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东汉末期将领公孙瓒属下将领,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汉公孙瓉在幽、并二州,常骑白马,因氏焉。”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今河北迁安),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公孙瓒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太守刘威很赏识,还将女儿许配给他。公孙瓒曾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威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威的日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刘威后在途中获得了赦免。 公孙瓒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乌桓族(世居于内蒙古的东胡分支,属鲜卑族的一支)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东淄博临淄)、幽州、冀州(今河北临漳)一带掠夺。公孙瓒率部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后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不顾一切继续追击,由于孤军深入,反被丘力居部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也死伤了大半。不过,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无力再战,只得远走柳城。东汉朝廷因此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东北地区边境。 每次一听到有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便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拼命三郎,甚至一直打到夜深也不肯罢休,因此乌桓人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 公孙瓒爱骑白马,时人称其“白马将军”,因而身边百十来名善于骑射的骁勇将士也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公孙瓒出征时的左右护翼,自号“白马义从”。作战时一大群白马将士,如白色旋风一般,令敌人望风而逃。 公孙瓒本性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以至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然后分派刺史,成为东汉末期北方地区最强大的一路诸侯。 后来,公孙瓒与河北的割据势力袁绍相争,在初期占据军事上的很大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最终被袁绍击败,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其势力被袁绍所吞并。 公孙瓒逝世后,“白马义从”们也分散四方,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白马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