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权是孙坚之次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死后孙权继承其兄霸业,并得到周瑜、鲁肃等人辅佐,使东吴的势力逐步壮大。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至十三年(公元208年),经过三次攻伐,孙权消灭黄祖,报杀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与曹操展开赤壁大战,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为争夺荆州与刘备交战,因曹操进攻汉中,迫使刘备与孙权结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征讨并杀死关羽父子,被曹操上表封为南昌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时,孙权为了东吴的利益而自称东吴为魏国的属国。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魏国要求孙权送子做为人质,孙权拒绝并与魏交战,同时与蜀国修好。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于建邺并与蜀国结盟。 太元二年(公元251年)孙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 孙策 字伯符,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卒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孙策是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孙策年十余岁便跟随袁术。因英勇善战和善于用人而受到袁术赏识,并得到其父的部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消灭刘繇。 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写信谴责袁术并与其脱离关系,被曹操封为讨逆将军。袁术死后,刘勋拦截住欲投奔孙策的袁术余部。孙策因此设计奇取庐江,刘勋部将全部投降,孙策趁势统一江东。曹操惊异孙策的能力而不得不安抚孙策。 官渡之战期间,孙策想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不料被许贡家客袭击而身负重伤,当夜死亡,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继位之后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吕蒙 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阳县)人。生年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因杀死邓当手下一个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孙策认为吕蒙不寻常并授予别部司马。孙权继位之后,曾打算合并军士。吕蒙暗中借贷以整军容,孙权检阅之后十分高兴并给吕蒙增兵。吕蒙参加讨伐丹阳的战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广德县令。吕蒙曾经谏议周瑜破除围困甘宁的曹仁,并因功而受偏将军。 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并设计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吕蒙于四十二岁时死于内殿并嘱咐后人将孙权封赏的财物返还孙权,孙权闻知甚悲。吕蒙少时做事胆大,成年之后勤于学习,是既勇猛又有计略的武将。 陆逊 字伯言,又名陆议,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年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卒于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 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 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张昭 字子布,彭城国(今江苏徐州)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卒于嘉禾四年(公元236年)。 张昭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后因东吴群臣辨不过诸葛亮而复出。 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 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并赠谥号文侯。 鲁肃 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江苏睢宁)人。生于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鲁肃相貌才华出众且乐善好施,因此而与周瑜交好。袁术曾经请鲁肃代理东城县令,鲁肃拒绝袁术而投奔周瑜,被周瑜举荐给孙权而受到孙权的器重。孙权常常单独请鲁肃同榻共饮,商议国策。鲁肃谏议孙权割据江东,造成鼎足之势,然后称帝并根据形势谋图天下之策。赤壁大战之前,鲁肃和周瑜力谏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并出任赞军校尉。赤壁大战之后,鲁肃审时度事谏议东吴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联合对付曹操,曹操闻讯时曾经大惊失色。 周瑜病危时推荐鲁肃接替他负责防务,鲁肃先后任奋武校尉、偏将军、汉昌太守。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权为其吊丧。后来孙权称帝,其时曾经慨叹鲁肃乃明了时势之人。 