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0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十四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9-06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策里好像也就14个州吧,看来用这句诗做签名蛮不错的。

关于这句诗,最早的起源是唐末诗僧贯休的《献钱尚父》: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根据逸史记载,当时贯休到江浙做客,慕名拜见当地的统治者吧,叫钱鏐的,写了这首诗。当时钱还想称霸中原,让贯休改“十四”为“四十”,贯休便说:州亦难添 诗亦难改“,然后飘然而去。。

偶转两个不同角度的人对这个故事评论给大家看看。



我从小看书有个毛病,就是喜欢从最后一页看起。现在改成对着电脑屏幕用鼠标翻页,算是赶上时髦了,这个老毛病却还是改不了。打开了《经济解释》的电子文档,照例翻到了第三卷后记的最后一行,赫然发现全书的最后居然是两句七言的诗。当时就感到亲切,因为旧体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想不到张五常也有这个喜好。
但仔细一看,则不觉莞尔。原来这两句诗居然是: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莞尔的原因是替张五常感到惋惜,好不容易引一句旧诗过过瘾,结果还引错了,不能不说是遗憾的事情。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张五常,因为他也是被人误导,以致以讹传讹。
张五常引这句诗时有提到,他是从某本武侠小说上看来的。这个某本武侠小说,当是金庸的《碧血剑》,大概张五常也是很多年前看过,现在记不清了。旧版的《碧血剑》,最后的结句就是这个“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后来重版的时候就被改掉了,这是金庸小说常见的现象。金庸早年在旧诗词上修为较浅,饶他智商奇高,还是露出过不少破绽遭人讥诮。后来有不少地方都进行过修正,正宗的金庸迷对此就会比较清楚。但张五常显然并不是金庸迷,新版的可能没有看到,旧版的两句尾巴倒是过目不忘,以致到了今天又把这公案给翻将出来。
这两句诗原作者为晚唐和尚贯休,原诗可从《全唐诗》第837卷上找到:
献钱尚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这首诗也曾见过别的版本,比如“贵逼人来”或为“贵逼身来”,“金天柱”或为“擎天柱”。而旧小说《三言》中的版本就有点面目全非了: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山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相对于这个版本,金庸将“十四州”误为“四十州”,似乎问题并不是太大。但文章之貌合神离,本来不可以字数作为尺度。尤其在本例中,就算别的字全都错了都不要紧,单是这两个字万万错不得。
何以这么讲呢?其中有个故事:
这首诗标题里的“钱尚父”就是十国时代的吴越开国君王钱?。这人身经百战,白手起家,从刀林血雨、白骨堆中挣出这份基业,也算得上响当当的一方枭雄。像这样的人,难免有点好大喜功、气吞天下的毛病。而贯休在兵荒马乱中跑去拜门子,当然有混碗闲饭吃的意图。这老和尚穷的丁当响,但诗名播于一方凡四五十年,也算有名的知识分子了。钱大王听说此人献诗,倒也重视,不过一览之后,略微有些不满足。原因在于这首诗虽有歌颂之意,在描述钱大王地盘大小上,却不慎用了写实的笔法。“写实”这东西,在我们这里历来被官长所不喜。所以钱大王就直接颁下谕令,让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可接见。
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个要求也不算过分。十四州到四十州,相差不到三倍,较之亩产十万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没想到贯休这和尚驴脾气发作,硬是不买这个帐,抛出几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之类狠话,就提起包裹,出门去也。那年头也没什么暂住证之类说法,这家伙自以为满世界晃悠也不会被收容遣送,口气也就大得很。(当然临老还是被遣送了一遭,那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由于这个故事,这两句诗就变得非常有名。其实我们认真看一看,就会发现这首诗写得并不咋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对的倒也工整,但要做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却嫌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欣赏的并不是这两句诗,而是那个故事,以及故事里贯休和尚那5分钟的硬气。假如当时贯休一念之差遂了钱大王的意,则不过古往今来汗牛充栋的马屁诗复添一首而已,何足为奇。
由此可见,“十四州”与“四十州”,两字先后之差,却是谬以万里。只可惜金庸一时马虎,以致谬种流传,这倒很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经济解释》这本书一出来,洛阳纸贵的可能性很大,但愿不要搞得这两句错诗也因之再度播于天下才好。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09-06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老和尚的诗,钱老板的剑,不三不四的错误


张老头经济解释以一句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结束,有思想评论网友大诗质疑四十州。恰好两年前左右我也有过疑惑,翻过一些史籍。如今大诗写经济解释读书笔记的闲话文章,又勾起偶回忆。恰好近来服务器诸多磨难,郁闷得很,也写点无聊东东排解郁闷。

