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刘备借荆州的真相(2007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前写过一文《刘备借荆州的真相》。最近又有更进一步的思考。本文就有关“借荆州”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借荆州”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

一、史书的相关记载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三国志程普传》记载:“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07-20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07-17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话多了人烦,开始看还可以,后来就不耐烦了,震级把 罗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7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我晕死,什么需要跟贴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07-15 21:02:00 | 只看该作者

申请论坛需要跟贴数,请不要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八、 总结一下

根据刘备的请求、行动和后来双方的应答内容,我们应可以知道:
① 刘备确实是向孙权借用了荆州的五个郡(其中两个不是完整的)的地盘,做为自己发展的基地。
② 刘备在借用时,承诺以后得到新基地后,全部归还所借的地盘。
③ 由于刘备在最重要、最关键的赤壁大战和南郡攻守战中基本没有出力,所以在后面分配地盘时只能请求孙权借给一些供自己立足、发展,比较被动。
当时,刘备自身残余兵力不大,刘备不愿冒险投入决战,而想让周瑜上前抵挡。因此在战后分配利益时,刘备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④虽然鲁肃一开始是计划商谈双方结盟的,但是在刘备于当阳惨败之后,实力大损,结果最后实际上等于是刘备放弃了最后的根据地而投到孙权的保护伞之下,只是还保留着少许独立性。正如周瑜认为的:“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也就是说,如果不借荆州给刘备,刘备就是孙权手里的“池中物”。可见在周瑜等人眼中刘备并不是同盟中的平等盟主的地位,而是投奔过来一个军阀头目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七、 刘备进驻樊口后的身份问题。

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如果刘备是与孙权平起平坐的独立同盟盟主,自然可以自行攻占地盘,并拥有之。但是如果刘备仅仅是孙权的部属,那么其所攻占的地方,就是在孙权的旗帜下去攻占的,自然所有权也归属孙权,而不能归属于部属所有。
实际上,从刘备奔吴开始,刘备就已经失去了与孙权平起平坐的同盟盟主资格,而变成了孙权的名义部属。虽然这个部属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有自己的军队),但是投奔而来的身份已经无法改变了。因为刘备虽然还有一定的军队,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割据军阀势力所必须的地盘。就如同当年刘备带着一些部队从徐州小沛去投奔曹操和从豫州汝南投奔刘表的情况一样。
看看鲁肃是怎么劝说刘备投奔孙权的吧!
——《江表传》: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从这里可以看到,此时的刘备,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打算去投奔偏远的苍梧太守吴巨。注意是“欲往投之”。连一个小小的苍梧太守,刘备都已经是打算去“投之”而不是同盟,自然更没有资格去与孙权这样强大割据军阀谈平等的同盟了。鲁肃呢:
——先夸赞了孙权一番: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再建议刘备投奔过去: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注意其中的用词:自结于东。
——最后来个比较法:而云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吴巨只是个普通人物,位于偏远小郡,都是快要被别人兼并的了,还能去投奔吗?含义是:要投奔,不如投奔占据江东六郡、强大的孙权。
再来看看刘备到东吴后,东吴人物是怎么看待他身份的:
——《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周瑜传》: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周瑜传》: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这里都是《三国志》正史的记载,可见,在东吴方面看来:
① 刘备目前是“屈为人用者”,但是“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② 刘备目前是“池中物”,但是如果借荆州土地给他,则“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③ 刘备目前是孙权广揽的英雄,对刘备采取措施,担心影响后面继续广揽英雄。
其实东吴看刘备的态度,与当年曹操对待刘备是几乎一样的。当时也有曹操部下建议干掉刘备这个心腹大患。而曹操的考虑和孙权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最有力的一个证据,证明在赤壁之战前,刘备(自然会带领其部队)已经奔逃到了吴的地盘。试想,如果刘备依然留在夏口自己的地盘上,就不能出现“奔吴”的记载;而且曹操的谋臣们也没有可能在那里讨论孙权是否会杀刘备,至少刘备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有军队)孙权是难以杀他的。

——《襄阳奢旧记 蔡瑁传》记载: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
这个记载也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刘备的盟军刘琦军的动向。我们都知道,刘琦驻守的夏口是在江北,而孙权的驻军地点当口和刘备奔逃到的落脚点樊口则在江南。因此,这个记载证明,刘琦也率军离开了唯一的根据地夏口,跟随刘备逃奔到了孙权的地盘上——江南某地。
因此,上述两个记载就证明了《江表传》的相关记载,也是对当前某些人认为《江表传》是孤证、是专美之词不可信的有力反驳。
——《江表传》:“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江表传》: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这两处记载,都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备奔吴后的落脚点在樊口一带,并在这里等待孙权主力开来救援自己。

因此,铁的事实证明:刘备和刘琦已经主动放弃了最后的根据地——江夏的夏口,奔逃到了孙权的控制区内寻求保护。故此,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和刘琦实际上已经成为没有任何根据地而率军投奔孙权的军阀首领。这其实才是很多拥刘者不愿承认刘备奔吴,进驻樊口这个事实的关键!
当然,有很多学者,举例出很多记载,证明刘备确实在夏口驻扎过。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时间的前后问题,没有从事情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因而出现了错误的推论:
刘备确实在赤壁战前到达夏口,并驻扎了一段时间。这个没有人反对。但是在夏口驻扎过是否就表明他们一直驻扎在那里呢?从上面列举的四个证据看,不是这样的。事实是,刘备驻扎在夏口一段时间后在最后关头离开了夏口。这与《三国志》很多记载刘备在夏口驻扎过的证据一点也不矛盾。
刘备从赤壁之战后,主要在南郡和公安驻扎。因此,江夏实际上是周瑜在战前就已经占领的,战后孙权很自然就自己任命了太守加以管理。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孙权用南郡换江夏郡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六、 江夏郡在赤壁之战前后的局势

