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种子就能发芽的,以下稍稍收集了几位三国中颇有潜力但最终未能成器的人物,抛砖引玉... 1.于禁 这家伙敢斩杀青州军,不怕曹操这样的老疑心病竟敢先立寨再汇报,好个大将风度.战濮阳提议袭击西寨,和陈宫想法一样,有谋略之才.曹操也很信任,重用,很好的前途. 水淹七军葬送了一代名将,以后的于禁,虽生尤死了.原因吗,我看是许都优越的生活使于禁已经不适宜上战场了,毁了... 2.高顺 这是吕布手下仅次张辽的第二员可独当一面的将领,武艺上逊色些,但能够和夏侯大战一场,也不算太差了,而纵观演义,高负责作战的方面很少出问题,相当稳健.考虑到张辽后来的表现,如果高顺能够活下来,也有可能成为一员大将.高顺还有一个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就是忠诚,即便对于吕布这样的主人,也是忠诚到底,结果成了吕布手下死的最无价值的将领 -- 稍微晚点问他,等到张辽投降了,他肯定不能那么死扛吧... (陈宫是因为和曹操有私仇) 3.凌统 此人显然在孙权眼里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当主帅离开或重伤的时候,凌统经常代理主帅,凌统也自诩代理十日之内无事,有一定的才能.他在东吴人脉颇深,重要将领都是父执辈,加上父亲为孙权战死,孙重感情,对凌统一直刻意培养,这显然是其他将领所不及的.但是凌统一直战绩不佳,因为他缠上了东吴赵子龙-甘兴霸.作主帅,凌统可能(仅仅是可能)比甘宁强,但是作大将比武艺,凌统只有哭的份,不过,这种摆不正自己位置的人,也难成大器,可谓扶不起来也. 4.杨秋 在韩遂手下,十员大将中唯一具有战略头脑的就是这个杨秋了,他属于那种有灵气的政治将领,而不是单一的武将,是韩遂的智囊,仔细看看,韩遂阵营的每次决策,最后都使用了杨将军的主意.同时,办外交也很油,和仇敌曹操也能联络畅通,熟悉西部情况,能给自己捞上太守侯爷当.武艺上差劲些,但是从马超剑下逃掉没有被砍死说明这也是一个鬼才.长半坡的曹军众将就没有这个才.他的倒霉在于位置太偏远,没有机会,另外西部诸将善叛,恐怕曹操也不敢信任. 5.杨奉 这个人本来是最有希望兴复汉室的,他是西凉旧部,换句话说,是正规军出身,不是草寇或农民起义军.比之于韩暹,李乐之流更适宜于庙堂.汉室最困难的时候,他是唯一可以依靠的武将,有匡扶之功,皇室和大臣对他都很信任.他是有军队的将领,不同于金炜,耿纪等光杆司令,部下有徐晃等大将.机会不错,可惜的是人不行,第一不会树立威信,忠厚如徐晃者尚且提到他就叹息,第二自甘下流,不愿和朝臣合伙,却喜欢和韩暹等同流合污,还要去抢劫地方!第三不能隐忍,一看曹操别扭,就开队走了,再回头来抢皇帝,好像故意把钱包给人家自己再抢,好当抢劫犯似的.唯有死在皇叔手上真是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