一力将,结果呢,功高震主,袁绍猜忌心重,硬把他给杀了,此人地位不在颜良文丑之下,更是远在张合之上。要知道颜良文丑都没机会功高震主,张合后来担心袁绍猜忌才投的曹操,但是鞠义是给袁绍立了几次大功,而张合当时寸功未立。 3:高顺 绝对猛将,忠勇无双,不在张辽之下,曹操杀他,也有一点忌惮的意思。 4:曹真 大将之材,诸葛和司马都很忌惮曹真,前者在战场上吃了亏,后者在曹真活的时候压根不敢轻举妄动。小说中为了美化司马,硬把很多曹真的战功推到司马身上。还硬说诸葛气死曹真,更是扯淡。诸葛至少有一次北伐,是完败在曹真手下的,要说曹真的缺点,就是教育上太有问题,自己儿子曹爽简直是废物。 5:曹彰 其实小说中并未矮化曹彰,但是曹彰的地位并没有真正被体现出来,魏国并非只在南边和吴蜀做战,要知道北边是可怕的游牧民族和匈奴,想想看大汉朝卫青霍去病的丰功伟绩,都是在匈奴的背景下实现的,魏国南北受敌,而且长期战乱,国力远不如前汉,北方疆土平静,大部分是这位曹彰的功劳,可比赵国李牧,小说中几乎只字不提。 6:陆抗 吴国晚期名将,与同期魏国名将羊牯对垒,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7:刘备 看完三国演义,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演员,全靠着诸葛支持局面,其实这也是小说者,为了维护一个“仁”“义”,刻意美化反而丑化的一个典型,其实刘备雄才大略,成就决非偶然,曹操的煮酒论英雄,乃是正史,另外魏延,黄忠,都是士卒中提拔出来的,并非小说中写的原本就是名将。刘备临终遗言,马谡不可大用,更是识人之准。刘备一生颠簸曲折,能成就大事,有耐心,有执着,有用人之道,彝岭之败,如果刘备没有死在白帝,难保不会卷土重来,因为刘备这辈子没少打败仗,却从没丧失过信心,靠打败仗打下一片天地的,只有他这样的英雄。 8:李严 托孤重臣,在刘备眼里与诸葛一般重要,不料诸葛弄倒了他,说实话,我觉得诸葛搬倒李严有弄权之嫌。 9:潘漳 战功显赫,病死,不是被关二爷显灵弄死的。 10:于禁 若非晚节不保,是曹操手下外姓第一干将。 11:曹仁 小说里曹仁似乎是很平庸的角色,实际上曹仁往往是在最艰苦的时候守在最前线。曹仁之战功,在曹操手下无与伦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