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推荐]庞德:拿生命换尊严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地志狼    时间: 2006-9-22 13:33
标题: [推荐]庞德:拿生命换尊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天下一流的刺客荆轲匆忙上路的时候,一种生离死别的情愫便罩在了荆轲以及所有心系荆轲的人心头。而当三国名将庞德背负着曹操深切的期望和略带怀疑的目光出征的时候,一种不可承受的寒意一点一点地冒上来,一种前途未卜的担忧便越积越浓。
  庞德和荆轲,在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荆轲为了等他的合作伙伴而迟迟不动身,以至于遭到太子丹的怀疑,而庞德则吃了家庭成分的亏,他曾经效命的主人以及他的亲哥哥都在蜀国为官。这难免不让一生多疑的曹操有所顾虑,甚至曾想把庞德从先锋官的职位上撤下来。
  领导的不信任对于一个忠诚的下属来说,无异于是对自己尊严的一种漠视和挑衅,而这种挑衅对于把自尊看得高于一切的血性男儿而言,则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在领导怀疑的目光中,他们往往选择挺起胸膛,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之身。荆轲因此负气匆匆去了卧虎藏龙的秦宫,庞德则带着深深的心灵创伤奔赴一线战场。
  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的名将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比如赵云单骑救主,比如张飞大闹长坂桥,比如夏侯惇拔矢啖睛,比如张辽威震逍遥津,比如甘宁百骑劫魏营。但最为悲壮最令人感怀的则莫过于庞令明的抬棺决战。尽管庞德在追随马超时已颇具勇名,而在曹操手下也是威名赫赫,但此次庞德的对手可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名满天下的关羽,这就让他的此次远行带上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剧色彩,让他的前途变得有几分虚无飘渺。
  三国时代两大顶尖高手的对决,这注定是一次精彩的对抗,一场你死我亡的较量。庞德不会不明白这一战的危险,庞德不会不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是,他别无选择,他要用鲜血洗亮自己的尊严,他要用生命报达主人的厚恩。
  对自己的未来基本有一个清醒认识的庞德,让人打造了一具棺材,并交待部下,如果自己死于关羽之手,便让他们把自己的尸体装进棺材。当然,如果他能杀了关羽,这个棺材将是关羽的最终归宿。此时的庞德,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庞德的可贵,也是庞德的可悲。“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为了报恩,更为了七尺男儿的尊严,庞德把生命作为了赌注。
  庞德带兵浩浩荡荡地开往前线,一场颇具观赏指数的龙争虎斗即将上演,两位英雄谁将笑到最后?谁才是天下第一刀?儿时听评书,不知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还是性格中对于奇迹的渴望,内心深处总希望庞德出奇制胜。以庞德娴熟的刀法,精妙的箭术,斩关羽于马下并非不可能。
  在那个落叶纷飞的秋日,在那个鼓锣喧天的战场,两大高手相遇了,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大战百余回合竟然难分上下。庞德信服了,关羽震惊了,两个孤胆英雄虽惺惺相惜毕竟各为其主,胜负未分,战斗便不会结束。
  庞德曾经有一次大获全胜的机会,曾经有一次成就一生英名的机会,但是,由于直接上司于禁的干预,庞德痛失良机。在瞬间万变的战场上,一次便可能是所有,不经意的失误便可能导致全盘偕输。果然,后来关羽抓住机会水淹七军,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末路穷途的庞德落水被擒,最终引颈就义,庞德为他的尊严流下了最后一滴血。庞德的死,给人一种惋惜,一种惆怅,一种感慨,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凉。
  硝烟已经飘散,历史也已遥远,庞德的形象在萧瑟的秋风中越来越虚幻了,一个悲剧的英雄正脚步踉跄地走向历史的深处。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2 17: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刀(太子)    时间: 2006-9-22 17:43
哈哈,这个你都知道。庞德说的好像是:“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骂关羽的?还是骂他自己?
作者: 老江湖情    时间: 2006-9-22 17:47

骂2楼的。夏侯敦不思报国竟然跑到地狱去了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2 17: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2 1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老江湖情    时间: 2006-9-22 19:34
以下是引用下后墩在2006-9-22 18:00:00的发言:
这个刀不是本人吧?:)

怎么就没有幽默细胞呢?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2 2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jun7860    时间: 2006-9-23 00:53
不是太子本人,是刀本人,不是才怪。。。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3 2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刀(太子)    时间: 2006-9-23 22:44

下后兄别来无恙。

失望从何而来啊?我不觉得正面的史实值得玩味。我所以喜欢三国,是小时候评书听的太多,所以我心里的三国还是演义,不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阁下总是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三国,而史实不过是后人之评,其撰写的角度又受到限制,难说真伪。

