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千秋遗恨隆中对——关羽北伐之战纵横探 (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亢龙有悔

魏王曹操自起兵以来,斩吕布、平二袁,收刘琮、降张鲁,纵横中原,直抵辽东,几平天下。万没料到英雄一世,末了却晚景凄凉,眼见手创的魏国风雨飘摇,有大厦将倾之危。七军之没、魏讽之乱,使其在关中坐卧难安,于十月统大军匆匆返洛,而此时关羽偏军早已驻马郏下,兵临许昌。①

以关羽兵力,断无力在襄樊未克之时分兵逐鹿,郏下之军,无非接应中原一众起义军,进逼许昌,虚张声势,误导曹魏战略,以策全局。曹操果然中计,惟恐汉朝廷落入刘备手中,自家从此坐实了贼名,遂打算迁都以避锋芒。②

京都,国之根本,根本动摇,人心大乱,元气自伤。自周以降,受敌之逼而迁都者,断无好结果。曹操竟出此下策,实为关羽所谲,举止失措,行将自毁基业,遗讥万世了。

幸好魏廷中尚有两位谋士旁观者清,没被关羽的猛烈攻势吓破胆——蒋济与司马懿急谏,先照损周瑜之例,给魏武大灌了一通安神汤,而后抛出囊中妙算:联孙制刘。

自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起,孙刘两家便在荆州问题上反复纠缠,从头到脚理不清的恩恩怨怨。仗着曹军入侵汉中,孙权遂得坐地分赃。一占三郡,立马化干戈为玉帛,和刀兵相交的对头“更相觇伺,逐利见便”,去找曹操的麻烦。关羽兴兵北伐,孙家允其舰船通过辖境在前,攻合肥在后,怎么看都和关羽好得蜜里调油。但蒋济、司马懿料定孙仲谋慑于关羽威势,恐其反噬,瞧着关羽风光,断不会舒服,更料定此人唯利是图,翻脸比翻书还快,礼仪廉耻之类的虚名向来不在眼里。③

果不其然,还没等曹操抛媚眼,孙仲谋的效忠信已经飞也似得递来了。时距孙权攻合肥未及三月。④

转眼间满手的败券变胜券,曹操自是喜出望外,摁下迁都的昏招,自东线调兵遣将,召还张辽诸军,一心一意清算关羽了。⑤

曹孟德病急乱投医,却未料到孙仲谋自有他的如意算盘。

前者关羽激战襄樊,七军驰援,兵力吃紧。陆逊适时一份马屁信,拍得关某虎心大悦,遂逐渐自江陵调兵北上。⑥而今孙仲谋故技重施,事实证明,号称“智计绝人”的曹孟德一点都不比关云长高明。张辽诸军既去,阻碍孙权北上的积年绊脚石一时扫清,徐、豫大门敞开,空虚尤甚江陵——准备了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孙仲谋与刘备曾结秦晋之好,又是十年的交情,犹能干出贩卖的勾当,而况“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曹操乎?

但吕蒙一堂晤对,终究燃起了孙权强烈的荆州情结,一番摇摆之余,曹操侥幸得脱,关羽自然要倒霉了。⑦

孙权之所以决定取荆,除了战略考量之外,更由于其已穿着盟友的伪装,在荆州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

关羽出兵之前,南郡城中失火,烧毁军需,关某自然要找直接责任人——南郡太守糜芳的麻烦。芳乃糜竺之弟,亦为士流,羽向称强梁,以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闻名,自然不会对糜芳客气。亲密盟友孙仲谋冷眼旁观久矣,见有机可乘,立即伸出橄榄枝,糜芳惶恐之余,自然上了贼船。⑧

关羽出兵北伐,糜芳、公安守将士仁负责供给军需。由于关某素日不把二人放在眼里,二人忿恨之余,不免消极怠工。关羽在前线志得意满,不假思索得丢了句“还,当治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关羽时已假节钺,“治之”二字,力重千钧。糜芳、士仁既无力与抗,只能想着法子令关羽不得“还”了。⑨

————————————————————————————————————————————————————

①《三国志·满宠传》: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②《三国志·蒋济传》: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③《三国志·蒋济传》: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④《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资治通鉴》:七月,孙权攻合肥。

