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板坡兵败,张飞退到长江边,越想越伤心,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江水流 呀流,张飞心犯愁。” 关羽也逃了出来,可他和张飞不一样,神态还挺高兴的。 张飞问:“你是不是有被别人追赶杀的爱好?” “否。我只是想使逃跑的姿势优雅些。” 关羽对张飞不以为然:“你瞧你那样,多没出息。” 关羽正“一嗒嗒,二嗒嗒”地给张飞示范优雅的逃跑姿势,刘备也跑来了,关 羽一见,不由大惊:“别人的皱纹都是横向发展的,大哥的怎么都成竖条纹了?” “这不是皱纹了,而是眼泪太多,冲出来的沟壑。” 刘备越说越伤心:“我们这一逃,不知又要逃到何年何时啊?” 关羽心急:“再这样下去那我们的大哥岂不是要毁容了。” “不能再逃下去了。”关羽慷慨激昂:“当小弟的义务,就是不能在后世时, 让潘长江来扮演我们大哥。”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 关羽也没办法,动脑筋又不是他的特长,不动脑筋还可以。 倒是张飞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还知道江东有个四大才子之首周瑜,他说:“我 们劝说江东的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抗曹。” 那该谁去说服孙权啊?” 张飞和关羽都不吭声了,口才学这东西他俩可没研究过。
赵云常跟诸葛亮在一起,对诸葛亮的明星风范一直很佩服,他说:“此事非诸 葛亮莫属。”
赵云找到诸葛亮时,他几乎被吓下马来。
诸葛亮变了一个样,居然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更要命的是,诸葛亮还高兴得不 得了:
“越打我越开心。” 这可出了大事,如果连军师都被吓得精神不正常,那以后的日子,岂不是更难 过。
赵云担心:“出了什么事?”
“没事。”
“那你怎会成这样?”
“想不到我这样有名,一路都是争相目睹我的人。”
“是吗?”
“尤其是那些美眉,一路给我抛媚眼。”
诸葛亮指着自己的脸说:“这都是给她们的秋波打的。”
“什么?要我去江东?”
诸葛亮心中不由发悸,说服孙权抗曹,那可不象吸引几个美眉那样简单如果孙权是女生,那诸葛亮心中还有一些底,至少明星对女孩子的作用要大一 些嘛,可那是大男人一个,而且还有这样多的文武大臣,说不定看他这样吸引美眉 们,还存许多嫉妒之心呢。
说服了东吴抗曹,别人定然会认为他诸葛亮出马,应是理所当然,可说服不了 呢,那岂不是让好不容易混得的名声扫地。
“不,我不去。”
张飞可急:“你不去,那我们就找不到人了。”
刘备虽然笨,但能混到这一步,自有他的长处,他看出了诸葛亮的顾虑,悄悄 将诸葛亮拉到一边,低声说:“如果你不去,那我就要将你是因为想混免费旅游, 因此才加入我们的事说出来了。”
这可将了诸葛亮的军,关羽与张飞的拳头可不好惹。
“好吧,我去。” 听到大明星诸葛亮将来,江东人民可高兴了,都在路边夹道欢迎,想一睹明星 的风采。
可是等到日落,都未见诸葛亮的身影。
难道他从地缝中钻走了?
诸葛亮当然没有钻地缝,不过,一想到此行的希望渺茫,说不定会灰溜溜地回 去,他可不好意思见人。
幸好他在江东有个哥哥诸葛谨,他一到江东,就溜到哥哥家中躲了起来。
诸葛谨埋怨他:“你瞧你,在隆中时,只知道玩,这下知道不努力的痛苦了吧。”
“你帮帮我吧。”
“精神上我绝对支持,但如果要钱,那我不借。”
“我不要钱,只是借你的书看看,临时抱一下佛脚。” 你的书呢?”
“都撕了,给美眉们写信了。”
“我不借,那是我的。”
“可你是我哥哥,我出丑,你也没面子嘛。”
“唉,好吧,算我尽一次义务。”
诸葛谨终于良心发现,从书房拿出了《论语》,他想了想,又把书撕成两半, 将一半递给诸葛亮:“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借一半给你就行了。”
“可我该从哪儿学起?”
“当然是‘学而时习之,不宜悦夫。’”
“可这是什么意思啊?” 诸葛谨解释:“‘学’就是学习的意思;‘而’是虚助词;‘时’是常常的意 思;懂吗?”
