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吴传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回 胜官渡孟德赋诗
败仓亭本初病逝
袁绍账中,一人跪于地上,看此人脸上已是血肉模糊,但还有一股酒气。袁绍大怒道:“说,乌巢是怎么丢的?”淳于琼道:“昨日酒醉,所以……”袁绍怒道:“喝得好!你脸上是什么?”淳于琼道:“是字!”袁绍道:“何字?”淳于琼道:“是、是、是‘乌巢酒徒’!”袁绍大怒道:“好,你能喝!来人,把他丢进酒缸里,让他喝个够!”有人便将淳于琼推了出去。袁绍道:“如今乌巢已失,我军该如何是好?”郭图曰:“如今之计只能速战速决,我军兵力远多于曹军,可趁兵乱之前速战!”袁绍道:“如何速战?”郭图曰:“可由张合、高览二位将军打先锋,带十万兵马去攻乌巢,则乌巢必然失而复得。然后主公领大兵攻曹军主营,则我军必胜。”袁绍道:“郭图之计甚好,依计行之!”
于是张合、高览自领兵十万攻乌巢,却不料曹操已在此处设下重防,张辽带兵三万死守乌巢,张高二将攻打不克,便让人回袁绍处请援军。士兵回袁绍处说明此事,袁绍让其先回去,援兵不时便到。谁知郭图素与张高二将不和,见此情况不禁心生一计,对袁绍道:“主公,张高二将带兵十万打乌巢三万人马还胜不了,难道主公不觉得其中有诈吗?”袁绍道:“何诈之有?”郭图道:“我素知此二人有降曹之意,今日必是于战不力,欲降曹也。”袁绍怒道:“二子焉敢如此!”郭图道:“主公可传令让二人回来,然后可处置之!”袁绍从之。却不料早已有人将袁绍本意告知张高二将。二人原本不信,偏偏此时袁绍信使道,传令让二将回营。高览道:“可知主公让我二人回去是为了何事?”信使道:“只因二位将军于战不力,故而……”高览大怒,拨剑斩杀信使。张合惊道:“高将军为何如此?”高览道:“张将军,袁绍必是听信了郭图的谗言,我二人如此杀敌,反而落得个于战不力!袁绍如此多疑,必为曹操所败,我等不如去降曹操!”张合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各位将士有愿降曹者跟我二人去,有不愿者就此散去!”结果只有三成士兵离去。张高二将领将近二万人马去降曹操。
来到曹操营塞,有人对孟德一通报,郭嘉道:“丞相,二人领两万人马来降,只恐有诈!”孟德道:“我料张合、高览二人必不是行诈之人,我需亲自出塞相迎。”于是孟德亲自出营道:“二位将军肯离袁绍而助我,请受曹操一拜!”说罢深作一楫。二人见状,慌忙下马拜曰:“丞相如此礼贤下士,我二人愿效犬马之劳!”
此后,袁绍营中已然乱作一团,过不多时,袁绍军中已只剩不到二十万人马,且士气低落。一夜,孟德带大军突袭袁绍主营,绍军大乱,结果袁绍只带了八百余骑狼狈逃走。而沮授则被从牢里带出。孟德亲自上前为其松绑,不料沮授叫道:“沮授决不投降!”孟德道:“我知袁绍待足下甚薄,今袁绍已败,沮先生何不归降?操在此恳请!”说罢深作一楫。沮授却趁机抢过一匹马逃走,徐晃射去一箭,沮授翻身落马。孟德命令厚葬之。孟德曰:“河北有如此忠义之士,可惜袁绍不能用人呀!”当然,此时在邺城的田丰已因袁绍羞于见他而被处死。
官渡一战,孟德七万胜七十万,创造了一大奇迹。孟德于黄河岸边,见碣石一块,不禁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至今仍广为流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儋儋,山岛耸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波不兴,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涌志;
幸甚至哉,歌以涌志!
却说袁绍回邺城以后,一心想雪官渡之耻,便苦练兵马,次年,本初又起大兵十万,攻打仓亭。孟德闻讯后,自起十万人马迎战。此一战,孟德依郭嘉伏兵之计,又在仓亭大败袁绍。本初回邺城后便是一病不起。又过了半年,本初让其长子袁谭领兵再攻许昌,结果又是大败而回。本初闻讯后吐血而昏倒过去。少倾,本初清醒过来,对其子袁尚道:“我自知天命已绝,可惜是一生竟三败于曹操。我死之后,位置由袁尚继承,尚儿,你一定要为我报仇!”言罢,撒手而去。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死得竟如此可怜,不能不让人为之遗憾。却说袁谭领兵而回时,却听说父亲已传位给袁尚,不觉大惊,自古只有长子继位的道理,不知为何如此?再说父亲死时自己不在身旁,是否有诈确实难说。当下袁谭、袁尚、袁熙三人为袁绍发丧,但袁谭当时已有反意,且按下不说。
且说孟德刚刚击败袁谭,却听说袁绍已亡,孟德不禁暗然泪下。夏侯敦不解,问道:“孟德,袁绍一向是我们的仇人,今既然已死,我们只应高兴,你为何如此?”孟德道:“你等不知,我从小便和本初一起学习,从本初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后董卓造蘖,我与本初共同起兵,一同作战,我视本初如兄长一般,今本初已逝,我不能不为之流涕也。”郭嘉曰:“丞相也不必如此。袁绍其人,不听忠言,却听谗言,一生的无有主见,始有今日之祸。”孟德曰:“虽是如此,我也不能不为之流泪。攻下邺城后,我一定要到本初墓前祭拜。”郭嘉道:“丞相是想就此出兵攻邺城?”孟德道:“正有此意,稍加时日就出发。”此时,忽然有人来报:“刘备在汝南联合黄巾余党刘辟,起兵攻打许都!”孟德大惊,遂命令道:“张合、高览为先锋,我自领大兵随后便到,必要生擒刘备!我有话要问他。”张高二将领兵而去。孟德传令曰:“大兵兵发许都,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回 杀高览奉孝论子龙
念檄文孟德祭本初
许都城中,丞相府中,张合正在向孟德说明战况:“丞相,刘备已被击退,据报,刘备已去荆州投奔刘表。”孟德道:“打得好!那高览将军如何?”张合道:“高将军被刘备手下大将赵云杀害。”孟德道:“这赵云是何人?”郭嘉道:“丞相可还记得打陶谦时,刘备曾来解救,手下曾带了一名白马将军?”孟德道:“他就是赵云?”奉孝道:“正是。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人氏。先随袁绍,后因不满袁绍行为遂投公孙瓒。其后袁绍攻公孙瓒时,赵云曾有妙计可助公孙瓒破袁,无奈公孙瓒一意孤行不听忠言,子龙遂弃之而走。不知为何他竟投到了刘备手下。”孟德沉思良久,道:“明知必败却能杀我一员大将,子龙之冷静,无人能比呀!”奉孝道:“能收得这样的人才,也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呀!”孟德道:“就怕以后刘备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再想对付他就不容易了。”奉孝道:“丞相也不必多虑。目下之事是先平定河北。至于刘备,其人是不肯居于人下之人,他投奔刘表,稍需时日必将有变。丞相到时侯再平定荆襄也就不难了。”孟德从之,于许都城内操练兵马,只待早日平定河北。
一年以后,袁谭起兵攻打袁尚所在的黎阳。孟德见时机已到,便起兵攻黎阳。结果黎阳失守,袁尚逃往柳城。袁谭则返回冀城。没过多久,袁谭派辛毗来见曹操,说自己想和曹操结盟。孟德听辛毗说明情况后问:“辛先生以为此盟可结否?”辛毗曰:“不可。”孟道惊道:“辛先生既为袁谭家臣,怎说不可?”辛毗道:“实不相瞒,毗此次为袁谭结盟,实为自己脱身耳。袁谭结盟,只是想要丞相帮助他消灭袁尚而已,如此小人,毗不以其为毗之主也。”孟德道:“那辛先生可有助我破冀城之计?”辛毗曰:“有。审配之侄审荣不满其叔,丞相大兵压境,必将有变。”于是孟德大兵攻冀城,许攸献计用漳河之水淹冀城。袁谭只身逃往南皮城,只留审配、审荣在城中御敌。审配死心守城,于城上见辛毗,不觉大怒,将辛毗尚在城中的一家老小全部杀害。审荣见状更是不满,遂于次日开城门投降。审配不降,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向南而死。”孟德怜其忠,厚葬之。陈琳被俘,孟德见陈琳,不觉想起檄文之事,问道:“孔璋为袁绍写檄文之时,可曾想到过今日?”陈琳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孟德笑道:“好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明日,带上檄文,至袁绍墓前,祭吊本初!”
