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太子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U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三国策秋猎制胜
三国策秋猎制胜:三大法则、四种要素、五项注意

三大法则:一、运气无敌;二、财力当先;三、技(战)术角逐。
四种要素:一、组织; 二、外交; 三、宝物; 四、官位。
五项注意:一、用将; 二、合攻; 三、协防; 四、防偷; 五、意志。

三大法则:

一、 运气无敌

一个真正的游戏高手都不会不承认:玩三国策永远都是运气第一。其实,不光游戏,真实的世界亦是如此,综观历史长河以及现实人生,由偶然因素致使国家、民族以至个人而发生重要转变的事件,举不胜举。仅以三国时代而论:董卓之专横而淫乱;伯符之轻佻而陨落;明帝之体弱而早薨,如是者多,固因人为,却在天数。
游戏中的运气,几与人无关,主要有六点:一、位置;二、配将;三、先后动;四、单条;五、君主阵亡;六、天降奇祸。
前两种均为电脑随机,与人无尤,无法控制;中间三种,可部分控制,尽量减少发生;最后一种最为离奇,甚至匪夷所思,就像你永远无法预知你——你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举一小例,大家共赏:我一朋友,技战术高超,是军团主力打手。某日,正值秋猎之期,这位摩拳擦掌,信心十足,早早进入游戏等待盟友,迎接挑战。待到开局,孙坚带曹操甘宁关索,位置洛阳,一个字:爽!再看盟友,位置和将都还不错,于是欣然而喜,以为必定拿下。而战局的进程也的确如此,一路打下来,顺风顺水,一年内灭掉敌人1家,3对2,处处占优。又经过不到一年,再下一家,剩下最后一家负隅顽抗。这时,己方一盟友掉线。不过,作为进攻主力的他们还是2对1,仍占大优势,2师1营3队正聚集在敌人城外,敌人剩下1师1队,拿下没问题。不过,不知何时,窗外乌云密布,雨点劈啪敲打窗户,突然喀嚓一声惊雷滚过,眼前屏幕立时卡住不动,掉线!!!!!更为残酷的是,由于他掉线,部队没动,导致盟友君主被阵亡,战局结束,0:1输掉,天上地下,也就在一念之间。“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自嘲地说,“当时就想操老天他NND”。
所以,运气无敌,冥冥中胜负皆为定数。游戏的乐趣在于,游戏中的体验和朋友。比赛或可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正道。不过,常人要做到这点,殊非易事,本人也不例外。
当然游戏终归是游戏,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游戏却可以改盘重来。无论怎么样的玩法,玩家充其量也就是纸上谈兵,体会一下指挥千军万马,以一敌众的快意和潇洒,若真放到历史的真实环境中,面对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对决,大起大落,或一夜成名,或一战而亡,生离死别,悲喜交集,任谁也难以坦然自若,从中体会到快意。自古以来,以战争为乐趣的人也必将葬身于战争的灾难之中,如希特勒之属,尽人皆知。
我国的兵家之祖孙武认为,用兵的最高境界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诚为善道也。如何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两条,一为强大自身,二为灵活的外交。自身强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雄厚的财力,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财力当先

现在的青年人几乎都知道这么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通俗更直接的说法就是,有钱才有主动权,现实中如此,游戏中也不例外。
军团财力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为军团可用战功和金钱;二为军团参赛账号的包月费用;三为军团宝物。军团如果想在秋猎中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三点都要做好。
军团可用战功和金钱是军团的总财富,在秋猎竞标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可谓多多益善。倘若不够,用人民币收购在以往的秋猎中已屡见不鲜。
军团参赛账号的包月是笔很可观的费用,秋猎延续时间长达半年,5个多月,每团要出至少16个高属性账号,甚至更多,这都需要军团组织者和团员做出一定的牺牲。
军团宝物将在下文着重分析,此处略过,只说一点,让每团拿出16套13级宝物,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此外,有军团在秋猎中请枪手也要花钱,不过这些并不是主流。
总之,很简单的道理,现代人都知道,有钱好办事,No money,No good。

