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夫梨花海棠来谈谈三国策中识人、用人和交友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上最复杂的是什么?是人,是人的心。

所以,在我国就有“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海水难量”等的说法。

所以,在国外就有“给人类带来最多灾祸的就是人类自己”、“人,最害怕的是人”等的谚语。

善知人者,甚至可以建邦、治邦、安邦、得天下。刘邦何能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原因之一就在于能知人、用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定国家,稳定后方,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供给军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此3人可谓当今豪杰,天下奇才。但是,我能悉心委用,所以能得天下。”李世民为何能治出一个世人皆赞的“贞观之治”?重要原因亦在于知人、用人上: “自古帝王多嫉妒才能胜过自己的人,而我看见别人的长处,像和自己的一样高兴。无论何人都不可十全十美,我往往能弃其所短,而取其所长。有的帝王爱贤者恨不得抢在怀里,憎不肖者又恨不得推入沟壑;而我对贤者很尊敬、重用,对不肖者也能可怜他,使两者都能各得其所。自古帝王多厌恶正直之士,或者公开杀害,或者暗中杀害;而我从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比皆是,立满朝堂,不曾罢免过一人,也不曾给一人治罪。自古帝王皆看重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独独能一视同仁,一样爱护关怀,所以他们都把我看成父母一样。这5件,就是我能够建立今天这么大功业的原因啊!”

人心的确难测,知人也实属不易,其学问确是博大精深。

此理,男女老少皆知,关键是怎样学会知人?

《诸葛亮集.文集》卷四《将苑》说了以下使人之道的“七焉”,很可参考。

一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

知人,就要知一个人的人品,人品很差,不足以信,也不足以用。而一个人的人品究竟如何,主要是他对是非曲折的判断、看法。大是大非面前是怎样想的?其志向、意志如何?能不能经得起考验?是动摇的还是坚定的?是临阵脱逃的还是一往如前的?是一贯的还是善变的?这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点。

二是“穷之辞辩以观其变”。

谁都想有一个智力超群的、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帮助自己克服、解决的朋友。怎么办?那就要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的朋友在为他人解决困难时是不是用尽心机,是三心二意呢还是全心全意,是敷衍了事呢还是竭尽全力,是不是足智多谋,是不是能足够地应付万难之事。说真的,若是有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一个人在世,无论是生活、工作或是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也不可能完全只靠自己个人去解决。这就需要朋友的出谋画策,需要朋友的帮助。如果朋友的智慧高,见识广,应变能力很强,他会对你遇到的难题都会出谋画策,帮你度过各种各样的难关。这样的朋友是可信的,也是可托的。所以真正的朋友是在共同解决课题过程中建立的。

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古人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自古以来就有患难之中见真情、患难之中见知己之说,朋友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社会上不乏这样一种人:有福可以同享,有祸却不能同当,一有祸难,便立即拔腿就跑,临阵脱逃,明明是一起犯的过失,他却偏偏推个干净,或者将责任统统推到你的头上。对这样的人,是万万当不得知心朋友的。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如何,是不容易了解的。为何?因为人是一个具有多种角色面具的动物,有的人善于伪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表里很不一致,很容易迷惑人,然而醉酒之后由于大脑“失控”,容易吐露真情。当然,并不是要我们都用醉酒的方法去考察人,而是说,了解一个人,应该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不能为其所做的表面文章迷惑。

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有的人平时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样的好话都可以说,什么样的许诺都可以承诺,但是内心却贪得很,什么都想沾,什么都想捞,而且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出卖良知,出卖朋友,出卖原则,暴露出见利忘义小人的真面目,此等非廉之徒是万万信不得的。

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汉人刘向曰:“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意思是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干;能干的人,未必能说。了解一个人并不在于他是怎样说的,怎样表态的,更为重要的是看他如何去办你所托他办的事。有的人虽不会说,但为朋友办事却是真诚,全力以赴。有的人话说得很好听,但是好听却不好用,办事不尽心,敷衍马虎,毛毛糙糙,这样的人是万万信不得的。所以,对那些事事都顺着你的意思去办事的人,要务加小心,要尽快远离。

有些人为什么在知人、用人方面会犯错误?原因如下。

一是自己的社会经验太少,不知道社会的复杂,也不晓得人世之艰难。庄子曰:“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若一个人太单纯,直肠子,太缺乏心眼,只看一个人的外表,不看一个人的内心,更不看一个人的行动,就容易轻信,更不会识人了。
  
二是自己的弱点、缺点被人“抓”住了,譬如,有的人喜欢听人说好话,说恭维的话,他人便“乘虚而入”,尽说好听的给他听,尽做好看的给他看,被灌了一肚子的迷魂汤,便轻易上钩了。这样的人必须要懂“以人言善我者,必以人言罪我也”的道理。

三是为利益所驱动,有时明明知道对方不可靠,有问题,但是,为了某种目的和利益,不得不将对方作为自己的朋友不得不接近,不得不用,于是一歩歩地陷了进去。

四是人太刚愎,太固执,太偏执,太过于自信,自己认为好的就好得不得了,自己认为差的什么都不行,太不肯听他人的意见。

五是做人糊涂,分不清是非,耳朵根太软,轻信,分不凊好坏,因而交朋友瞎交。

六是做人难拒一个“情”字。因为是老同学、老朋友、老邻居、老部下,因而轻信。

七是只在自己的“圈里”用人,“圈外”人干得再好也白搭。譬如那个诸葛亮为了平衡关系,安插刘备的小舅子廖化当先锋便是典型一例。结果这位平时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遭遇魏军先锋时,未及三合便大败,给后人留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大笑话。

所以,有的人说得好: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冷硬的不一定是石头;笑着的未必幸福;流泪的未必痛苦;受到赞扬的,不一定是君子;受到诽谤的,并非就是小人;当面说好话的,不一定真心;背后提意见的,不一定恶意;所说的不一定是所想的;所做的不一定是所愿的。古人曰:“知人,圣人所难。”意思是说,真正了解一个人,圣人也是会感到困难的。所以要知人,就要等时间的考验,要等实践的考验,所以,熟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是绝对错不了的。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老夫请专家为老夫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做培训的一次课程,经整理已在国内多家媒体发表,据说读者反响不错,今天老夫转来与广大策友共享,冀广大策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游戏中做一个知人善交的智者,亲君子、远小人,让那些表里不一、唯利是图、出卖朋友的伪君子无所遁形。

致歉:本文标题“老夫梨花海棠来谈谈三国策中识人、用人和交友之道”乃老夫所加,为的是避免版主以“与游戏无关”为由进行一些令人不快的操作,其中不妥之处还望作者和读者海涵。

——三国策第二高手梨花海棠是也~~~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01-16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有文采,长篇大论,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