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奶妈”“书僮”说“接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08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时代变化得也真是太快,怎么“与时俱进”也都跟不上它前进的脚步。“保安”刚出现的时候还有些不理解:这不是武侠小说上说的“保镖”么?难道社会主义时代也要“镖局”?后来,不光部门“保安”,许多大款身边也都拥簇着几名五大三粗的武功师,犹如“打渔杀家”中的“家丁”与“教师爷”,见惯就不怪了。明星刚兴“走穴”时还有点不以为然,及至时兴“唱堂会”才认了,不过还是觉得,“唱堂会”总是与张恨水笔下杀人不眨眼的军阀、与黄金荣、杜月笙以及南北霸天们的名字联系着的,散发着封建陈腐的气味,就这样“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后来,“三陪”、“二奶”的出现,这种小脚女人式的惯性思维模式又重演一番,直到连“鸡”也遍地开花,对“妻妾成群”这才见怪不怪了。
难怪当领导的都爱说“不换思想就换人”--跟上时代潮流真不容易!
说起来,自己对新事物也不是很保守,还在二十年前,在下就曾为文议论过“当代的包身工”与“今日西门庆”现象,不过,彼时还有点心犹惴惴。时至今日,《管理,向西门庆学习》已与《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之类一起“水煮”热销,“该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西门庆身上挖掘了46条经营管理格言和经营理念”,早为“企业总裁学习的榜样”了。俗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二十年,中国的老板已经可以自动对号“学习西门庆好榜样”了。
是的,有西门大官人,就有“妻妾成群”,“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嘛!此自然而然之理也。——有鉴于此,识人论事思想也就解放多了。不过,去年从报上乍一看到某地出现“奶妈公司”,依然心中一惊:哦,“奶妈”也兴了!
时过不久,报上居然又出现了招聘“书僮”的广告。
广东的精英倡议建立爵位制度
重庆的一位老板又公开标价招聘“夫人”和“丫鬟”……
哦!看来,“步子再大一点”恐怕不够,得狂飙突进才不致为时代淘汰。
“书僮”云云,可是比“鸡”更为古老的事物,民国年间已经不大时兴。提气它,人们马上会想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厢记”——平日侍侯“相公”,出行挑着书箱,与主人行影相随,就是他们扮演的角色。戏剧中的书僮犹如“龙套”,是一个类型化角色,《红楼梦》中就细致得多。贾宝玉才真是有着“纯正蓝色血统”的贵族,一人上学七八个人陪着,贴身的是“小厮”四个:茗烟、锄药、扫红、墨雨,袭人说的“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脚炉手炉里的炭也交出去了”,自然还有书包文具,这都由他们提供服务。外头的,还有李贵为首四人照应。梁、祝、张、贾都是善良型的奶油小生,贾宝玉更有些平等意识,他们的书僮自然好当。至如花花太岁薛蟠,娇妾如香菱尚且横遭荼毒,远不如“还珠格格”幸运,则一般书僮跟随,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是贾家,贾政一说若宝玉不好好学习,“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就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总之,那是典型的主奴关系。“市场经济”时代的“书僮”状况如何?美国有无书僮?不得而知——想来自然要比宝玉时代强,要“人权”得多。不过,“端人碗,服人管”,为不致炒鱿鱼,低眉顺眼低声下气自是难免的——比起饭碗子来,“民主自由”、“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云云,自然也就不得已而求其次了。
贾宝玉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典型的贵族公子,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书僮”,但对这种生活方式,对等级森严的主奴关系“体制”,他是持厌弃否定倾向的——此贾宝玉这个文学典型之所以不朽也。由时下“下跪服务”之类的重放光彩,看我们时下的教育模式或者说“理念”:寄宿学校里“洒扫庭除”渐趋仆役化,有钱的孩子可以让穷同窗“有偿服务”:为自己打水、洗衣、擦皮鞋,这些与贾宝玉、与“五四”的“启蒙”精神,都是大异其趣的。——难道,我们的“新启蒙”,是对“旧启蒙”的“否定之否定”?抑或,贾宝玉也受了“民粹主义”的影响也欤?
“奶妈”,在“五四”时代的文学中是最悲惨的人物类型之一,对于时下为艳羡富贵、崇尚消费的环境熏陶大的一代,应该是十分生疏了。《乔家大院》“大东家”喜得贵子,“大奶奶”一下子为之雇了两个奶妈,那场面看了让人激动不已,这正是时下人们仰视富贵心态的典型写照。不过,旧时代的“奶妈一般”却不是如此幸运。自己生了孩子养不起,含悲忍泪用自己的奶水去喂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还不能见,这“人性”是怎样的一种辛酸啊!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新文学的一个名篇,虽是写旧时代“典妻”的,但可以看作“奶妈”制度的升华。如今时兴“借腹生子”了,京城的“高素质”女大学生为大款生一胎,开价可以达到十万。——也许,这乃是“要素”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属于“创新”,也未可知?
“奶妈”简直是棒喝,由此得到一个顿悟:在流行的话语中——虽然在“红头文件”中找不到根据——“改革”即“转型”,即与“世界”、与“西方”“接轨”也。“敢问路在何方”?好像仅仅局限于共时与横向。若自“奶妈”、“书僮”、“包身工”、“妻妾成群”与“下跪服务”等的“复归”视之,窃以为也应该包括纵向:从殷商与古罗马时代起——除了“专制”时代——一切有利于“先富起来”的生存条件,应该是都在“接”之列的……
“不对!”有人也许会不以为然:“这是过去集权专制没有反封建的结果,是‘丑陋的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我却不解:新中国甫建立,说消灭娼妓制度,雷厉风行,沉积千百年的污泥浊水,一朝涤荡净尽。妻妾成群之类,可都是在“专制集权”时代绝迹了的,也就是颠覆了“专制”之后,这些宝贝才成为重放的鲜花,与黄赌毒一起遍地姹紫嫣红;而且,它总是由珠三角和海南等改革先行的发达地区始作俑,然后再向内地扩散。相反,在“落后地区”,比如“二黑”和“小芹”的故乡吧,“三仙姑”之类的复活,则“保守”得多。
怎么“封建”越反越多了呢?——望高明者有以教之。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10-08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看这帖子瞒累人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0-08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反正我是抄的 不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10-13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到底是说什么意思呀?

提供了表象,没有深挖呀!

是不是怕~~~~~~~~~~~~~~~

还是人权的开放思想就活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那您继续挖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0-25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不敢挖

再说了我也挖不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0-25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排版不好,看着累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2:48:00 |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是复制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0-25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复制过来也可以再排一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要不 你来排

铁衣懒且笨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