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漫谈 演义之华容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2-28 00: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赤壁鏖兵,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走了曹操。

《三国演义》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令世人众说纷纭的千古公案:关羽为什么要放过曹操?

如果假定《三国演义》所有的描写皆为真实,那么在1800年前,在一个叫做华容道的山僻小路之上,关羽勒马放过曹操的时候,他的心中究竟会做何想法?如果关羽将曹操活捉到刘备面前,刘备和曹操会再来一次“煮酒论英雄”吗?如果曹操死于乱军之中,三国的历史又会是怎样?

泗水关前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对关羽的武艺人材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关羽迫于情势暂投曹操。曹操为了让关羽真正归附其下,使用了种种手段,其中不乏阴险招数。在班师回许昌的途中,曹操特意安排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晚上共处一室,“欲乱君臣之礼”。关羽如果把持不住,他和刘备之间牢不可破的兄弟同盟也许会土崩瓦解。那样的话,关羽只有真心投降曹操。

袁绍派颜良领兵进攻白马。关羽重义之人,以为自己终究要离开曹操,不管怎样得为曹操做些事情,于是请命出战。曹操担心关羽立功之后就会离开自己,故没有答应关羽的请战。颜良斩杀宋宪、魏续,程昱举荐关羽可敌颜良。程昱的理由是“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曹操非常赞同程昱的说法,大喜,从其言。

曹操惜才重将,为得关羽,虽不乏虚情假义的伪装,其真心也不容否定。关羽一到许昌,曹操就为关羽安排好住处。大宴谋臣武士,曹操要请关羽坐在上座,以示敬重。曹操除了赠送金银诸物给关羽外,还要送美女给关羽,并为关羽安排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曹操看见关羽战袍老旧,便让人做新袍相赠;见关羽马瘦,曹操就把吕布曾经骑过的赤兔宝马送给关羽。关羽斩杀颜良,曹操即令朝庭对其铸印封侯。更有甚者,曹操连关羽的长髯都要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关羽也因此被人称做“美髯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曹操为了得到关羽,把世上能够送给关羽的东西,包括金钱、宝物、名誉、地位、宝马、美女、敬重和关怀,都毫不吝惜地送给了关羽。曹操之心,不可谓不诚!

但是关羽其人,智勇双全,明春秋大义,偏不肯完全投降曹操。被曹操大军包围在“一座土山”的时候,张辽为使前来劝说关羽暂投曹操。曹操在白门楼上杀死吕布之后,张辽不降。曹操欲杀张辽,关羽跪言“文远是忠义之士,愿以性命相保”。曹操于是敬待张辽,辽感其意,遂降。正是因为关羽和张辽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交情,所以在张辽以“三便”(现在四周都是曹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再打听刘备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可以保二夫人,二不背桃园之约,三可留有用之身)劝说之下,关羽提出曹操如答应“三约”(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二嫂处请给俸禄养赡,不许闲人打扰;三,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方才归曹。及至曹操答应允从“三约”,关羽归曹之后,关羽对曹操为自己所做事情的用心每一次都看得清清楚楚。曹操安排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晚上共处一室,“欲乱君臣之礼”,关羽就整晚秉烛立于户外,直到天明。曹操为关羽安排好住处,关羽就分一宅为两院,自居外宅。曹操赠关羽新袍,关羽却穿在里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曹操送赤兔宝马给关羽,关羽拜而称谢,“*人而贵畜”,关羽对此向曹操解释道:“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张辽和关羽曾有过这样一番对话:——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

曹操听说此事之后,叹道:“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后,曹操派张辽打探关羽的心意:——张辽入贺曰:“闻兄在阵上知玄德音信,特来贺喜。”关公曰:“故主虽在,未得一见,何喜之有!”辽曰:“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何如?”公曰:“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辽曰:“今玄德在河北,兄往从否?”关公曰:“昔日之言,安肯背之!文远须为我致意丞相。”

关羽要回刘备身边,认为“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所以想和曹操辞行。曹操避而不见。关羽只好挂印封金,作书而别。在曹操这方面,对于部下提出的应该杀掉关羽杜绝后患的建议,曹操说道:“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又对张辽说道“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

曹操引数十骑,追上关羽一行。曹操送关羽黄金一盘,关羽辞谢不收。曹操又送锦袍一领,关羽——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东岭关,孔秀;洛阳,韩福、孟坦;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滑州,秦琪),渡过黄河,至袁绍地方。关羽于马上自叹:“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曹公知之,必以我为负恩之人矣。”

夏侯惇领三百余骑过河追上关羽,不放关羽离开。曹操三次派使令沿路各将为关羽放行。最后张辽赶至,对夏侯惇说道:“奉丞相钧旨:因闻知云长斩关杀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夏侯惇只得将军马约退。关羽一行方得自由,并最终回到刘备身边。

当我们了解到关羽和曹操之间的前情恩义之后,现在让我们回到华容道上,再来看看关羽和曹操的处境完全掉转以后,二人又是如何表现:

——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关羽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
,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关羽放过曹操,其内心思想活动应该极其复杂。情感的产生,通常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人性很难用简单的善恶对错来评判。战争之中,敌对双方虽然立场不同,彼此之间也会结下深厚的情义。华容道上捉放曹的故事,是人性在战争这种特殊背景下的真实写照。关羽和曹操之间,以及关羽和张辽之间,皆有故旧之情,关羽更曾坦言和张辽之间是朋友关系。在关羽的心中,明知曹操以往厚待自己的种种表现都有其目的,但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无论怎样也无法从脑海中完全抹除。关羽放过曹操,心虽遗憾,却和义理相容。

赤壁大战打响之前,孔明在安排埋伏预计对付曹操之时,故意让关羽伏兵华容道,并教关羽立下军令状。

——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这些当然是罗贯中的“夸张”语言。但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如果关羽真的将曹操活捉到刘备面前,从“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平衡形势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的话,我想刘备将和曹操会再来一次“煮酒论英雄”的盛会。至于盛会的情形将会是怎样,我想留给大家自己去想像。如果曹操死于乱军之中,我无法想像天下将会如何大乱。好在这种情形只是“如果”,我们用不着为它去冥思苦想。

曹操落败,处身险境,狼狈不堪,竟能大笑不止,他的笑声应该是为着鼓舞官兵低落的士气。领着三百毫无作战能力的兵将,面对关羽久候多时的五百校刀手,曹操竟能说出“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的话语,可见其雄才豪气,狠劲十足。从华容道走脱,进入南郡以后,曹操开始捶胸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曹操将自己的过失轻轻带过。

关羽走麦城身死,孙权欲嫁祸于曹操,遣使者以木匣盛关羽首级,送与曹操。

——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众官急救,良久方醒,顾谓众官曰:“关将军真天神也!”

我想曹操也许会在某个月圆之夜,屏退官兵,于月下独酌:曹操抬起头望着天上的明月,脑海中往事一幕一幕,如同走马灯般时隐时现。曹操想起关羽,想起在华容道上发生的往事,于是曹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长叹一声,将手中紧握的酒樽重重地撞向石桌,不禁琅琅念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