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闲品三国》:迷雾中的孙夫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07-07 09: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品三国》:迷雾中的孙夫人

《闲品三国》:迷雾中的孙夫人


“甘露寺刘备招亲”和“赵子龙截江夺阿斗”的故事大多数的国人都是十分清楚,而且人们也都知道这两个故事出自文艺作品,并非完全是历史的真实。不过,这两个故事中都出现过的一个角色---刘备的妻子孙夫人,在历史上却的的确确有过。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是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疑问,等待着后人们去破解、去推测。

首先,这个孙夫人叫什么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她取名为孙仁。这对吗?这是错的。原因何在呢?查《三国志•孙破虏传》注引《志林》记载:“(孙)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这也就是说孙坚的确有个孩子叫孙仁,又名孙朗。不过,这个孙仁却不是个女性,而是个男的,显然不是这个孙夫人。罗贯中对这个历史记载视而不见,给弄混淆了;元代杂剧《军师隔江智斗》中说孙夫人叫做孙安。这个也不对。大概是因为孙夫人嫁给刘备以后,为孙、刘两家带来了几年的平安吧,所以特意杜撰了这个名字;还有一种说法是孙夫人的名字叫做孙尚香,据说出处竟然在日本,但这也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孙夫人究竟叫什么呢?其实在历史上还是有一条记载的。习凿齿《汉晋春秋》中就明确指出:“孙夫人者,汉破虏将军(孙)坚之女也,名仁献。”原以为这个记载可以证明孙夫人的名字,但是又有学者提出:既然孙仁是孙夫人兄弟孙朗的又名,那么孙仁献这个名字也不太可能是孙夫人的名字,因此,关于孙夫人的名字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孙夫人是什么时候嫁给刘备呢?《资治通鉴》中有个准确的记载: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什么原因嫁给刘备呢?其实,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政治婚姻。赤壁之战以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强敌曹操,孙权主动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真心实意“进妹固好”,也就是通过结亲的手段来巩固友好关系。不过,在这里还是留下了一个疑问:是刘备到东吴招亲,还是孙权送妹呢?这一点,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前者,地点是在京口,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一些民间传说和戏曲中也大多按照此说,在今天的镇江还留下了很多的相关风景名胜。但是根据正史的记载,刘备虽然到过京口,但是在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此时刘备和孙夫人已经结婚一年了。这次刘备前往京口的目的是什么呢?《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

刘表故吏士多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根据这一史料,刘备此行的目的,就是后来常说的“借荆州”。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瑜向刘备献上了后来被小说家描述的“美人计”,周瑜就明确反对“借荆州”给刘备。周瑜说: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此外,孙吴的谋士吕范也劝孙权留下刘备,只不过孙权没有采纳。刘备回到公安得知这些内幕,叹息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刘备也对自己的卤莽感到后悔。因此可以断定,无论是罗贯中的小说,还是一些民间传说、戏曲的记载都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它们都把刘备到京口的时间弄颠倒了。所以才造成了“刘备招亲”的错误(当然,罗贯中这样做,很可能是因小说情节设计的需要而有意混淆的。)

既然可以断定是孙权送亲,那么,刘备迎娶孙夫人的地方在哪里呢?答案是:这个地方是今天湖北石首的绣林山。元人胡三省《资治通鉴》卷276注引“刘郎洑”道:“江陵府石首县沙步有刘郎浦,蜀先主纳吴女处也。”此外,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也引用了《一统志》等资料证明了刘备迎亲的地方就在绣林山。

孙夫人和刘备成亲后的关系怎样?根据分析可知:他们两人成亲时,刘备的年纪已经是49岁,而孙夫人的年纪不会超过27岁。既是说二人相差20岁,这是一个明显的老夫少妻的组合。有人以此为由判断二人的婚后生活不会愉快。这倒是有些太过武断。《三国志•先主传》云:“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虽然有人认为这一句话中“必有脱文,与下文意不相属。”(见《三国志集解》)。但是笔者认为这也许就是指刘备与孙夫人关系的密切程度(当然这只是揣测)。不过, 由于这场婚姻原本就充满了政治色彩,因此时时刻刻都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转变。加上孙夫人的性格,使得刘备很不放心。《三国志•法正传》云:“妹(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元人胡三省认为:“恐为所图也。”所以刘备才会“衷心常凛凛”,心惊胆战。《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更是有这样的记载:“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征战沙场的大将居然被刘备派来提防一个女人,可以想象的出刘备对孙夫人的戒心有多重。《三国志•法正传》中还有一段诸葛亮话,可以证明刘备对孙夫人的惧怕:“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从这两个记载分析,刘备与孙夫人的蜜月期似乎很快就宣告结束了。另外,在《元和郡县志》中还有一段相关的记载:“孙夫人城在孱陵城东五里,汉昭烈夫人(权妹也)与昭烈相疑,故筑此城居之。”也就是说,在刘备还没有进军益州之时,这两口子的关系已经产生裂痕,已经开始分居了。

孙夫人又是什么时间回到东吴的呢?关于这个时间,史料上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第一种是《资治通鉴》上的时间,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这一段史料的出处是在《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赵子龙截江夺阿斗”这一章回的资料原型。

第二种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左右。依据是《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和《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前者记载:“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后者则说:“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或谓诸葛亮曰……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从这两段记载分析,时间都应该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左右。

到底哪一个时间是孙夫人回吴的真正时间呢?《三国志集解》中引用王昙的说法,认为第二种答案的可能性比较大:“此不明叙所以还吴之故。则法正已进刘瑁妻吴氏于宫中,舟船之迎,实夫人见几之哲。是岁建安二十年乙未,正权袭取长沙分界联合之日。可想见,蜀主与夫人同牢已七年矣。” 笔者浅见:王昙认为孙夫人还吴的原因是“法正已进刘瑁妻吴氏于宫中”,借机把孙夫人逼回东吴。这个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刘瑁妻吴氏进宫被纳为夫人(也就是正室),那堂堂的孙吴第一小姐孙夫人哪能忍受的了?回娘家也是很正常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似乎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不过,第一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以孙夫人“才捷刚猛”的性格和与刘备之间的隔阂,最后不顾自己兄长的意图而独自回家也未可知。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又只能说是一个谜。

孙夫人的结局如何?这也是一个谜。习凿齿《汉晋春秋》中的记载比较有代表性:“先主崩于白帝城,夫人欲归不得,望江哀泣。”看来后人大都认为孙夫人的故事是以悲剧收场。在今天镇江有一座祭江亭,据说是为了怀念孙夫人而改名的。原来这个亭子叫做凌云亭。当年孙夫人听说刘备兵败病死,悲痛之下,在凌云亭投江而死;而在今天的安徽芜湖又有一座灵泽夫人庙,也是纪念孙夫人的。据说是当年孙夫人在孙权黄武三年(也就是刘备死后的第二年)在此投江自尽的。清人王昙还专门写了一首《疬矶孙夫人庙碑》来纪念孙夫人。不过,由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的很多资料不符合事实,这一条也被后世的学者、专家所怀疑;而一些民间传说原本就是自相矛盾,可信程度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这里又留下了一个谜团。

孙、刘结亲,原本就是一场在政治利益驱动下的畸形婚姻。这种婚姻的性质决定了结果。处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的孙夫人,虽然“才捷刚猛”,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但最终也难免成为其中的牺牲品。不管后人如何牵强附会,都难以改变其悲剧的命运。实在是悲哉、叹哉!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