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227年),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将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死,死后谥壮侯。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
徐晃原为杨奉手下,使用大斧,武艺过人,曾协助杨奉保护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曹操与杨奉相争,曹操很赏识徐晃的武艺,遂派满宠说服徐晃来降。徐晃自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多有战功。关羽围樊城之际,徐晃奉命解围,与曹仁里应外合,成功完成了任务。后孟达叛乱,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前往征讨,被孟达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
曹操:“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曹操:“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