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汉
皇帝:孙策 (理由:曹操多疑,刘备无断,孙权蜗守江东、胸无大志,孔明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惟有孙策美姿容,豪爽热情,幽默多礼,就是脾气暴躁。在后期江东政坛上的重要势力都是他生前就搞定的,就连他当初在袁术手下时也能得袁术的各大将领倾慕:“桥蕤、张勋皆倾心敬焉”,袁术曾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也说:“狮儿难与争锋。”可见他的个人魅力是很高的。这个人打仗也甚不错。他的战略眼光更是高,竟能把玉玺只当作借兵的道具。转战两年不到,开始只有千余人的他居然成了江东的大势力,可见在战术和战略上相当卓越。)
武将: 大将军:陆逊 (理由:只能陆逊这位驸马爷了。赤壁鏖战,陆逊军抵蕲黄界,太史和兵袭曹操;合肥会战,太史受困张辽计,陆逊援兵救大将。图荆州,陆逊骄兵献计;夺九郡,吕蒙白衣渡江;丢全局,关羽身首异地;报兄仇,刘备兵伐东吴。守江口书生拜大将,战夷陵烧营七百里;八阵图都督死复还,黄七年伏兵破曹休。蜀汉二次伐魏,陆逊虚相应;诸葛五出祁山,江夏屯重兵。少年英豪,貌似书生,竟是绝世将才,封他个建威大将军一点也为过。)
陆军大都督:姜维 (理由:历史上真实的统兵能力绝对超过了他的老师诸葛亮,在263年依然能抵抗钟会的大军,统帅能力不低.)
陆军副都督:邓艾 (理由:和姜维对阵数十载,自然任此职.)
水军大都督:周瑜 (理由:面对曹操83万大军毫无惧色,谈笑间烧尽敌船,水军天下第一.)
水军副都督:吕蒙 (理由:东吴第三任都督,给个面子让他当副的吧!)
骠骑将军:赵云 (理由:如非吕温侯头脑太简单,为人太差劲,他倒是最佳人选。子龙也不差,顶着一人纵横曹营,七进七出就阿斗的威名,一出场就能吓得敌军四分五裂,军心难稳。)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张辽 (理由:水陆两栖,八百胜十万,威震逍遥津,此等人才,岂能浪费.)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甘宁 (理由:锦帆贼,骋江汉,百骑劫曹营,天地为之颤;)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马超 (理由:为蛮夷奉为神灵,杀的曹操割须弃袍,领其西凉骑兵席卷西北,此职非他莫属.)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公孙瓒 (理由:镇压异族叛乱有功,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左将军:司马懿 (理由:司马懿善守不善攻,给他个左将军)
右将军:徐晃 (理由:曹营良将,生性节俭,有周亚夫之风。)
前将军:黄忠 (理由:计夺定军山,威镇九州。)
后将军:曹仁 (理由:也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堪当此职。)
龙翊将军:文鸳 (理由:单骑退雄兵,万无一失。)
龙骧将军、虎翼将军:关羽、张飞 (理由:关张如龙虎,龙骧将军、虎翼将军正好。)
八大校尉:吕布、华雄、颜良、文丑、曹彰、太史慈、王越、严颜 (理由:一群武力高但智力或统帅力不足的家伙,正好当八校尉。)
正军师:庞统、程昱
副军师:荀攸、许攸、徐庶
文官: 丞相、司空、太尉:郭嘉、祢衡和贾诩 (理由:1.说郭嘉是天下第一谋士一点也不夸张,27岁出山便在名士如云的曹营担以重任,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十年的征战便立功无数,如非天妒英才,三国局势将大改,诗赞: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蠹,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死,中原栋梁倾。而荀彧仅是略差一筹,不如作个司直(谏丞相过失) 2.而祢衡这狂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用他来掌管弹劾、纠察官员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性命堪忧啊,最好配上曹洪(别的另有重任,就凑和着曹洪吧)当保镖,否则又是“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3.再说贾诩,这绝对是一位军事天才,战术神鬼莫测,临机精准犀利,谈判潇洒自如,罗贯中即便是为了突出孔明之智,依然无法遮挡他的光辉。) 太师、太傅、太保:分别为鲁肃、诸葛亮、毛玠 (理由:三人分别对三方君主阔谈了三篇精彩绝伦的“隆中对”。1.鲁肃首发三足鼎立之说,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联刘劝孙抗曹,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且大智大勇,实绝将才,然本文主要依据演义,就不再突出他了,给他个太师委屈一下吧!2.诸葛亮也有一隆中对,大同小异,但依据演义,就不再贬低他了,孔明论全能还不错,可比单方面就略差他人了。3.毛玠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劝屯田之策,定曹操日后大局,给孔明点面子,当个太保吧。)
九卿: 1.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刘备 (理由:此人到处号称是皇族之后,相信管个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应该还行吧。) 所属官职: 太史(掌天文历法)为诸葛亮,这可是标准的天文学家;
太祝(掌管祭祀祈雨)自然是于吉,有仙人不用干什么,比孔明好多拉;
太宰(掌管官吏选拔升降)为汝南许劭,这可是著名面相家,人物评论的专家,人称“日月旦”,曾评论年少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太医是华佗;
太卜(掌占卜国家吉凶)是管辂,三国的算命先生太猛了,街市的小孩都是高手,而只有他敢以神卜相称;
博士祭酒(掌教化)就归孔融等人,建安七子应不负所托;
太乐自然是蔡文姬了,当然,貂禅可以来伴舞。
2.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典伟 (理由:不用说了吧!这人就是死在这任上的吗!) 所属官职: 骑都尉(皇上侍从武官):许褚 (理由:这都是这行的精英啊!)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夏侯敦 (理由:这人也是因此而死啊,他自北方战役后就杀五臣死节时大出了回场。)
4.太仆(掌管舆马车架)是伯喜 (理由:这是去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人物,相传是伯乐之后,还有一段与赤兔的经典对话。)
5.廷尉(掌管刑法狱讼):诸葛亮(兼职) (理由:廷尉的要求首先要六亲不认,诸葛亮相当合适,一出场就劝刘备把他老婆的姨夫刘表做了,难得,难得!)
6.大鸿胪(掌管少数民族事务):马腾 (理由:一个混血儿是最佳选择。)
7.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这活给当爹的了——孙坚。
8.大司农:曹操 (理由:即便没粮了,杀个人都能支持3天,相当得好!)
9.少府(掌管供养皇帝)让他老婆大乔管吧,相信他最了解,除非孙策有男宠。(笑)
司徒(掌管教化):郑玄 (理由:刘备那种废物的哭功他都能挖掘,强啊!)
司空(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苏越 (理由:相信曹操的眼光。)
太子太傅:郑玄,(注:太子宫三十里内严禁孔明,我们不要阿斗。)
长史:张昭、张纮 (理由:张昭、张纮有被周瑜称为“二张皆有经天纬地之才”,然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平平(为什么老罗对周郎举荐的人下手都这么狠),但虽无大才,安定百姓还是不错的,封个长史吧!)
欢迎大家讨论,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