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0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斗真的是扶不起的君主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2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指那种不成器的人.这句话已经快成成语了.

但是,历史上的阿斗真的是一废物吗,我看不见得,在诸葛亮和后来的姜维等官僚等把持军权,集团内部不团结的情况下,还是努力维持政权不出乱,这在君主里面的执政能力还是算中等的.

刘备意气用事,兵败身死白帝城,蜀国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政权内三股势力,最初就跟着刘备的老势力,荆州势力,益州势力,虽说没有火拼,不谐调一致是有可能的吧.

再说刘禅当家了,魏吴等五路兵来攻打蜀国,这诸葛亮不奏报,不上朝,百官也不见,暗地里就调动兵马,直到刘禅坐不住了,去丞相府问诸葛亮,诸葛亮才说了自己的调遣.这把我们年轻的刘禅当什么了,怎么说也是君主呀,有事不奏,不上朝,自己想好了就做就是了.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时候也要假模假样的奏请一下汉献帝啊.

可是年轻的刘禅忍了,放下身段去相府了解了集团的运作,放手让诸葛亮去做.就这份谦虚和顾全大局,一般人真做不到,想一想,你要是个富二代,接手了上一代的班,当了老板,你手下的总经理,说都不跟你说一声,就对公司的决策进行处理,你心里有火不,你能放下身段去他办公室问他去不?去了以后能淡然处之不.

再说这个诸葛亮在政治上独断专行也就算了,连刘禅的婚姻都他一手操办,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为妻,说是甚贤,可为正宫皇后.怎么说刘禅也是君,诸葛亮是臣,对吧.这君臣之礼还得讲吧.不仅包办的刘禅的婚事,还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张飞的女儿能长什么样,不难猜.

在这完全把控了朝政和刘禅之后,诸葛亮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写了出师表,要去伐魏了.其实刘禅在这方面还是看得比较清楚,认为没有胜算,不如就把蜀国治理好就行了.但诸葛亮就不,非要伐魏,最后死在五丈原.吴国的使者出使蜀国回来后说,蜀国人面有菜色,可想当时蜀国人民生活水平了.

在诸葛亮死后,这后任的姜维也是个不顾国力一味蛮干的主,比诸葛亮伐魏次数还多,九进中原.带着兵去屯田,还说是避祸,

兵权都在他手上,还口口声声避祸,伐魏这种大事,不管刘禅怎么反对,不管去了几次都没捞到便宜,也不管国力是否支撑得住出兵,一味蛮干的人.谁还能把他给怎么了?

最后魏国打过来了,邓艾走阴平小路打到成都了,他姜维还在阳平关挡钟会,邓艾打到成都,姜维会不知道吗,他抽得出兵来打邓艾吗.

更可气的是江油城的守卫,降了魏兵,还说大事有姜维,干他啥事,后主溺于酒色,祸不远矣,历史上还没有说刘禅搜括民财,广集美女,挪用军饷这些事吧.

什么都有的情况下,敌人来了就投降,这位将军算什么呢.

在诸葛瞻兵败绵竹关,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朝中降声一片,你说刘禅不降又能怎么样呢.至于后来的此间乐不思蜀,我看正是刘禅保身的高明之处.什么回蜀国这些话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纵观整个三国史,士人如曹操,司马等辈,手握重权,皇帝也就一摆设.刘禅继位时,军权国权都在诸葛亮手上,虽说刘禅也劝诸葛亮不要伐魏,后来又劝姜维不要伐魏,休养生息,但谁听了他的呢.

刘禅权力都没有真正实行过,蜀国亡了,全怪人刘禅身上了,合理吗.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3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就没人发表一下意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06-13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或者说类似的帖子在铁血、新浪等屡见不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3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贴子好玩吧,很颠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06-13 13:44:0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有道理,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冤案了,传到咱们这已经分不清真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5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zmz1975在2012-6-13 13:44:00的发言:
分析的很有道理,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冤案了,传到咱们这已经分不清真假了

谢谢,欢迎大家讨论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06-15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魏吴等五路兵来攻打蜀国,这诸葛亮不奏报,不上朝,百官也不见,暗地里就调动兵马,直到刘禅坐不住了,去丞相府问诸葛亮,诸葛亮才说了自己的调遣.这把我们年轻的刘禅当什么了,怎么说也是君主呀,有事不奏,不上朝,自己想好了就做就是了.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时候也要假模假样的奏请一下汉献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06-15 19:44:00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这个诸葛亮在政治上独断专行也就算了,连刘禅的婚姻都他一手操办,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为妻,说是甚贤,可为正宫皇后.怎么说刘禅也是君,诸葛亮是臣,对吧.这君臣之礼还得讲吧.不仅包办的刘禅的婚事,还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张飞的女儿能长什么样,不难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06-15 19:45:00 | 只看该作者
[em13][em13][em13][em13][em13][em13][em13][em13]

在这完全把控了朝政和刘禅之后,诸葛亮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写了出师表,要去伐魏了.其实刘禅在这方面还是看得比较清楚,认为没有胜算,不如就把蜀国治理好就行了.但诸葛亮就不,非要伐魏,最后死在五丈原.吴国的使者出使蜀国回来后说,蜀国人面有菜色,可想当时蜀国人民生活水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06-16 01:26:00 | 只看该作者
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亮岂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因此,从历史的真相来看,刘禅决不是个庸主。
这个评论估计更加中肯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