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9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群英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3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群英传——曹操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武帝曹操,又名吉利,字孟德。中国东汉末权臣,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早年为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并起兵讨伐董卓,逐步扩充军力。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据兖州,收编青州黄巾军为“青州兵”。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洛阳朝见汉献帝,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后,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用献帝名号削平大部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十三年(208)任丞相,同年乘荆州牧刘表病卒,率大军南征。为孙权与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为巩固后方,统一关 陇,取汉中占巴蜀,击败马超,招降张鲁,并利用孙权与刘备矛盾消灭关羽,解除襄樊的威胁。十八年(213)封魏公,建魏国。二十一年(216)进爵魏王,不久病死。子曹丕代汉称帝,追谥曹操为魏武帝。操好读书,有谋略。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整顿吏治,用人惟才,不计门第,加强中央集权,使其统治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又精熟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擅长诗歌,作品多慷慨悲凉,与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3 10:31:51编辑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07-10-09 08:45:00 | 只看该作者

夏侯敦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离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敦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敦左目。敦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敦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

猛将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9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还原真实 夏侯敦
字:元让

时间:157——220(寿64)

容貌:左眼中箭失明

籍贯:豫州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绰号:盲夏侯

官职:大将军

谥号:忠侯

战绩:1、濮阳之战战败,被吕布俘虏,后来被手下将韩浩救出。2、官渡之战战胜,夏侯敦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3、博望坡之战战败,被刘备伏兵所击,逃跑了。

家庭成员:弟:夏侯廉,子:夏侯充、夏侯茂

历史年表:

夏侯敦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敦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敦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敦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193年],曹操进攻陶谦,留夏侯敦守濮阳。张邈叛变迎接吕布,曹操的家在鄄城,敦带领部队轻装前往,与吕布在半路相遇,经过交战。吕布退还,但随即进入濮阳,袭击了夏侯敦军的辎重部队。吕布派遣将领诈降,成功绑架了夏侯敦。夏侯敦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招兵袭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曹操从徐州归还,夏侯敦跟随曹操征讨吕布,被流矢射中左眼。后来,夏侯敦兼任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敦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

[196年],曹操接汉献帝到许昌,夏侯敦转任河南尹。

[200年],曹操开始与袁绍交战,夏侯敦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

[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夏侯敦被提升为伏波将军,依然兼任河南尹,被授予可以随机应变处理事务,不受规章限制的权利。

[207年],曹操下令统计夏侯敦前前后后的功绩,增加食邑1800户,加上以前的一共2500户。

[216年],夏侯敦跟随曹操征讨孙权,回来后被委派统领26支军队,留守居巢,还被赐予著名的乐师和歌舞艺人作为奖励。

[219年],曹操部队驻扎在摩陂,经常邀请夏侯敦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后来,夏侯敦被升为前将军,统领诸军返回寿春,改屯于召陵。

[220年],曹丕即位,夏侯敦被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去世。

历史评价:

陈寿:①敦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②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曹丕:敦,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敦近属劭封之。”



《魏书》曰:敦时年三十二。

布遣将伪降,乘隙执持敦,责以宝货,敦军中震恐。敦将韩浩乃勒兵屯敦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敦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②,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敦曰:“当奈国法何!”敦曰:“今日之事秉公可矣!” 浩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敦顾谓其将曰:“汝等何得为赀财耶?”浩乃数责之,皆斩。敦既免,荐浩于太祖。太祖即以其为护军,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③

② 臣松之案:敦时未为大将军,军字疑衍。

③ 孙盛曰:案光武纪,建武九年,盗劫阴贵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质迫盗,盗遂杀之也。然则合击者,乃古制也。自安、顺已降,政教陵迟,势质不避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国宪者,浩始复斩之,故魏武嘉焉。

太祖将迎天子,乃谴敦率曹洪等西迎帝。天子以功加其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是时大旱,蝗虫起,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敦言于太祖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复领陈留、济阴太守,转领河南尹。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太祖遣敦救之,不利。太祖自徐州还,敦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④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敦俱为将军,军中号敦为盲夏侯。敦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太祖平袁氏,以敦为大将军后拒。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谴敦等拒之。久之,备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率于禁追之,为伏兵所破。李典往救之,备乃退。敦遂率兵略定宛叶诸贼帅。太祖破邺,迁敦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河东卫固阴与高干通谋,太祖谴敦讨之,未至,河东太守杜畿计除之。语在《杜畿传》。初,太祖欲以田畴为侯,畴固让之,敦素与畴善,乃谴其往喻之,畴涕泣不屈。语在《田畴传》。建安十二年,录敦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建安十三年,天子策太祖为魏公并加九锡,太祖让之。敦等乃上书曰:“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已来,未有若此功者。今明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心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敦等所大惧也。”太祖乃受之。