有朋友认为,是刘备用江夏郡与孙权交换的南郡。其实不然。
在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荆州的地盘基本上都跟随投降了。只有江夏郡的中间小部分还在刘琦和刘备手里。根据如下:

——当年初,孙权攻占夏口,消灭黄祖兵团,后来虽然放弃了夏口,但是一直控制着江夏郡的长江南岸地区。因此,即使赤壁之战前,刘琦控制的江夏也只有北半部分。表现有:
①任命胡综为鄂长,——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胡综传》)
②派遣黄祖旧将甘宁带兵驻扎于当口,也就是夏口的长江对岸。(位于今湖北武汉一带《三国志辞词典》)

——而江夏郡的北部地区,也早已归属曹操,不属于刘琦管辖。证据有:
①曹操收降荆州击溃刘备之后,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负责江夏江北各地。
②曹操早在发动荆州战役前,就已经派遣张辽拿下了江夏郡若干地盘(自然是北部),《张辽传》:“以辽为荡寇将军。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因此,刘琦所控制的江夏郡实际范围不大,甚至只有夏口周围地区。就是这仅有的一小块根据地,其实刘备也没有掌握,因为在赤壁战前,刘备为了表示投奔孙权、促使孙权出兵和躲避曹军的锋芒,已经主动放弃了夏口,而逃奔到了孙权的控制区——樊口。因此,孙权在打跑曹仁之后,就任命程普领江夏太守了。此时刘备还没有借到荆州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很多历史证据能够证明,虽然目前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不认同这一点。

——《三国志程昱传》: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07-15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① 如果刘备真拥有三郡,自然会委任自己的太守以及其他官员,他们自然应负责征调三郡赋税以及其他物资。何需军师中郎将去负责?军师中郎将有征调赋税的职责吗?
② 如果刘备真拥有三郡,那么不仅是赋税,其他物资,还有兵员、人才等均要调,怎么能单单只调赋税?
③ 我们已经考证:至少桂阳郡此时是孙权派的太守:全柔。而长沙也是由孙权方面说了算的(可进军队和随意分割)。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诸葛亮怎么能跑过去调赋税?

因此,这个《诸葛亮传》的记载,并不能证明刘备确实拥有三郡,而只证明刘备有权调三郡赋税。那么什么情况下,刘备不拥有三郡,却能调其赋税呢?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刘备没有自己地盘,上万军队要养活,怎么办?孙权批准,刘备可以调用这三郡的赋税,以充军实,但是其他物资和兵员等依然不许刘备染指。
那么刘备为何派诸葛亮去调赋税?因为刘备亲信中,只有诸葛亮与东吴方面相对熟悉,还有兄弟在东吴当官,比较好与对方的地方官员协调征调赋税事宜。

以上证明,刘备虽然攻占四郡,但是确实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归于孙权,孙权可以委任太守和派驻军队以及进行分割等处置。刘备何时才真正拥有四郡?当周瑜死后,在鲁肃的大力支持下,刘备的请求终于得到了孙权的同意,但这是有条件的:

①孙权保留江夏郡(除曹操占领的部分),因为这是屏蔽江东上游的关键;
②孙权保留从长沙郡中分出一块,主要是郡北部长江沿岸地区,以便于控制长江和保护江夏郡的前沿阵地;
②在刘备从敌人手里夺取了新根据地之后,归还孙权。(当时主要是打算从曹操手里夺取,益州是孙权也打算夺取的。但是借出荆州后,孙权已经对夺取益州不抱多大希望了)

因此,刘备借到的地盘包括:南郡的大部分(少部分在曹操手里)、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的南方大部分。后来刘备又分南郡西部为宜都郡。

⑤ 刘备当时的实际兵力有多少?由于刘备在当阳被曹操精锐骑兵追击而溃败,陆军基本损失殆尽,而关羽的水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呢?唯一的记载是诸葛亮对孙权的谈话。
当时孙权非常怀疑刘备的残余实力,问诸葛亮: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诸葛亮传》)诸葛亮为了打消孙权的疑虑,答复道:“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向孙权吹嘘刘备兵力时,关羽水军加上打散逃回的士兵有万人。而实际兵力估计会少于此数。而鲁肃因为亲自跟随刘备从当阳撤退到夏口,很清楚地知道:“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吴书》)——也就是说,刘备从当阳带回的陆军只有不到一校的人马,汉代一校是不到800人。而从关羽只有数百艘各类大小船只看,其兵力大致在2000人。
⑥另有两个记载此时期刘备部队兵力的数据:
——《吴录》: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
——《江表传》:“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
可见,刘备最亲信的两员统兵大将,不过每人带兵壹千而已。刘备总兵力能有多少呢?
再看诸葛亮的原话——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诸葛亮传》)。要知道,如果刘备加刘琦有两万兵,面对曹操的进攻,就只能说是事情危急了,要求求救于孙权。而周瑜不过带三万人(可能还不满三万),却信心十足地要击败曹操,两相比较,很可能孙刘双方在江夏实际兵力的差距不止壹万。因此刘备军估计只有数千人而已,而刘琦军是不会完全听命于兵力如此少的刘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