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经济关于赋予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这说明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
A.劳动在任何经济形式下的社会形式 B.劳动在物质生产部门的本质属性
C.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物化形式 D.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必然结果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商品价值社会属性的内涵。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价值。价值是产品作为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使商品和其他一般物品相区别的东西。所谓价值是指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物化形式。它其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纯粹属于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种劳动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能发生社会联系。他们私人劳动的特殊性质也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价值就是这种交换关系的基础。因而,由抽象劳动形成的商品的价值所体现的不是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2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决商品内在矛盾的关键。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它们的矛盾性表现在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它只能通过交换来解决。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的价值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29.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同商品能够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比较,就是由于在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交换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来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30.“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
A.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C.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是随意确定的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交换价值的特点。
一种商品在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比例关系,因而可以有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它大体上是既定的。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的同一市场上,每一种商品都有为众多交易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交换价值。但是交换价值表现为有差别的交换比例,并不是说这种比例是随意决定的,交换价值是价值表现形式,这种交换比例的确定是由交换双方的价值来决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31.在商品经济中,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那么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下列哪一选项: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简单劳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前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这与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的提法是一致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