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当年曹丕当然和刘备一起出兵吴国,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05-25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曹丕给失去了,他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是最大的失策,陆逊最后胜了刘备,士气高涨.兵力也能够集中对付魏国.他这个时候出兵就失了时机了,所以败了.如果他在刘备胜了几场的情况下出兵吴国,和刘备夹攻吴国的孙权,孙权两边受敌,兵力不能集中.资源不能抗衡.孙权难守的很,灭了孙权,只剩刘备,刘备比魏国弱,曹丕胜算就很大了.

如果在曹丕的时代就统一了中国就不会有司马家发挥的空间了.江山就不会姓司马了.说来还是曹冲死得太早啊.不然曹操就肯定传位给曹冲了,中国就没晋朝了.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05-25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新版三国里面曹冲不是被曹丕给阴掉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05-25 19:0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曹丕出兵,天下复姓刘.

当时刘备兵定汉中,居高临下以击天下.

曹丕出兵荆州还是会回到刘备手里.那就回到隆中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05-25 20:2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炎在2012-5-25 19:08:00的发言:

如果曹丕出兵,天下复姓刘.

当时刘备兵定汉中,居高临下以击天下.

曹丕出兵荆州还是会回到刘备手里.那就回到隆中对了.

正解,当时刘备收复西川,兵力大增,实力是三国中最强的。没看见曹操被刘备从汉中赶跑了吗???这时的刘备想打谁就打谁,可惜夷陵之战烧死了刘备70万大军,兵力大减,荆州也被孙权夺取,地理和国力都大大减弱~~

[em01][em01][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5 20:20:4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05-25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新手002在2012-5-25 20:2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炎在2012-5-25 19:08:00的发言:

如果曹丕出兵,天下复姓刘.

当时刘备兵定汉中,居高临下以击天下.

曹丕出兵荆州还是会回到刘备手里.那就回到隆中对了.

正解,当时刘备收复西川,兵力大增,实力是三国中最强的。没看见曹操被刘备从汉中赶跑了吗???这时的刘备想打谁就打谁,可惜夷陵之战烧死了刘备70万大军,兵力大减,荆州也被孙权夺取,地理和国力都大大减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5 20:20:43编辑过]

冻豆腐 真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05-25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炎在2012-5-25 19:08:00的发言:

如果曹丕出兵,天下复姓刘.

当时刘备兵定汉中,居高临下以击天下.

曹丕出兵荆州还是会回到刘备手里.那就回到隆中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05-25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05-26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qwz在2012-5-25 22:54:00的发言:

如果何进没有引董卓入京,也许董卓就不会有“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的下流


如果吕布忠心耿耿于丁原,也就不会有“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乎!”的悲剧


如果关东联军能*进取,奋勇向前。也就不会有洛阳“长乐宫廷,尽为焦土”的惨状。


如果貂蝉真只是一介歌女,也就不会有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惊艳。


如果没有贾诩合兵一处袭取长安的“乱武”之事也就不会有“李傕郭汜大交兵”的影响。


如果孙策俘虏并且杀掉了太史慈,也就不会有“聚数万之众”的信任。


如果曹操并不好色,为典韦保全性命,也就不会有自己“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的窘境。


如果曹操不放刘备这只虎归山,也就不会有“关公赚城斩车胄”的悔恨。


如果吉平向曹操的药中下毒没有被发现,也许就会有“设使江山若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局面。


如果没有下邳的失守,关羽的约三事,也就不会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忠贞。


如果袁绍听从许攸的建议率轻骑径取许都,也许就不会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权 。


如果袁绍的谋士不打持久的“内战”,也就不会有袁绍“捶胸顿足,抱头痛哭”的痛苦。


如果没有刘表的猜疑,蔡瑁的鸿门宴,也就不会有刘备“跃马过檀溪”的惊异。


如果没有徐庶的离开,也就不会引出那个“自比为管仲,乐毅。”的才子。


如果没有刘备的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也就不会有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忠诚。


如果没有国家的英年早逝,也就不会有曹操“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的哀嚎


如果没有曹操的兵临城下,刘琮的投降,也就不会有“携民渡江”的壮景。


如果没有曹操的千里追击,就没有赵子龙的“单骑救主”,张翼德的“大闹长坂”。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也许就会有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欢愉。


如果没有当年的情谊,也许就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义气。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三气周瑜,也许就没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仇恨。


如果没有凤雏在耒阳县的日子,也就没有刘备”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今我二者皆得,汉室兴矣。“的激动。


如果没有张永年反难杨修的境况,也就不会有“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逢周郎,华容逢关羽。”的淋漓。


如果没有张松手下谋士杨松的贪婪,也就不会有将来的“庞令明拾榇决死战”勇武。


如果没有关公的傲慢轻敌,也就不会有“败走麦城”“白衣渡江”的遗憾。


如果没有关张二弟和马良的死,也就不会有“火烧连营七百里”的险象。


如果没有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也许就没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心。