案:《温恢传》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则孙权攻合肥去秋八月水淹七军不远,《通鉴》为是。

⑤《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⑥《三国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三国志·陆逊传》: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⑦《三国志·吕蒙传》: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案:蒙传此节,时间明显错误。刘备建安十八年召诸葛亮率赵云与张飞入蜀,曹操以十二年征柳城,岂可言“新破诸袁”?孙权屡征北,皆铩羽而归,何言必克?孙权入徐,操必有救,何言未暇东顾?若孙权以此言为当,何以屡次北征,败而不止?故知,此言当出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上书之后。时操畏羽锋,未暇东顾,张辽诸军西援,徐、豫空虚,守不足言,处处吻合,信可知矣。

⑧《吴录》: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⑨《三国志·关羽传》: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七、千秋遗恨

建安二十四年秋十月,曹孙密盟,矛头齐指关羽。曹操去一心腹大患而得一强助,遂亲统大军南下,收拾荆北残局。①

正当襄樊战云渐密之际,远在西川韬光养晦的刘备突然有了大动作。自回师成都,刘玄德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大兴土木,将两川交通整饬一新。此刻生息已久,而曹军主力疲于奔命,又云集于中原,刘备看准时机,终于再提大军,进屯汉川,锋芒直逼关中。②

荆州前线对峙依旧。樊城久困,军心动摇,有弃城他走之谏,幸满宠力排众议,说服曹仁沉白马而固守,暂时无虞。③然在关羽大军的持续围攻下,城中粮秣渐乏,岌岌可危。④徐晃躲在阳陵陂,自保不暇,一任关羽闹得天翻地覆。曹操之返洛阳,遣将军徐商、吕建率军南援。徐晃兵力加强,转守为攻,向屯驻偃城的关羽别军发起试探性攻击。关羽主力攻襄樊,北向之兵不过虚势,被徐晃大军一唬,立即退走。徐晃遂南逼关羽主营下寨。⑤

初战告捷,曹军诸将热血沸腾,要求即刻进兵解围,群情激奋,竟至呵责主帅徐晃,其状犹胜日后司马仲达受“畏蜀如虎”之讽。司马大将军忍无可忍,冲出去和诸葛亮大战一场,末了丢下三千颗首级,灰溜溜跑回营中固守。徐公明却打定老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第二批援军不到,断不出战。议郎参军事赵俨剖析厉害,徐晃为定军心,又不失时机得拖上老朋友关羽,演了一场剖明心迹,为国效忠的宣传好戏。⑥

正当徐公明处心积虑之时,孙权也来凑趣。吕蒙大军已整装待发,只等在关羽背后下刀子。孙仲谋做贼心虚,唯恐曹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学着他出卖关羽的样板戏,再把他孙某人卖了,于是书信一通,对曹操再三叮嘱。孙仲谋不细思量,想那曹某老奸巨滑,一辈子在政治场上翻滚,尔虞我诈之术早已修至炉火纯青之境。在曹操看来,孙权与刘备毫无二致,都是乱臣贼子,欲除之而后快,现下与孙权联盟,不过火烧眉毛,权宜之计,只求襄樊之围得解。关羽覆灭,使孙权坐大,绝非曹操所愿,以长策计,巴不得两家在江陵斗个两败俱伤,以收卞庄刺虎之利。孙仲谋弄巧成拙,将一份上等素材送到曹操面前,未过几时,这份密信便搁在关羽案头了。⑦

斗闻凶讯,关羽犹豫难决。襄樊粮秣垂尽,功成眉睫,因敌方的一份书信而弃全功,如系诈谋,岂非笑谈?刘备兵驻汉中,将出秦川,自当知会关羽,羽负有将曹军主力拖在襄樊,以策主力作战之责,其任重大,亦不能不使之慎思。

正当关羽踌躇之际,徐晃获殷署、硃盖等十二营增援,军势大振,已形成了对关羽的局部兵力优势,遂当机立断,发起了会战。⑧

徐公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利用关羽分散包围樊城的弱点,声东击西,佯攻围头,实取四冢,在曹军强大攻势之下,四冢防线险象环生,关羽见状,亲率五千步骑,出营邀战,以攻为守,但仍寡不敌众,被迫退回。徐晃当机立断,率大军并行追击,长驱直入,樊城内,曹仁、满宠亦率军杀出,两面夹击。关羽临危不乱,退却得法,未遭大损。大军回屯汉南,利用水军优势隔绝汉江,襄阳仍在口中。⑨