建安二十年,太祖征张鲁,谴敦率许褚从他道攻阳平关。鲁欲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横山筑城十余里。敦前军夜迷惑,误入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乃进兵攻卫,卫等夜遁。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孙权,太祖引军还。使敦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初,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太祖以权书示群下曰:“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敦谓太祖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太祖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拜敦前将军,⑤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敦大将军,增封邑五千户,并前七千五百户,晋封定国公,数月薨。

⑤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敦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敦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敦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敦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敦邑千户,赐敦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敦弟廉及子茂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茂,即清河公主也。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⑥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⑦

⑥ 《魏略》曰:茂字子林,敦中子也。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茂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茂者,遂召还为尚书。茂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茂不和。其后群弟不遵礼度,茂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茂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茂。帝意欲杀之,以问长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为“此必清河公主与茂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为然。”乃发诏推问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构也。

⑦ 《晋阳秋》曰:泰始二年,高安乡侯夏侯佐卒,敦之孙也,嗣绝。诏曰:“敦,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敦近属劭封之。”

韩浩者,河内人。(及)沛国史涣与浩俱以忠勇显。浩至中护军,涣至中领军,皆掌禁兵,封列侯。⑧

⑧ 《魏书》曰:韩浩字元嗣。汉末起兵,县近山薮,多寇,浩聚徒众为县籓卫。太守王匡以为从事,将兵拒董卓于盟津。时浩舅杜阳为河阴令,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袁术闻而壮之,以为骑都尉。夏侯敦闻其名,请与相见,大奇之,使领兵从征伐。时大议损益,浩以为当急田。太祖善之,迁护军。太祖欲讨柳城,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欲与浩共谏。浩曰:“今兵势强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遂除天下之患,将为后忧。且公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遂从破柳城,改其官为中护军,置长史、司马。从讨张鲁,鲁降。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曰:“吾安可以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任如此。及薨,太祖愍惜之。无子,以养子荣嗣。史涣字公刘。少任侠,有雄气。太祖初起,以客从,行中军校尉,从征伐,常监诸将,见亲信,转拜中领军。十四年薨。子静嗣。


《三国演义》中,夏侯敦的出场来源于曹操的第一次招兵买马。上来就是一句很铁血的介绍:“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敦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让人看了倒抽一口凉气,立刻就联想到了同是十四岁就开了杀戒的秦舞阳。然而小秦同志杀人是属于没事斗殴,是属于黑社会性质。而夏侯敦同志则是尊师重道,愤而杀人,充分体现了中华上国的好传统。但是这种性子很容易让人毛骨悚然。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注定成为曹操帐下最骁悍的一员大将。

夏侯敦首次出战,是曹操贸然追击董卓,遭吕布伏击的那次:
“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敦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觖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演义中每个猛将的出场,都会用一场胜利来煊赫一下。姜维首战打跑赵云,赵云首战战平文丑,邓艾首战打平文鸯。即如关张,没有人可以给他们打,首战也斩了几个黄巾大将。而夏侯敦,堂堂曹营头号名将,首战就是场失败。我们只能认为,老罗是真想把他做主角,充其量就如乔伊斯所言:每部小说都需要这样一些填充情节连缀前后的人物。

但是这个情景并非毫无参考价值。充分说明的一点是:夏侯敦是有资格与吕布交战的人——输了没问题。谁跟吕布打不是输呢?关键是,他能与吕布大战若干回合,然后全身而退。这本身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在吕布突袭之时,挺身而出与吕布大战,这是军神的象征。

后来的夏侯敦趋于平淡。曹操手下开始猛将如云起来。许虎痴,典铁戟,徐晃李典等类都开始风头闪耀。夏侯敦更多时候是“总督大军”,“为先锋”一类事,但是上阵都是他人邀功,夏侯敦趋于平淡。

印象里,攻打徐州是他为先锋,但是没出什么风头。与吕布会战山东,也只是走了过场。倒是在《三国志》上有段极丢人的记载: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敦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敦,责以宝货,敦军中震恐。敦将韩浩乃勒兵屯敦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敦所,叱持质者曰:“妆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敦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敦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颐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堂堂豺虎之将,居然被绑票,绑票了还被当反面教材训话,太丢人了。老罗还算够面子,考虑到这事太丑化夏侯敦,就没写进演义里.

夏侯敦再一次显示神威,是与袁术交战。作为先锋, 一枪刺死袁术大将桥蕤。但是这件事就这么一笔带过。袁术的溃灭反正是早晚的事。

然后,就出现了天下闻名的大战。援救刘备那次。与吕布猛将高顺相遇。具体情节是:

夏侯敦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离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敦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敦左目。敦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敦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

这一战名扬天下。杀败高顺,表现的是他勇猛。然而中了一箭,盲了一目,却使他的形象豁然之间丰满起来——在此之前,他与一般猛将无异。然而这一着之后,拨矢啖睛,让全天下惊骇的,仿佛洪荒巨兽一般的狂野。如此之后,居然还可以纵马刺杀曹性。这更是令人战栗的骁勇。

但从此,他也成为了不完美的巨人。虽然,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认出他——那个独眼龙。

