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却很高,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出《空城记》的戏曲,使得他以纸上谈兵、胶柱鼓瑟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植根在人们的心目中,整个儿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滑稽角色,就和当年那位一手葬送赵国四十五万大军的纨绔子弟赵括一个模样。俗话说:“时来天地共努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马谡可真够倒霉的。
其实,马谡虽说不是什么英雄,可至少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史称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附马谡传》),这决不是不着边际的胡吹瞎捧。诸葛亮刚刚接手蜀汉的军政大权,就遇上了南中地区大闹武装叛乱,焦头烂额,急火攻心,其中的滋味自然可想而知。这时候,是马谡的二十一字真经——“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使得诸葛亮茅塞顿开,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点化顽石、收服其心,顺利平定南中地区,而且没有一丝半毫的后遗症:“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从根本上稳固了蜀汉政权的战略大后方,为日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仅凭这一条,马谡已是功在社稷、勋高天下了。这一点,是后代修史者也不敢否定的,如奉曹魏为正统的习凿齿,就称道马谡为“俊杰”,认为诸葛亮因街亭之败而杀马谡,是大大的错误,说街亭之败,责任主要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亮本身,是他私心偏爱、“任人唯亲”,才“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结果让马谡为缺乏经验(我看,主要还是运气)而付出代价。
不过,街亭之败毕竟是马谡人生的一大败笔,说来说去,还是马谡不够走运:三十九岁第一次荣膺方面大任,独当一面,便遇上了最强劲的对手,号称曹魏“五虎大将”之一的张郃,如同当年赵括不幸地去和“战神”白起对垒似的。“姜是老的辣”,张郃他既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又骁勇善战,指挥若定,这番光景马谡何曾见识过?棋逊一着,缩手缩脚,这一仗马谡胜算的机率实在是微乎其微!
我认为马谡并不是没有实际经验,当时他的压力一定很大,太想立功了。当年凤雏也是因为想立功太过于冒进才over的。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