次日,本初墓前,孟德带文武一同祭拜。孟德道:“将河北忠义之士的灵牌摆上!袁谭、袁尚、袁熙三人,只知争名夺利,死期不远,将他们的灵牌也一同摆上!”灵牌摆上后,孟德对陈琳道:“念檄文!”陈琳念道:“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念到激奋处,众将齐声道:“丞相,别念了!”说罢众将都跪了下去。孟德却道:“继续念!”陈琳只好继续念。许褚道:“丞相,陈琳檄文,出言不逊,对丞相百般侮辱,请丞相别让他念了。”孟德道:“檄文如剑,当初此檄文一发,河北战势即起;此檄文一发,多少将士战死他乡;此檄文一发,更使得我的好友本初仙逝而去。今日在本初墓前,操当受此剑。若不受此剑,操安能面对阵亡将士;若不受此剑,操安能以血补天哉!念!”陈琳继续念下去。本初墓前,孟德已是泪流满面。
不久,许攸因为出言不逊而被许褚斩杀。孟德深责许褚。过了些时日,孟德起兵攻打袁谭所在的南皮城。不料行军途中,郭嘉因水土不服而身染重病。孟德叫人送奉孝回许都城休养。奉孝临走前用微弱的声音对孟德道:“丞相,河北平定事大,万不可放走袁谭。谭若请降,万莫答应。”孟德道:“操已知晓,奉孝回许都安心养病,待我回师时再与奉孝一叙。”不出奉孝所料,在孟德大兵压境后,袁谭自知不能敌,便让辛毗之兄辛评出城请降。孟德依奉孝之计不受其降。辛评回城对袁谭说明情况后,袁谭反倒对辛评产生了怀疑,他说道:“我知汝弟在曹操处,汝是否与曹军勾结来图南皮?”辛评大惊,吐血而死。袁谭方知悔过,出城迎敌。结果孟德大胜,袁谭也被曹洪杀死。而一心跟随袁谭的郭图也死在了阵中。
南皮已定,孟德在此处休整一段后便起兵攻打袁尚、袁熙所在的柳城。二袁见状自知不敌,便弃城逃往辽东公孙康处。孟德遂占柳城。此时,许都来人报:“郭嘉已亡,临终前送上书信一封,说明一定要让丞相阅读。”孟德见信后沉没不语。众将不知其故。过了几天,夏侯敦问孟德为何不搬师回朝,孟德曰:“等二袁首级至时就回。”夏侯敦不解其意,众将亦不解。过不多日,果有辽东公孙康命人送袁尚、袁熙首级至。众人大惊。孟德曰:“果不出奉孝所料。”遂将奉孝遗书示与众人曰:“奉孝遗书让我不可起兵攻辽东,只可静待时日。公孙康畏惧袁氏吞并久矣,今二袁投之,我若攻之,其必起兵以迎;我若不攻,其必疑二袁,而后必杀之。奉孝之计如此之妙也!”又哭道:“悲哉,奉孝!惜哉,奉孝!”
翌日,孟德欲搬师回朝。民有几名老者带酒而至,为首者道:“吾世代居于此处,昔日,吾祖言道:‘五十年后此处必出一贵人。’昔日袁绍居此地,人民若不堪言。今日,丞相至此,算到今果有五十年。我等特备此美酒,为丞相送行。”孟德曰:“操不敢当贵人二字,只愿能尽微薄之力,为汉家扫清污秽。河北之民久受战乱之苦,操当奏明天子,免除三年税务。今几位老先生既然奉上美酒,那么恕操自作主张,将此美酒献与河北之土、河北之民,也献给战乱中阵亡的将士。”说罢,斟满酒,将其洒落在黄土之上。众将、众民跪而齐声说道:“丞相!”
河北已平,北方已然统一。时至今日,除了那首“东临碣石”外,依稀响在耳边的还有那句“悲哉,奉孝!惜哉,奉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回 孙权西进讨黄祖
甘宁弓箭射凌操
吴郡城中,议事厅内,孙权问鲁肃道:“子敬,前日兄论三分天下之事,今日曹操已然统一了北方,三分已成空话,不知子敬可有良策?”子敬道:“主公,肃前日所论三分之事,实乃肃一人之猜想耳。不料曹操竟能一鼓作气平定河北,下一步他必然要南下平定江东。然而主公勿忧,今河北初定,曹操必然还在许都练兵,此时不会南下。为今之计,主公可西进取江陵。其一,江陵城为黄祖所守,黄祖乃杀害孙坚将军之人,破之可为孙坚将军报仇;其二,取下江陵,则可看住荆州,荆州为刘表所有,然刘表其人不善用兵,加之已年过六旬,必然不久于人事,荆州迟早必为主公所有。有了荆州,加之长江天险,足可抵御曹操。”仲谋闻听道:“兄之言甚是,我择日亲率大军西进。”子敬道:“主公欲亲往,战则必胜。主公可召回公瑾一同前往。”仲谋从之,急命人从鄱阳湖替回周瑜,准备西进之事。
数日之后,公瑾回,先至仲谋府中见主公。仲谋曰:“西进之事,公瑾兄认为如何?”公瑾道:“黄祖不足为惧。然而瑜知黄祖手下有一猛将,此人姓甘名宁字兴霸,有万夫不挡之勇,欲破黄祖,必先破此人方能成功。”仲谋曰:“公瑾兄助我,则黄祖不难破也。权初次带兵,一切还需公瑾兄多指教。”公瑾道:“瑜不才,愿助主公西进。”仲谋道:“那就三日之后起兵,公瑾兄久不回家,可先回家中与家人一聚。”公瑾乃退。
回至府中,小乔闻听夫君回来,忙亲自迎出。公瑾道:“夫人何必亲自迎出?瑜不在家中之日,家中之事均有劳夫人,瑜心中很是不安呀!”小乔道:“都是自家人,夫君何必如此客气?快到里面,妾为夫君接风。”一进屋,就听孩提的声音:“父亲!”公瑾一看,一个三岁小童从里面走了出来。公瑾道:“这可是婉儿?”小乔道:“是呀,你一年未回,如今她已有三岁了。”周婉扑到公瑾怀中。公瑾道:“我长年在鄱阳湖训练水军,不曾在家。婉儿虽有三岁,却不曾真正享过父亲的爱,我真是对不起她!”周婉此时只在公瑾怀中撒娇,不曾听清父亲的话。小乔道:“夫君不必自责。如此天下大乱,夫君既遇知己之明主,必然要全心辅之。夫君为大家,舍小家,乃丈夫之所为。婉儿长大之后,也决然不会怪夫君的。”公瑾道:“夫人此言,深慰瑜心呀!此次回家,也只能呆三日,主公欲西进攻江陵,我必然要去的。”小乔道:“夫君小心便是,妾在家中一切均好,夫君不必挂牵,只管安心辅佐主公。”公瑾抱起周婉,对小乔说道:“夫人,你多受苦了!”