或许是这一箭过于厉害,后来的夏侯敦,就没怎么出场。只有关羽五关六将之时,夏侯敦甘当恶人,悍然追杀关羽,可还是被张辽劝了回去。

再后来,则是八年以后。夏侯敦作为诸葛亮的试验品,火烧了博望,成就了卧龙大名。我在其中只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老罗对一些次要人物的处理,是有弹性的,反正是衬托。前面的夏侯,都还是英悍勇武的,而此处的夏侯,则是昏聩愚蠢的。反正十万人马,被孔明谈笑间灰飞烟灭了。

曹操赤壁败北之后,夏侯敦几乎再未出战。那时期,张辽徐晃都如日中天,至于许虎痴则在与马超大战中名扬天下。夏侯敦多数是“接应”,“押运粮草”云云。在汉中之战前,有个谋士说“此大事也,需调曹仁夏侯敦商议”,这有点内阁的意思,但在取汉中战,终究也只是个押运粮草而已。

我推测,在后期,夏侯敦更多的角色在于稳定后方。这类似于关羽守荆州的意思。是王牌的表现。但是依然无法减轻他悲剧的神采——在曹刘汉中大决战之时,他随军了。唯一的作用是,传了句鸡肋的口号,害死了杨修。

曹操死了。他成为了魏国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几个月后身故。

估计没有谁记得他是大将军,凌驾于张乐于张徐许李等大将之上,是魏国的军神。大家只记得他拨矢啖睛。骁勇无双,有勇无谋。如是而已。

《三国志》载:
太祖自徐州还,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敦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敦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敦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敦大将军,数月薨。
敦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
夏侯敦的主要战绩
1、濮阳之战战败,被吕布俘虏,后来被手下将韩浩救出。2、官渡之战战胜,夏侯敦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3、博望坡之战战败,被刘备伏兵所击,逃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9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最标准的三国武将武力十强排名如下:
1吕布
理由:相信没人有反对的,全球公认,中国历史最猛男人。一生无战败史,无受伤死,战关张,曹六名将等,难度数最高,杀将无数,取胜中上水平名将为轻松度,不管是三国时代,还是现代网络游戏里,公认武力最高水准,超级杀手,关羽唯一无法战胜的对手

2关羽
理由:中国武圣,绝非吹牛的,一生无单挑败史,不管是演义中夸张点的写,还是正史写,除吕布在时,其后时间还无一人能超越其武功。真实历史上杀名将颜良,华雄。虽颜良没做好准备,但也可见关羽刀法之准,非普通名将可能做出的,文丑真实历史为曹操手下众将所杀,(可见三国真实历史考察)。在三国时代,武力为各国名将高手公认顶尖,大家都服,与庞德战平,怒拼杀。与黄忠实想收他降,所以不拼命打杀。

3典韦
理由:曹操贴身保镖,虎卫军第一任统领。一生无单挑败史,最早时在森林赶着老虎跑。与许褚战无数合为平,其实力雄厚,单挑四将为胜,遇上将一对一,其勇猛无敌,在世时除遇吕布没取胜,其它无人与其单挑占过优势。与其它诸候手下将军占都为胜。最后一战保护曹操,杀人无数才死,勇猛之势只有吕布可挡。可惜早死,无过多的辉煌单挑战史

4马超
理由:一生无受伤,战败史。与张飞,许褚等杀手级顶尖高手战平,原一人进房间杀其父马腾结兄其手下七将,将他们杀死砍伤。后有九将合攻马超,都让其所一人所杀,代张鲁去进攻刘璋时,杨氏七兄弟一起进攻他一人,都让其一人全部杀死,可见马超在无马战上,平地一样勇猛。与曹操大战时,所向披敌。在三国时代,众人所公认的又一个吕布出现,连关羽都只挑马超来杀,而不选其它人,可见其非虚名。只可惜归刘备后,让其做守城池,无发挥用武之地,所以不多辉煌单挑史。

5张飞
理由:张飞一生单挑无战败史,(在正常情况下),与马超,许褚等猛男战平,难度数高。只是跟刘备在一起时,大多单挑机会让关羽抢去了,发挥机会不多。怒关羽降曹操,拼杀关羽,关羽不愿拼杀,只让平,可见比关羽差一点。与张合等中上水平名将都取胜。

6庞德
马超手下时就以发挥出其勇猛的特征而闻名,与马超不相仲伯,与曹操大战时,同马超狂杀胜其手下众多大将,那时与曹操交战,其手下大将就知其利害,只不过主公是马超,所以小说多写的出场大多为描写马超,关羽决战在次显示出其顶尖杀手的水准,后养病后没跟上马超去刘备那,在张鲁拦不住曹操进攻时,其手下人都与张说,可保一人可敌曹操手下堵将,也可见其武力是的到了天下众多人的共识。只是后一直没明主,没有发挥的机会,没有过多征战单挑史。