如果没有南方太守的反叛,也就不会有“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的佳话。


如果没有姜维的投降,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也不会得到回报。


如果诸葛亮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司马懿,也许就是诸葛亮所期望的“汉室之隆,可计日以待也。”


如果姜维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邓艾,也不会辜负诸葛亮“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的意愿


如果后主没有听信黄皓,也就不会有“亲小人,远贤臣”的境遇。


如果姜维假投降得以施展,也就不会有“成都身先死,汉将有余哀”的悔感。。。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05-26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qwz在2012-5-25 22:54:00的发言:

如果何进没有引董卓入京,也许董卓就不会有“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的下流


如果吕布忠心耿耿于丁原,也就不会有“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乎!”的悲剧


如果关东联军能*进取,奋勇向前。也就不会有洛阳“长乐宫廷,尽为焦土”的惨状。


如果貂蝉真只是一介歌女,也就不会有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惊艳。


如果没有贾诩合兵一处袭取长安的“乱武”之事也就不会有“李傕郭汜大交兵”的影响。


如果孙策俘虏并且杀掉了太史慈,也就不会有“聚数万之众”的信任。


如果曹操并不好色,为典韦保全性命,也就不会有自己“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的窘境。


如果曹操不放刘备这只虎归山,也就不会有“关公赚城斩车胄”的悔恨。


如果吉平向曹操的药中下毒没有被发现,也许就会有“设使江山若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局面。


如果没有下邳的失守,关羽的约三事,也就不会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忠贞。


如果袁绍听从许攸的建议率轻骑径取许都,也许就不会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权 。


如果袁绍的谋士不打持久的“内战”,也就不会有袁绍“捶胸顿足,抱头痛哭”的痛苦。


如果没有刘表的猜疑,蔡瑁的鸿门宴,也就不会有刘备“跃马过檀溪”的惊异。


如果没有徐庶的离开,也就不会引出那个“自比为管仲,乐毅。”的才子。


如果没有刘备的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也就不会有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忠诚。


如果没有国家的英年早逝,也就不会有曹操“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的哀嚎


如果没有曹操的兵临城下,刘琮的投降,也就不会有“携民渡江”的壮景。


如果没有曹操的千里追击,就没有赵子龙的“单骑救主”,张翼德的“大闹长坂”。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也许就会有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欢愉。


如果没有当年的情谊,也许就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义气。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三气周瑜,也许就没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仇恨。


如果没有凤雏在耒阳县的日子,也就没有刘备”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今我二者皆得,汉室兴矣。“的激动。


如果没有张永年反难杨修的境况,也就不会有“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逢周郎,华容逢关羽。”的淋漓。


如果没有张松手下谋士杨松的贪婪,也就不会有将来的“庞令明拾榇决死战”勇武。


如果没有关公的傲慢轻敌,也就不会有“败走麦城”“白衣渡江”的遗憾。


如果没有关张二弟和马良的死,也就不会有“火烧连营七百里”的险象。


如果没有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也许就没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心。


如果没有南方太守的反叛,也就不会有“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的佳话。


如果没有姜维的投降,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也不会得到回报。


如果诸葛亮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司马懿,也许就是诸葛亮所期望的“汉室之隆,可计日以待也。”


如果姜维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邓艾,也不会辜负诸葛亮“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的意愿


如果后主没有听信黄皓,也就不会有“亲小人,远贤臣”的境遇。


如果姜维假投降得以施展,也就不会有“成都身先死,汉将有余哀”的悔感。。。


什么东西,看的都累。

1句话。

没有你爸妈。拿来的你个小崽子。。。

食补。

[em05][em05][em05][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05-26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凤雏在耒阳县的日子,也就没有刘备”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今我二者皆得,汉室兴矣。“的激动。


如果没有张永年反难杨修的境况,也就不会有“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逢周郎,华容逢关羽。”的淋漓。


如果没有张松手下谋士杨松的贪婪,也就不会有将来的“庞令明拾榇决死战”勇武。


如果没有关公的傲慢轻敌,也就不会有“败走麦城”“白衣渡江”的遗憾。


如果没有关张二弟和马良的死,也就不会有“火烧连营七百里”的险象。


如果没有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也许就没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心。


如果没有南方太守的反叛,也就不会有“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的佳话。


如果没有姜维的投降,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也不会得到回报。


如果诸葛亮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司马懿,也许就是诸葛亮所期望的“汉室之隆,可计日以待也。”


如果姜维没有碰到他一生的对手邓艾,也不会辜负诸葛亮“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的意愿


如果后主没有听信黄皓,也就不会有“亲小人,远贤臣”的境遇。


如果姜维假投降得以施展,也就不会有“成都身先死,汉将有余哀”的悔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