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7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品三国]万世虚名骂关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6-27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羽在《演义》中及至后世,一直被当做武神,其武力之高不应置疑。先说他的武器,据考汉代还没有长柄刀,所以青龙偃月那种东西,应该是后世的瞎编乱造。关羽使用的武器,大概出不了长矛、马槊、汉戟,或者是短柄环首刀。而且,武力高并不像演义中所描绘的,对战争胜负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演义中往往是两阵对开,各出一将单挑,赢方麾军掩杀,先胜一阵。稍微懂点军事的朋友,都知道这完全是作者为了小说而进行的艺术处理。
  演义中几乎每仗必有单挑,而《三国志》上所记载的可以确定的单挑,总数目也不过三五回,还基本上都是和参与者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分不开的。将领凭借较量个人武力来推动战斗的胜利,这是野蛮时代的战争方式。而中国自从车战退离了历史舞台,孙武、吴起等军事家开始驱动步兵方阵,通过诡道来夺取胜利以后,单挑的旧俗就已经只存在部分莽夫的意识中了。
  到了三国时代,将领个人的好武力,在战场上只可能起到两种作用:一是率先冲入敌阵,砍翻大纛几面,夺槊数条,以振奋本军的士气;二是训练并统领一支禁卫部队,来保护主君家族或者指挥中心——典韦、许褚以及长坂坡救阿斗以前的赵云,做的就是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其实关羽也是这类人物,当保镖没说的,够勇,可是当大将就完全不行。关羽和张飞都是从起兵就跟着刘备的心腹将领,“恩若兄弟”——注意,仅仅是“若”,史书上也并没有桃园结义这种浪漫主义故事的记载。正史中在关羽传记中第一次提到的大事,是刘备和曹操合力围吕布于下邳前后发生的。可以说,在这以前,关羽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资记录。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全都是没影的事儿。华雄,史书上记载是被孙坚在阳人聚干掉的。而著名的不公平对战(三挑一)现场虎牢关,在今天的河南荥阳西汜水镇,汉代叫虎牢,唐代改名汜水关(想必演义中的华雄,是时空错乱跑到唐朝去才被斩杀的)。在历史上,虽然诸侯合兵讨董,但除去孙坚、曹操、王匡等几部人马还进攻过几回外,大多在河南周围屯兵观望,根本不可能合力在虎牢关前与董卓军恶战。何况,就算按照演义来讲,三打一才赶跑了吕布,不知道有什么可炫耀的?
拉回来说,刘备和曹操合力围吕布于下邳的时候,关羽曾经向曹操请求一件事情。什么事呢?原来吕布麾下将领秦宜禄的老婆长得非常美貌,先前刘备和吕布一主一客共居徐州时,关羽想必是见过这位美妇人,垂涎不已,所以趁此机会,向曹操请求,城破以后,把这个妇人赏了给他。曹操一口答应。可是关羽缺个心眼,没看出来曹操也是好色之徒,他不该请求了一遍又一遍,三番两次请曹操不要忘了承诺。这一来,曹操起了疑心:“这个妇人果真如此漂亮吗?”于是,下邳城破以后,曹操命令捉了秦宜禄的老婆先送来让他自己瞧瞧,这一瞧不打紧,曹操立刻就心旌摇摇,全部忘记了对关羽的承诺,把这妇人自己留下了——直恨得关羽牙痒痒的。
  说句题外话,这位二婚妇人还给曹操带来个拖油瓶儿子,就是后来的魏国骁骑将军秦朗。此人演义中露过一面,在司马懿麾下为将,被诸葛亮识破司马懿诈降之计,将计就计,前来接应的秦朗死于乱军之中。其实历史上的秦朗,一度征讨过来犯的鲜卑,又和燕王曹宇等共同执政,在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前,可谓是魏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回过头来再说关羽。刘备逃出许昌,袭杀车胄,再占徐州,派关羽守下邳城,代理太守职务。不久,曹操大军来攻,刘备败走,关羽则被擒了。这里没有什么屯土山约三事,什么忠义护嫂的感人事迹,史书上很简单的一句话——“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是不是关羽贪生怕死,自己降了,谁也不知道。
  曹操待关羽不错,还给他请了个汉寿亭侯的爵位。演义中说,曹操把寿亭侯的印信送给关羽,关羽看了不高兴,非要在前面添上一个“汉”字,以表示“降汉不降曹”。这就是小说家的想当然了。所谓亭侯,是汉代列侯的一种,上面还有乡侯和县侯,就是把一县、一乡或者一亭(低级行政单位)作为某侯爵的食邑(部分税收归此侯)。比如吕布封温侯,温县在司隶河内郡;蜀国马忠封博阳亭侯,博阳在豫州汝南郡。注意,诸葛亮是武乡侯,武乡是县,在徐州琅琊郡,所以他是县侯不是乡侯。汉寿是荆州武陵郡的一个亭名,所以应该是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
