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诸葛亮在外交、内政方面的努力,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富强局面。 曹睿即位之后,孙资提出守险致敌的策略,重点防吴的趋势更加明显,司马懿也确定宜用水陆两路大举伐吴. 夷陵战后,魏国已经不把蜀汉放在眼里,"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蜀道艰险,又为东吴所败,曹魏的方针先吴后蜀,关中空虚,对于诸葛亮的北伐,确是良机. 因此,诸葛亮北伐并非是不合时宜的卤莽行为,而是经过周密筹划和准备的军事行动。 从结果来看,曹魏"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于是"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应亮",起到了预计的作用. 至于其后发生的各种变故,正如诸葛亮所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但出师北伐的战略并没有错.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北伐没有成功就否定北伐的积极意义. 诸葛亮之所以屡次北伐,正是看到拖的越久形势越是对蜀汉不利。纵使在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都不适合进行北伐的前提下,诸葛亮仍然选择了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成绩有目共睹。魏国一直苦于边事,乃至明确影响到国内治生,麦谷不收,天下少食。 选择北伐,犹有一线生机;被动防守,只能是坐以待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