论英雄,隋唐更多,可其影响远远不如三国时代。究其原因还是三国演义写的好。

我从文学角度玩味三国,君从史实角度辨证道理。角度不同,所以分歧较大。

论三国玩家,博学也好,寡闻也罢,都各得其乐。又何必争那是非曲直?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3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刀(太子)    时间: 2006-9-23 23:06

我要被搞晕了[em06]。一个帖子上纲到国家民族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这两个字用的好,不知道你如何理解。

据说大导演要拍《赤壁》,让小马哥扮演诸葛亮,从心理上我不接受,但如果能在好莱坞拿到奖,叫我如何不去接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席说的透彻!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4 0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jun7860    时间: 2006-9-24 10:35

楼上两位继续,很精彩的说。。

我看着点,不要违规哦

[em05]
作者: 虎头蛇尾    时间: 2006-9-24 11:01

角度不同

理解不同

自然意见不同


作者: 老江湖情    时间: 2006-9-24 11:25
以下是引用虎头蛇尾在2006-9-24 11:01:00的发言:

角度不同

理解不同

自然意见不同

别学我啊.

我也说句.哈哈.

两位所道的在三国演义开头的序中都很明白.夏侯将军可观之.首先,三国演义是公认的通俗史.注意这个"史"字.为什么提到 管仲 乐毅.提到齐恒 晋文 子产.伍子婿.这些人的事情并不觉的怎样有趣味.而深深印着.曹操 关羽 司马懿 诸葛亮 这些人的性情 口吻 动作呢.这就是通俗史的.文学意味的原故啊!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4 1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4 1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老江湖情    时间: 2006-9-24 11:34
戳破刘备集团內部凝聚力强的谎言:曹操和刘备两个阵营变节的高级干部数量和质量的比较
曹操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有:
张邈:此人早年和袁绍、曹操都是朋友。在讨伐董卓时得罪了当上盟主的袁绍,袁绍要曹操杀了他,曹操没有答应。张邈到是害怕曹操为了袁绍杀了自己,终于背叛了曹操。
陈宫:因为曹操杀了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引起了兗州士大夫的恐惧,直接引发了陈宫的变节。
张绣:本来张绣已经投降曹操了,因为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降而复叛,还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但最后曹操还是既往不咎,接受了张绣的再次投降。
侯音:宛城守将也算是高级干部吧,造反。但很快被曹仁给灭了,落的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王平:跟曹操征汉中,不知道什么原因投降了刘备。但王平在曹操那里只是个校尉,实在算不上高级干部。但我对曹操严格要求,还是把王平算进去了。
胡修:时任荆州刺史,在关羽进攻曹仁时投降关羽。
傅方:时任南乡太守,在关羽进攻曹仁时投降关羽。
有必要说一下于禁的问题,投降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在战场放下武器当了俘虏,另一种是变节投靠了敌人为敌人效力。这两种性质是不一样的,前一种行为在大多数国家虽然不提倡,但属于可以原谅的,而后一种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以原谅的叛变行为。而于禁行为只是放下武器,并没有为蜀国效力,属于前者,所以于禁只是放下武器当了俘虏,而非变节叛变者。就好比不能因为刘备的老婆当了曹操的俘虏,就认为刘备的老婆投靠了曹操一样。
综上所述,曹操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共6人,即便算上不是高级干部的王平,也不过7人。
刘备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有:
田豫:这个人其实是个很厉害的人,只是在三国演义里不太出名。少年时投奔刘备。刘备甚奇之。田豫因父母年迈,请求回归故里,刘备哭着与他道别说:“遗憾的是不能和您共同成就大事业”。不管怎么说,田豫把刘备甩了是事实。当时刘备也不过是个豫州刺史,所以相对来说田豫算的上是刘备集团的高级干部啦。后来田豫投靠了曹操,在魏国官至卫尉。
陈群: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后来刘备不听陈群的良言被吕布打的大败。再后来陈群就把刘备给甩了。和田豫一样,陈群后来投靠了曹操,在魏国官至司空,故录尚书事。
许耽:这个人不出名,当时在刘备手下任中郎将,在吕布偷袭下邳时开门迎之,直接导致刘备及其部下的家眷沦为吕布的阶下囚。
袁涣:这个人也不出名,刘备在豫州时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归降了吕布。
陈登:陈登这个人也在刘备手下干过,吕布击败刘备后投靠了吕布,后来跟了曹操。陈登能力是很不错的。
关羽:曹操击刘备,破之,获其妻子;进拔下邳,禽关羽。关羽是刘备集团中仅次于刘备的二号人物,这个级别是高的可以了。三国演义里对关羽投靠曹操大大美化了一番,什么关羽约三事,完全是子虚乌有。不管关羽是怎么想的,都无法改变关羽曾经为曹操卖过命的事实。不能因为后来关羽离开了曹操就否定关羽为曹操效过力的历史。