  再往后,就是千古传扬的“斩颜良,诛文丑”了。《魏书》中记载:“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这时候,荀攸献计,先假装渡河之后断袁军后路,吸引袁军西进,然后精兵奇袭白马。颜良果然中计,仓促应战,曹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没有说谁杀的颜良。《蜀书》中倒是坐实了关羽的这一功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此仗胜利,全靠荀攸的献计和曹操的决断,而关羽不过执行者之一,仗着武艺高强,取得敌将首级而已,这只能说关羽的是骁将,却根本无法证明他是大将之才。
  接着,战场转移到了延津南。曹操解鞍下马以骄敌,抛弃辎重以诱敌,“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根本没提有关羽的功劳。按照《蜀书》中的记载,关羽是在斩了颜良以后,就立刻逃归刘备的。
就算从演义来看,斩颜良是仗着马快,出其不意,刺颜良于马下(注意,演义照抄了史书上的一个“刺”字,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算哪门子好汉?
再下来,是“过五关,斩六将”,先不提这六位所谓的曹营名将,基本上全是架空人物,天晓得什么角色(就象演义中的长坂坡救阿斗,说赵云杀死曹营名将多少多少名,结果没有几个以前露过一面,也不知道曹营哪来这么多名将),这五关的地理位置,就编得莫名其妙。关羽从许都出来,第一站是东岭关,在汉代的地图上查来查去,完全找不到,八成是个虚构的地名。第二站是洛阳,洛阳在许都西北数百里处,不知道关羽要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中去找刘备,干嘛先往西走?第三站汜水关,也是就唐代的虎牢关,在洛阳东南——他又走回来了。第四站荥阳,就在汜水边上;最后一站黄河渡口,黄河渡口多了,谁知道是哪一个。总之,关羽不着急去找刘备,反而先往西北方去游览了一番,杀了几个无名下将,然后回来炫耀说我这一路走得多么多么辛苦……
史书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一段,按常理揣度,也当然完全不可能,除非——关羽真的是天字第一号路痴。
关羽从曹营逃归刘备,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而当他再次在历史中露面,则要到八年后的曹军南征。《三国志》上记载:“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其后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回北方,“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关于赤壁之战,《魏书》和《吴书》中的记载绝然不同。《魏书》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吴书》却说:“(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所谓的赤壁之战都没有演义中那样重要和辉煌。而关羽在此战中的作用,史书上也没有丝毫记载。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的义气,还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感人情节。有关这段小说的背景,可以参考裴疏引《山阳公载记》所说的:“(曹)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所以啊,曹操可能是逃得很惨,可是刘备根本没有在他归路上设伏,只是马后炮放了几把无用的火而已,关羽义释曹操完全是演义的虚构。
  此后,“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刘备拿下益州,感觉这地方不错,就待住不走了,把荆州军政两方面都交给了关羽。为什么?因为关羽是他老哥们,可以保证忠诚度。
  刘备在益州收了马超,因为关羽从来没有见过马超,就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马超什么人啊?他本事怎么样?诸葛亮知道关羽这家伙比较骄傲,就哄哄他,说马超文武全才,当世豪杰,足可以和张飞并列,不过当然啦,“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没有关将军你厉害啊。因为关羽“美须髯”,也就是说胡子非常漂亮,所以诸葛亮尊称他一个“髯”字。关羽看了信,这个高兴啊,拿了去到处给人显摆,再加上获封五虎将后,“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不屑于黄忠的同受封——真虚荣!
  这里讲一句题外话,所谓的“五虎上将”,也是演义的虚构。虽然关、张、马、黄、赵五人在史书上并列一传,但是赵云长时间担任刘备的亲卫队长,资格和升官速度比其他四人差得太多,要在那四个死了以后,才慢慢爬上去的。
