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感动就顶一下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01-05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十分火急。
终于到了一个山脚下,车子大喘几口,总算不跳了。“前方就是红其拉甫前哨班”。 海尔集团新疆营销中心总经理邵刚领和助手孙莉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去, 远远看见一道隐隐约约的山脊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门前,几个人影向我们放大。近了,才看清几张腾着热气的年轻脸庞,正在对入境车辆进行全面检查。这几个兵们早晨就听说我们要来,心里很高兴, 从他们那不是夹道欢迎但却异常激动的面孔上,我敢断言, 这几个兵对我们的欢迎绝对是最真诚的一次。
雪花被冷风刮着直往脸上刺,痛得钻心,只见4个兵拉着水车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内,整个水车象是一幅冰雕,4个兵也象是刚从雪中爬出来,银装素裹,只外漏两只眼睛,看到我们,谁也没说什么,??泪, 未等我们说话, 就将他们带来的“小公主”电暖器拿到班里给战士们安装。战士们一个个上前为她帮忙, 大约半个时辰,几台电暖器装好了,阵阵暖流扑面而来,包裹了战士们全身,顿时, 这些历经风雨而从不叫苦的男子汉眼里溢满了泪水。

这是情,是对帕米尔士兵最纯真的情!
这是爱,是对帕米尔士兵最朴实的爱!
我在想,雄阔神奇的帕米尔, 您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蓝天上的白云,还是耸立于雪峰间的界碑,是阳光下的雪山,还是战士们动人的故事,帕米尔请你叙说。。
小陈是前哨班年龄最小的,在交谈中话极少, 不断用稚嫩的目光看着我,但他的话让我怦然心动。
当兵前听说要去的地方是新疆, 这对我们山东人看来无疑是荒凉的,可对我却是一种诱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新鲜与好奇将我的心塞得满满当当。到了乌鲁木齐,正遇上刮大风,不时有军帽在雪地上滚动,搞的大家手忙脚乱。尽管这样, 我们还是感到惊喜和欣慰, 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四周耸立的高楼与往来穿梭的人流车辆,自以为从此就是西北这大城市的兵了。



  约莫一顿饭的功夫,几声哨音一响, 我们便兵分几路,各走一方,车窗外高楼向后飞快的移动,我们逐渐离开了城市的边缘,越过沙漠,向连绵起伏的山中爬行。一路上,经过长久的沉默之后, 大家都开始议论起我们可能当兵的那个地方, 还有个别人洒下了离家后的第一次泪水。到达这里已是第五天的下午了,望着那茫无人烟、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岭,连个人影儿都没见到,绿色成为想象,遥远而迟缓。
刚上山,大雪就把我们给封了, 让我们闷在山里,山外人进不得,山里人出不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好多啦。
“想不想家?”我轻轻地问他。
“当然想了, 这种感觉在我们分兵的时候最难受,每个人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父母知不知道你当兵的地方?”
“知道,他们都很高兴,还来信鼓励我好好干!”
“在这儿呆着,感觉寂寞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说心里话很寂寞, 实在着急时,我就用笔把自己的心里话记在日记本上。”
好奇心促使我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能看看你的日记吗?”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
捧着日记本, 我被一首小诗吸引住了:好高好高的大坂/好冷好冷的冰山/好远好远的边关/当兵当到了天边边/爱哭的算什么男子汉/腿软的别来这高原/最冷的地方站一站岗/最高的地方摸一摸天。我两眼湿润了,沉重的心还能说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不恋闹市钻山沟,远离欢乐不言愁,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在那里生活战斗,那种精神比多彩的语言更令人情迷, 以至我忘却自己,忘却了一切。
新疆经济电视台的两名记者走进了伙房, 目睹了伙房的一个个场面。烧开水用高压锅, 下面条用高压锅,煮菜用高压锅,一切都用高压锅才能完成。 当摄像机对准了高压锅气压表,开锅时的温度只有70度, 大约半个时辰,面条才出锅。“太辛苦了,太艰难了”, 这就是发自于一名记者内心的感叹。这顿饭是什么味, 无人说得清。但对他们来说,是一顿珍贵的的午餐,是一顿“精神食粮”, 无味夹生的饭令他们咂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崇高和奉献!
诗人、将军都来过这里,他们吃着不熟的饭菜, 呼吸着不够的氧气,那是短暂的,也许是一次、两次, 一小时、两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但帕米尔的士兵一茬一茬不断变换着新鲜的面孔, 他们吞食着永远不熟的饭菜,呼吸着永远不够的空气。他们忍耐,忍耐,再忍耐,以坚强的意志与高原进行着不屈的较量。
下午, 当几个山东兵知道海尔集团的邵岗领经理也是山东人时,还真有点儿老乡情,听说摄影师在国门前拍摄官兵守边的镜头并在山东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播放时,大家都很激动,4名山东兵同我们一起前往了界碑。
仅仅三公里,海拔就由4900米上升到了5300 米的高度。
国门前,风很大,阳光锋芒如剑,让人难以忍受,强烈的阳光下,几个士兵被风刮的左右摇摆,几分钟后手脚麻木,嘴被冻的说不出话来,但他们却努力调动脸部的肌肉想笑一笑,想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他们愉快的表情。看着这几张“微笑”着的娃娃脸,摄影师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笑脸, 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士兵形象定格在胶片上,定格在了他的脑海中,他觉得这是一群有过特殊人生历程的士兵,在帕米尔高原上,他们就是唯一的参天大树。
我在想,神秘而又美丽的帕米尔高原, 使这些年年岁岁守望着这个风雪高原的边防军人, 究竟经受了多少人生与自然的种种考验和磨砺!
清晨,我静静地走在高原,默默地感受着它的庄严,久久地被感动。

