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百名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03-31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百名将(年代顺序)  
 春秋时代(四名)  


  一、孙武  

  二、伍子胥(名员)  

  三、范蠡  

  四、赵襄子(名无恤)  

战国时代(八名)  


  五、吴起  

  六、孙膑  

  七、乐毅  

  八、田单  

  九、廉颇  

  十、赵奢  

  十一、信陵君(姓名为魏无忌)  

  十二、李牧  


秦时代(三名)  

  十三、白起  

  十四、王翦  

  十五、蒙恬  


楚汉争霸时代(三名)  


  十六、项羽  

  十七、张良  

  十八、韩信  


前汉时代(七名)  


  十九、周亚夫(父为周勃)  

  二十、李广  

  二十一、卫青  

  二十二、霍去病  

  二十三、赵充国  

  二十四、郑吉  

  二十五、陈汤  


后汉时代(八名)  


  二十六、邓禹  

  二十七、冯异  

  二十八、岑彭  

  二十九、马援  

  三十、班超  

  三十一、潘凤  

    三十二、曹操  

  三十三、关羽  

  三十四、周瑜  


三国时代(三名)  


  三十五、司马懿  

  三十六、陆逊  

  三十七、邓艾  


东西两晋时代(五名)  


  三十八、杜预  

  三十九、王浚  

  四十、陶侃  

  四十一、祖逖  

  四十二、谢玄  


南北朝时代(六名)  


  四十三、檀道济  

  四十四、韦睿  

  四十五、杨大眼  

  四十六、斛律光  

  四十七、兰陵王(姓名为高长恭)  

  四十八、萧摩诃  


隋时代(三名)  


  四十九、韩擒虎  

  五十、刘方  

  五十一、张须陀  


唐时代(十二名)  


  五十二、李靖  

  五十三、李勋  

  五十四、秦叔宝(名琼)  

  五十五、尉迟敬德(名恭)  

  五十六、苏定方(名烈)  

  五十七、薛仁贵(名礼)  

  五十八、王玄策  

  五十九、裴行俭  

  六十、高仙芝  

  六十一、郭子仪  

  六十二、李朔(父为李晟)  

  六十三、李克用  


五代十国时代(二名)  


  六十四、王彦章  

  六十五、周德威  


宋、辽、金时代(十三名)  


  六十六、曹彬  

  六十七、杨业(小说中称为杨继业)  

  六十八、耶律休哥  

  六十九、穆桂英(女性)  

  七十、狄青  

  七十一、宗泽  

  七十二、岳飞  

  七十三、韩世忠(妻为梁红玉)  

  七十四、宗弼(女真名为兀术)  

  七十五、虞允文  

  七十六、孟珙  

  七十七、完颜陈和尚(名彝)  

  七十八、张世杰  


元时代(三名)  


  七十九、伯颜(八怜氏族)  

  八十、郭侃  

  八十一、扩廓帖木儿  


明时代(十名)  


  八十二、徐达  

  八十三、常遇春  

  八十四、姚广孝(法名为道衍)  

  八十五、郑和  

  八十六、于谦  

  八十七、王守仁(号阳明)  

  八十八、戚继光  

  八十九、袁崇焕  

  九十、秦良玉(女性)  

  九十一、郑成功  


清时代(九名)  


  九十二、多尔衮  

  九十三、明亮  

  九十四、杨周春  

  九十五、李长庾  

  九十六、关天培  

  九十七、僧格林沁  

  九十八、李秀成(太平天国)  

  九十九、石达开(太平天国)  

  一百、刘永福 
5

回答者: 小桔灯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04-14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04-01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大家看到明代的荒唐皇帝很多.

但是细究起来,明代的荒唐皇帝真正毁国背主的还真不如其他朝代.

首先,人家皇权是要嫡传,这也不是明朝才定的事,都几千年了,这要求也不算过分.这情况,几百年下来,你不能要求人家皇帝家每生一个儿子就都得有唐宗宋祖的水平吧.