徐庶:因为母亲成了曹操的俘虏,所以把刘备甩了。至于三国演义上说什么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笔迹诈修家书一封完全是子虚乌有。
郝普:在刘备手下是零陵太守,中了吕蒙之计而降。
孙尚香:俗话说出嫁从夫,孙尚香既然嫁给刘备那么就应该算是蜀国的人了。最后孙夫人也把刘备甩了。孙夫人绝对不是甘夫人糜夫人那种甘于付出、还被丈夫随心甩来甩去、认命的“贤淑”女人。孙夫人在荆州的住所俨然就是个东吴驻外使馆,好不规模壮观。从后来的情形看来,洞房之夜过得并不愉快,夫妻感情一点也没有增加。刘备此后每次去见夫人,都胆战心惊。刘备一把子年纪,又一向是在女人们的千依百顺中过来的,几时尝过这样的“别样风情”?时间长了,实在消受不起。而孙夫人也越看越觉得老头子惹厌,根本就不想多跟他打交道。不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逃避问题的办法:在公安的刘备驻地以西,为孙夫人另筑了一座城,孙夫人带着自己的丫环侍卫们,搬进了城里。夫妻俩正式分居了。这座城被称为“孙夫人城”,遗址至今仍在。刘备夺取蜀地后,孙权对于刘备欺骗了自己非常愤怒,更后悔自己不该听鲁肃的主张,将荆州南郡出借。他心里已经做好了与刘备反脸的计划,于是便派出船队前往荆州,接妹妹回娘家。孙夫人盼望多年,终于得到了离开的机会,于是她连个招呼也不打,径自收拾行李,带着抚养了几年的刘禅上了船。诸葛亮和赵云此时正在荆州,他们对于孙夫人的离去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于她带走刘禅却十分紧张,于是由赵云出马,拦住了船队,将刘禅截了回来。至此,孙夫人与刘备的夫妻关系彻底决裂。她回到了东吴,从此在史书上就没有了关于她的记载。当然,曹操的丁夫人也因为曹昂的死和曹操闹番了,可是丁夫人和孙尚香不一样,她没有国外关系。
糜芳:绝对是蜀国的高级干部,论资历是刘备的老部下,跟了刘备几十年,论跟刘备的关系,他可是刘备的小舅子,论贡献,且不说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在刘备倒霉的时候糜家支援了刘备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要是没有糜家的支持,刘备早完蛋了。糜芳投降的时候是南郡太守,南郡在蜀国的地位可是仅次于成都。可是糜芳这样的人也变节了,刘备真是失败啊。需要指出的是糜芳在东吴享受高官厚禄,活的很好。
傅士仁:刘备同乡,时为公安守将,被虞翻作书说服而投降。
潘濬:时为治中从事,被孙权亲自劝说而投降。
刘璋:投降刘备后,被迁到公安,还佩了个振威将军印绶。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地位还是高的。孙权攻取荆州后,刘璋投降了孙权,被封为益州牧。
孟达:屯上庸时与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馀家投降了魏国。至于他后来再想造反是在曹睿时期,跟曹操没有关系。
申耽:时为上庸太守,在夏侯尚、徐晃与达共袭刘封时投降魏国。注意,申耽兄弟在投降刘备之前只是遥守曹操封号,实际上是独立势力。所以申耽兄弟在投降刘备之前并不是曹操的部下。
申仪:投降原因同其兄,时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
张达:张飞帐下将,因为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结果,张达、范彊割了他的首级投东吴去了。唉,你们投敌也就罢了,还杀了自己的上级,这不是让魏吴两国看刘备的笑话嘛。
范彊:同上。
杜路:蜀将,在夷陵之战中投降东吴。
刘宁:同上。
黃权:时任镇北将军,因为道路隔绝而投降魏国。
综上所述,刘备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高达21人,而曹操集团即便算上不是高级干部的王平,也不过7人。刘备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数量是曹操集团的3倍。需要指出的是,曹操的人才大大多于刘备,如果比例相同,应该是曹操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数量是刘备集团的几倍。可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反。以上还仅仅是数量的对比,论质量,刘备更是丟人,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二号人物,是政治局常委级,虽然后来又回来了,但历史是不能否定的,心中有数就是了。糜芳资格很老,贡献很大,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在蜀国起码也是个政治局委员级。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大(小)舅子往往是皇帝很信任的人,是皇帝的臂膀,如刘彻和卫青,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糜芳这样的人也变节了,绝对是刘备的悲哀和失败。曹操的人才大大多于刘备,可实际情况却是刘备集团变节的高级干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曹操集团无法相比的,这只能证明曹操集团的内部凝聚力比刘备集团强的多。有人一厢情愿的认为刘备比曹操得人心,认为刘备集团内部凝聚力强,可现实却给了这种说法一个绝妙的讽刺。一厢情愿的认为刘备比曹操得人心就好比当年一厢情愿的认为美国的所谓劳苦大众会热烈欢迎解放军一样可笑。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9-24 1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