三日之后,孙权起大军一万,带周瑜、鲁肃、太史慈、凌操凌统父子等人共同沿江出发,攻打江陵。江陵城守将黄祖闻讯,立即带军队在长江上迎敌。仲谋见状,问道:“谁愿为先锋?”凌操道:“末将愿往。”说罢驾一只小船,船上站立数十名水军,直冲敌军而去。黄祖也派一只小船迎敌。大江之上,两军互射弓箭,各有死伤。此时勿听有人说道:“待我射杀这为首之人。”说罢,搭弓上箭,一箭向凌操射去,正中凌操的面门。凌操一死,孙权军大乱,黄祖趁机掩杀过去,大胜而回。
胜利之后,黄祖收兵回城,始知射杀凌操之人为手下甘宁。黄祖为庆祝胜利,命人摆上酒席。甘宁斟满一杯,敬黄祖道:“黄将军,为今日之胜,宁敬你一杯。”黄祖却不领这个情,说道:“甘将军不必如此。我不让你出阵,你还是来了,而且一来就射杀了对方一员大将。今日之胜,只有你一人之功,你反而来敬我,是不是有时讽刺我?”甘宁一听,忙解释道:“黄将军,我不是这个意思,我……”黄祖道:“我知道,水军你行,你当然行了,甘将军原是海盗出身,在水上当然是甘将军的天下了。在水上抢劫都可以,当然射死一个敌将也是很正常的了。”甘宁闻听,深知黄祖平日看不起自己,今日又出言如此,只得告退。
回至自己房中,甘宁想:“黄祖一向鄙视我,就因为我是海盗出身。今日孙权来犯,两军交战却不用我。我私出城迎敌,大胜反而不封赏,反而数落我一阵,在此人手下为将,岂不是可惜了我这一身本领?唉!难逢明主呀!”次日,孙权军再来叫战,黄祖没带甘宁就去迎敌了,结果是大败而回。甘宁闻讯后,只中多生不满。黄祖此时却让甘宁账中议事。甘宁去后,黄祖道:“今日我军大败,是因为昨日有一人私自出城迎敌,与军心不利。来人,将甘宁责打二十军棍,以明军纪。”甘宁闻听,心中大怒,却不能发泄,只得挨了这二十军棍。回到房中,感受到身上的棒伤,甘宁想:“如此妒我,我不能不走。刘表主公,非是我甘宁不忠,只是黄祖实在是容不下我,我只能去投孙权了。”
第二日,甘宁偷出江陵城,一叶小舟来到孙权营塞,对看守兵卒道:“速报你家主公,就说甘宁来降!”兵卒报知孙权后,仲谋道:“甘宁来降?公瑾、子敬,你们看此事如何?”公瑾道:“甘宁来降,只能半信,主公可见他一面,一问便知。”子敬道:“肃之见与公瑾同。”仲谋道:“既是如此,可让他进来。”甘宁进营,见仲谋跪倒曰:“孙将军,黄祖不仁,妒我乃海盗出身,不肯容我。宁无路可走,特来投奔,如将军不弃,宁愿鞍前马后为一小卒!”仲谋道:“兴霸肯来,正是我所愿。”甘宁跪而再拜,道:“翌日出战,宁愿为先锋,为主公剿灭黄祖!”此时,就听见账外有人叫道:“甘宁在哪儿?我要杀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回 灭黄祖兴霸立首功
遇猛将子明投明主
随着说话声,只见卫兵从外边带进一个少年来,此人年不到二十,一团火气,大叫道:“甘宁在哪儿?我要杀他,为父报仇!”他一见地上跪着一人,料定此人就是甘宁,不觉大怒,抽出宝剑就向甘宁杀去。甘宁敢忙躲开,说道:“小将军,我有何处得罪于你了?为何如此大怒?”凌统道:“甘宁,你射杀我父,我今日就要为父报仇!”说着剑又劈了下来。仲谋一见,忙说道:“公济,不可造次!”凌统一听主公说话,忙跪下说道:“主公,臣父为甘宁所杀,今日仇人就在眼前,主公就让我杀了他吧!”仲谋道:“公济,前日兴霸射杀你父,那是各为其主,今日兴霸来投,来是我军之福,你怎能如此?快退下吧!”凌统愤愤而退。兴霸再次跪道:“主公不计前仇,仁义待我,宁焉能不以死效力?来日出战,务必要让宁为前部先锋!”仲谋道:“好,今日就大摆宴席,为兴霸接封!”
第二天,孙权军再次在大江之上一字排开,甘宁为前部先锋,再次攻打江陵城。黄祖亲自出战,一见甘宁,骂道:“叛徒,你竟敢投靠孙权!”兴霸亦骂道:“黄祖,非是我甘宁不仁,而是你先不义,今日我定要取你首级!”两边话不投机,立刻就交上了兵。甘宁大叫一声:“众人休动!看我射杀黄祖!”说罢,一箭射去,又是正中黄祖面门,孙权军趁机掩杀,终于一鼓作气攻下了江陵。太史慈不觉感叹道:“昔日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弓术天下无双,今日一见兴霸,始知自己还太幼稚呀!”
大军攻下江陵,仲谋割下黄祖首级,就地遥祭孙坚。祭祀完毕,大军于江陵城中大摆宴席,庆祝胜利。仲谋亲自为兴霸斟酒,说道:“今日吾得甘兴霸,真乃江东之幸也!兴霸兄,请满饮此杯!”兴霸接酒道:“宁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主公知遇之恩于万一,宁愿为一生跟定主公!”说罢一饮而尽。众将均有喜色,惟凌统一脸怒相,恶狠狠的盯着甘宁。
江陵已定,仲谋搬师回吴郡。稍息几日后,公瑾又前往鄱阳湖继续训练水军。子敬对仲谋说道:“主公,现今曹操手下文武众多,他能击败袁绍也是在于人谋。而观我江东,则比曹军差很多。主公应于此时在江东广召人才,主公也应在吴郡城中进行私访,以发现能人。”仲谋从之,在江东广召贤人,来投奔者逾多。
却说这一日,仲谋与子敬在吴郡城中私访。见到人民丰衣足食,仲谋十分高兴。时到晌午,仲谋便和子敬一起走进了一家饭馆,叫了几个菜,就在这里吃上了。正在吃着,就听见外面一阵大乱。两人不约而同都走了出去。只见几个流氓围着一个小姑娘,为首一人正在嬉皮笑脸的说道:“夫人,你就从了我吧!我在吴郡城中无人不知呀,跟了我,保你吃香喝辣,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小姑娘只是在中间哭。仲谋问看热闹的人:“这些人是哪里来的?”有人说道:“吴郡城外的山贼,这些人最近老是到这里来打家劫舍。”仲谋不觉大怒,心想:“连山贼都可以任意进城来了,这还了得!”仲谋正要发作,就听有人大叫一声:“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做出这样的事!”说着话,走进一人来。仲谋一看,进来的这个人长着一张凶恶的脸,络腮胡子,也看不出此人的年龄。此人到跟前问那几个山贼:“你们在干什么?”为首一人道:“少管闲事!我是吴大王,吴郡城中无人不知。你最好少要坏了大王我的好事,要不然,可要小心你的脑袋!”此人大怒道:“原来你就是那伙山贼的头!我正仇找不着你们!这几日闹得吴郡城人心惶惶,我今天就要教训一下你们!”那个自称“吴大王”的人一回身,对手下几人说道:“给我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那几个人就围了上来。此人往中间一站,大叫道:“我看你们找死!”说着话,左右开弓,三拳两脚,再看那几个人,全部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吴大王一看,忙带这个人狼狈逃走。人群中响起一阵喝彩声。此人欲走,仲谋叫道:“英雄慢走!敢闻尊姓大名?”此人回身道:“在下姓吕名蒙,字子明。”仲谋说道:“在下孙权,子明可否随我到府中一叙?”吕蒙一听:“你就是讨掳将军?”仲谋道:“正是在下,这位是鲁肃鲁子敬。”子敬道:“子明,主公近来正在招贤纳士,像你这样的英雄,为何不来投奔呢?”吕蒙道:“只要将军肯答应我一件事,我就愿效劳。”仲谋道:“什么事?”吕蒙道:“将军要帮吴郡城扫除这伙山贼,不让百姓惶惶受怕,我吕蒙就愿意效力。”仲谋笑道:“子明真义士也!好,一切回我府中再说。”三人回到仲谋府中,仲谋道:“子明,我立就让你作将军,带兵五千扫除这伙山贼,可以吗?”吕蒙跪地说道:“主公如此看得起我吕蒙,我愿效犬马之劳。”翌日,吕蒙带兵出城,大破这伙山贼,吴郡城中再也不是人心惶惶了。
