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吕蒙和王平—人才亡国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2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有个标题“吕蒙与王平对人才培养的启示”,可惜却搜索不到这篇文章,说实话三国演义除了那些偶像派的人物外,其实这两个实力派的人物我个人非常喜欢。因为喜欢自然就想的多了,想的多了自然将他们两个人与他们的所属国家联系起来了。所以我也就这个标题也来闲谈一番,不过是谈的三国,不谈现在。

据说吕蒙幼年丧父,因家庭贫困自小没过书,十几岁便背着母亲参军了。他在军中虽然年龄小但作战机敏勇猛,很快引起高层注意。在短短几年内好象就做到了偏将军之职。这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可不容易啊。

虽说吕蒙能征善战,但是由于没有文化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据说连写奏折都要人代笔。作为一个高级将领,这自然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实在另吕蒙尴尬。就连他当时的顶头上司鲁肃都瞧不起他,甚至不愿意与他接近,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人却没看不起他,那就是孙权!孙权不愧能得到曹操的称赞,慧眼看出吕蒙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的的杰出青年。于是把吕蒙找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讲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和他的敌人曹操“老而好学“的故事。果然吕蒙是个有悟性的孩子,深受启发,自此以后,“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倒!知道什么是神童了吧!)

几年后,鲁肃经过吕蒙的驻地,因一向瞧不起吕蒙,本想径直而去,后部下劝说(呵呵!估计叫他给点面子吕蒙)才勉强前往。喝酒时候吕蒙问他如何应付荆州的关羽,鲁肃装老大的说到时候随机应变,吕蒙当即说计策怎能不预先筹划好呢?随即为鲁肃献计五条。鲁肃听罢,顿时发抖加抓狂,不由的说到:“今日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至后来鲁肃死前举荐吕蒙为大都督,吕蒙终于夺回被蜀国占据十三年的荆州,并擒杀威振华夏的关羽(陆逊小儿的奸计啊!),从此扬名天下!

再说王平,出身似乎和吕蒙差不多,也是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小小年龄参军打仗,先曹操,后刘备,直至将军。

王平带兵持重稳健(诸葛亮说的),作战指挥也比较有谋略的,估计才情禀赋不会低。虽然不能读书写字,但“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书,汉诸纪传,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问题来了,论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而言,王平的天资似乎不比吕蒙的差(日本人到还有些见识,三国志游戏里王平各项数值都不低,相比早期吕蒙也就是统率差些),但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似乎都只看中他的英勇善战,而明知道他文化水平不高,却不加以督促和教育。导致王平终其一生“所识不过十字”(汗!文盲中的极品),这样低的文化水平与吕蒙的“其所览见,旧儒不胜”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极大的反差!所以王平一声也难有大的作为!

一个人的成长,自身努力和教育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王平与吕蒙的天资禀赋、出身、经历都很相似,但王平终不能象吕蒙那样成长为统帅之才,只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和诸葛亮不重视培养人才的结果。我们再把眼光放大些来看,蜀国之所以居易守难攻之蜀道(这可是高祖后来东山再起的宝地啊)、且坐拥先秦留下来的富孰之地,却先与吴国而忘,只怕是与两国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有关系。吴国用人且培养人,周瑜之后,有鲁肃、吕蒙、陆逊,陆抗个个统帅之才,包括局部战争的指挥者徐盛、丁奉也是老而弥坚,大将之才!反观蜀国,估计是对诸葛亮太过于相信,五虎大将过后,除了一个诸葛亮晚年培养的姜维外,其他几乎没有成长过一位大将之才。被诸葛亮早年看好的李严被他亲手废了,五虎大将外的第一大将魏延被他始终的成见最终也给除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民间带有讽刺意味的俗语真实反映了蜀国后期的人才现状。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人才和教育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什么事情最终都要人来实施的,蜀国因为诸葛亮这一俊遮住了在人才上的百丑,而又不注重培养和教育,教训深刻!!!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