很多人知道金庸写《碧血剑》时也引用此联,亦作四十。后来修订版金老板改用了他一位老祖宗查慎行的句子:万里烟霜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不单如此,其他一些人,比如中山孙文也曾用过此联,亦写作四十。

四十与十四,孰是孰非问题,以及此诗相关背景人物和事件,倒饶有兴趣,我重新查询一些资料,作了番整理,权当解闷。



老和尚的诗



全唐诗卷837有这么一首诗:
献钱尚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载有和这诗有关的有趣故事:

时荒年乱,贯休和尚跑到吴越去,想混口饭吃,献了这首诗给那里老板钱镠。钱老板建议老和尚将十四改为四十,(注:这里原因就有了分歧,有些资料说钱老板有一统天下霸心,所以觉得十四不够。还有些资料说钱老板是个山大王,纯粹是处于暴发户的心理提议改的。)这个提议令老和尚大怒,当场吟到: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吟罢就二话不说跑蜀地去了。钱老板懊悔,派人追,可惜追不到了。后来有人因此讥笑钱老板诗曰:文人自古傲王侯,沧海何曾择细流?一个诗僧容不得,如何安口望添州?

说实在的,老和尚当时的名气确实不小,但按照现在一些自由主义人士观点,应该是宽容不够。人家钱老板只不过建议一下嘛,你不同意就算了,动辄出走,好像那个小女人娜拉一样,还说是学佛的,一点也不到家。当然,老和尚也有倔犟的资本,看全唐诗中,从826一直到837,此人七百多首诗煌煌占据了十二卷。

钱老板的剑

钱老板来头不少,在中国历史上,他建立的吴越国,在偶眼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所在。这后面再说,先说下这个人。

钱老板名镠,生于公元852年,卒于932年,(即长兴三年)。巨有意思的是大家对照贯休老和尚的生卒日期(832-912),他们竟是活了同样的年岁。头尾活了八十一岁,在当时应属于巨长寿人物。真可谓:不求同年生,但得同岁死!

关于钱老板先进事迹记载,有很多历史书籍。大家可以参看,比如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都有。

偶简单总结下,钱老板是名战将,唐僖宗乾符兵荒马乱年间雄起。到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九○四年),钱鏐更封吴王。后梁朱温称帝,封鏐吴越国王。基本奠定了其雄镇一方的气势。

钱老板俗好不少,怀习惯也不少,但这个人基本是个有趣的人。有趣的人肯定不会太坏。他和他子孙几代人为当地造福不少。这可不是偶说的算。

“吴越王弘俶募民能恳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或请纠民遗丁以增赋,仍自掌其事;弘俶杖之国门,国人皆悦”(《资治通鉴》后汉纪三隐皇帝上 乾祐二年)

你即使不服司马瘟的话,诗词偶像文坛老大苏东坡的话至少应该甚有说服力吧。苏东坡在帮一个朋友作枪手时候写过篇文章,叫《表忠观碑》,是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甲寅代赵抃作的。这里面有叙述有评论,偶作文抄公,贴一段过来看看:

谨按故武肃王镠,始以乡兵,破走黄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及昌以越叛,则诛昌而并越,尽有浙东西之地。传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孙忠显王仁佐,遂破李景兵,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师,其后卒以国入觐。三世四王,与五代相终始。

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孓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老苏的脾气人品大家也知道的。“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看来老苏也不忘记钱老板功劳。

如今江浙一带当时就属于钱老板管辖,相信大家很容易会想起近现代那地方的一个巨大家族:钱氏家族。包括大名鼎鼎的钱X琛,还有钱穆、钱锺书等等。听闻钱氏后裔都尊千多年前的武肃王钱镠为第一世祖。这个家族其实也是史学家们诺有兴趣考察的焦点。其和当年钱镠老板的关系以及历史渊源等等,大家不妨去故纸堆找找资料看看。或者偶某个时候闷到抽筋时再写写玩玩。

如果还不够说服力,再看看明朝张岱的两首东东吧。

《钱王祠》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钱王祠柱铭》: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求真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显然,和发明东坡肉的那个家伙观点基本相同。在战乱年间,生死无常。西湖能有八十多年的平静歌舞,实在应该感谢钱老板

偶的纳闷

贯休和尚那诗题目叫“献钱尚父”,以前曾经让偶纳闷了一段时间,因为偶知道后梁太祖朱晃以及弒朱温自立做了几个月的短命皇帝的后梁朱友珪都曾经册封钱镠为「尚父」,这时候是至少已经是公元907(开平元年)年的事了,后一个更到了乾化二年(也就是偶们所用的公元912年)。而相关资料写老和尚是为了躲避黄巢战乱而跑吴越去的。而黄巢黄巢起义应该是乾符二年。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山东长垣聚众起义。第二年,黄巢发扬“不革命,勿宁死”的伟大精神,在如今的山东荷泽地区率众起义。中和四年(884年),这位唱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造反派,在莱芜与唐将时溥决战被杀。

