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春:眉33出张和刀,44出司马昭刀,训1指令枪
1,张和往大散关路上的绿格最大走,司马昭奔向扶风。诸葛亮来打城,不用管(一般2下子就回去了)!
2,2人继续走
3,张和准备绕到大散关后踩线,司马昭43打扶风
第一年夏:训枪3指令
1,张和到关后踩线(以后不做交代,一直踩。等该动的时候会有交代。),司马昭打下扶风
2,司马昭往汉中最大走
3,同上
第一年秋:张和加个米,扶风出司马懿父子两枪
1,司马懿三父子同时奔向汉中
2,同上
3,司马昭不动,两枪靠近司马昭。
第一年冬:给司马懿3人加米,征枪,训枪
1,司马昭鼓舞,2枪调整好位置,保证能一步站汉中(43 44 53 火阵)33 44 位
2,两枪不动,司马昭踩44阵
3,两枪33,44位置打汉中
第二年春:给张和加米(不加也无所谓,那剩余指令随便),训2指令枪
1,枪下汉中
2,两枪往五丈原(43,44,53 八卦阵)最大走!
3。张和打下关,枪调整好位置,保证一步到五丈原33位置打,注意埋伏好!
第二年夏:训2指令枪,剩余指令随意
1,张和进城,两枪同站五丈原33位置下城
2,两枪同时奔向扶风
3,同上
第二年秋:扶风44出张和枪,司马昭刀,剩余指令随意
1,司马懿2枪继续奔赴扶风,张和不动,司马昭鼓舞
2,三杆枪同时经长安,魏星奔杀上庸!!!
3,快马加鞭继续奔袭
第二年冬:随意
1,继续奔袭上庸
2,同上
3,同上(孟达要打汉中了!不要害怕,无所畏惧!)
第三年春:给队伍加米,剩余指令随意
1,两枪准备去下南乡(可能要与孟达的弓发生缠斗),另一枪准备好一步站上庸(43 44 53 阵)33位打。孟达攻击汉中,不用管!
2,两枪打南乡;另一枪调整不好位置的话继续调整,调整好了就待命。注意埋伏!
3,两枪继续攻击南乡,
剩下就简单了,下了南乡之后,早就埋伏好的一枪直接到33位打下上庸。
这个打法总体大的思路就是:不与五丈原的诸葛亮做正面交锋,采取先下双副(汉中,大散关)然后轻松下主的战局。下孟达的战局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与其正面硬抗,先下其副,再取其主。按照这个打法不会有大的变故,小小不然的可能会有点,但我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化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4 6:17: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