光阴荏苒,三年过去,天下平安无事,江东在这段日子里也养足了国力,足以可和曹操抗衡了。一日,子敬来报:“主公,曹操已派夏侯敦带兵五万攻打新野了。”仲谋道:“新野是一个小县,曹操为取此小县,如何会使用如此大的兵力?”子敬道:“主公有所不知,新野是刘备所有,其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员虎将,曹操此举,意在全歼刘备,也有趁此机会南下之意,主公不可不防呀!”仲谋道:“我有公瑾、子敬为我出谋划策,何虑之有?”子敬道:“今日我倒是为主公带来了一位人才。”仲谋问:“是谁?”子敬道:“此人是吴郡人氏,姓陆名迅字伯言。现已在府外等候。”仲谋道:“快快有请。”没过多久,就见外面走进一名白衣少年,朝上打拱道:“陆迅参见吴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四回 见吴侯伯言谈形势
回茅庐子瑜喜团聚
仲谋一见眼前站着的这个白衣少年,年龄也就在二十上下,十分清秀。除了没有胡须外,几乎和周瑜长得一模一样。仲谋问道:“你就是陆迅?”陆迅道:“正是,小生陆迅,字伯言,蒙子敬兄推荐,今日有幸见到吴侯。”仲谋问道:“你还是学生?”伯言道:“正是。”子敬道:“主公,陆伯言虽只是一介书生,但却胸藏锦绣。前日肃与其相见,伯言说了一番天下形势,肃自叹不如,也深敬其人,故而今日将其推荐给吴侯。”仲谋道:“那就请伯言将天下形势说给我听听。”伯言曰:“学生领命。方今天下,曹操统一北方,兵精粮足,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但我江东有长江天险,此为拒曹最有力之武器。曹兵若不南下,则吴侯亦北上;曹操若有吞并江东之心,则吴侯也不必挂心,凭借长江天险,一战可败曹军。近日,曹操派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攻新野,迅料定夏侯敦不能完胜。其一,刘备手下文武众多,必不就范,而要以死相争;其二,夏侯敦皮气暴躁,加之自视兵力远多于刘备,必成骄兵,骄兵则必败;其三,新野本属刘表,就算刘备被打败,刘表必不愿坐视,自然要出兵抵抗,形势难讲。然而,夏侯敦若败,曹操必然亲领大军难下,曹军难下,必取荆襄,然后再取江东。刘表之流,不善战事,吴侯不可与之来往;而刘备乃是天下枭雄,手下将领也是万人敌,吴侯其时可联合刘备,吴侯攻水路,刘备攻陆路,则破曹亦不难也。”仲谋沉思良久,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一介书生能有如此远虑,伯言真奇才也!”又问道:“伯言可有妻室?”伯言道:“迅尚年幼,不曾谈婚论娶。”仲谋道:“前日先兄夫人曾对我说,我那侄女已成年,想让我为其找一门亲事,我遍观战将,不曾找到合适人选;今日一见伯言,方知人选已至。不知伯言可愿娶我这个侄女?”伯言一听,脸红不语。子敬道:“伯言,你就答应吧,吴侯也是一片爱才之心呀!”伯言跪地曰:“迅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答吴侯知遇之恩于万一,主公请受迅三拜!”择吉日成婚,陆迅也就成了孙策的女婿。
时至正月,诸葛瑾对孙权说道:“主公,前日接道家弟手书,要我回家一起团聚,不知主公可能给我一月假期?”仲谋道:“正月团聚,人知常情嘛!子瑜兄有多久不曾回家了?”诸葛瑾道:“有五年了。”仲谋道:“子瑜兄,辛苦你了!我就给你三月假期,在家里好好团聚一下。”子瑜道:“多谢主公。瑾这就出发。”子瑜回府收拾了一下,打马扬鞭,冒着纷纷大雪,直奔隆中的老家而去。五年未回,也不知隆中有了什么变化。
来到隆中时,已是十二月底,眼看就要过年了。一路之上,子瑜听到不少关于卧龙先生的说法,却不知这个卧龙先生是谁。来到草庐门前,子瑜上前叫门,一会儿就见里面出来了一个小童,小童问道:“你找谁?”子瑜道:“我找孔明。”小童道:“先生可是刘豫州手下?”子瑜一听,自觉纳闷,说道:“什么刘豫州手下?我是诸葛瑾,孔明的大哥。”小童一听,忙说道:“对不起,我弄错了,我这就去通报。”说完就进去了。子瑜心想:“怎么回事?孔明怎么会和刘备有来往?”一会儿工夫,就听里面传来了一声:“兄长!”说着话走出一人,子瑜一看,此人羽扇纶巾,道袍披身,子瑜直纳闷,这不是大都督周瑜吗?又一看,愿来真是自己的二弟诸葛亮。子瑜道:“二弟,五年没见,愚兄都快认不出来了!”诸葛亮道:“兄长在上,请受小弟一礼。”说完就跪将下去,子瑜敢忙扶起诸葛亮,说道:“二弟不必多礼。”旁边又有一人说道:“小弟也给兄长见礼。”子瑜又扶起了三弟诸葛均。
三人进屋后,诸葛瑾道:“二弟,五年未回,这隆中可是有了不少变化呀!”孔明道:“是呀,兄长去东吴仕官,一去就是五年,可真想煞我们兄弟了。”子瑜道:“吴侯正在招贤纳士,二弟何不与我一起前去东吴?”孔明道:“恕亮不敢从命。”子瑜道:“为何?”孔明道:“刘豫州已两次来访,恰好小弟都不在家中,上次豫州给小弟留了一封信,可见其人待亮之诚意,亮已下定决心,跟随刘豫州。”子瑜道:“既是如此,你我兄弟只得各为其主了。那愚兄来时听到此处人多说‘卧龙先生’,不知这位大贤住在何处?”诸葛亮、诸葛均大笑。子瑜不解。诸葛均道:“二哥就是‘卧龙先生’。”子瑜道:“看来这五年,二弟可真成了大贤了。愿你在刘豫州手下能干出一番事业,愚兄也就心安了。”孔明道:“刘豫州当世英雄,他能在博望坡用火烧退夏侯敦的十万兵马,可见其乃真英雄。亮愿在豫州手下能有施展本领的时侯。”当晚三兄弟畅谈一夜。子瑜在草庐住了几天,正月十五一过,子瑜也就回东吴去了。诸葛均也照样四处游玩,只留下诸葛亮一人在家等侯刘备的第三次到来。
一日,忽有一人前来茅庐,孔明一看,是好友徐庶徐元直。孔明问道:“元直今日为何前来小弟这里?”徐庶道:“只怕以后再难与孔明相聚了。”孔明道:“为何?”元直道:“前日家母手书来唤,我将回许都了。”孔明道:“元直兄可将伯母接到这里来住便是,又何来见不到面的说法。”元直道:“实不相瞒,我有意投奔曹丞相了。”孔明道:“你要为曹操效力?”元直道:“正有此意。其实我很早就想仕官了,近日既然家母手书来唤,我也就想就此出山了。”孔明道:“只是曹操乃欺君之贼,元直兄为何要助纣为孽呢?”元直道:“贤弟怎么这么说?曹丞相为汉家征战,我为他效力,又有什么助纣为孽的说法呢?当今以曹丞相为奸贼者多矣,但庶以为:只要为人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人家怎么说!”孔明道:“看来我们只能各位其主了。”元直道:“怎么?你要效力江东?”孔明道:“非也,我要投奔刘豫州。”元直道:“刘备?喔!我明白了,那我们就各位其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五回 孔明智献隆中对
刘表恨终襄阳城