  然后,就是关羽最辉煌的北伐了。演义上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统帅七军往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没有办法,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最后接受了司马懿等人的建议,偷偷和孙权联合,偷袭荆州,同时再派徐晃正面攻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这才大败,凄凄惶惶逃走麦城,被孙权逮住砍了脑袋。
  这么一看,似乎关羽真的很强,所以败亡,全属天意,非战之过也。但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威震华夏”这四个字,是史书上的原文,但仅靠这四个字,却并不能说明老关他肯定很拽。威震华夏是形势所及,导致这种形势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关羽的功劳。
  当时是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从益州北进,图谋汉中,虽然被曹洪斩杀了吴兰等将,但是刘备主力并未损失。于是曹操西去长安,准备展开和刘备的恶战。而为配合刘备进兵,并趁曹操战略重点西移,南线空虚,关羽以荆州主力北伐,攻击镇守樊城的曹仁。当时,关羽撒开无数间谍北去,煽动荆、兖等地豪强造反。十月,宛城守将侯音造反,扣押太守,响应关羽。第二年正月,“(曹)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
  曹仁的兵力不如关羽,但凭借樊城等据点,一直和关羽对峙了大半年。五月,曹操结束汉中战事,回归长安——这仗打得实在窝囊,大将夏侯渊都战死在走马谷(一说定军山),曹操好不容易把残兵领了出来,还来不及喘口气,就于七月派于禁、庞德统兵数万,南下增援曹仁。
  接着,关羽水淹七军。史书上只说:“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根本没有提到关羽如何利用天候破敌,而完全是因为偶然的天灾,于禁仓促来援的北方兵马缺乏船只,而关羽带的荆州兵当然既多战船,又善水战,于是一战擒禁。要据此就说关羽如何能带兵打仗,恐怕不大站得住脚。
  于禁全军覆没,整整三万人被关羽俘获,樊城附近的战局对曹军非常不利。“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也就是说,洪水距离城墙头只有几块木板的厚度了,可实在危险。然而更危险的是,“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曹仁看情况不好,就想突围撤退,但是参谋满宠劝他说,你要是一跑,北部荆州咱们就全丢了啊!曹仁一听不错,当下“激励将士,示以必死”,咬牙苦守。
  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想到了迁都,关羽似乎真的“威震华夏”。但是实际上,曹操自十五年前攻下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以后,就懒得再回许都看汉献帝的苦瓜脸孔了,一直以邺为居所,每战必以儿子(或曹丕或曹植)留守,战后则归。建安十五年(210年),也就是曹操以邺城作为新大本营的第六年,更在邺大起铜雀台。总之,曹家的统治中心实在邺而不在许。关羽围了樊城,曹丞相一烦,想把那个名义上的天子之都废掉,全挪到邺来,这其实算屁大的事啊。而且那也不过就是一闪念,司马懿等一劝,立刻做罢,压根儿就没真这么计划过。结果就被后人抓住小辫子,遂成关羽之名。因此有人如此评论道:关羽生平顶峰“威震华夏”之时,也不过只是掀起了曹丞相袍袖的一个小角罢了。
  不过于禁的失败,直接刺激了一个人,那就是孙权。孙权和刘备在合兵破曹操于赤壁以后,围绕着荆州问题就一直在内斗不休。刘备一开始说借取荆州,等夺了益州就归还,可是进了成都以后却又反悔,说:“我正在图谋凉州,等拿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还给你。”孙权心说,这种空头许诺到哪天才能到头哇,于是派遣官吏接收荆州南部三郡(长沙、零陵、桂阳),想造成既成事实。关羽听说此事,老实不客气,全部给你赶跑。孙权大怒,提兵两万前来火拼,派鲁肃在巴丘牵制关羽,而吕蒙等人飞速夺取了三郡。刘备现在实力强了,腰杆也硬了,也马上亲自东来增援关羽。赶巧这时候曹操收了汉中,消息传到四川,成都百姓一夜三惊,人心惶惶。刘备没办法,只好提出和谈,决定让孙权吐出零陵,而他把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东吴,这才抽出身来西抗曹操。
  在这些争斗过程中,《吴书》上记载了两件事情,牵涉到关羽。一件是大家都熟悉的“单刀会”,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还创作了同名杂剧,把关羽写得这个威风。但是史书上记载的这场会议过程,却和演义、戏曲中完全不同。