7许褚
理由:一生单挑无战败史,其与马超,张飞战平,典韦死后曹操贴身保镖,虎卫军总领,保卫操,连战众战,勇猛无比,投降曹操时与典韦力拼无数回合,战平,典韦死后,操手下唯一一位顶尖战将可与其它顶尖战将单挑实力相差无几的顶尖杀手,许褚也是与所有十强猛将中PK最多的,单挑质量最高,其都不会处下风

8颜良
理由:与曹操大战,除许褚无记录外,其它名将与其交战都占下风以退,与文丑并为袁绍手下两大河北名将,勇冠三军。而张合这种都不能算为最大将,可见其地位,袁绍一向看重武将武力(大将死还想收关羽),而其能排在袁绍大将第一位,可见其勇猛。而无准备让关羽偷袭而杀,死的早,所以无后边的单挑史

9赵云
理由:一生无受伤史,年少在山坡帮刘备拦遇文丑,战平,胜名将张合,一生无多少与顶尖高手战史,三国时代公认武力不在关张马等之上,现代被网络游戏夸高武力,其长板坡真实历史为保护小孩边战边全身而退,杀什么50多将那都是无名小将士,无任何一曹操手下著名战将,而且是曹操在山上观看,下了命令,不可放冷箭,要活的,所以大家没拼力(可见三国演义里所写)。现在游戏版形像好,(但真历史只记录过马超长的帅,赵云只写的是长的雄壮,当然,也不会难看)但其关骄,张丑,黄老,马少数民族,吕无谋等相比,赵云感觉一生没什么错误,形像完美,所以众多玩家选择其当三国偶像,夸大其武力,不然为何关公只想同马超比而不同赵云比,关公那时天下无敌,哪个都不服,自然知赵云在其武力之下。而那时代众各国都只称马超有的和关羽一比,无任何一人说过赵云是当世之顶尖战将,只是猛将。众观赵云一生,所将与战的对手战将基本无什么顶尖高手,大多为小将,而小将对于十强里的顶尖杀手,搞定基本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

10太史慈
理由:一生无单挑战败史,其原与赵云遇刘备时,两人不分仲伯,其单挑江东名将无敌手,一人与一百多人马战,杀其三十多人,可见其武力之高,因其死的早,在加上其主公孙权知名度与刘曹相比更差点,(现代)所以其手下战将推广度也差点。自然也影响到其知名度,(刘备知名度高,其手下的武将知名度也知,武迷也多,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09-27 15:41: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08-30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东吴名将普
第1名:甘宁(刀,铁链)

战绩:一箭射死凌操,一刀砍死邓龙,背后射杀黄祖,一箭射死蔡薰;从赤壁之战中,周瑜派将的顺序也可知甘宁的武功在太史慈之上;一合斩马延,一回合斩张凯,20回合杀败曹洪,可见甘宁的武功之高(曹洪在马超马前走了40-50回合才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当然其中曹洪可能有诱敌成分;用铁链挡开箭雨,一铁链砸翻朱光;由兵丁乱刀砍死;百骑劫营无一折损;射翻乐进;甘宁神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可惜最后被沙摩柯射杀,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

第2名:孙策(兵器:枪)

战绩:射杀陈生,大战太史慈100回合,最后演变成摔交和格斗;3回合擒于靡,大喊一句,吓得樊能坠马摔死,于麋被夹死;被冷箭射中;快剑斩严舆;刺死周听

第3名:太史慈(兵器:枪、手戟)

战绩:北海解围,大战孙策100回合,最后演变成摔交和格斗;大战程普30回合。大战张辽70-80回合;从侧面说明太史慈可能和张辽在伯仲之间,但太史慈在孙权遭到乐进攻击时,见有人坠马败回。被张辽将计就计射杀。

第4名:周泰(兵器:刀)

战绩:原为江洋大盗,1合斩张南,和韩当联手杀败文聘;最主要是三次救驾,第一次,救孙策,身负12处刀伤;第三次在儒须坞五进五出,三番冲杀救出孙权,徐盛,身被共计数十处枪创;20回合杀死沙摩柯。

第5名:凌统(兵器:蛇矛)

战绩:15岁就能从敌军中抢回父亲的尸体,战张辽50合,东吴鸣金;大战乐进50回合(被曹休暗箭所伤);可见凌统的武功弱于张辽强于乐进。

第6名:孙坚(兵器:古锭刀)

战绩:孙武之后,17岁就智败10余名海贼,并杀死1人。斩巫师许昌和其子许韶;破黄巾登城杀贼兵20人,并一回合刺死赵弘;战华雄数回合,因李肃杀到而突围,三射华雄不中,被吕公组织射手射死。

第7名:程普(兵器:铁椎蛇矛)

战绩:数回合杀败蔡瑁;数合杀吕公,数合杀胡轸,太史慈战30合,杀退张辽救驾一次。

第8名:黄盖(兵器:铁鞭)

战绩:数回合杀败蔡瑁;两合擒黄祖,战张英数回合不分胜负;