三、 技(战)术角逐。

小平同志说的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国策也或多或少印证了这一点,这足见小平同志是多么的伟大!
秋猎拼的是什么,财力的确重要,运气也不可或缺,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战术,给你机会,你也把握不住,让你赢,你也赢不下来。哲学上把这个叫做,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如官方所说,秋猎是所有玩家的盛宴,未免夸大其辞,正如古代的科举考试,四年一度,不可谓不隆重,举国为之奔忙,但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但要说秋猎是众多三国策高手的竞技舞台,则一点都不为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拭君,谁有不平事。等了那么久,盼了这么长,终于迎来一年难得一次的秋猎,只要自以为身手还不错的玩家,都跃跃欲试。
可以说,每个团所派出参加秋猎的人,都不会差,不是绝顶高手,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手。尤其是,秋猎比赛是4V4,配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战局的结果,而作为单个的玩家,也必然要在组合中明确自身的位置,一个人再强,双拳难敌四手,要想取得成绩,不只是个人打得如何如何好,而关键在于整个组合能够合作紧密,占据主动,“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看过本届世界杯的人都知道,巴西的四重奏如何?每个人拿出来都是绝顶好手,但还是败给了配合一流的法国队。秋猎也是如此,四个很少配合的绝顶高手,也敌不过四个配合一流的好手。
最后还有一句,高手对决,比得不是谁做得更好,而是比谁更少犯错误。看到破绽,往往是一击必杀,而一失误则成终身恨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五项注意

一、 用将

秋猎别愁没将,更别愁没好将。按照以往的秋猎规则,随机八君主:刘备,孙权,曹操,司马懿,孙策,孙坚,曹丕,董卓。每个君主都不错,除孙权之外,其他都会骑兵,所以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骑兵必将成为秋猎的主力兵种。另外,随机3将:1个一级将,1个二级将,另外1个随机抽取。这样看来,即使最差的配将,也有1个一级将,2个2级将,如果再考虑到宝物因素,高统帅高攻击高防御,加上会六技能或者会水伏,对于用高训练州的人来说,这样的将基本足够了,而怎么用好,才是至关重要的。
用好将,一需要个人战局意识,二需要配合。玩三国这么久,大家都知道,单一兵种的骑兵和枪兵,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彼此水平相当,是很难灭掉对方的,必须依靠盟友,以多打少,所以配合非常重要。而对于个人来说,出兵的时机把握则需要很好的战局意识,对敌人有较准确的判断,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什么时候出营师,如何配合盟友进攻或者防守等等,都不是一日就可以学会的,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
游戏中,兵的士气和训练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一味练兵,等气。该攻击的时候,0训练的兵也要冲,该防守的时候,0训练的兵也要出,不要小看任何兵种和将,只要有用处,不浪费指令,该出手是就出手,否则被别人控制,则很容易全军覆没。
秋猎最忌贪将,尤其是前期,千万不要花太多指令去录将,即使是好将,可以说不是100%把握1指令到的都不要录。练兵,出兵,尽快占领战略要地,和盟友会合,要么形成多打少局面,在战略上控制敌人,击杀敌人有生力量;要么互相协助防守,牵制敌人主力,为盟友腾出战略空间,争取局部优势,对些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待局势基本稳定,再抽空录取好将,巩固优势或者加强守势,最大可能地获得胜利。
此外,用将的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护主力将领,带宝物的好将尽量不要被灭,或阵亡,或被捕,或逃逸,对己方的损失是很大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尽力抓捕敌人的好将尤其是带宝物将,则是多多益善了。当然,君主更是重点的保护对象,秋猎的阵亡率比平时积分高出许多,在局势占优的时候,尽量不要出君主,可以大大降低敌人翻盘的可能性。



二、 合攻

合攻,通常来说就是以多打少,需要很好的配合,需要多多的沟通,如果打字比较慢,可以考虑语音软件,做好临战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别轻易进攻,考虑到运气因素,赌博是一个高手所不为的。
开局之时,先分析地形,谁为攻,谁为守,谁指挥,谁辅助。攻者快速向敌人逼近,占据有利地形,局部压制敌人。守者,开局就要做好以一敌多的准备,出兵,建阵,如果后方有空间和盟友,尽快往后面打空城,搬家到离盟友近的地方,方便盟友支援。
集中兵力,各各击破,是合攻的基本原则。二打一不行就三打一,甚至可以四打一,兵力强大,控制局势之后,如果敌人盟友离得较远,一时无法支援,则尽量保存主力,蚕食之,敌人盟友离得近,很快就可支援,则考虑牺牲一两个主力兵,强下之,绝不可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当然如果要牺牲全部主力而消灭一家,本人是不赞成的,不如退守,保存实力,再图良策。
特别注意的是,攻击的时候,要分清主攻和副攻,主攻负责指挥、协调,副攻需要配合主攻,按照主攻的打法去实施,而不是过去帮忙而已,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打,这是大忌,很容易就会配合失误,导致全军覆没。很简单的配合,打副降气,刷分的人都知道,一方下副,另一方埋伏下主。这些都是基本配合。
进攻的时候不要吝啬指令,需要都查的时候,千万要查,既方便杀兵,也方便了解战况,对敌的时候,走位很重要,而且,要指挥很多兵,时间和精神上可能都很紧张,而一步走错,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三、协防

