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的思想 引言 曹洪本是曹操同族的兄弟,曹操回家乡起兵,曹仁、曹洪来投曹操,从此曹洪跟随曹操开始征战天下。曹操手下良将云集,曹洪在其中好像也就是还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曹洪的武力不错,谋略一般。论勇猛不如典韦、许褚,论行军打仗不如五子良将,但是,我们忽略了曹洪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思想境界。 正文 1、《三国演义》第六回,曹操追董卓,却中了李儒之计。先被吕布杀的大败,接着“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 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 评论1: 好一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人们常说“危难见真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曹洪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仅仅为同族、手足之情,而且是为了“天下”,为了天下四海升平,曹洪毫不犹豫、竭尽全力的将“生”的最大可能留给了“治世之能臣”!
2、《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曹洪失了潼关。奔见曹操。操曰:‘与你十日限,如何九日失了潼关?’洪曰:‘西凉军兵,百般辱骂,因见彼军懈怠,乘势赶去,不想中贼奸计。’操曰:‘洪年幼躁暴,徐晃你须晓事!’晃曰:‘累谏不从。当日晃在关上点粮车,比及知道,小将军已下关了。晃恐有失,连潼关,已中贼奸计矣。’操大怒,喝斩曹洪。众官告免。曹洪服罪而退。” 评论2: 曹洪此战完全因为自己的失误中计丢了潼关,几乎被斩,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我只想强调一点:“曹洪服罪而退”! 虽然曹操差点斩了曹洪,但是曹洪一点没有记恨曹操,曹洪知道就算曹操斩了自己,也是自己违了将令,罪有应得。如何看出这是曹洪的思想觉悟高,而不是曹操的手段过人? (1)曹洪没有强调,马超“把曹操三代毁骂”,他是替曹操不平,这才出兵中计的; (2)“操大怒,喝斩曹洪”,是“众官告免”的,曹洪没有提过去自己对曹操的救命之恩; (3)曹洪在随后的战斗中,以死相拼这才拦住马超“四五十合”,再一次救了曹操,感动了曹操,“操入帐叹曰:‘吾若杀了曹洪,今日必死于马超之手也!’遂唤曹洪,重加赏赐”。 也许有人觉得这没有什么啊,知错能改,戴罪立功很正常啊!这能看出曹洪的思想好吗?我举一些例子来对比,同样是犯了错误要被罚,却被劝住的。 (1)许攸: 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30回) 分析: 许攸也是同样犯了错误的“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袁绍的惩罚只是不许相见。 许攸可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欲拔剑自刎”不是为了自己所做错的事而“羞愧”,竟然只是为了“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何况“审配之害”只是“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仅仅是为自己丢了面子而自刎,毫无悔过之心。 接下来许攸竟然投奔了曹操,将众多的袁绍的军事秘密,告诉了曹操,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个人看法,官渡之战,袁绍败就败在许攸身上,斩了许攸或者软禁了许攸,则曹操几乎必败,详情见我写的另外一篇文章《许攸的低下》。袁绍身边的“左右”,就是那些劝许攸投曹操的“左右”,在袁绍兵败后,若知道是许攸起了关键作用,不知道是何心情? (2)傅士仁: 饮至二更,忽报城外寨中火起。云长急披挂上马,出城看时,乃是傅士仁、糜芳饮酒,帐后遗火,烧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云长引兵救扑,至四更方才火灭。云长入城,召傅士仁、糜芳责之曰:“吾令汝二人作先锋,不曾出师,先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打死本部军人。如此误事,要你二人何用?”叱令斩之。费诗告曰:“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云长怒气不息,叱二人曰:“吾不看费司马之面,必斩汝二人之首!”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二人满面羞惭,喏喏而去。 …… 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览毕, “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 分析: 傅士仁、糜芳二人犯了大错,现在费诗劝说下饶了他们二人死罪,只是“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傅士仁“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关羽恨他绝不是私人恩怨,更多的体现的是主将的赏罚分明。当时不斩他们,难道回来后再斩他们,他们也不想想,真是那样,还会重用他们做一方最高指挥官! 与上面二人对比可以看出,曹洪的思想品德很好,但是由于曹洪怎么说也是曹操的同族,所以这一良好思想品德,多少被弱化了。 最后感言:为天下太平力救能臣以治乱世;因真心服罪再救明主又立奇功。忠君爱国之曹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