周瑜 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卒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史料记载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时人好感。周瑜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太史慈 字子仪,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人。生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卒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太史慈面生美髯,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孔融曾经对太史慈非常赞赏并以钱粮接济太史慈的母亲。黄巾军余部围攻孔融时,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但是孔融未让其与敌交战。孔融欲求救于刘备但无法突围。太史慈与两个军士数日于城外习射,待敌军懈怠时突围出去,使孔融得救,因而受到孔融器重。后来太史慈投奔刘繇,在孙策消灭刘繇之后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负责东吴的南方事物。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去世。 甘宁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生卒年不详。 甘宁少时英武过人,曾啸聚山林二十余年。后归正途并广学诸子之书,先投刘表,因未受重用而投黄祖。在孙权攻伐黄祖时,甘宁归附东吴,并受到孙权厚待。甘宁在东吴期间,以其勇武而在数次战役中立功,官拜折冲将军。 甘宁开朗英武而有计略,轻财敬士,军士们都乐于为其效命。甘宁去世之后,孙权非常痛惜。 程普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生卒年不详。 程普有谋略而善于应付各种事件,初随孙坚讨黄巾、伐董卓,后随孙策。在孙策独霸江东的诸战役中屡立战功,先后出任吴郡都尉、丹阳郡都尉,并负责剿灭地方盗寇。孙策进攻祖郎时遇险,程普奋勇救出孙策而拜荡寇中郎将,零陵太守。 在辅佐孙权期间,程普在东南各地讨伐盗寇,参加进攻江夏、赤壁大战、攻打南郡等战役,官拜郡督、裨将军、江夏太守。周瑜死后,程普出任南郡太守,在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之后复任江夏太守,升任荡寇将军。程普死后,孙权追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黄盖 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今湖南零陵)人。生卒年不详。 黄盖从小历尽艰辛,虽处贫贱而不愿平庸,常在砍柴间隙读书识字,研习兵书。 黄盖初为郡衙差役,后举孝廉。随孙坚起兵之后出任别部司马,后来在辅佐孙策、孙权期间亦屡立战功。赤壁大战期间使用苦肉计并成功烧毁曹操水军,被封为武锋中郎将。曾经平定武陵少数民族反叛,任武陵太守、偏将军。在任期间病死。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教育士众。据载,黄盖死后,吴国臣民四季供奉其画像。 韩当 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生卒年不详。 韩当膂力过人,精熟弓马,深得孙坚赏识,初随孙坚四处征讨,任别部司马。孙策称霸江东时期,韩当出任先登校尉、安乐县令。赤壁大战期间,先后出任中郎将、偏将军、永昌太守。在抗击刘备伐吴之师期间,升任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韩当率军平定丹阳叛军,后来病死。 丁奉 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合丘)人。生年不详,卒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 丁奉骁勇而有谋略,年轻时多次随军征讨,勇冠全军,一直迁升到冠军将军,封都亭侯。三国末期,丁奉领军抵抗诸葛诞,升任灭寇将军,封都乡侯,后封安丰侯。 孙休继位之后,丁奉帮助孙休设计杀死孙綝,升迁为大将军、左右都护。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出任徐州牧。 孙休死后,丁奉等人迎接孙皓为帝,被封为右大司马、左将军。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去世。 徐盛 字文向,琅琊郡营县(今山东胶县)人。生卒年不详。 徐盛以英武闻名,战乱时期客居东吴而辅佐孙权,因屡立战功而先后任别部司马、柴桑县令、校尉、芜湖县令、中郎将。 三国后期,徐盛参加抗击刘备和曹休等战役,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封都亭侯、芜湖侯,任庐江太守。黄武年间,徐盛去世。 凌统 字公绩,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生于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卒于嘉禾六年(公元237年)。 凌统十五岁时,其父凌操征战黄祖时被甘宁射死,凌统出任孙权军的别部司马,代理破贼都尉,管理其父的军队。后来凌统出任先锋率军攻打黄祖,大获全胜,升任承烈都尉,赤壁大战之后升任校尉。在吴魏交战于合肥期间,凌统先后出任沛国相、右都督,封荡寇中郎将、偏将军。 凌统轻财重义,善待军士。病死时四十九岁。 全怿 全琮之子,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投降魏国,任平东将军,封临湘侯。 全端 全琮之子,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投降魏国。 于诠 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战死。 朱异 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 朱异是朱桓之子,因而被任命为郎官,后为骑都尉,代父领兵。在攻打樊城和文钦期间先后任偏将军、扬武将军。孙权评价朱异有胆略而镇定。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朱异升任镇西将军,击败诸葛诞。