然后,三权分立(皇,文,宦)导致了谁弱点就要受气,谁也不敢说一定制了谁,碰上个小皇帝弱一点,被张居正那样的政坛老神仙,玩弄于股掌间也不算啥丢人事,而且作为皇帝,就算这两年被人玩了,等我长大了总能找机会秋后算你的老账,所以明代的权臣宰相大宦官基本没有被皇帝杀全家刨祖坟的算少数.

而且,明皇帝再表面荒唐,管理哲学还是都学的很到位的,弄个宰相和宦官互相掐,貌似自己躲在后宫挺受气,还被人骂淫荡,窝囊,耳目不明,但是现在细看看明代哪一届皇帝任期内的皇权真正受到威胁了?没有吧,就像现在的一把手,弄俩副手又干活,又掐架,他在那里轻松着呢,既然轻松,还不让人家做做木工活,炮俩小妞或者奶妈的?

还有后人说的魏忠贤弄的东厂,其实魏忠贤的阉党要真是那么牛逼,估计早登基当没jj的皇帝了,明代的东西二厂始终在皇帝的牢牢掌控中!军权,特务机构绝对没有外落.

而且,魏忠贤的阉党也并没有权倾朝野,他到死也可能算是在对阵文官集团的博弈中偶尔滴略占上风,如果连他的死路一起算在他政治生涯内,充其量也就是跟文官集团打了个旗鼓相当,最后的结局还是一个京城天桥小混混不慎混大了,切了jj,闹了10年,然后被人抄家分尸,骂上几千年.魏忠贤在位10余年,60多(政坛正当年的年龄)就被赶下台,任期内没有斗倒过一位在职宰相,死后还被人踏了n多没洗过的大臭脚,要给他定位过高,真是太小瞧明代的各位政坛老流氓了.

后人的咒骂,哀叹,更多的是来自东林党人(一个在野控制在朝的文人集团,势力强大到反正我是读不懂他们的历史)的歪曲,东林党人不歪曲就没法显示自己的清明,清高,正义,正直,还受迫害.....他们就像现在的媒体.....

明末:皇帝-----董事长,宰相------CEO,宦官-----监事+CFO,东林党人----媒体(尤其类似于网络文人媒体),努尔哈赤的后金----塔利班和东突,倭寇------还是今天的倭寇(今天多了个越南),李自成(暂不类比.......),张献忠(世界级的杀人BT狂,绝对有医学研究价值,会被海牙国际法院以毁灭人类罪判决100次,希特勒跟张献忠比连拎包的第三秘书都不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 12:29:2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04-01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也不算是妖魔化,明代的问题也不少,官场腐败,XX黑暗,特务制度等等都是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

不过造成那些问题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创立(皇权,文官-主要是宰相,宦官)算下来应该领先西方几百年了,当时宰相的权利是很大的,所以明代出了很多貌似敢抗争皇权的文人骚客(其实沽名钓誉者居多,很多是打着抗上的旗子炒作自己当历史名人的,貌似现在的炒作在当时的政坛版).

但是明代的成就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

文化,经济的发展可以媲美唐,宋,军事力量的强大和成就媲美汉唐.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更是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明代的军事水准不像之前的历朝:中后期国富兵弱,任人宰割(宋朝就是国富民富兵弱的典型),明代的军队直到灭亡都敢说在当时放眼全球基本谁也不怕,甚至是当时还在蛮荒的欧洲的崇拜楷模.

如果说灭亡是必然,也是赶上的机缘巧合,

一是宦官制度和常年XX黑暗造成的内因,无药可救,

二是军事上三面(或者说多面)作战,耗尽了大明的生命

三是我们三国策最常见的随机---集中爆发的超大规模天灾.

这种事搁到哪一个国家,任何一届政府(哪怕富强如当今美国)恐怕都解决不了,更何况已经风烛残年的大明.