进攻是最有力的防守,并不能说明防守就就比进攻来得容易。恰恰相反,无懈可击的防守才是进攻的坚强后盾,没有防守,进攻很难打出效果,甚至当进攻失败之时,就是天亡我也之时。在这一点上,我很赞同意大利足球的打法,今年能够得冠,名至实归,而不是某些人说的靠猫腻。
可以说,三国策很多经典的战报,大多数的胜利都源于防守反击的成功,因为进攻比防守花费更多的指令和资源,以逸待劳,以静制变,本身就有一种优势。
防守的要点在于:打不过,立马跑,跑不了,可以拖,拖不住,那就耗,耗光了敌人,对你的盟友就是莫大的支持,也是你做出的最大贡献。
当然防守的最高境界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如何在敌人的围攻下生存下来,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盟友的鼎力支持。这就是协防。
协防和合攻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配合,是集中兵力。利用有利地形、阵的分布、敌人的松散,而击溃敌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而反扑。
协防之一,主城一起。而且最好地势险要的城市,比如岐山地图的长安与魏兴,易守难攻,事半功倍。
协防之二,兵种多样。最好有仙妖刀、弓等,主力兵种威力加倍。
协防之三,痛打落水狗。防守成功,就该迅速反击,不给敌人有喘息的余地,不然等敌人恢复原气,组织又一轮进 攻,更难缠了。
协防之四,出奇制胜。防守的同时,出奇兵偷袭,化转局势。



三、 防偷

有人偷袭,就需要有人防偷。喜欢偷的人,都有一种潜在的优越感,或者说小聪明,自以为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偷在现实世界是不允许的,犯法要坐牢的,但在游戏中,却堂堂正正,不但无可厚非,甚至偷袭成功者可以拿来炫耀,增添谈资,被偷者则懊恼神伤,郁郁而终。
之所以要把防偷单独拿出来说说,并不是因为本人喜欢偷,更不是因为喜欢被偷。事实上,由于秋猎宝物越来越完美(会水伏的宝物何其多!),对于广大爱偷者来说,真是如鱼得水。
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狭义上的偷,即是2刀或2枪或3骑偷袭,这种偷在平时积分出现概率较高,但在秋猎中应该见不了光。另一种偷指广义上的偷,这种偷,如果按照严格意义上说,还是合攻的一种形式,但不是靠阵地战,而是天降奇兵,并且来的是主力,由于兵力强大而且组合很好,所以要防御都很难。而恰恰是第二种偷袭,将更多的适用于秋猎的赛场中,肯定会被很多高手拿来做攻击的利器,而不愿选择相对艰苦又要靠点运气的阵地战。
要防第一种偷并不难,家里三八卦,任军师,出巡逻兵侦察,基本上问题不大。
而要防第二种偷袭,就大伤脑筋。既需要兵力,更需要支援,一旦被压制在一个角落,而盟友无法实施有效救援,则凶多吉少。
个人感觉,要防第二种偷袭:首先,要有相对准确的判断,一旦发现敌人主力长久消失,就要格外小心;其次,家里出巡逻兵最好是会埋伏侦察的骑兵,移动大,侦察范围大,能提前预知敌人的动向,甚至有时候可以用指令侦察路上,及早发现敌情。最后,还是回到上面提到的协防,最稳妥的方法,两家连接一起,共同抵御,遇上敌人,彼此可以迅速支援。



四、 意志

无论做什么事,意志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谁都不会否认。同样,秋猎比赛是脑力活,也需要心智和意志。通常秋猎每局一打少则一小时,多则数小时,没有精力和斗志,能坚持得下来吗?狭路相逢勇者胜,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哀兵必胜等等词语,都给予那些意志坚定的人的充分肯定。
意志既有自信的一面,也有坚持的一面。秋猎要对自己的盟友有信心,仗未打,阵脚先乱了,那还比什么,不如直接缴械。
坚持就是胜利,并不是一局安慰话或者空话,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情况瞬息万变,有时候人为也难控制。不管是优势还是劣势,都需一如既往,努力向前,走到最后,善始而善终,无愧于心争取最后的胜利。尤其是在劣势的时候,更不能泄气,而导致犯错误。玩这个游戏,只要你还在战局里,就有希望,利用敌人的失误,伺机出手,阵亡君主之类的事屡见不鲜。再则说,实在不行,还可以祈求上帝让敌人掉线之类,呵呵,神呀,救救我吧!或许真的有效,也未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0-26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先得很完整,精华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哪见过,论坛上有人改了下,转过来大家改下可以适用一切讨论场合.