春暖花开,隆中草庐外,竹叶青青,这路上来了三个人。三人各骑一马,当中一人满脸是笑,而两旁之人却是面带怒气。张飞说道:“大哥,这可是第三次,若是再遇不到,我就一把火烧了那鸟人的茅庐,看他还摆不摆架子。”刘备道:“三弟切不可如此,此次前去不可使兴,否则坏我大事,可别怪我无情。”只有关羽在旁一言不发。行至草庐前,已是晌午时分。三人下马,刘备上前叫门,一看开门的还是那个小童。玄德问道:“今日先生可在家中?”小童道:“在家中,只是正在堂内午睡。”玄德道:“那就不忙,我就在堂前等待片刻。二位贤弟在门外等候。”说罢就和小童走了进去,在堂前站立,见里面的诸葛亮正高卧堂上,刘备便不说话,只等诸葛亮醒来。
这一等便接近一个时辰,外面的张飞急得暴跳如雷,关羽在一旁忙将其拉住,这才不曾闹出事来。时近申时,方听睡在里面的诸葛亮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小童忙走进去,孔明问道:“可有俗客来访?”小童道:“刘豫州在外等候多时了。”孔明道:“何不早报?尚容更衣。”稍后,玄德只见里面走出一人,羽扇纶巾,气度非凡,知是孔明,便让关张二人一起参拜,关张二人虽有气,却也只能拜。孔明道:“山野之人,蒙将军两次来访,深感惭愧。将军里面请。”
两人走进堂内,玄德道:“备两次来访,先生均不在家中,今日幸得与先生相会,乃备之福也。敢请先生教我治国之道。”孔明曰:“敢问将军之志。”玄德道:“汉室将危,备虽不才,愿施微力以扶社稷。”孔明曰: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然后取图挂于墙上,指图而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乃备同宗,备怎能手足相争?”孔明曰:“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此两地早晚必属将军。”玄德喜道:“先生有如此远虑,世人未及也!只是备才疏学浅,先生可否屈尊助我?”孔明曰:“亮乃一耕夫,蒙将军三顾,亮敢不为将军效犬马之劳?”玄德道:“先生肯出山,乃汉室之幸,社稷之幸!请受备一拜!”说罢跪下去。孔明亦跪下,道:“主公不必如此,亮虽万死亦不能报主公知遇之恩。”至此,孔明出山助刘备,其年二十七岁。翌日,孔明离开草庐,随刘备返回新野。临走前,孔明嘱咐其弟诸葛均:“田地不可荒废,待我功成名就之时还要回来耕种。”
其后一日,刘表忽然邀请刘备到襄阳。刘备自带孔明一同前往。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过六旬,疾病缠身。刘表道:“我自知将不久于人事,两个犬子又不争气,唯有贤弟可以托付。我死之后,贤弟即为荆州之主。”玄德视孔明,孔明以目示之,意思是可以答应。玄德自此就有点怀疑孔明之才了。玄德道:“自故子承父业,备远来相投,蒙景升兄不弃,备乃有今日。若是备为荆州之主,必为不仁不义之人。我宁死不为这不仁不义之事。”刘表再要推让,玄德一直不从。刘表无奈,只得作罢。出得门来,孔明道:“主公,今日刘景升欲让荆州与主公,主公为何不应呀?”玄德道:“孔明,你是不知,刘表属下蔡瑁素欲害我,我若是答应下来,必死中蔡瑁之手。”此时,忽听有人叫道:“叔父留步!”刘备一看,是刘表长子刘琦。玄德道:“公子为何叫我?”刘琦道:“琦有言向告,只求叔父和孔明先生家里一坐。”
行至刘琦府中,刘琦关上门,看得左右无人,这才跪下,哭道:“叔父救我!”玄德惊道:“公子为何如此,快快请起。有何事但讲无妨,只要备能作到,决不推辞。”刘琦道:“叔父,蔡氏姐弟欲加害于我,他们要立刘琮为主,我恐为其害,又无自保之策,求叔父救我!”玄德道:“孔明先生乃世之奇才,公子可求救于他。”刘琦就跪于孔明面前。孔明曰:“公子请起。听亮一句话:‘重耳在外而安’。”刘琦大喜,忙称道谢。
翌日,刘琦请命自守江夏城,这就离开了襄阳。而刘备则返回新野。过了几日,伊籍来报:“主公,大事不好,蔡氏姐弟已立刘琮为主。”刘备惊道:“难道景升兄已……”伊籍道:“刘表已于昨晚病逝。”刘备哭道:“不料景升兄竟离我而去。”孔明道:“主公节哀。这也是个机会,可就此兴兵问罪,讨伐蔡瑁,夺回荆州。”刘备哭道:“景升兄尸骨未寒,我怎能又挑起战争,让他不得善终呀!”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主公,曹仁领兵十万,已接近新野城!”刘备一看,立即止住哭声,问道:“孔明,你看如何是好?”孔明想了想,说道:“主公,看来只能放弃新野了。”刘备道:“这里的百姓跟我已久,我怎能抛下他们?我要带他们一起走。”长江边长有携民渡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六回 子孝大破新野城
孟德白得荆襄地
刘备听得曹仁大军将至,忙向诸葛亮请教对策,结果诸葛亮说出了放弃新野的说法。刘备不忍抛下新野的百姓,便决定携民渡江至江夏。同时刘备也深深怀疑诸葛亮的作战能力,说了半天只说出了个放弃新野。当下刘备便在新野城里放布公告,有愿随自己者可一起走。两日过后,全城三分之二的人都愿跟随刘备。可就在这天夜里,曹仁大军就已兵临城下了。刘备急忙让关张二人随自己退敌,又派赵云保护家小,带着城中百姓逃出城去。
新野城外,刘备一看攻城者竟是刘表手下大将文聘,不觉大怒,叫道:“文聘,你本是荆州将领,景升兄在世时对汝不薄,今日为何对自己同胞下此毒手?”文聘一听此言,自觉面惭,便有意往旁边让。刘备趁机带领百姓逃出城去。文聘问曹仁:“将军,可要追赶?”子孝道:“刘备携民逃走,必然逃不远,先攻占新野,等主公大军到时,再追赶刘备。”说罢命令大军城外扎营,自带一千兵卒进城,大破新野。文聘自回襄阳城。
再说刘备领百姓逃出城去,问孔明道:“孔明,我们去往何处为好?”孔明道:“去襄阳吧,襄阳城中还有两万兵马,可以再回来一战。”刘备从之,大军来到襄阳城下。刘备高叫:“刘琮贤侄,我为曹军所败,快开城门!”城门之上,不满十岁的刘琮说道:“好好,快开城门!”却就在这时,一人说道:“慢!主公,不可开门!”刘琮一看,是舅舅蔡瑁。刘琮道:“刘备叔父为曹军所败,远来投我,为何不可?”蔡瑁道:“主公,刘备素来狡诈,其后百姓必是士兵所扮。此次前来,非是来投,而是兴兵问罪。主公若放其入城,他必然要占我襄阳。来人,用弓箭射杀刘备军!”襄阳军务本归曹瑁,这一命令当然弓箭就射了下去。死伤百姓无数。刘琮在一旁吓得不敢睁眼。此时,就听一人大叫道:“刘皇叔远来投奔,为何不让其进城?”蔡瑁一看,是大将魏延魏文长。蔡瑁道:“文长休慌,刘备兴兵前来问罪,我射杀其士卒,有何不可?”魏延大怒道:“蔡瑁,贼子!我今不与你理论,自去开门就是。”说罢就下得楼去,亲自开开城门。又下城至城门处,大叫道:“刘皇叔!快快入城!”蔡瑁一看,大怒道:“魏延造反,文聘!去将其擒来!”文聘只得前往。
襄阳城下,文聘大战魏延。其实文聘本非魏延对手,只是魏延一边打还在一边看刘备的情况,这才打得个平手。打了一会儿,只看得刘备已领兵离去,文长大怒:“文聘!我今不与你计较,你自去!”说罢自身离去,去投长沙太守韩玄。回城后,蔡瑁问道:“文聘!你去曹仁将军处,可探得丞相意思?”文聘道:“曹仁将军之意,丞相可以接受我等。”蔡瑁道:“好!那曹丞相何时可到?”文聘道:“明日可到。”蔡瑁道:“那就明日前往丞相处投降!”