红其拉甫官兵生活写真之五 ――走进高原的太阳里
帕米尔的太阳,是照耀着沧海高原的太阳,照耀着古今你我的太阳,属于昨天,属于明天,是永恒的太阳。
还能说什么呢?高原的环境造就了只有他们这样坚强、独立生活能力强的男子汉,才能到这里播洒青春。



  在那里,我看到一个个战士被那岁月的烟尘和紫外线熏烤的面色显得更加黑暗,他们成了脸膛黑紫的“山神爷”。有的战友手上裂了几公分长的口子,有的脸上泛着块块白皮,一个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脸上不适宜地布满了褐色斑块,形成了永不褪色的精神光泽,虽然高原的光照和雪域的风霜毫不留情地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沧桑印记,但他们心中涌动的生活激情却更加奔腾。
前哨班在5100米的红其拉甫达坂上。谁知车子走出十几公里便进入风雪世界,驾驶员小刘紧握着方向,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前面的雪线,路面越来越模糊,路两边的电线杆成了行驶的明显标志。


  越野车在水布浪沟窜来窜去,爬上爬下,足足过了上百道弯,才到沟的源头。我不由想起了当年第一代红其拉甫创业人战斗过的地方。在营房旧址的斜坡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四个字,虽被大雪掩埋,但凸起的部分仍清晰可见,一种强烈的心情使我下车目睹,用石头砌成的“卫国戌边”四个大字,坚实地坐落在冰川上。
我想这是红其拉甫的创业史,帕米尔的风雪永远也掩盖不了这个见证,掩盖不了红其拉甫的精神,掩盖不了高原戌边人的形象¨
车子终于到了前哨班。



作为帕米尔高原的主体,高原上的高原,红其拉甫“模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就坐落在那山的顶端,显得更加高拔、寒冷。
雪峰间,五星红旗被风刮得像撕裂一般,宿营车也有摇摆之感,但写有“精忠报国”的几块石头在雪地里稳固不动。
走进宿营车,物品摆放有序,被子棱角分明,让人在雪山之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军营气息。但严格的生活和恶劣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这 就是前哨班的官兵,他们长年驻守在与春、夏、秋无缘的雪域地带,寂寞地消磨着永无穷尽的岁月。
走进高原,也许会找到理想。
走进高原,也许会看到天堂。
高原,对外来者,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一种风暴。
对离去者,是种留恋,一种思念,一种回味。
对红其拉甫人,是一种现实,一种生活,一种精神。
这一夜,我仿佛成了帕米尔高原的孩子,听几个士兵讲故事,他们的故事永远讲不完,我手中的笔又怎能折射我采撷的光芒……。

红其拉甫官兵生活写真之六 ――氧气最少的季节
那是一片没有生命的土地!
那又是一片被顽强生命征服的土地!
在那里你会真实地感到,唯有生存才是验证生命的形式。而他们就坚强地站在那块几乎与世隔绝的土地上,他们的生活被高原提纯和压缩,他们不变的身影,成了那雪域高原上舞动而鲜亮的生命。



