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6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兵器——————甲胄、马甲中国古代兵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7-28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又称兜鍪、头鍪、盔等。由于它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所以“甲胄”一词成为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在新石器时代,胄多用藤条或兽皮粗制而成。进入青铜时代,除继续使用皮胄外,开始使用青铜铸造的胄。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胄,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制品,胄面上铸有虎纹、牛纹及其他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见图)。西周时期的青铜胄,在北京有实物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皮胄,以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为典型代表,由18片髹漆皮甲片编组而成,上有脊梁,下有垂缘护颈。铁质的护头装具,时代最早的是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制品,用89片铁甲片编缀而成(见彩图战国时期铁胄(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由于外形似鍪(即锅),开始称为“兜鍪”。从秦汉时期开始,军中普遍装备铁兜鍪。在兜鍪后部,常垂有护颈的部分,称为“顿项”。唐朝以后,顿项常用轻软牢固的环锁铠制成。宋朝以后,兜鍪又多称为“盔”。四川省成都市凤凰山出土的明初铁盔,盔体整制,后垂铜质的网状顿项。直到清末,铁盔仍是军队中装备的护头装具。

 

铠甲中国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 称“甲”、“介”、“函”等; 战国后期,开始用铁制造,改称从“金”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商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绳编联成甲。在《考工记》的“函人为甲”中,完整地总结了有关选材、制甲的全套工艺。在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春秋战国墓葬中,发现许多当时的皮甲,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浏城桥出土的春秋晚期皮甲的时代为最早,又以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皮甲的资料为最丰富。曾侯乙墓葬的皮甲复原后,可以看清当时的皮甲都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3部分构成, 并配有一顶由皮甲片编缀的胄。甲裙和甲袖是活动编缀,可以上下伸缩 (见彩图战国时期皮甲胃)。这些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遍,仅在山东省胶县西庵发现有西周时的青铜兽面胸甲。在河南省、北京市等地的西周墓中,还发现过钉缀在甲衣上的各式青铜甲泡。
  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经历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又称“甲札”)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加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护腰胯的“垂缘”。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的一领铠甲是有披膊和垂缘的“鱼鳞甲”,由2859片甲片编成,总重16.85千克,制工精湛(见彩图西汉铁铠甲)。自西汉以后,甲片的形制和编组方法变化不大。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铠甲。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 列有黑光铠、 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和马铠等5种。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适于骑兵装备的两当铠极为盛行。这种两当铠又常附有披膊,与战马披的“具装铠”配合使用。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直到隋唐时期仍是如此。据《唐六典》记载,唐朝有明光铠等13种甲制。在唐朝铠甲的基础上,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武经总要》中,绘有5套甲胄和1套马甲(具装)的图像,并说明当时1套甲胄包括护体的“甲身”, 护肩的“披膊”,护腿的“吊腿”以及护头颈的“兜鍪顿项”,是对中国古代甲胄的总结。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趋于衰落。但由于火器在中国古代发展缓慢,迄明清时期,铁制或皮制的铠甲仍被用来装备军队,同时也使用较轻软的绵甲,沾湿后还可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直到20世纪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才终止。

 



马甲中国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装具。又称马铠。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保护驾战车的辕马,另一类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
    商周时期,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马甲用于保护驾车的辕马。主要是皮质的,面上髹漆,并常画有精美图案。分为保护马头及躯干的两部分。至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实物,是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初期髹漆皮马甲(图1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皮马甲复原模型)。秦汉以来,骑兵成为军队中的重要兵种,马甲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东汉时期,已经使用起部分防护作用的马甲,如保护马前胸的皮质“当胸”。到三国时期,文献中已记载有全副马铠。自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骑兵的作用大大提高,组建了人和马都披铠甲的重甲骑兵──“甲骑具装”,马铠的结构也日趋完备,并从此称为“具装铠”或“马具装”(图2南北朝时马具装示意图)。具装铠有铁质的,也有皮质的,一般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 保护马胸的“当胸”、 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6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隋朝以后,重甲骑兵日渐减少,但马铠仍是军队中使用的一种防护装具。在北宋成书的《武经总要》中,绘有整套马甲的图像,包括面帘(附有“半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和搭后5部分,没有“寄生”。 在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中,交战各方都使用过装备马铠的骑兵。到明清时期,骑兵的战马一般不再披这种笨重的马甲。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07-28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em04]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8-05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汗~~~~~

[em06][em06][e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08-07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好贴!!!尤其是马甲分析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1-23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2-02 19:30: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 ~楼主费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2-02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南瓜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24 05:21: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02-09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顶,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02-20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雄霸在2006-12-2 19:43:00的发言:
南瓜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