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拜读了《孙子兵法》,不过那时还是一战争盲,似懂非懂。近日又仔细研究了孙子的大作,综合平日打三国策的经验,写了如下的文章。因为本人理解力的局限性和三国策本身的原因,只截选了孙子兵法13篇中的少数几篇,还请大家谅解。 1、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里截取了计篇中对三国策有现实意义的一段,因为“计”本来就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所以接下来我就通过具体战例和大家探讨一下。 有一盘祁山战局,我ERSONNAME ProductID="袁术" w:st="on">袁术ERSONNAME>君主出在安定,盟友一家在千阳,敌方汉中一家,南乡一家,下面是我们另一家和敌人1v1。开局一看形势,我就知道这局的关键地方就在于长安,谁取了长安,谁就在以后的战局占据主动。但我跟敌人距离长安差不多远,直接去抢的话,未必能抢下。这时候心里基本有了腹案:等敌人打下长安再取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我先出一强刀打下新平,然后强刀转向湄,等到秋季内政,直接从新平出了太史,张辽267训练铁枪,绕过北地不打,直取长安。冬季内政的时候,我强刀打下了湄,2铁枪到了北地下边。这时候敌人的部队围到了长安旁边。我侦察了以后,发现没他快,埋伏在长安旁,等他打下。然后下月直接拿下长安。这里就有近而示以远的味道,因为我没打北地,打下了湄,给敌人一种2家合击汉中的想法,故而就放松了对长安的防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果我打下北地再出兵,结局就很难说了。最后这局的结果是,南乡那家因为强攻长安被我全歼主力,从而我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上庸,白帝,从敌人背后开了个口子,从而控制了整个战局。 还有一盘,也是祁山图,我ERSONNAME ProductID="曹操" w:st="on">曹操ERSONNAME>君主在街亭,手下没好将,但有仙。敌人1家庸州在武山,一家豫州在天水,盟友全在下边,远水不解近渴。开局我就分兵曹操枪去打城,想直接向长安方面撤退,家里放了2阵的同时练铁枪营。开始一断时间风平浪静,我曹操一路打下安定,新平,北地,武山一家打下陇西,上帮,不过,奇怪的是,天水一家一直没有动静。这时,是冬季内政。我想迁都北地,不过,曹操下季就能打下长安,天水一家一直没动。我就想,过一季打下长安再迁多好,而我家里3阵,武山那家不可能一季灭我,断粮道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放弃了当月迁都。可惜的是,我错了。天水一家在春1的时候就围了我安定。同时因为我家里没出兵,主城被轻松拿下。而我要是迁都北地再迁长安的话,家里很快就出铁枪营,有仙刀的情况下,守住长安不是什么难事。虽然这局输在我没有及时迁都上,不过天水的敌人打法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他打下了千阳,那么我肯定毫不犹豫的迁都,就是因为他没有动,使我没了压迫感,从而放松了戒备,心里有了侥幸的思想。 以上2个战局,充分体现了“近而示之以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思想。其中巧妙运用,存乎一心。 至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在三国策里也是屡试不爽的战术。具体来说,进攻一方都要比防守的一方吃亏的,所以在没有把握吃掉对方以前,最好是能进攻的情况下也不进攻,摆出一副弱势的姿态(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另一个战线上虚晃一枪,摆出一个强攻的架势),诱使对方来攻,引诱对方在你的地盘里进行主力决战。此所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是也。若敌人势大,我不能敌,此时应该全力防守,避免野战,同时出小队精锐打断敌人补给,此所谓强而避之,怒而扰之。 因为计在三国策里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故而这一节我也写的相对比较罗嗦。希望大家看了不要反感。>>
2、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里大多都是讨论现实战争中的问题,但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和三国策也是相通的。劳师远征,不仅补给上浪费指令,而且需要指令去侦察,这样比起对手要浪费许多指令。而且,主力全在外,家里的防卫必然空虚,给人以可乘之机。说到这里,禁不住说一下我对偷袭的看法,奇正相合,是战争里所必须的。但奇不一定指偷袭,也指奇兵,奇袭。本人严重反感主力全出远程跋涉偷袭对手的人,这不能算是偷袭,只能算是赌博,除非万不得已,不偷袭就输定的情况下可以博一博,一般情况下一定要首先保证正面战场投入的兵力。善于偷袭的人都善于把握时机,比如迅速打下一个你主城附近的一个城(多半是补给不通的城),然后在你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挂了,再比如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利用一部分部队佯攻来掩护偷袭,使你没有时间来考虑。任何纯粹的,想法单一的偷袭,都应该被屏弃。