“嗯。”
“‘习’就是温习;‘之’也是虚助词;‘不’还是虚助词。”
“这好懂。”
“‘宜’是虚助词;‘悦’是高兴;‘夫’还是虚助词。”
诸葛谨问:“这下你明白吧?”
“对,我明白了。”诸葛亮恍然大悟。
“那你连起来说一遍。”
“学习虚助词,常常温习虚助词,虚助词,虚助词,高兴的虚助词。”
身怀半部《论语》,诸葛亮心中踏实多了。
见到孙权,第一个反对抗曹的是张昭。
“这是一个极度严肃的问题。”张昭说:“痛苦是大脑的思维过程。”
诸葛亮眼一白:“我可以吻你吗?”
“小流氓!”张昭吓得脸色发白,赶紧退下。
虞翻跳上来,说:“理智是感性的延展,但却可以超越感性。”
诸葛亮不动声色:“我可以吻你吗?”
“老流氓!”虞翻真的生气了。
步骘想一试口才:“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沟通形式。”
诸葛亮仍是那句老话:“我可以吻你吗?”
“死流氓。”
“这人太没意思,我们不和他玩了。”
东吴的文武大臣俱是怒气冲天,退出了朝庭。
这可急坏了孙权,他拉住诸葛亮不放,埋怨:“史书都说好了这是一场精彩舌 战,我正等着看呢,都让你弄得草草收场。不算,重来。”
“可我是严格遵守‘舌战群儒’的词意的。”
“怎么说?”
“现在是冷兵器时代,要有战斗,那必定先要接触,对不对?”
“对。”
“可他们首先就不让我吻他们,我的舌头不能接触他们,又如何战斗呢?”
“这倒也是。”
“这个结果不是我的错吧。”
孙权真为难:“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当然是听我的话,共同抗曹。”
孙权犯愁了,身旁已没有其它人当参谋了:“看来只好这样了。”
“慢!” 来者是周瑜。他人未至,首先却是狂风顿起,风中现出他的身影,那派头真足。
房子中当然不可能有风,风是周瑜的手下扇的,几十个人都手拿扇子,对着周 瑜猛摇。
诸葛亮好奇:“这是什么回事?”
周瑜反问:“你知形容一个人的俊朗是什么词吗?”
诸葛亮和孙权都摇头。
“玉树临风。”
“对。”
“潇洒呢?”
“不知。” 风流倜傥。”
“不错。”
“英气逼人呢?”
“是什么?”
“是风度翩翩。”
周瑜说:“这可都和风有关。遗憾房子中没风,老是体现不出我的英丽容貌, 只好叫人摇扇子了。”
诸葛亮大喜:“以后我叫赵云也买几十把扇子,给我也摇摇。”
孙权问周瑜:“为什么不抗曹?” 周瑜答:“因为我们虽然处在乱世,但应该对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执着的向往。”
周瑜说:“曹操是冲我的小乔来的,但我讨厌以武力的方法来争风吃醋。我很 想和他比比谁更有男人的魅力。”
“那该怎么样?”
“他爱写诗,而我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我想和他比一下谁的诗更好,谁更能 打动小乔。”
“那又和不抗曹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不投降,那我岂不是无法和曹操见面,谈不上论诗了。”
孙权一听,连连点头:“对,对。”
诸葛亮劝孙权:“你千万不能听周瑜的。” 可我哥临死前,吩咐我什么都听他的话才行。”
“这次例外。你应听我的。”
“为什么?”
“因为我了解你,你不喜欢吃芋头。”
“难道曹操要我们吃芋头?”
“对,北方爱吃芋头,南方喜欢吃粮。”
诸葛亮说:“曹操南下,必然叫南方全种芋头,那你以后岂不是没有粮吃了。”
“我讨厌芋头。”
孙权大怒,遂下决心:“抗曹!坚决抗曹!!”
在诸葛亮和周瑜争取孙权的斗争中,周瑜动之以情,而诸葛亮晓之以物。根据 唯物史观,历史的许多变更是由经济原因引起了,物质决定情感,诸葛亮正是抓住 了战争的这一本质因素,才成功地说服了孙权抗曹。
周瑜只有发出那句遗恨千世的叹息:“既生芋(瑜),何生粮(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11:52: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