如果单单是努尔哈赤的后金,估计再给他100年,到了康熙也未必打的进山海关.可是当时是大明的后院起火,不说由来已久的东南倭寇,就是西南缅甸,越南频繁寻求大明清理家政,四川某女神仙来例假,然后是各种超级天灾造成的历史最大流民群的产生---然后导致的民军(其实就是大队无业盲流聚集)蜂起,让大明主力四处扑火,充当消防队员,同时国库已经无法应付这么多面的庞大开支.

后果就是崇祯的饮鸩止渴,增加赋税(其实大明在之前相当的富足,赋税水平超低,老百姓还是很安康的,跟大宋的老百姓有的比),连年的超级天灾和多面用兵导致崇祯加税,引爆了关内乱套,就这,中央军的主力还是在关内动辄2000破10万民军的打了n多仗,在陕西,在河南,在四川,都是几千中央军就把几万十几万的民军打的找不到北,打的闯王要跳江,打的张献忠来回投降玩无间道.可惜崇祯不是千手观音,而且几百年来形成的文官体系实在都是要名不要命,干架不干活的主,顾的了关内顾不了关外,为了解决关内把辽东铁骑(其实主力就不到5000人,但是超级牛逼,逮谁灭谁)调进来干活,结果就被皇太极内外夹攻,拿下辽东,再回头救辽东,干脆被李闯的盲流大军直接端了老窝,就算是被人端了老窝,其实如果李闯不拿流氓手段对付吴三桂,多尔衮也只有在关外搂着孝庄干瞪眼的份.

大明死的很窝囊,大明死的很强悍.大明的死让我们有了直接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机会,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04-01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是被清朝及后世的人妖魔化了,其实明代名将如云,开国的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傅友德、邓愈等,永乐时的徐继祖(徐达之子)、朱能、铁弦、郑和等,抗倭时期的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土木堡之变后的于谦,平定叛乱的王阳明,抗日援朝的李如松、邓子龙,抗清时的袁祟焕、孙承宗等。明代的军队是相当强大的,猛将也不亚于人材辈出的大唐。否定和妖魔化明朝的人,就是那些想否定中华文明的汉奸。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04-01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朝名将。 孙承宗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在边境教书时,“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万历三十二年( 1604),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当时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上任后,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1)“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这是说当时军队训练差,后勤供应混乱。(2)“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3)“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因此,他主张“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此外,还要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对此,明前线军事将领意见不一。辽西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

所谓“抚虏”,即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所谓“堵隘”,即在山海关外再修一座关城。很明显,这是置辽西走廊这一缓冲地带于不顾,消极防御的方针。天启二年(1622),王在晋确定在八里铺筑城,并上报朝廷。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首辅叶向高,申诉己意。由于情况不明,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在阅察八里铺新城时,孙承宗曾与王在晋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新城成,即移旧城四万人以守乎”?孙承宗问。王在晋回答说:“否,当更设兵。”孙承宗又问:“如此,则八里内守兵八万矣。一片石西北不当设兵乎?且筑关在八里内,新城背即旧城趾,旧城之品坑地雷为敌人设,抑为新兵设乎?新城可守,安用旧城?如不可守,则四万新兵倒戈旧城下,将开关延入乎,抑闭关以委敌乎?”答:“关外有三道关可入也。”问:“若此,则敌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关?”答:“将建三寨于山,以待溃卒。”孙承宗责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是教之溃也。且溃兵可入,敌亦可尾之入。今不为恢复计,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有宁宇乎?”严厉批评了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在晋无以难”,但仍固执己见。

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孙承宗召集将吏讨论如何防守。监军阎鸣泰主守觉华岛(辽宁兴城东三十里海中,今称菊花岛),袁崇焕主守宁远卫(今辽宁兴城),王在晋则主守中前所(今辽宁绥中县前所)。监司邢慎言、张应吾等附和王在晋的意见。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部,“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喉,能确保二百里外的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的决计守宁远,颇具战略眼光。

孙承宗回到北京,即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部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自此,八里铺筑城之议遂息。