翌日,襄阳城外,孟德营中,一人跪地道:“蔡瑁今日前来投降!”孟德摆手,示意其上前说话,不料此人竟跪地趴向前至孟德近前。孟德一看,此人好生下践。孟德道:“襄阳城中还有多少兵马呀?”蔡瑁道:“水军十万,步兵十万。”孟德道:“你可要知道,我此次南下,一共也就只带了二十万兵马,我们兵力相同,且我军不习水战,你为何不战自降呀?”蔡瑁道:“丞相用兵如神,无人不知。丞相有如天下皓月……”孟德摆手,让其打住。孟德让其退下,此人乃趴出营去。又有人将刘琮带到。孟德道:“我就封你为幽州太守,下去吧!”刘琮领命而去。孟德问道:“刘备前往何处了呀?”程昱道:“正逃往江夏。”孟德道:“既是如此,就放他去吧!”程昱道:“丞相,万万不可放走刘备呀!”孟德道:“仲德兄试言之。”程昱道:“丞相待刘备之情,天下人皆知。然而刘备天下枭雄,今日已进绝境,丞相不可放过他呀!留下刘备,必为祸害!”孟德看看站在旁边的徐庶,问道:“元直以为如何?”元直道:“丞相,吾友孔明现在刘备处,我不好说话。”孟德道:“这孔明是何人?”程昱道:“丞相可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孔明就是卧龙先生。”孟德道:“元直,你说孔明之才比你如何呀?”元直道:“论国家政务,孔明十倍于我;若论带兵打仗之事,则我和孔明差不多。”孟德道:“好,那就追击刘备!你等须知,刘备乃当今皇叔,只可生擒,不可杀害。若是杀了刘备,必陷我与不忠之地。”众将道:“请丞相下令!”孟德道:“淳于导、于糜!你二人为前步先锋,直取当阳!夏侯恩,你为背剑官,带我青缸剑,前去助阵!曹仁、曹洪随我为中军,在长板坡观战,我料定在长板坡必能捉住刘备!”众将答道:“是!”大军遂发。
夏侯恩乃夏侯渊之亲,这是第一次参战。他背上曹操的青缸剑,随军出发。一路之上,终于追上了刘备军,经过一番追杀后,打得刘备军失去了去向。夏侯恩自带几名士兵去寻找刘备。忽然,夏侯恩就觉得背后的剑为人所拿,一回身,见一白马将军骑马战于当前。夏侯恩一下就慌了,叫道:“这是丞相的青缸剑,快还给我!”再要夺剑时,早被此将一剑劈成了两半。跟着的几名士兵一看,忙逃走报信。
来将正是赵云赵子龙。子龙原是保护刘备家小,在乱军之中和刘备家小走散。子龙乃返回寻找甘、靡二位夫人。至一小院内,就听有人叫道:“子龙将军!”子龙一看,是靡夫人,怀中还抱着少主人阿斗。子龙忙上前下马,道:“夫人,甘夫人在何处?”靡夫人道:“甘夫人已逃出去了,这是阿斗,主公唯一的血脉,请子龙将军一定要将他带出去。”子龙抱过阿斗,道:“夫人放心,云必能将少主人送至主公身旁。来,夫人请随云上马,一起突围出去。”靡夫人道:“不用了,子龙将军,我已是身付重伤,带上我,定然出不了重围,我就此去了。子龙将军一定要将阿斗带出去。”说罢就跳进了旁边的枯井之中。子龙乃对枯井三拜,道:“夫人,你请放心。我赵云一定会将少主人送至主公身边!”
此时就听得外面杀声渐进,子龙将阿斗系与怀中,左手拿定青缸剑,右手拿定亮银枪,翻身跨上的卢马,冲出大叫道:“我乃常山赵子龙,汝等小卒闪开了!”长板坡才有单骑救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七回 子龙单骑救幼主
孟德修书付吴侯
长板坡前,子龙左手拿定青缸剑,右手拿定亮银枪,座下坐定的卢马,冲出小院,看到周围都是曹军,子龙大叫一声:“吾乃常山赵子龙,汝等小卒闪开了!”来人正是前部先锋淳于导和于靡二人,子龙上前几招前这两人全砍于马下。其余士兵一看,主将被杀,也只能四散逃去。子龙一路狂奔,前面便遇到了曹操的中军。好子龙,只见其双手摆动剑与枪,视这万人军队如无物,在其中指谁谁倒,碰谁谁亡。子龙一下就冲进了中军中间。
孟德于山坡之上,见一白马将军于军队之中左打右击,如入无人之地,不觉心中大惊,道:“曹洪,上前问明来将姓名!”子廉领命,走下山坡叫道:“来将通名!”子龙大叫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孟德一听,正是昔日斩杀高览之人,心中一惊,亲自走下山坡,叫道:“子龙将军,操敬你已久。今日形势,将军定知之。何不早降?”子龙闻听,大叫道:“曹操老儿听征,我受刘皇叔知遇之恩,一生便跟定刘皇叔,今日子龙可死而不可降!”孟德闻听,不觉为之感动,传令曰:“子龙乃仁义之士,只可生擒,决不可杀害!如若捉他不住,便放他离去。”众将闻听不敢上前,子龙怀抱幼主阿斗,便冲出重围。徐庶道:“丞相,赵云必是逃往刘备处,只要追上赵云,必能捉住刘备。”孟德不语。程昱曰:“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丞相,快下令吧!”孟德沉思良久,道:“好,追上赵云!”
却说子龙冲出重围,一路奔跑,至当阳桥前,见张飞站于此地,忙叫道:“翼德助我!”张飞道:“子龙快走,追兵我自挡之。”子龙跑过当阳桥,于山后找到刘备。子龙跪地道:“主公,云之罪,万死犹轻。主公让云保护二位夫人,不料靡夫人跳井身亡。幸得主公洪福,云乃将小主人救出。”刘备抱过阿斗,左右看看,确定阿斗无恙后,乃哭道:“为这乳子,险些坏我一员上将,我要他何用!”说罢,将阿斗向子龙身上摔去。子龙本能的伸出手将阿斗接住,再拜曰:“云虽万死亦不能报主公知遇之恩!”
此时孟德追兵已至当阳桥前。孟德见一黑脸将军站于当阳桥前,知是张飞,道:“又是一员虎将!”徐庶道:“丞相,冲过桥去,必能捉住刘备!”孟德正要下令,程昱道:“丞相,近前说话。”孟德道:“仲德兄有何事?”程昱道:“丞相,据探马来报,关羽领水军一万,已从江夏出发,正逼进当阳!”孟德道:“不好,我军不善水战,若在此久留,必于我军不利。不如就此退兵,也正好成全张飞。”孟德传令曰:“后队变前队,撤兵!”大军撤时,张飞于当阳桥前笑道:“曹操老儿,他被我吓跑了!”