在前哨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雪盲、关节炎、胃病等疾病。建站以来已有多起精神病例,至今没有完全治愈。
张志海,一个身体健壮的小伙子,在前哨班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天气一凉,全身关节疼痛,站立不稳,炎热的八月,他也要穿上棉衣棉裤,部局首长和总队首长多次到前哨班看望,曾有一位将军到前哨班,他握住这位老兵的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这位老兵的十个手指都无法伸直。



在那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就是头痛欲裂,胸闷恶心,脸色苍白脱皮,嘴唇发紫,两眼发红,每天都要流三、四次鼻血,浑身上下都难受。有50%的同志得了胃病,轻的不能吃饭,重的生命受到威胁。
老班长刘克新,每年在前哨班呆六个月以上,一次他胃痛的摔倒在哨位上,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为胃穿孔。他胃部有0。5厘米的小洞,治疗这种病一是切除大部分胃,二是手术进行缝合。但为了他今后的生活,最后决定手术缝合,近四个小时的手术,他处于昏迷状态。手术后,什么都吃不下,喝不下,全靠外部食管进食,人瘦如柴,疼痛难忍。
那里的路途很遥远,这不仅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战士马智平的母亲,在给儿子寄来一点红枣时,还惊奇地问:“你们在什么地方,邮费怎么比其它地方都高,时间也长”。
战士的心中是明白的,为了消除母亲心中的忧虑,他选择了最美的地方照了一张照片给母亲寄去,但仍然没有骗过自己的母亲,流火的七月,他站在雪峰上,怎能让母亲相信。

一名老兵在日记中写道这样一句话:“上了前哨班,可以摸一摸天”,多么壮美的诗篇。前哨班的生活确实是这样,寂寞时,班长就对他们说:“走,我们一块到外边面对雪山喊几声去。”战士们那种渴望陌生的感觉,是常人无法相比的,那怕只是一句祝愿的话,也会使他们激动上一个月,甚至感动半年。
四川籍战友罗炎东,在前哨班工作了4个月之后,突然发现十个手指甲全部翻翘,成90度角倒长,手指上布满了血丝,看过的人都会心酸的掉泪。这就是高原缺氧、缺维生素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1998年4月底,一场大雪下了七、八天,前哨班的所有食品已到了断绝的地步,剩下的食品,六个人吃不了几天。
雪峰如天上的银河,把山上与山下死死隔断。
山下,全站官兵整夜难眠,进进出出,久久地站在那条通往界碑的路上。可送菜的车连续几次都被挡在高高的红其拉甫达坂之下,而无法通过。
山上,排长为了他们五名战友的生命,决定由原来的一日三餐变成二餐,最后变成一汤。
一天下午,排长突然听到宿营车外传来一阵凄凉的歌声:“久别的人在外想念您,亲爱的妈妈……”
作为前哨班的最高领??车,顺着歌声,看到战士吕涛坐在被大风刮掉头的雪人身上继续再唱。看到站在自己身后的排长,吕涛转过身来,上下嘴唇上裂着几道又宽又深的口子,排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舌尖添了添自己的嘴唇上裂了好几天的口子。
不哭,红其拉甫人永远不哭!
这位战士紧紧抱住排长说;“我能顶住,我们一天喝一顿汤,也能坚持上好几天”。
谁能知道,那天就是战友18岁的生日。
又有谁知道,他18岁就在那雪域高原上立下了顶天立地的豪言壮语。
在那里不但海拔高,人生的境界更高,有人说:“海拔就是一种境界”,这句话说的整个帕米尔都心中一热。那么什么样的境界,便能陶冶什么样的精神,似乎什么人都可以轻言艰苦,只有在雪域高原上前哨班的官兵不肯轻易说出这两个字,他们的苦,虽然苦在高处,苦在寒处,苦在缺绿色的地方,苦在缺氧气的地方,但他们的苦是一种高远的境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昂首挺胸地站立于这个高度的。
这就是红其拉甫精神的内涵:付出、奉献、乃至生命。