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采取并贯彻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布置成一道坚固的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

首先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是时,关上兵名七万,顾无纪律,冒饷多。承宗大阅,汰逃将数百人,遣还河南、真定疲兵万余。”“乃定兵制,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十五营为三部,而将帅以营部为署。兵不离将,将不离帅,教肄分而稽核便。”经过整顿,使“兵将一清”,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在关门防务上,“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陆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经五个月的惨淡经营,稳定了关门局势,并为恢复辽西失地,强固了根基。

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天启三年(1623)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又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调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并备前屯,充当其后盾。在袁崇焕的精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

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四年来,孙承宗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不但扭转了原先的那种颓败之势,且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好。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但熹宗没予理会。

天启五年(1625)八月,柳河之败,导致了孙承宗的去职。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漒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机小题大作,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

孙承宗辞职以后,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高第为一文人,既不懂军事,也没打过仗。他一到任上,即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宁锦防线。关外驻防将士除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外,其他诸城均撤一空。因而使孙承宗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明朝在山海关及其关外的军事形势顷刻陷入一场新的危机。只是由于以袁崇焕为首的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才使明军在天启六年正月、天启七年五月相继取得 “宁锦大捷”,奇迹般地挡住了后金的凶猛进攻,从而不仅使宁锦防线经受住战争的考验,且使明朝避免了由于高第的错误军事决策而导致的军事大溃败。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且行反间计,使崇祯帝囚系并最终杀害了袁崇焕。此事所谓“己巳虏变”。一时,明廷乱作一团。而袁崇焕的下狱,又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此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孙承宗首先晓以大义,安定了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 “遵永大捷”</a>,并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

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八月六日,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大凌河城墙刚刚修完,雉堞仅修完一半,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承宗闻,驰赴锦州,遣吴襄、宗伟往救”。但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大凌河已被围三月,守军粮尽援绝,祖大寿假降奔还锦州,“城复被毁”。大凌河失守,引起了明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延臣追咎筑城非策,文章论禾嘉及承宗”。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后金(清)兵深入内地。十一月九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被俘,因拒不投降,被活活勒死。死后谥号文正。著作有《高阳集》。

孙承宗遗留的军事著作有《车营扣答合编》。这是他在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时,筹划反攻辽东与其属下讨论军事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所谓“用火”即是发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04-01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而且,仔细读读明史,对袁崇焕的评价,到清代,从汉人文官到满清武将都对之不屑,对袁来说,做个好的副手当之无愧,为帅了,所以丢了自己脑袋丢了大明江山!

明末,真正的帅,是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帝师,同时也是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

从明朝遗老,到满清王公,对孙承宗的评价最能体现他的价值:没有孙承宗,纵然大明的辽东铁骑再多10倍,明王朝也会早灭亡50年!

后人对孙承宗的评价:民族英雄,明末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经略辽东,大学士,督师,兵部尚书.........

没有孙承宗,袁崇焕拿鸟守辽东?没有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早就被努尔哈赤打成筛子了.

明末诸名将,除了洪承畴跟孙承宗瓜葛不多,其他或多或少背后都有孙承宗的影子.

什么是帅,这才是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04-01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皇帝,成祖最大的成就除了谋得皇位,就是他的赫赫武功!

中国历史上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除了大秦帝国的昙花一现,就数明王朝历经300年到亡国时候都保持一流作战水准的大明铁骑了,这跟成祖当年亲自带队南征北战,涤荡大漠有很大关系,历数秦以后,除了蒙古帝国的初期,没有哪个王朝如明王朝般强大和彪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04-01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难道明成祖不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04-01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张良、范蠡如果算名将的话,那么司马穰且、姜太公、箫和、管仲、吕不韦、李斯、诸葛亮、刘伯温不算吗?另外还少了不少的名将:尉缭子、司马错、陈庆之、刘寄奴、侯君集、蓝玉、冉文、施琅、曾国藩、左宗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 9:07:2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