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蜀国一代名将,一生为蜀汉南征北战,浴血疆场,实为蜀汉中后期的栋梁之臣.而因其孤傲不群的性格,却遭小人陷害,被诬谋反而遇害.一位冲锋陷阵,久历沙场的勇将,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箭雨之中,却死在了自己人的迫害阴谋之下,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而自《三国演义》写成,后人每提到魏延必以"反贼"称之,可怜一位赤胆忠心之人,竟遭此千古之奇冤!今以三哭文长,寥祭在天之英灵! 一哭文长,赤诚一意报先主,却因"反骨"被人欺《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一回描写了魏延的第一次出场:"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当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蔡瑁,张允等更是以屈膝卖国为荣,荆州辖下各郡均是一片谗佞阿谀之声.而此时,刘备遭遇了一生之中最艰难的时刻,弃新野,走樊城,带着十几万百姓东逃西窜,身后还有曹操最精锐的铁骑追杀,如丧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跑得连自己的妻儿都丢了.其时,孰强孰弱不言而遇. 然而,只有魏延挺身而出!浩气凛然,怒斥卖国贼!魏延的初次亮相写得精彩生动,同时突出了他扶弱锄强,济人危难的性格.书中郁闷的气氛也为之一振,这一段描写与后面当阳之战张飞一声大喝:"身是张益德,可来共决死!"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当人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忠义慷慨的武将形象,而《演义》最初给魏延的定位也应该是这样的,从另一个方面也能说明这一点:魏延和关羽一样都是面如重枣----红脸,在中国戏曲艺术表现中,红脸象征忠义,正直和勇敢,遍观《三国演义》,再也没有人被写成"面如重枣"了,可见,作者的本来有意把魏延和关羽写成同一类型的人,在正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本文中将会加以说明. 接下来是魏延的第二次亮相,刘备派关羽攻长沙,关羽和黄忠大战,而长沙太守韩玄硬说黄忠与关羽串通,遂不听劝柬要杀黄忠,这时,又是魏延!"刚推到门外,恰欲举刀,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这一次,魏延不但救了后来"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也救了全长沙的百姓.然后"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云长大喜,遂入城."魏延的忠义形象再一次得到了肯定.那么,看到这里,按照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结局应该是:"刘备对魏延大加赞赏,并委以重任,最后皆大欢喜." 但是,突然发生了一件大家异想不到的事:"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这不但让刘备大吃一惊,连我们也目瞪口呆!于是,刘备问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想问的问题:"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刘备得到的回答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句话乍一看来似乎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但只要稍稍想一下,就明白这纯属一派胡言! 我们先看前半句"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我们遍观全书,其中"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的事不胜枚举.不说远的,就单说这一回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一开头,说张飞奉命攻打武陵,武陵太守金旋出城迎战张飞,打不过,金旋想逃回城中,这时,金旋的从事巩志关闭了城门,还乱箭射下,巩志还亲手射杀了金旋"言未毕,一箭射中金旋面门,坠于马下,军士割头献张飞."这算是典型的"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了吧?而且,巩志所使用的手段也是有点上不了台面(说白了就是有点卑鄙),由此推想,巩志的人品必定远不及魏延.那么,巩志得到的待遇是什么呢?"巩志出城纳降,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往桂阳见玄德.玄德大喜,遂令巩志代金旋之职."做了武陵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