  故事就发生在刘备前来增援关羽,准备和孙权决斗的前后。鲁肃一直是孙刘联合抗曹的竭力主张者,实在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于是邀请关羽前来谈判。双方商量定了,兵马都驻扎在百步以外,而谈判双方代表只准各带一把单刀--所以叫“单刀会”。会上,鲁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关羽给说得哑口无言,唯唯而退。不久,刘备就割了三郡给东吴--虽然这不是鲁肃的功劳,而是曹操杀入汉中,威胁刘备后背的功劳,但是谈判双方的气势高下,比起演义来可完全是左右颠倒啊。
  另一个故事,和一个地名有关,名叫“关羽濑”--光听这名字,似乎是蕴含着一段关羽的英雄事迹,可其实完全相反。也是在上文提到过的时候,当时甘宁跟着鲁肃镇守资水南岸的益阳,所部亲兵不过三百,而关羽有兵三万,挑了五千精锐,往资水上游的某处浅濑驻扎,准备渡江。鲁肃召集众将商议,甘宁拍着胸脯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亥欠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意思是说,再给他多加五百人前去迎敌,他保证关羽听到他咳嗽声,就打死也不敢下水,否则肯定被他擒获。鲁肃点头,多给了他一千兵。果然甘宁一过去,关羽就不敢动了。因此以后就称此处为“关羽濑”,甘宁也因此被孙权拜为西陵太守。
  话再拉回来,此次关羽打了大胜仗,孙权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一方面故意叫吕蒙装病以麻痹关羽,另方面却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曹操大喜,他正想让孙刘两家对打,自己好渔翁得利,于是把孙权的信送给曹仁,让他用弩射给关羽。而关羽这个白痴,既没有因此提高警惕,也不改变态度,好好地抚慰盟友,反而更加用力刺激孙权。他俘虏了于禁的三万人,借口食物缺乏,强抢孙权屯在湘关的米粮。于是孙权下了决心:这样的狗东西,我不打你,怎么对得起天地良心呢!
  正好这个时候,曹操的第二拨援兵也到了,那是刚从汉中撤出来的徐晃,所统率的一些新兵。关羽已经包围半塌的樊城一个月了,一点进展也没有,闹到师老兵疲,他曾经和徐晃是好朋友,还想套交情,口呼“大哥”,被徐晃大骂一顿。徐晃趁机装出截其后路之态,吓得关羽烧掉军营,向后退却,在围头、四冢等地扎下新营。徐晃趁胜收复了偃城。接着,徐晃又假装进攻围头,但却偷袭四冢。关羽一看不妙,匆忙亲率五千兵来救,被打得大败,退入营中,想用鹿砦重垒抵挡敌军,却被徐晃趁胜破其鹿砦十重,荆州军跳入沔水而死的,被斩获的,数量惊人。后来曹操仔细倾听了战况报告,夸奖徐晃说:“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这就是“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的来源。
  关羽被打得这样惨兮兮了,还不肯走,想找机会翻本。可就在这个时候,吕蒙白衣渡江,占领江陵,断了他的后路(谁叫他派和自己有矛盾的糜芳、傅士仁守备后方战略要地,真是找死!)。关羽急忙后退,虽然好在曹仁、徐晃没有追击,他自己却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吕蒙善待荆州兵家属,并且允许关羽派来的使者“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者回去把信给大家一散发,士兵一看“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比关羽管荆州的时候待遇还好,立刻就丧失了斗志,纷纷跑散。从来好的统帅要在掌握军心,别说敌占区送来的信件,就算敌占区传来的任何一点不利消息,也必须封锁起来,以免影响士气。关羽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他不完蛋才怪哪!
  以后就简单啦,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军团团包围。他假装表示准备投降,而趁黑夜偷偷逃走,被识破而遭擒,最终让孙权砍了脑袋。我想孙权在砍下这颗长髯头颅的时候,一定在心里遗憾——不是遗憾关羽竟不肯降,而是遗憾原来和我对敌的是这样一个草包,早知道不用慎着了,早就可以做了他,取下荆州!
这就是历史上的关羽,和演义中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关羽的形象完全是千年以后,被市井百姓宣扬一个“义”字,和封建统治者宣扬一个“忠”字,逐渐捧起来的。其实关羽也许是位壮士,也许是个好哥们儿,却绝对不是大将之才,甚至在军事上接近草包一个。刘备手下的几员将领,和一般从演义中得出的印象不同,其实无脑莽夫不是张飞,而是关羽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7 14:53:52编辑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10-10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研究最新报道------关羽的师