以此时形势,曹军虽胜,却无船舰,只得望水兴叹。襄阳无粮,危在旦夕,若有三长两短,整个曹军主力仍将被牢牢吸引在樊城,其结果便是对汉中的刘备大军鞭长莫及。关羽善败者不乱,无愧名将之称。⑩

然而,该发生的仍旧发生了。闰十月,孙仲谋借口关羽擅取湘关米,发动了袭取荆州之役。

湘关,顾名思义,当近湘水。关羽远在襄樊,为对抗曹操大军而殚精竭虑,岂有闲情雅致传命于千里之外?供给大军之事,本糜芳、士仁所督,非出羽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湘关事件,不过是孙权背盟的一巾遮羞布而已。

公安号为坚城,江陵更由关羽主持修筑,南北二城相连,可谓固若金汤。⑾昔日吕蒙率大军偷袭零陵边郡,太守郝普犹坚守一月,受谲方失。今江陵、公安之坚,非零陵可比,若吕蒙顿兵坚城之下,关羽驰援,内外夹击,其下场实大高而不妙。关羽能坦然北伐,所倚正在于此。然守将既怀鬼胎,便是昆阳城也无用了,余下的不过走走过场,武装接收而已。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羽苦心经营的荆州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北伐军落入了前狼后虎的绝境。关羽率部回救,临近江陵,却得到了糜芳献城的噩耗,关羽军顷刻陷入了孤悬敌后,补给断绝的死地。⒀周殷叛西楚,垓下围九重,关羽继踪霸王,在四面楚歌声中,不可避免得迎来了最后的悲壮。

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距关羽的辉煌不到五个月。⒁

————————————————————————————————————————————————————

①《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王自洛阳南征羽。

②《三国志·廖立传》: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

案:刘备初征汉中,于七月回军,关羽于十二月倾覆,二者实无联系。且观廖立之语,深以取汉中为然,故知其言入汉中,当谓备时在汉中,援救不及,以致关羽覆败也。

③《三国志·满宠传》: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

④《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三国志·董昭传》: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

⑤《三国志·徐晃传》: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

⑥《三国志·赵俨传》: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

《蜀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⑦《三国志·董昭传》: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於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

⑧《三国志·徐晃传》: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案:朱大渭教授以《赵俨传》载,殷署营五千人,考证十二营当为六万人。然检阅俨传,载文如下:太祖徙出故韩遂、马超等兵五千馀人,使平难将军殷署等督领,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羌虏数来寇害,俨率署等追到新平,大破之。

故知,该五千人非殷署一人所统。

又,俨传续记:太祖遣将军刘柱将二千人,当须到乃发遣,而事露,诸营大骇,不可安喻。

故知,该五千人分为诸营,非一营,朱教授所言有误。

复检《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高顺所督乃精选之卒,编制当少于常营,而号千人,故知,汉末一营,常制当千人以上,殷署等十二营当为万余人。

⑨《三国志·徐晃传》:(羽)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案:曹仁、赵俨诸传但言羽退走。曹操、张辽诸传言羽破。徐晃传为传主张目,亦只言破,而不加大破,言或投水死而不言投水甚众。依国渊传,曹操破贼文书,向以一当十,但含糊云“多斩首虏”,则羽军未受大损可知。以寡敌众,背水而阵,受内外之击,而军不溃,羽诚将才。

⑩《三国志·赵俨传》: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⑾《水经注》: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江陵)。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入也。乃引而退。

⑿《三国志·关羽传》:芳、仁使人迎权。

《吴录》: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⒀《元和郡县志》:荆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於樊,留糜芳守城。及吕蒙袭破芳,羽远救城,糜芳已降,退住九里。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退人梦城。

⒁《三国志·孙权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案:十一月,羽已“兵皆解散,尚十馀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故知,关羽遇害当在十二月初。羽以八月水淹七军,中经闰十月,于十二月初覆败,未及五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8 8:59:45编辑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