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三国中死的最可惜的人...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6-09-20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死的可惜的是孙策

在几个小毛贼的弓下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6-09-20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是黄忠,70白发斩夏侯,过了两年缺被无名小角色给射挂了[em06]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6-09-21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都说错了,最可惜的是华佗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6-09-25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最可惜的是华佗。诸葛亮晚死,江山终归还是会葬送在刘阿斗手里;郭嘉晚死,最终不是魏就是晋得天下,这些对历史影响都不太大。唯独华佗之死失去了大量的医学界的宝贵财富。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6-09-26 03:55:00 | 只看该作者

吕布是个一介匹夫,匹夫也就算拉,他还反复无常,谁当他主子谁倒霉,所以他的死其实是造福社会,不冤。

吕布肯定不会用陈宫,易老师研究过陈宫和吕布手下关系不好,再说,人各有志,曹操不杀他就是对陈兄人格的侮辱,至少,曹操还是很关照陈家的。所以陈宫不冤。

再说曹冲,他是很聪明,居然和阿基米德不谋而合,但是人聪明是回事,有权势是另一回事,孙亮也很聪明呀,还不是当傀儡,任人摆布。所以曹冲也不冤。

郭嘉的死根本不是冤,那是曹操的巨大损失,至少赤壁不会输的那么惨。人生老病死是常识,该死的时候也就得死,还有什么冤的?

孙策吧~有点冤的味道,更有些可惜。当时他是想偷袭许昌,结果这么一死真是“出事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周都督雅量高至,非言语所能动其心,所以,气死是不可能地!!!!!那都是瞎编地!!!!有那么漂亮的老婆虽死无恨呀~只可惜!辜负佳人 ~~~~~~~可惜可惜!!!!!

吕蒙我就不知道他冤什么拉?克尽职守精忠报国死得其所!没能反攻刘备的确是一大憾事,但接班人那么优秀也算是含笑九泉拉!

蜀国的诸葛,既遗憾也庆幸,遗憾是由于他也是一心为国,但是,幸亏他死得早,不然那祁山战役要埋葬多少魏蜀精英呀?都快成凡尔登战役拉!!

庞统的死的确责任重大,象多米诺一样拉开拉西蜀兴衰史!

刘备死的活该,自己当上汉中王就牛拉?当上皇帝就校长拉?当年的战略思想还顶不上关羽一条命!就说你想打东吴也要等曹魏灭拉再说吧!死也死的活该!

关羽的死简直是死不足惜,谁害的他?他自己!自以为读过两年书,杀拉几个小将就目中无人,军师的劝告当放屁,国家的调度当没看见:他北伐其实根本没有得到刘备等人的命令,也就是说,这次行动是他自己决定的。请问,那有这样做将领的?

张飞也是没出息!曹操煮酒时曾说过“龙能屈能伸……”感情张飞肯定不是龙,见识浅薄到可笑的地步。但死在床上的确有负盛名!

姜维是个死脑筋,抱着诸葛的旧书不放,出发点是好的,为国家争战。但是对内不体恤,对外没作为,思想又僵化死与不死差别不大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6-09-2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当然也不乏所谓的天才人物。《三国志》作者陈寿“封”的天才有两个:一个叫戏志才,一个叫周不疑。前者是曹操的谋士,后者是个神童,曹操小儿子曹冲的朋友。这两个天才都是匆匆闪过,“神龙不见其首尾”,陈寿也只是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另外就没留下点什么了,年代太久远,我们更无从考据,所以也只得忽略不计。今人研读《三国》,自有自己的眼光,以我的标准,则三国时代真正称得上天才的,首推郭嘉郭奉孝。
  
  郭嘉是颍川阳翟人。他的出现颇有些横空出世的味道,正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于天才的那种宿命的认识。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生,也没有人知道他生于什么人家,陈寿的《三国志》正史对这一切都忽略不去,特地引了《傅子》的一段话算是补上漏洞:“(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俊,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建安十二年(207),38岁的郭嘉在远征乌丸途中因路况恶劣,补给困难,不得不食马而行,终染重疾,至柳城先行折返,然终因天妒英才,这位本被曹操寄望相托后事的不世英才,像流星般陨落了。---这是三国著名谋士中唯一一个死于对外战争(当时的乌丸属外族并自立为王)而不是内战中的英杰! ---就在郭嘉死的这一年,卧龙诸葛亮应刘备的再三邀请出山了。
  
  人们终于无缘看到两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在历史的舞台上彼此斗智,发生碰撞了。曹操却因此有了痛彻的感受:
  
  在赤壁兵败后,他当着众谋士的面感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事实上,郭奉孝在的日子,曹操的事业一路顺风,一鼓作气而平定北方;郭奉孝走后,曹操的事业也就停滞不前了。

天生郭奉孝,

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

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注1)

决策似陈平,(注2)

可惜身先丧,

中原梁栋倾。

注1: 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末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一带)人。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文 种任宛令时,与之交。后同至越国出仕,俱为著名大夫。


  公元前494年,句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退保会稽山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范蠡随句践质吴三年,夫差劝其弃越投吴,委以重任,范不为动。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句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句践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句践称霸大业,使越国成为强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有专记、《史记?货殖列传》有载,《越绝书》、《吴越春秋》述其详。

注2: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善用奇谋,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封为曲逆侯。文帝时,升右丞相,后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世人只知张良萧何,却不知陈平之才不下此二人.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 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信。

第六,美人一图 白登解围

刘邦做皇帝后,想清除权臣,陈平学到了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真髓,成功地保全了自己。陈平最后是病死的,得以善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7 10:17:50编辑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6-09-27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经点,想不支持都不行啊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6-09-27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太史慈是合肥之战,因为不听孙权的劝告

轻敌而中箭身亡的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6-10-31 18:07:00 | 只看该作者

纵观三国,感觉是郭嘉

曹操也云:我失吾儿曹昂之痛不及奉孝之万一

郭嘉不死,赤壁不可能曹军大败,也就没了3国演义的机会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6-11-01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郭嘉的能力可能在诸葛亮之上就是死的早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