第9名:韩当(兵器:刀)

战绩:三十回合杀败,并斩张虎。一回合刺死焦触;和周泰联手杀败文聘

第10名:蒋钦(兵器:刀)

战绩:原为江洋大盗,射死陈横,战黄忠数回合败。

第11名:陈武(兵器:枪)

战绩:追刺死张英,后在森林中与庞德大战中因树枝挂住了袖子,被庞德击杀。

第13名:丁奉(兵器:枪)

战绩:射死张辽,雪中奋短兵,突袭斩韩综;一回合缴掉桓嘉的枪,然后飞刀杀桓嘉

第14名:徐盛(兵器:枪)

战绩:被曹仁杀败;数回合杀败张普。

第15名:朱桓:(兵器:刀)

三回合斩常雕,突袭斩张普。

第16名:孙桓(兵器:枪)

大战关兴,30回合后处于下风。

第17名:李异(兵器:斧)

20回合战平张苞;被关兴突袭斩掉。

第18名:谢旌:(兵器:枪)

30回合败给张苞;被张苞刺死。

第19名:潘璋(兵器:刀)

战绩:数回合生擒苏飞;三回合败给关羽,数回合败给黄忠

第20名:吕蒙(兵器:刀)

战绩:一刀砍死陈就。

第21名:董袭:(兵器:刀)

杀死严白虎,沉船溺水而亡

第22名:朱然(兵器:枪)

被赵云一回合刺死。

第23名:祖茂(兵器:双刀)

孙坚手下四大金刚之一,欲暗算华雄,但不及华雄出刀的速度,反而被斩。

第24名:陆抗:(兵器:枪)

第25名:马忠:(兵器:刀)

一人搞定西蜀五虎上将中的两个,关羽和黄忠。利用兵力优势又杀败关兴、张苞;很拽的一个人,可惜被付士仁、糜芳搞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08-30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人物之 黄权父子的悲剧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期,即使是国力较弱的蜀国,也有很多杰出人物。《三国志》中,黄权是着墨不多的人物,每次读到他的传记,都不禁掩卷深思。

黄权初保刘璋。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刘璋欲邀刘备进川以拒张鲁,黄权反对这一计划并陈说利害:“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刘璋不听,遣使引刘备进川。事情的进展果如黄权所言,刘备夺取益州后,刘璋的部下纷纷归降,黄权当然可以随大流归降,谁叫刘璋不听忠言呢?而黄权事实上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才归降刘备。《三国演义》对此一情节颇多渲染发挥。后人评曰:“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

黄权归保刘备后,在夺取汉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羽遇害,刘备不顾众人反对,率军为关羽报仇,黄权是随征的将领。黄权提醒刘备:吴军善战,水军顺流易进难退。言下之意,一旦失败难于收拾,是很危险的。请为先锋,建议刘备镇后.刘备听不进去,把黄权派到江北防备魏军。陆逊火烧连营,蜀军转瞬间溃不成军。黄权后退无路,只好率部下归降魏国。

蜀国执法者欲收黄权妻子治罪,好在刘备心里明白,“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此事传到魏国,成了黄权妻子已被杀,而黄权断定是误传,没有发丧。可见君臣是知心的。

传记写黄权与魏文帝初见面的对答简练传神。

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黄权说的是实话,内心是很沉痛的。刘备死讯传到,魏群臣咸贺而黄权独否。做到这点也不容易。

黄权在魏国受到了礼待,传记写他与文帝、司马懿的应对,都显示了他的为人和才智。

绵竹之役是蜀国存亡的关键一役。邓艾率部队自阴平偷袭成都,刘禅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对抗。结局是人人都知道的,诸葛瞻、其子诸葛尚均战死,诸葛瞻军团溃败,刘禅向邓艾投降。事实上,还有别的可能。当诸葛瞻率军队到达涪城时,停军观察,此时黄权之子黄崇力劝诸葛瞻尽速攻入险地,占取地利之便,不要让敌军攻入平地。诸葛瞻经验不足,犹豫不决,黄崇再三进言,甚至跪地哭求,诸葛瞻终不能依其建议。

邓艾军进入平地,士气大振,蜀军不能敌,诸葛瞻只好退守绵竹。在最后的战斗中,“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阵见杀。”