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朱异担任大都督救援寿春的诸葛诞,因未成功而遭到孙綝诬陷杀害。 文钦 文钦曾任庐江太守,扬州刺史。初为魏将,后因反魏被邓艾打败之后投奔吴国,出任前将军、征北大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诸葛诞时,被诸葛诞寻隙杀死。 文鸯 字文淑,原魏将文钦次子。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司马师废魏主,扬州都督毋丘佥和刺史文钦兴兵讨伐司马师,文鸯年方十八而拜先锋,与敌阵冲杀,有赵子龙之勇。毋丘佥兵败之后,文钦父子投奔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文钦父子前往援助。因诸葛诞寻隙杀死文钦,文鸯和弟弟文虎投降司马昭,任偏将军,封关内侯。 伍延 吴国将军,曾任车骑将军,江陵督。杜预伐吴时杀死伍延。 蒋钦 字公奕,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蒋钦跟随孙策征讨,先后任别部司马、西部都尉、讨越中郎将。 孙权与曹操在合肥交战时期,蒋钦因功升任荡寇将军、濡须督,后回都城任右护军。 蒋钦身处权贵却能勤俭节约,孙权曾经看见蒋钦母亲和妻子均穿粗布衣而感叹。 孙权讨伐关羽时,蒋钦督水军参战。回师途中病故。 周泰 字幼平,九江郡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人。生卒年不详。 周泰与蒋钦一起追随孙策,为左右重臣。孙策占领会稽之后,周泰任别部司马,孙权喜欢周泰为人,让周泰归到自己部下,曾因舍命救孙权而任春古县令。 在战黄祖,拒曹操,征南郡等战役中,因功而升任平虏将军。孙权消灭关羽之后,封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年间,周泰去世。 朱治 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南京市)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卒于黄武三年(公元224年)。 朱治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在随同孙坚征伐期间,先后任司马、代理都尉、代理督军校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表荐朱治为吴郡太守。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官拜安国将军,封故鄣侯。晚年因思念故土而回乡任职。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去世。 潘璋 字文圭,东郡发干县(今河南濮阳)人。生年不详,卒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 潘璋嗜酒成性,放荡不羁。跟随孙权之后因讨伐山越人有功而代理别部司马。后来负责治安,使盗贼绝迹,潘璋因此而名,出任西安县令。 合肥战役中,潘璋英勇抗击曹军,孙权封其为偏将军。潘璋部下俘获关羽之后,刘备兴兵伐吴,潘璋和陆逊抗击蜀军,封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孙权称帝之后,出任右将军。潘璋令行禁止,所部几千人常胜万人。潘璋喜欢奢侈享受,常常因超过标准而受到监察官员举报。但因功高而未受到孙权惩罚。 周鲂 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 周鲂年轻好学,曾经举孝廉,出任怀安县令,宁国县令。在平定彭式叛乱之后,调任丹阳西部都尉。曾经设计诈降魏国,并诱杀曹休部众数万。任职鄱阳期间,周鲂去世。 沈莹 吴国将军,曾任左将军,丹杨太守。杜预进攻吴国时,沈莹被王浑杀死。 诸葛靓 字仲思,诸葛诞之子。曾任右将军。 陆景 字士仁,陆抗之次子。因娶公主为妻而拜骑都尉,封毗陵侯。杜预攻打吴国时,陆景统帅陆抗的军队,拜偏将军,中夏督。陆景专于学问,著书数十篇。 张悌 东吴丞相。杜预进攻吴国时,张悌被王浑杀死。 陶濬 吴国将军,官至徐陵督。杜预进攻吴国时战死。 董袭 字元代,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 董袭武力过人,追随孙策征伐江东时,因灭贼有功而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偏将军等职务。 曹操与东吴在濡须口作战时,董袭战死。 朱桓 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熹平六年(公元117年),卒于赤乌元年(公元238年)。 朱桓初在孙权将军府供职,后任余姚县令,因讨伐山贼有功而升任裨将军,封新城亭侯。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因抵抗曹仁有功而升任奋武将军。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出任前将军、青州牧。 朱桓非常关心部下和百姓而且记性极好,万人部下的妻儿子女,他都能认得。轻财重义,爱护士卒并帮助他们赡养家属,深得部众爱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去世时,吏员士卒无不哭号思念。 全琮 字子璜,吴郡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年不详,卒于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 全琮在东吴历任会稽东部都尉、桂阳太守。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因击败魏军有功而任绥南将军,封钱塘侯,九江太守。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调任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并与公主结婚。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升任右大司马,左军师。 全琮恭谨和顺,善于顺承别人脸色而规劝。虽为皇室器重,仍谦虚接待士人。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去世之后,其子全怿继承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