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

  亚里斯多德:“为了发挥潜能。”

  维根斯坦:“‘撞倒’的可能性被包含在‘齐达内’跟‘马特拉齐’这两个对象当中,
而环境使得此一潜在可能性实现。”

  爱因斯坦:“究竟是齐达内撞马特拉齐,或是马特拉齐撞齐达内,取决于你的参考座标。”

  佛祖:“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表示你否定自己本具的“齐达内”性。”

  达尔文:“齐达内不再停留在球场之上,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哥德:“为了遵照永恒的齐达内定律。”

  海明威:“为了死,在大雨中。”

  马克斯:“历史的必然性。”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生,医学之父):“由于黑胆汁分泌过多而胆汁分泌
不足。”

  Jacques Derrida (德里达):“齐达内撞马特拉齐这件行为将引发各种争论。

  而且由于我们永远弄不清楚每个提出论点的人背后的意图为何,因此每种诠
释都具有相同的正当性。因为结构主义已死。“

  尼采:“若你一直凝视着马特拉齐的胸口,马特拉齐也要开始注视你了。”

  史金纳:“外来影响力在齐达内诞生时便已渗入其感觉中枢,并使它朝特定方向
发展,具有撞马特拉齐的天生倾向。它甚至会相信自己这么做是出自自由意志。”

  荣格:“在文化整体格架中的诸事件之汇流,使得个别的人——齐达内在历史转折处
撞了马特拉齐,因而同时使得这类偶然事件发生了。”

  萨特:“为了秉持信念行事并对自己诚实,齐达内觉得自己有必要撞马特拉齐。”

  休姆:“出于习惯及嗜好。”

  迪根森(Dickinson 又译狄谨逊):“因为意大利将战胜他。”

  伊比鸠鲁:“为了享乐。”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提出者):“我们不确定齐达内撞了马特拉齐的哪一部位,但齐达内的确是移动得很快。”

  孔子:“未知人,焉知齐达内。”

  老子:“齐达内为什么要撞马特拉齐,其道理无法以语言表达。”

  庄子:“齐达内好快乐啊。”

  惠子:“你不是齐达内,怎么知道齐达内为什么要撞马特拉齐?”

  公孙龙:“撞马特拉齐的齐达内不是齐达内。”

  孙子:“齐达内有勇无谋,不宜为将。”

  易牙:“齐达内运动充足,一定很厉害。”

  董仲舒:“齐达内撞马特拉齐乃是异象,反映了今上之德有亏,应努力修德。”

  祖逖:“我该起舞了。”

  慧能:“……”“……”(旁人:“大师您说话呀?”慧能心想:“唉!这
些人都太没悟性了,没有发现齐达内撞马特拉齐其中的禅意。”)

  欧阳修:“齐达内之意不在马特拉齐,在乎山水之间也。”

  朱熹:“我们应该仔细观察齐达内撞马特拉齐(格物),以得到天下至极之理。”

  康有为:“其实孔子在春秋之中,早就预示了这只齐达内将撞马特拉齐。”

  孙中山:“大家的看法都不错。”

  胡适:“我不能告诉你为什么齐达内要撞马特拉齐,只能告诉你科学的方法,大胆假
设,小心求证。”

  毛泽东:“中国的齐达内站起来了,向着社会主义的理想迈进。”

  邓小平:“管它会不会撞马特拉齐,会进球的齐达内就是好球员。”

  powerchen :齐达内不撞马特拉齐拿不到博士学位.

  拿破仑:“不想撞马特拉齐的齐达内不是好球员。”

  哥伦布:“齐达内撞了,马特拉齐倒了。”

  卫慧:“齐达内的内衣在马特拉齐那里。”

  任贤齐:“对面的小齐达内撞过来,撞过来……”

  王小波:“齐达内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法国队其他队员)”

  王朔:“无知的齐达内无畏。”

  余杰:“齐达内,你忏悔了吗?”

  农夫山泉:“撞马特拉齐的齐达内有点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