黄崇建言得用,蜀国或许还能多延存一些岁月吧。

江山易主,关键时刻,关乎一个人的进退荣辱,最能见一个人的品德、才识。看黄权父子的经历,可以说,这是两位有操守、见识的人,耐于客观时势,都没有充分地尽展才华。黄崇关键时刻的表现,一定与其父的言传身教有关。这父子俩是忠于蜀国的.黄权虽老死魏国,而入《蜀书》,让人感到并无不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08-30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虎贲双雄:典韦与许褚(历史)
三国之世,名将如云。为将者,既有统率大军、驰骤疆场的将帅,亦有勇武绝伦、护主冲阵的虎贲。典韦与许褚,正是后者之中的代表人物。
  典韦,陈留己吾人;许褚,谯国谯人;在演义中都是超一流的猛将,在史书里也是勇猛超凡的虎贲之士。他们同被曹操任为中军宿卫,统领禁卫亲兵护卫主公,同时亦随军出征,冲阵杀敌,极具传奇色彩。这两个曹操身边的心腹爱将,如同同胞兄弟一般,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一、相貌
  据《三国志》记载,典韦“形貌魁梧”、“韦既壮武”,许褚“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都是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十分雄壮威武。
  二、力气
  典韦“膂力过人”,许褚“勇力绝人”,都是力大无比的力士。
  典韦喜欢使用够分量的重兵器,其中双戟重八十斤,这和演义中是一致的(1)。典韦力大的具体事例,是他在张邈帐下司马赵宠手下做事时,帐前有一杆又高又大的牙门旗,其他人都无法把得住,而典韦仅用单手就擎得稳稳的,力气可以说十分惊人了,因此也引起了上司的惊异(2)。
  许褚的事例则更具传奇色彩。在从军之前,由于贼寇横行,许褚聚集勇士和宗族保家。有一次汝南的葛陂贼万余人来攻,双方僵持,许褚一方缺粮,便假装讲和,商定用牛和对方换取粮食。对方来牵牛的时候,牛却往回跑。许褚抓住牛的尾巴,竟然倒拖着走了百余步,真可谓神力!吓得贼众连牛都不敢要就跑掉了。由此,四周几个郡的人都很敬畏他(3)。
  三、勇猛
  典韦和许褚都是性格彪悍、勇猛绝伦的勇士,史书中的记载和演义中的描写大同小异,令人过目难忘。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任侠仗义(不要用现在的法制观念去衡量当时的社会风气),典韦从军之前曾替朋友刘氏报仇,杀了其仇人李永夫妇,手执刀戟从容而出。李永的家临近集巿,满巿震惊,数百人追来,但没有一个敢靠近的。典韦的勇猛和威名可见一斑(4)。
  曹操征伐吕布,夜袭对方屯于濮阳西四五十里的营寨,天亮时破之,未及退兵,遇着吕布亲自率兵来救,双方大战,杀得天昏地暗。由于战况紧急,曹操便召集敢死队冲阵。典韦挺身而出,带领数十人,穿上重铠,撇了盾牌,只持长矛撩戟。敌军乱箭如雨,典韦毫不在意,对手下说:“敌兵离我十步时就告诉我。”手下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再告诉我。”手下害怕,急忙说“敌兵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杆戟,大喝一声跳起来,所刺之处,敌兵应手而倒,余下的慌忙退后(5)。这时天已经快黑了,曹操得以安全撤离。这一仗,典韦的骁勇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了曹操的赏识和信任,被加封为都尉,受命统率禁卫亲兵在大帐周围护卫。
  曹操征荆州,到了宛城,张绣迎降。曹操大喜,设宴款待张绣及其将领,并亲自行酒。典韦手持一杆大斧站在他身后,曹操所到之处,典韦举斧注视。一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及其将领们都不敢仰视,可见典韦气势之威武(6)。
  许褚跟随曹操征伐张绣时,率领手下的一帮勇士奋勇当先,斩杀的敌人数以万计,战功很大,被提拔为校尉(7)。由于许褚勇猛如虎,而性格又比较木讷,所以在军中获得了“虎痴”的称号(8)。后来征讨马超、韩遂时,曹操只带着许褚一人去和对方会晤。马超勇力过人,暗中想突袭曹操,但久闻许褚之名,疑心护卫曹操的那个随从就是许褚,便问道:“你手下有一位叫虎侯的,不知现在何处?”曹操回头指指许褚,许褚圆睁双眼瞪视,马超便没敢轻举妄动(9)。
  四、属下
  典韦、许褚不仅自身勇猛,他们所率领的禁卫军也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勇士,十分精锐。演义中将这些亲兵称为“虎卫军”,《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这个称谓,但其战斗力之强悍无需质疑,碰到征战的时候,常常率先冲锋陷阵(10)。典韦宛城护主时,手下十多个校尉“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而许褚的手下很多都是最初跟随他一起投军的侠士,随军征战,军功赫赫,不少人后来都得到了封赏和提拔,成为将军,甚至获得封侯五、忠心
  曹操能识人,善用人。他任用典、许为中军宿卫,不仅是看中他们的勇猛,也是看中他们的忠心。而典、许二人也不负所托,对曹操忠心耿耿,多次在极其危急的关头奋勇护主,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典韦“性忠至谨重”,常常白天侍立终日,夜晚则宿于大帐左右,很少回自己的营帐就寝,极为尽忠职守。演义中所描写的“宛城醉酒”一事,属于典韦失职的表现,但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应为罗贯中杜撰的。而“营门死战”一事,则与史书记载一致。张绣先降后反,袭击曹操的军营,曹操轻骑而逃。典韦据营门力战,敌兵不能攻入,便从他门杀进,越聚越多。典韦持长戟左右挥舞,敌兵的矛纷纷折断。手下十余校尉一同死战,伤亡殆尽。典韦身受几十处伤,敌兵一拥而上围攻。典韦双手挟起两个敌兵击杀敌兵,其余的不敢向前。典韦终因伤重不支,瞋目大骂而死。敌众这时才敢上前,割下他的首级传观(12)。舍身救主,威震敌胆,典韦之死极其壮烈,其忠、其勇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击节赞赏之余,不免扼腕长叹。