也就是说,公元907年,黄巢已经死了二十有三年了。如果你说贯休老和尚907年以后为躲避黄乱,跑去拜会钱大王,鬼才相信。

所以,“尚父”这词,是一个尊称而已。早在那个钓了半天钓不了一条鱼因此敷衍捏造个典故玩高深的姜老头开始就有了。

《唐才子传》有载另一个才子罗隐的故事:“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广明中应该为882或者883年,当时已经称呼为尚父。

贯休和尚诗献钱尚父的时间,首先应限为黄巢革命的10年间(874-884)。而钱大王之剑,起于乾符年间,也就是874-879年左右。当时和尚四十几岁,虽盛有诗名,奈何生逢乱世,只好东奔西跑的。而钱大王才二十几岁,少年英华,气势非凡。偶不禁想象,老和尚大他二十岁,跑去见他,他竟然对其诗提出“异见”,想必老和尚心里不大舒服,心里想“鄙夫小子,何足道也!”,乃勃然怒走。

所以回想想,老和尚的发怒,都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钱老板发扬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精神,知道文人颈硬如武夫剑,几年之后当看到罗隐来投靠的诗有“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句,不敢再提意见了,大喜道‘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祇为故乡。’罗隐笑说“是不可去矣。”便留下来作了掌书记。


不“三”不“四”的错误

一个数字,惹得猜疑纷纷。究竟当年钱老板镇守的吴越,有多少个州哪?这是问题的关键。

乾宁三年(就是公元八九六年),钱老板攻破越州杀死了在越州称大越罗平国皇帝的董昌,两浙士庶因此上书唐王朝,请以钱鏐兼领两浙,唐改威胜军为镇东,乃命钱鏐兼领镇海(浙西,时治杭州)、镇东(浙东,治越州)两镇。钱鏐既兼两镇,精兵三万,所部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十二州。而这些都是贯休去见钱老板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当时的钱老板管辖,充其量只有十二个州而已。中国通史曰“钱镠既兼两镇,有精兵3万,占据杭、越等13州,形成割据势力”偶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其把以后的福州也归进去了。福州是钱老板的子孙们于947年帮忙打败唐军后争取回来的。所以当时钱王的吴越地区,只有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十二州而已。即使算了吴越鼎盛时期,也只有十三个州。十四州何来?

《中国通史》关于十三州的谬误,偶认为有可能是作者编写时候,刚好有漂亮MM在隔壁,一时意乱情迷,没有认真思考,就照古书抄了。为说明这点,偶把《新五代史》之<职方考第三>篇开始一段文字列于下: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而其势未分。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兴衰救难,常倚镇兵扶持,而侵凌乱亡,亦终以此。岂其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国,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硃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得蜀金州,又增置之州一,合百九州以为晋。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余外属者,强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南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时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

“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这说的虽是十三州,但这时已经是“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的事情了。而后周开始时间为951 年,而上面钱老板子孙打败唐军的日期为947年,之后取得福州,十二州始变成十三州。

十四州的谬误不单是贯休有之,张岱的“扼定东南十四州”也一样。至于为什么钱镠要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偶的看法是毕竟老板当时年轻气盛,想反正和尚你说十四州也拍了偶马屁,为什么不拍过瘾一点呢?偶辖区虽然只是吴越,但偶的名声周围地区也远播。说“四十州”毫不为过阿。再说四对三,十对千,更为工整。可惜贯休这老和尚脾气比较臭,埋怨一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就卷包袱走人,入蜀避乱了。

因此,按上面对历史的一些浅薄探考,偶认为十三州、十四州都是错误的。贯休去拜钱老板时候,真正的数字应该是十二个州。这不是“不三不四”的错误是什么?

参考资料:全唐诗、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喻世明言、资治通鉴、隋唐五代史、苏东坡全集、新唐书地理志、中国通史、西湖梦寻、网络杂文,如《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9-06 11:29:00 | 只看该作者

...... 头晕 晕也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09-06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天涯好诗词啊,我觉得我古文功底还可以,不过不怎么喜欢。

写的不错,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09-0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很想搞明白天涯说得啥

努力了 头还是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09-06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很想表达,但好象说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09-06 15:43:00 | 只看该作者

汗哦,我没想表达什么意思啊,就是转两个故事给大家看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09-06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写的

《钱王祠》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钱王祠柱铭》: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求真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

...不瞒你说,还真是看不太懂,恨自己没文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09-06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晕,这个不是我写的,我转的而已。。。我哪儿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09-06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全部都是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