3、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很多人对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这句不大理解,认为在三国策里面没有用处,前几天有人还在17173质疑过我,现在我就在这里解释一下。在三国策里面,外交功能目前还没什么作用,伐交这一句暂且可以去掉。那么,剩下的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谋是最重要的,这点无可置疑,不管是开局的战略计划,还是进攻时的战术手段,都属于“谋”的体现。谋运用的好,就可以避实就虚,可以请君入瓮,可以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就算面对强势敌人也不用担心,而一旦全局上能迅速形成以多打少,那么胜负的天平更是会很快倾斜。其次是兵,兵的重要性大家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再有谋也是白搭,但有兵无谋,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兵就象两个人手中的武器,武器再好,也得看各人使用的方法才能分出高低,故而兵次于谋。至于城,肯定不如兵重要了,没兵你再多城也守不住。 关于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善于进攻的人会努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如果形势相当,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以消灭敌人的部队为目标,实在不得以才会浪费兵力去攻城(除非有些战略要地不得不攻),但因为三国策里有不死500的存在,有时候攻城并不浪费什么兵力,所以,是不是攻城就要看情况了,当然,如果你浪费6,7000铁兵去攻一个副城,那么就是头脑有问题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任何战争游戏中都同样适用。进攻时注意敌人防守的兵力,判断他主力的位置,僵持时随时注意着敌人的动向,用会侦察的部队在主城附近来回巡逻,这些相当重要。有时候打着打着,敌人的主力半天没见到,就应该知道他做什么去了,呵呵,80%是偷袭去了。防偷袭的重要一点就是知彼,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就家里硬放上3阵3刀几个栅栏。保证没人能偷到你。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知彼,中期以后家里3阵2刀也是至少的。
4、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这段势篇写的比较晦涩,理解起来也比较难。我就只从和三国策关系比较密切的奇正方面说一下。大家知道,用兵分奇和正,所谓正,一般指正面战场的,在对手意料中的兵力以及战法。奇,一般指出乎对手意料的攻击。奇兵运用的好,甚至能使对手整个进攻/防守体系崩溃。举个例子来说,荆州的进攻都是集团式的,这样补给就成了问题,防守荆州的进攻,就要奇正相合。正面留下主力,牵制敌人,另派小队精锐(最好有侦察、埋伏2种技能,不会侦察也勉强可以)埋伏在敌人的进攻路线上,离大路5格以上距离,等敌人米粮消耗的差不多,该放粮仓补给的时候,这奇兵从后面杀出,一下就能尽歼敌人主力。再比如说,战争相持阶段,自己占了优势,但敌人凭借地利死守一城,就可以考虑留下一部分部队牵制敌人,另出部队打断敌人补给,这样敌城就不攻而破。有的时候在一条战线和敌人拉锯战,如果你突出奇兵打下另一战线的城市,往往就能使敌人疲于奔命。奇兵的用法层出不穷,我只是随便举两个例子,要想灵活运用,需要深厚的战术素养(随便说说,我见过的运用奇兵和防奇兵最好的是天炎的战斗组合)。另外说明一点,不要太依赖“奇”,“正”才是硬道理,首先应该保证的兵力不要跟敌人相差太大,如果敌人出了师,你却连营都没有,那就很危险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5、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这段在原作里面很长,但我看来,真正的精髓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一句。能把常规战法进行到完美,已经到了高手的地步,但要想更进一步,达到顶尖高手的境界,必须把所有战法全部忘记,根据形势来判断战术的运用。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战略思想,不要困扰于固定的作战模式,最大限度上发挥你手中的兵力的作用,才是“兵无常势”的真正注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些战局。有一局,敌人一家从白帝城经上庸打到汉中附近,而陈仓,眉上面我们2家同盟已经消灭了一家,眉那家主力基本全灭,但陈仓一家主力仍在,就在汉中和敌人展开火拼。这时候,眉的同盟一路从长安打到了魏兴,就在这时,他停下了,没有继续去打上庸,后来战局结束以后我质问他为什么不打,回答是,我师还没练好。等他打下上庸已经是3个季度以后,这时候陈仓同盟和敌人拼的也大伤元气。试想,打一座没有防守的空城,只要2队强兵就可以,虽然你兵没练好,但你只要能打下上庸,敌人必定回兵防守(主城白帝),那样,汉中,成固,南乡等不攻自破。那时集中2家主力消灭一家,还不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还有一局,巨鹿地图,我在真定和敌人范阳对峙,敌人出兵打了定和蓟。敌人将很猛,我没有法将,靠铁枪支撑有点吃力,于是要求北平的同盟出兵打下蓟,给他点压力(同盟君主司马),结果,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有一个枪将。我¥#%……%¥*(,要你打一个空城,又不是让你全力进攻,去2强刀不可以?去一铁枪一强刀不可以?分兵去一队500人左右的铁枪不可以?没2枪就不能出兵打人?实在把我郁闷的要死。有时候,打敌人不需要什么很强的部队,只要能打下他一座城,就能给他严重的威胁。现在有的人出兵必300,营师全要铁,全都太拘泥于常规,有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兵,出去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达成这个目的需要什么样的兵力。学会思考很重要。而对战机的把握,对局势的判断,能否充分利用手头的兵力,决定你是否能突破常规的战法。只有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势,那么你的兵才会成为你手上最锐利的武器,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