  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和演义中的莽夫形象大有出入。曹操讨伐袁绍时,徐他等人图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护卫左右而不敢动手。有一天轮到许褚休息,但他回到住所后心有所动,便马上返回侍侯。徐他等人不知,暗藏利器进帐,看见许褚不觉吃了一惊,脸色有变。许褚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马上杀死了徐他一伙(13)。从此曹操更加亲信许褚,“出入同行,不离左右”。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许褚的忠心,而且也体现了许褚心思缜密的另一面。
  征讨马超时,曹军北渡济河,曹操和许褚及亲兵百余人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万余马步军杀至,许褚扶持曹操上船。敌兵来势很急,乱箭如雨,曹军争相渡河,船载太重眼看要沉。许褚果断斩杀攀附船只的士兵,左手举着马鞍遮住曹操。船夫被乱箭射死,许褚就用右手撑船,好不容易才渡过了北岸。当时如果不是许褚,曹操几乎就没命了(14)。
  另一次,曹氏宗族大将曹仁从荆州前来拜见曹操,在殿外见到许褚,便主动招呼他坐下说说话。许褚却没有领情,答道:“大王就要出来了。”说完就返回殿里去了,曹仁心生怨恨。有人埋怨说:“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相招,你为何推辞呢?”许褚答道:“他虽为宗亲重臣,乃是外藩镇守之官。我担任内侍,在公众场合谈话就可以了,何必私下谈?”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他(15)。曹操去世,许褚痛哭到吐血,可见他与曹操的感情之深。
  六、评语
  典韦的酒量和饭量都很大,“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於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演义中,曹操见典韦勇力过人,曾赞道:“此古之恶来也!”(恶来是传说中上古帝王颛顼的后裔,力大无穷)。但此事不见《三国志》记载。至于曹操将许褚比作汉朝开国猛将樊哙,则见于《三国志》中――“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而陈寿对典、许二人的评语则是相同的:“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典韦和许褚勇猛过人,尽忠侍主,临阵争先,功勋赫赫,所以他们及其后人都深得历代魏主的宠信和厚待。曹操听到典韦的死讯后悲伤流泪,派人暗中取回他的尸体,亲临哭之,拜典韦的儿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后来由于思念典韦,又拜典满为司马,收在身边。曹丕继位后,任用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对许褚,曹丕加封他为武卫将军,继续让他统率中军宿卫禁兵,待他十分亲近。曹睿即位后,又进封为牟乡侯,赐邑七百户。许褚去世,谥号“壮侯”,儿子许仪承袭爵位。后来曹睿感念许褚的忠孝,又下诏褒赞,复赐其子孙二人爵关内侯。
  到了魏国后期,随着政归司马氏,曹氏失势。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钟会统兵十余万伐蜀,任命许仪为开路先锋。就因为木桥坏了,陷住钟会的马蹄,钟会就将许仪杀了(16)。三国绝世虎将之子,曹魏心腹功臣之后,死得挺冤枉的。 注:
  (1)、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2)、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
  (3)、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4)、韦…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
  (5)、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矢至如雨,韦不视…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
  (6)、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7)、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8)、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
  (9)、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
  (10)、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11)、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
  (12)、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13)、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
  (14)、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15)、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
  (16)、景元四年秋,伐蜀。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于,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08-30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天下第一武将——吕奉先
我们都知道,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期。或许是由于这个时代的人物水平尤其出色,大家对三国时期的兴趣远远超过中国史上的其他时期。