红其拉甫官兵生活写真之七―――苦难之美
在前哨班,由于长期缺氧,有许多同志患上了难言的残酷的睾丸肿大病,有个别官兵得此病,久治不愈而动了手术,失去了生育能力。战士张井柱,患了这个病,他没有给任何同志讲,直到再也不能走路的时候,才发现他的病情严重,经检查,他左则睾丸上出现了附丸结核,就是又长出了一个小睾丸,这在男性医学史上是很少见的,手术切除他左侧睾丸后,仍留有后遗症。后来在治疗期间,医生发现他右侧睾丸也出现了附丸结核,如果再次切除右侧睾丸,他将彻底失去生育能力。


   退伍老兵吴海、王海等在患有这种病的情况下,离队时依然拒绝了给他们每人200元的医药费,并说回去再治疗吧。
他们把在前哨班的那段日子当做思想境界升华的驿站,多么可亲的话语,多么可贵的品质,这一过程不仅是他们内在体验的升华,也是生命质量的提高。


在那里学习难,睡觉难,吃水更难,官兵们吃水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砸冰取水,若要遇上风雪天,一米多厚的雪,就是四、五个人拉个空桶,也要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拉一次水需要2个多小时,每一次都洒下艰辛的汗水。
有人说,在那里缺少生命必需的一切,唯一不缺的是死亡。
我要说前哨班官兵面对的不仅仅是死亡,而是以坚韧的精神,接受那严峻的考验,在那个星球的制高点上,一个个普通的士兵,把人生的坐标标定在5100米的海拔高度上,这恐怕也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起点。


他们从沿海、平原到雪域世界,思想观念、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是相当大的,但前哨班的生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虽然三年吃了不少苦,但离队后他们仍把前哨班的那段日子视为一生中最灿烂的一页。
一名退伍的老班长在来信中写到:前哨班的日子,是他精神生活的全部,每当想起前哨班,首先映入脑际的就是雪域之光……
天有多蓝!
云有多白!
海拔有多高,思想就有多崇高!
那年5月,红其拉甫山口发生了罕见的暴风雪,公路上积雪达一米半厚,30多名外籍旅客的生命危在旦夕。在严重缺氧、呼吸非常困难、气温骤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战士们脱下身上的皮大衣,给年老的旅客穿上,经过8个小时的救助,30多名旅客全部安全脱险。其中有10位年老体弱的瑞士和英国籍旅客是战士们背着爬行3公里多才到达安全地带的。班长刘克新为了给战友们送饭,他背着装有热菜、热饭的高压锅,向界碑靠近,4公里的雪地,他就连续两次昏倒,而又爬起来,最后再也坚持不住了,便连人带锅重重地砸在雪地上,战友们发现他后,才将他背回宿营地。
出境时,一名旅客拿出一张面额为50元的美金对排长说:“快拿上,这是给你的小费”。那种心情,那种泪水,他将告诉人们,他们不是来挣小费的。这次救援被称为“雪山大营救”,两名战士因严重缺氧休克在雪地上。
五年来,在无数次困难面前,他们不知多少次伸出友谊之手从死亡线上救活了遇险的中外籍旅客。在强大的威胁与破坏面前,他们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但战士们坚强的毅力和信念,精神和勇气,与阳光下的雪山,蓝天上的白云相比,是如此的坚韧和伟大。
前哨班官兵的形象,代表着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候,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多么大的涉外事件,他们都能明辨是非。祖国尊严不可辱,祖国人民不可欺,这是全国人民赋予他们的光荣任务。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又大肆造谣,制造反动舆论,阻止西方国家的旅客来我国旅游。就在这时,从红其拉甫口岸入境的十三名英、美等国的旅客遭特大风雪袭击,生命随时都有危险,官兵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将旅客安全转移到前哨班宿营地,给他们做上可口的饭菜,送上药品、开水,输送上氧气,晚上旅客们两人一张床,就宿在前哨班宿营车内,而战士们在车内地板上坐了整整一夜。
半夜,一位老人看到紧缩着身躯坐在地上的战友,望着这几个中国士兵陌生而友善面庞,他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泪水,放声大哭起来,他说:“My life be longs to china……”(我的生命属于中国……)
这是一种人间真情,这件事虽发生在雪域世界,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是红其拉甫前哨班官兵维护祖国尊严,对霸权主义的有力抨击。后来,这篇报道在《解放军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国内、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7-01-06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顶你个肺!!![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7-01-06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字太小,密密麻麻的看着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7-01-0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01-10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论坛快成了老银的了.顶啊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