至襄阳城中,孟德道:“刘备手下果有虎将。赵云如此才能,如何偏偏投在刘备手下?”程昱道:“丞相,如今再说刘备已无意义,丞相此次既然南征,必然要一举平定东吴。”孟德道:“东吴孙仲谋,其父孙文台与我有旧识,我若就此进兵,必然与理吃亏。”徐庶道:“丞相,可以修书与孙权,让其起兵共伐刘备。他若不允,则进兵就有理了。”孟德一听:“元直高见,就如此办。”说罢修书一封,让人送至吴郡,交与孙权。
仲谋接信后打开一看,信曰:
操近日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又败刘备于当阳,但刘备已逃至江夏,操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南,共伐刘备。 孟德
仲谋急将信交于子敬,道:“曹操约孤共伐刘备,但孤见其信中大有吞我东吴之意,不知子敬兄认为如何?”子敬看后,说道:“主公,这是曹操向我东吴下的战书,若是主公不允,其必然起兵攻我东吴;主公欲允之起兵共伐刘备,则胜后其也会趁机吞我东吴。”仲谋道:“那依子敬兄之意,孤该如何?”子敬道:“看来一场战争在所难免呀!”此时,东吴文官张昭、虞翻、吕范等来参见吴侯。仲谋让他们进来,张昭道:“主公,我等听说曹操有信至此。不知信上所说何意?”仲谋便将信交于他们看,并说道:“不知诸公以为孤可否于曹操一战?”子布道:“主公,曹操此次起兵二十万南下,于荆襄又得二十万军队,如此四十万人马,我东吴不可与敌呀。且我东吴平素依靠的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已得荆州水军十万,已进驻长江,天险已如我共有,若是一战,我等拿何取胜呀?”仲谋道:“那依子布兄之见,孤该如何?”子布道:“不如投降,如此方可保江东无忧呀!”众文官道:“我等亦是此意。”此时,又听有人来报:“黄盖等将军来见。”仲谋让其进来后,黄盖道:“主公,我等听说曹操有书信来此,不知信上所言何事?”仲谋亦让其看。公覆道:“黄盖愿舍此老命与曹贼一战!”众武将道:“我等皆愿一战!”文官道:“曹兵势大,我等何以御敌呀?”武将曰:“我等愿以死御敌!”两边就争执起来。子敬道:“众人休叫!我有主意。主公,可否记得昔日陆伯言之言?肃愿过江至江夏城,名为为刘表吊丧,实为一探刘备军虚实。听说刘备新得一名军师,此人自比管仲乐毅,肃可带其过江,共议此事。”仲谋道:“就依子敬兄之意,众人退下。”
翌日,子敬驾一叶扁舟,过江至江夏城。刘备听得子敬前来,忙亲自接见子敬。子敬见得旁边一人,羽扇纶巾,不觉一愣,此人如此像周瑜,便问道:“这位是?”刘备道:“这位是孔明先生,我的军师。”孔明道:“亮兄诸葛瑾现在东吴,子敬兄可知?”子敬道:“哦!原来足下就是卧龙先生!”孔明曰:“子敬兄此次前来恐非只是为吊丧吧?”子敬道:“孔明先生果然奇才。实不相瞒,曹操有书信至江东,东吴眼看有一场战乱。吴侯有意与皇叔联合共同抗曹,不知皇叔可愿意。”刘备大惊,孔明道:“我家主公正有此意。”子敬道:“如此,肃此次前来,也有意将孔明先生带至东吴,助我东吴抗曹。”孔明道:“既如此,亮愿往。主公但请放心,亮此次前去,必能使孙刘联盟,共御曹操!”子敬道:“如此甚好,明日就请先生随肃过江!”吴郡城中才有公瑾弹琴识孔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回 公瑾弹琴识孔明
仲谋决意战孟德
吴郡城中,吴侯府外,子敬正在和孔明说话。子敬道:“孔明先生,实不相瞒,东吴群臣对此次是战是和尚无定论,孔明先生可一定要说服吴侯,与曹操决一死战。”孔明道:“子敬兄放心,亮当尽力。”说完两人就进了吴侯府。子敬对仲谋道:“吴侯,肃已将孔明先生请到。”仲谋一看眼前此人,羽扇纶巾,好似公瑾一个模样,道:“这就是孔明先生?”孔明道:“诸葛亮见过吴侯!亮兄诸葛瑾,现在吴侯帐下。”仲谋道:“孔明先生,现有曹操书信在此,曹操欲向我东吴宣战,东吴群臣是战是和一时拿不定,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孔明道:“吴侯,东吴有近十万人马,且据长江天险;曹操此次带二十万人马南下,又于荆襄得二十万人马,一共也只有四十万人马。北军远来,不习水战,且又不习水土,士兵多有疾病,吴侯破曹,只在今日!”仲谋道:“孤也有意与孟德一战,只是恐群臣不愿。”子敬道:“吴侯,先主孙策将军临终时有‘外事不决问周瑜’之语,今有外事不决,何不让人从鄱阳湖替回公瑾?”仲谋道:“孤也有意如此。孔明先生,我见你与公瑾兄多有相似之处,你二人一定能成为知音的。”孔明道:“久闻江东周郎之名,只是无有机会与其相见。”
孔明就与子敬一起退出府去。回至子敬府中,两人又交谈了一阵。至晚间时分,有人来报:“子敬先生,周都督已回。”子敬道:“正好,孔明先生,你我一同去看望公瑾。”孔明同意,就同子敬走出府去,去往公瑾府中。子敬道:“主公命令尚未至,公瑾就已回朝,其神算也。”二人走进公瑾府中,问家人道:“周都督现在何处?”家人道:“正在后院弹琴。”子敬便和孔明走进后院,远远就听见一阵琴声,孔明一看,远处有一人于琴台前坐,此人好生美丽;再听琴声,优美之致。子敬欲上前,孔明拦道:“子敬兄勿动,听听此曲。久闻公瑾乃乐中高手,今日有幸一见,怎能坏了公瑾的雅兴?”于是两人就慢慢向前,边走边听公瑾的琴声。听那琴声,沁人心脾,叫人舒心;纵然面前有那千军万马,也不能挠我兴致;就算是大敌压境,只要我一用计谋,必能使那百万军队即刻退去。
一曲过后,子敬和孔明已然走到公瑾近前。子敬道:“公瑾,好兴致呀!”公瑾一抬头,见是子敬,道:“不知子敬兄前来,有失远迎呀!”又见旁边一人,羽扇纶巾,和自己的打扮相仿,不觉听惊,问子敬道:“这位是?”子敬道:“我来引见一下,这位就是孔明先生,人称卧龙先生。孔明先生,这位就是周都督。”公瑾道:“人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日见孔明先生果然不同一般。”孔明道:“亮在隆中之时,就听得都督之名,如雷贯耳。”子敬道:“方才前来之时,见公瑾正在弹琴,我欲上前,孔明先生叫我勿坏了公瑾雅兴,故而慢慢至此。”公瑾道:“孔明先生也通音律?”孔明道:“亮略知一二。”公瑾道:“那正好,不如就在此弹上一曲,瑜好向先生学习。”孔明道:“亮之音律,与都督面前,不值一提。”公瑾道:“孔明先生不必自谦,可弹上一曲。”孔明乃坐于琴前,信手弹上一曲。公瑾一听琴声,和自己所弹不相上下;听其中韵味,似有胜过自己之处。一曲完后,公瑾道:“孔明先生,真奇人也!瑜听其中韵味,知孔明先生必是瑜之知音也!敢问先生今年贵庚几何?”孔明道:“亮虚度二十七载。”公瑾道:“瑜今年三十有三,我欲与先生兄弟相称,不知先生之意如何?”孔明道:“蒙公瑾兄厚爱,亮敢不尊命!”公瑾道:“贤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瑜今生能与孔明贤弟相识,乃瑜之幸也!”子敬在一旁说道:“真乃是知音呀!”是夜,公瑾和孔明、子敬在府中共议抗曹之事。