其实,仔细想想,从汉末到三国,真正拿得出手的人物也不多。之所以大家如此追捧三国,恐怕还是因为有一个英雄人物的存在,使得整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平均水平提上了一个档次,就好像美国的存在使世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一样。

这个人物,不用大家也知道,就是我们的吕布吕奉先。


吕奉先人称“飞将”,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之美誉,连一向支持曹操的陈寿也称他有虓虎之勇。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吕布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将。

能拥有“飞将”之名的,往往都是当代的第一骁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李广,还有隋唐时期的单雄信。单雄信曾经差点将李世民刺于马下,是几乎改变中国历史的男人,若不是尉迟恭自知武力不敌单雄信、无耻地偷袭了单雄信,李世民的小命肯定就不保了。但是,李、单二人,跟吕奉先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因为奉先还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美誉。我们知道,赤兔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宝马,说它是天下最好的千里马也不为过。罗贯中生生地把这匹宝马让给了关羽那样的莽夫,简直不可理喻。赤兔马只属于奉先,也只有奉先配得上这匹马。马中最好的是赤兔,所以稍有逻辑能力的人都能想到,人中最好的自然就是奉先。

人们常说:金吕布,银马超。很多马超的fans就拿这句话作为马超能和奉先相提并论的证据,这是非常可笑的。我们都知道,古时候金和银的汇率,差不多是1:60。也就是说,大约60多个马超才能比得上一个奉先,不过,这也不错了,因为放眼望去,能在任何一个方面达到奉先的1/60的人,都应该算是百年一遇的豪杰了。



我们看问题,必须客观。读历史,要看正史,并且是分析地、批判地看。有人看了两天三国志,就以为自己很懂三国了,这是很好笑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分析字里行间的真正意义。然而,比起那些把三国演义当正史的人来说,他们已经相当不错了。

三国演义迷经常拿什么三英战吕布、六将战吕布来说声,真是令人心寒。我们知道,罗贯中是刘备的fans,一向以抬高刘备系统的人马为己任;偏偏刘备不争气,总被曹操打败,所以罗贯中还得捎带着抬高一下曹操系统的人马。这就有了三英战吕布、六将战吕布,吕布居然一人未杀还逃走了的荒谬场面。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个典型的名声大于实力的人物,连徐晃这样的二流角色、吕蒙这样的念过两年书的文盲都能打败他,实力可见一斑。张飞,居然还亚于关羽,不知道是不是无能程度亚于关羽。刘备,就是个不太成功的黑帮领袖。这样的三个人居然能打跑吕奉先,真不知道老罗是怎么想的。纵使三个人没有一起出场,避免了同时被秒杀,但打了几百个回合都仍能生存也太国际玩笑了。正史上,这三个人见了奉先还不是只有逃跑的份。

至于曹操,更是个半瓶子醋,也就欺负欺负刘备,经常被人打得满地找牙,让部下给自己让马才能逃生的主。这样的货色,手下人是什么水平就可想而知了。所谓6将,其实就是6人的乌合之众,怎么想都是被秒的命。曹操再不济,也不会让手下白白送死。所以能够看出罗贯中的逻辑实在混乱。
奉先为什么会死?这是因为奉先早就看透了人世。
以项羽之勇,尚能天下无敌,而奉先更是玩转世间如探囊取物了。得来的太容易,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奉先早就悟出了世间万物皆尘土的道路。

那么,奉先为什么还要在世间奔波,不归隐山林呢?因为放不下黎明百姓。董仲颖乃当世枭雄,奉先害怕放任他发展下去,天下将无人能敌董卓。奉先不忍心让董卓和自己一样,忍受天下无敌的痛苦,所以挥泪杀死董卓。



西凉人骁勇无双,有奉先1/60的勇猛的马超就是西凉人。而唯有董仲颖,才能镇住西凉人。董仲颖弓马娴熟,在飞驰的马上左右开弓,又有谋略,仅领三千人马就镇住了洛阳。曹操号称军事家,不过是被董仲颖的部将徐荣打得一败涂地;而其他各路诸侯更是不足为惧,唯有孙坚这个愣头青误打误撞地赢了董仲颖几局。

奉先生怕这样的枭雄控制了天下,其他人将再无法撼动董氏的统治。中国将变成万世的独裁体制,几千年后的民主革命也无法爆发,于是只好杀死了董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时,曹操等人才开始猴子称大王。

至于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完全是误传。以奉先的潇洒倜傥,哪个女人不喜欢?但奉先以国事为重,无心顾及儿女私情。所以我们可以了解,这必然是董卓的女性工作人员们的集体单相思行为。董卓因为嫉妒而攻击奉先,但奉先大度地不以为意。最后,为了黎明百姓,奉先才不得已杀了董卓。
从三国志看,奉先只有一次单挑记录,那就是单挑董卓的大将郭汜。正史果然比较合情合理,人还是应该有自知之明的,明知道会死的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但是,世界上总有一些不自量力之徒,会非常无知地去挑战奉先,不过大概只有被秒杀的命运,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报出来就被干掉了。

郭汜不愧是董卓的心腹大将,有勇气挑战奉先,而且还能来得及报出自己的名号。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豪杰太难得了,所以奉先不免惺惺相惜,放了他一条生路,只是一枪把他刺下马了事。


张辽不过是奉先手下的一个碎催,居然也能在奉先仙逝后成为三国的第一名将,我们不得不感叹:奉先的无敌,和当世的无人。

张辽毕竟和奉先一起很久了,再愚笨,也能耳濡目染一些奉先的风采。不过奉先的风采,就是模仿一下,也足以使张辽成为当时的豪杰了,所以才有白狼山斩蹋顿的壮举。至于逍遥津的时候,由于奉先逝世已久,张辽又天资驽钝,所以遗忘了不少奉先的教诲,才会被吕蒙、甘宁这些二流将领所困,杀不了孙权。



唉……奉先的盖世英雄气,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08-17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