三国研究最新报道------关羽的师

话说三国猛将如云,为何只有关羽才被后世追封为武圣?

经过在下多方寻访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是由于关羽的师承.

那么关羽的老师是谁?

这要从关羽读书说起.

关羽爱好读什么书?

众所周知关羽熟读春秋,尤其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

孙子是谁?

孙武!

孙武是关羽的老师吗?

不是!还少一个字"空"

空?

对!孙悟空!

是胡说吧?孙悟空是猴啊!

不是胡说,关羽也是候啊!

关羽....是什么猴啊?

汉 壽 厅候啊!

晕!太牵强了吧?

不是啊!你想孙悟空教完关羽后被压在五指山下,历尽两晋五代十国,隋到唐朝正好500年啊!就跟唐僧取经去了.

...........和武圣的称号有什么关系?

孙悟空在唐朝时被如来封为"斗战圣佛",于是徒弟关羽就是武圣了啊!!!所以关羽的武圣要后世才追封!

..............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10-11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10-11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关2真是象楼主所说的草包 那么关2为合会万世留青名。如果仅仅是古代人所崇尚的“义”字让他令后人敬他为神,并非他的军事塑造,但有一点我就有些不明白了:玄德自一个卖草席的成为西蜀开国皇帝与他的用人是分不开的,当年几次大败于曹操,却联孙抗曹,占荆州再夺益州 汉中乃至称帝,与他的用人有很大的关系,占了“人和”所以我想关羽应该也不会象楼主所说的那么草包,至于他的性格还是造成他悲剧的原因之一吧

前世之事,哪又是我们后人和那些写史的人能准确了解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0-11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无语    你们就这样说关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0-11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楼主说的过激了点

但也确实说出了关羽被夸大的一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15:27:1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0-11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l_sprite199在2006-10-11 13:36:00的发言:

如果关2真是象楼主所说的草包 那么关2为合会万世留青名。如果仅仅是古代人所崇尚的“义”字让他令后人敬他为神,并非他的军事塑造,但有一点我就有些不明白了:玄德自一个卖草席的成为西蜀开国皇帝与他的用人是分不开的,当年几次大败于曹操,却联孙抗曹,占荆州再夺益州 汉中乃至称帝,与他的用人有很大的关系,占了“人和”所以我想关羽应该也不会象楼主所说的那么草包,至于他的性格还是造成他悲剧的原因之一吧

前世之事,哪又是我们后人和那些写史的人能准确了解的呢

1,罗贯中之所以把关羽三兄弟写得这么牛B,是因为罗贯中所处的朝代背景影响,我也是看其他专业研究历史的人的帖子知道的。而为了衬托3兄弟,把刘家的都写得非常体面,把孙,曹2家都写得比较猥琐。演义是最不责任的小说,拿他当依据论点来评论任何三国人物是非常可笑的。

2,演义里好象从没写过刘备善于用人,只说他善于观察(识人)。就随便举个演义里的例子,庞统一开始就是被刘备任命为非常小的官。在刘备得诸葛亮前,刘备甚至不懂得用谋士,所以没事别随便说一些毫无依据的论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15:56:2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05 00:23: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2-05 00:4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2-17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