翌日,吴侯上朝,对群臣道:“昨日子敬领刘玄德军师至此,孔明先生对孤说道,曹军此次南下,多犯兵家之大忌,孤破奸曹,只在今日。不知众卿以为如何?”张昭道:“此乃刘备挑唆之词。刘备败于当阳,无处可去,眼见要为曹操所擒,故让诸葛亮前来游说,主公切不可信此人之言呀!”仲谋道:“那依子布之言,孤就该北向称臣了?”张昭一听此言,不敢说话。仲谋道:“公瑾,你说,该战该和?”公瑾道:“昨日瑜回,先后有文官、武将至瑜府中。大致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瑜敢问主公,何为和?今日之和,乃是投降也!江东至今,以立三世,岂可毁于一旦?”张昭道:“若是开战,我江东何以取胜呀?”公瑾道:“正好孔明先生之言,曹兵远来,犯兵家之多大忌。且瑜听说自曹操白得荆襄地后,士卒多有骄傲之意。自古道骄兵必败,瑜愿领精兵五万,为主公破敌!”仲谋一听此言,心中大乐,站立而道:“众臣皆以为不可一战,唯有公瑾兄与子敬兄认为可以一战,此乃上天以二位先生赐孤耳!孤意已决,孤不能以江东之民受制于人,必然与孟德一战!”说罢拔出宝剑,将桌案之角砍下,道:“若有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又将剑交与公瑾,道:“兄持孤宝剑,江东将士,可仍兄指派。精兵五万,孤即日派往三江口,一战可成则可;若是前军不利,孤将亲领大军与孟德决之!”公瑾跪而接剑,道:“瑜必将击败曹军,保我江东之民不受践踏!主公之恩,瑜必报之!”仲谋道:“即以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即日起程,兵发三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九回 周瑜初战三江口
蒋干争功襄阳城
三江口旁,东吴营塞,一面周字旗迎风摆动,大账正中高坐一人,羽扇纶巾,儒将风范。两旁边东吴文武分列两旁。公瑾道:“众将官,瑜奉吴侯之命,誓与曹操一战。众将须听我将令,共抗强敌!”众将道:“愿听都督将令!”公瑾一看,唯有副都督程普不在,问道:“副都督程普何在?”程普之子程咨道:“家父今日身体不适,故让我代他前来。”公瑾心中暗想:“老将军不信任我呀!”公瑾道:“程老将军身体不适,仍能让其子代其前来,足见老将军乃守纪之人。”言罢散账。
公瑾乃亲赴程普府中,程普一见,忙施一礼:“普何能,竟让都督亲自前来,普之罪也。”公瑾道:“老将军,瑜才疏学浅,一切还需老将军多多指点。今后瑜若有何不是之处,老将军只提便行。今日闻得老将军身体不适,故瑜特来看望。”德谋闻听,不觉羞愧,道:“普自恃功高,慢待都督,普自渐也。”公瑾道:“老将军不必如此,就请老将军助瑜破敌吧!”德谋曰:“普愿为都督效劳。”公瑾走后,程普对其子程咨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呀!”
第二天,公瑾使甘宁、太史慈出战,初战三江口。曹操则派蔡瑁、张允二将出战。荆州水军久不操练,自然不是江东的对手。是战,江东大胜。
蔡张二将收拾败军回城,孟德一见二将狼狈样,问道:“你二人怎么会有如此大败?”蔡瑁道:“丞相,水军尚未训练好。”孟德道:“那就下去好好训练吧!”二人乃退。二人退后,孟德道:“周郎用兵果然名不虚传呀!”此时,忽有人来报:“丞相,许都急报:公子曹冲亡故。”孟德一听此言,半晌无言。徐庶道:“丞相,莫要悲伤过度呀!”孟德强忍悲伤,道:“冲儿之死,乃为天下人而死。”
原来曹冲天生聪明,七岁之时,有远邦送来一头大象。众人想要知道大象重量,偏偏一时带来的清单又找不到。曹冲让人于河内找来一条大船,让人牵大象上船,船下沉,曹冲用笔记下船下沉的位置。再牵出大象,让人搬来石头,装石头进船,直到船下沉的位置与上次相同。让人称各个石头的重量,将其一加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后有人找到清单,果与曹冲称出的重量相同,孟德道:“冲儿真聪明也!”其后,孟德患头风,有人便将华佗推荐给孟德。华佗见孟德后,道:“此病不难治。”便开药一付,孟德服后,头风顿愈,遂大奖华佗。不料数日后,头风又犯,华佗又来开药,孟德服后又好。如此反复,直至一天,华佗回家探亲,从此后再不出现。孟德头风又犯,便让人去请华佗,三请不到。孟德顿悟:“此人欲挟我也!”遂让人前去将华佗捉到。孟德欲杀华佗,此时曹冲已患病,太医都说:“此病只有华佗能治。”众谋士都劝孟德不杀华佗,孟德道:“此人医术虽高,但心术不正。冲儿之病不治,天下只死一人;若留此人,则天下死者何止一人!”华佗遂亡。
今日一听曹冲病故,孟德虽悲,但并无悔意。孟德道:“今大战在即,大家都不要有私念,只管向前,誓平东吴!”此时,账下一人站出道:“丞相,我与周郎有旧,愿前往说之来降,如此一来,免去一场大战,岂不是好?”孟德一看,是账下嘉宾九江蒋干蒋子翼。孟德道:“子翼果真能劝周郎来降?”蒋干道:“愿凭三寸之舌。”徐庶道:“恐周瑜不是那么容易劝降的。”蒋干道:“吾与周郎是旧时同窗,今兵力相差甚远,他岂有不降之礼?”孟德道:“子翼需多少人马?”蒋干道:“只需二小童,一扁舟,其余不用。”
却说东吴账中,公瑾正与子敬、孔明一起商议军务。公瑾道:“蔡瑁、张允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军之法,现正在操练水军,若等其训练好了,要破曹就难了,只要先除此二人。”孔明道:“公瑾兄何不用离间之计?”公瑾道:“我也并不是没这么想过,只是曹操聪明过人,一般的离间之计是瞒不过他的。”此时,有人来报:“都督,有一人从江北而来,自称是都督故友蒋干。”公瑾一听,谓孔明、子敬道:“说客至也。”嘱咐二人如此如此,公瑾便出账迎接蒋干。公瑾道:“子翼远来,为曹氏作说客乎?”蒋干道:“公瑾,我这次来是会故友,怎么说是当说客?”公瑾道:“瑜虽不及师旷,闻弦歌亦知雅意也!”蒋干道:“足下如此看我,那就请告辞!”公瑾道:“子翼不必如此,瑜适才戏言耳。子翼既然不是说客,那你我弟兄多年不见,自当来此一叙旧情。”说罢,拉着蒋干就进了大账。
夜色已临,东吴账中,文武已然入座,公瑾道:“子翼,这就是我江东的文官武将,今日都在此处,此会可谓‘群英会’。众将,子翼虽是从江北而来,但绝非曹氏说客。今日酒宴,只论旧情,不论军务。太史慈,执吴侯剑作监酒官,有人若提两军交战之事,立斩不饶!”蒋干一见,脸色顿变。酒宴遂起。菜过三旬、酒过五味后,公瑾道:“今日酒宴,无有音乐,难以尽兴,来人,取我琴来!”有人将琴拿来,公瑾亲自抚琴一曲,边弹边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唱罢大笑,拉住蒋干向外走。蒋干脸色已是白色。
两人在营中转了一圈,所到之处,只见操练兵马、粮草成堆。公瑾道:“子翼,吾之粮草,颇充足否?吾之兵卒,颇精良否?”蒋干不语。公瑾道:“大丈夫遇知己之名主,岂能不以死相报?汝便是苏秦、张仪复生,又安能动我心哉?”说罢大笑,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公瑾又道:“久不曾与子翼同眠,今晚就请与瑜一起就寝!”说罢又拉蒋干至自己账中,将其按在床上,自己也躺在旁边。不一会儿,蒋干就听见公瑾的鼾声了。
这是他才敢向四周看一看,只见桌案之上油灯忽明忽亮,油灯之下是一些不整齐的书信。蒋干心想:“看来说降周瑜不大可能,但能盗他的军务也不错。”想罢,他叫道:“公瑾!公瑾!”见周瑜没有动静,他便轻手轻脚的从床上走下,来到桌案旁,拿起书信观看。群英会后才有蒋干盗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