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自由天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著名人物简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张辽


张辽,字文远,曹魏第一将才,五虎将之首。开始是董卓手下的将官,后随吕布,吕布被曹操诛杀后归顺曹操。官渡之战中立了大功。赤壁之战败后,在曹操逃往南郡的途中表现突出。曹操北还,就留下张辽镇守合淝。不久以后,孙权起兵攻打合淝。张辽识破了太史慈里应外合之计,将计就计成功射杀了太史慈。孙权只得退回吴郡城。215年,曹操平定汉中时,孙权再次起兵攻打合淝。张辽以八百人大破孙权的五万大军,威震逍遥津。自此后南人闻张辽之名,小孩不敢夜啼。223年,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曹丕亲率大兵再次南下攻打东吴。不料中了徐盛火攻之计,张辽奉力救主,不想头部中了一箭,回洛阳后病逝。曹丕亲自为张辽吊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让,曹魏大将军,曹操的族弟。曹操在陈留举兵讨董卓时就前来投奔。在讨董卓的战斗中斩杀董卓手下徐荣,表现突出。后来曹操欲联合刘备讨伐吕布,吕布得知消息后先行攻进了小沛,刘备向曹操求救。夏侯敦作为援军先锋出征,半路遇到吕布手下高顺挡路。在战斗中,高顺手下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敦左目。夏侯敦拔目啖睛,大叫“父精母血,岂能丢弃”,怒斩曹性。从此人称为“盲夏侯”。202年,夏侯敦奉命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使刘备出战,在博望坡用火攻大破夏侯敦。以后的战斗中,夏侯敦立下了很多功劳。220年,曹操病逝,夏侯敦就是托孤重臣之一。其后曹丕代汉,封夏侯敦为大将军。次年夏侯敦病逝。
由于“拥刘贬曹”的观点,夏侯敦长期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其实夏侯敦在当时来说真是一员猛将,他拔目啖睛的英勇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魏晋过渡时期重要人物。30岁时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后任丞相府出簿。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并没有什么大用。 曹叡继位后,司马懿被封为荆、豫两州的都督。此时孟达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曹叡临死前向司马懿托孤,此后大将军曹爽下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着急,而是用诈病之计使曹爽失去了警惕。在一次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时,司马懿在城中发动兵变,一举占领了洛阳。魏主曹芳只得依司马懿召曹爽回城,结果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了三族。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251年,司马懿病逝,时年73岁。司马懿病逝时任丞相,加九锡,和曹操的地位差不多了。265年,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成立晋朝,追封司马懿为晋宣帝。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野心家,他城府很深,连曹操也看不透他。由于后人对诸葛亮的神化,司马懿就成了反面人物。其实司马懿在带兵作战方面,远比诸葛亮要厉害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丞相顾雍无故被杀,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甘宁

字兴霸,南阳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名将。甘宁早年先依附刘表,因不被重用,转而投身黄祖,而黄祖又以普通人看待,在这种情况下,他投奔了东吴。

甘宁入吴后即向孙权分析天下形势,并规划了统一全国的大计。这个取荆图蜀、一统天下的方略是符合当时客观形势的,成了孙权立国图谋天下基本国策的一部分。吴国也很快实现了擒黄祖,尽获其士众,立足江东的第一步。后来曹操进犯濡顺(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甘宁为前部督,受命出兵砍杀敌人的前营。后官至折冲将军。

甘宁是三国时期颇有政治见解的人物,同时他还粗犷凶猛,喜欢厮杀,性情豪爽开朗,轻视财物,尊重将士,孙权一向视他为东吴重要谋士、勇将,他也被时人称为江东虎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邓艾

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魏甘露元年,他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列侯。翌年升为征西将军。魏景元四年年他同钟会大举伐蜀,使姜维一退汉中,再退四川德阳。这时,他拒守剑阁,冬天十月,又走过七百多里无人之地,凿开山岭,开通道路,修筑桥梁阁道。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又加上运输困难,粮食快用完时,邓艾就用毛毡将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滚,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贴着悬崖一个个接着前进,最后终于袭取成都,为翦灭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后被诏为太尉。 邓艾向朝廷建议,应在继续推行民屯的基础上于淮河两岸推行军屯。这个建议得到了曹丕和司马懿的支持。邓艾在淮河流域“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使淮河两万余顷土地粮食丰收。此项工程既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运。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起有一定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魏延


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魏延原系刘备的亲信将领“曲部”,后随刘备入蜀,因屡立战功,被提拔为牙门将军。提升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掌管汉中地区的军务。刘备这一任命,使“一军尽惊”,魏延成为蜀汉的第一员大将。

刘备称帝后,魏延升为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后封其为都亭侯。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任魏延为丞相府司马,并担任凉州刺史,统率前锋部队。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以符节,并被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以勇猛过人、善于用兵著称,但他性格有些高傲,故当时的人们都对他很客气,避免冒犯他,只有杨仪对他毫不忍让。诸葛亮死后,杨仪不听魏延的主张、亲率大军南撤时,魏延便率兵抢先南归,互相攻击对方为叛逆,告急文书纷纷上交到朝廷。无能的后主心中无数,结果使魏延被杀,造成了蜀汉历史上一大冤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太史慈

  字子仪,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人。生于延熹九年(公元166)。

  太史慈面生美髯,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孔融曾经对太史慈非常赞赏并以钱粮接济太史慈的母亲。黄巾军余部围攻孔融时,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但是孔融未让其与敌交战。孔融欲求救于刘备但无法突围。太史慈与两个军士数日于城外习射,待敌军懈怠时突围出去,使孔融得救,因而受到孔融器重。后来太史慈投奔刘繇,在孙策消灭刘繇之后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负责东吴的南方事物。

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卒年四十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陆逊

陆逊(183-245),字伯言,东吴四英将第四位,孙策的女婿。赤壁之战时就随东吴军参战,但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向吕蒙献白衣渡江之计,使得吕蒙成功袭取荆州。221年,已经称帝的刘备起大兵攻打东吴。东吴连战连败,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都督,统领三军。陆逊在彝陵用火攻之计大破刘备,立下了奇功。诸葛亮北伐时,东吴作为蜀汉盟国也几次北伐,陆逊很能看清时机,每次都能获得一些局部胜利。后任东吴上大将军。顾雍死后,孙权改任陆逊为丞相。但陆逊身在荆州,只是遥领其职,没有丞相的实权。在三国时期能同时任大将军(武将最高职称)和丞相(文官最高职称)两职的人只有陆逊一人。然后孙权疏远了太子孙和,有意立孙亮为帝,陆逊苦谏不听,过不多久,孙权将陆逊所有外戚都发配到外州,又派人到荆州见陆逊,当面指明陆逊的所谓“二十条罪状”,陆逊听后忧愤而卒,终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其子陆抗运其灵柩回建业,当面向孙权辩明了这所谓“二十条罪状”的荒谬,孙权也不得不为陆逊守灵。
历史上的陆逊在东吴四英将中应该是说是最棒的一位。但由于后人的“拥刘贬曹”,使得陆逊这位“杀害刘备”的彝陵英雄也受到了很不公平的评价。今天看来,陆逊在魏蜀吴三国中都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这里值得提的是陆逊的身份问题,由于陆逊娶了孙策之女,这样一来陆逊就成了孙策之亲。这一点在孙权称帝前是优点,也是陆逊被重用的原因之一;但在孙权称帝后,这一点就成为毛病了,因为孙权历来对孙策的后人都防得很紧,因此陆逊也因此落了个“忧愤而卒”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03-08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袁术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庶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