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1日的一场暴雨,湿了国人的心。偌大的北京城,处处有海景,地铁现瀑布,人人成北漂……有10人不幸殒命,一个男子溺死于越野车里,一个派出所所长在救助中以身殉职……不就是一场雨吗,何止于如此?虽然气象部门有确凿的数据证实,这是京城61年来最大的暴雨。但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让人疑惑。年年都说“百年不遇”,真让人不知该信哪一年。更多的人想到自己的城市,也曾一夜成海景。于是,有人晒出了伦敦150年前修的下水道,那是宽敞得可以跑车的隧道。如果北京也有这样的下水道,能涝成这样吗? 于是,说到城市建设。虽然有那么多的城市,都在自诩是“国际大都市”,但到底“大”在哪儿?楼有多高,路有多宽,灯有多亮,街有多整洁,绿化有多美……能拿出来比的,为什么全是这地面能看到的东西?雨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比比下水道,如何?我们的城市,几乎所有的下水道,都是一根圆管子;甚至于填掉原来泄洪的溪沟,替代的也是一根圆管子。有下水道吗?有。管用吗?事实证明,根本不管用。一年一涝,甚至于一年几涝,百姓还能信这“百年不遇”吗?只怕缺乏的还真是智慧与良心。 我不愿相信,城市的决策者、规划者和建设者,他们对城市建设会缺乏“智慧和良心”。但是,放眼世界,一场暴雨就那淹成这样的首都,恐怕是不多的;那么多城市可以看“海景”的盛世,也是不多的。年年出国的考察团如过江之鲫,不信就没人考察过人家的下水道?为何就没人借用这“他山之石”,哪怕修出一条类似他们能抵御“百年不遇”之涝的下水道?我们缺的到底是智慧还是良心,真让人疑惑了。 无情的事实是:只重地面,不重地下;只重城建,不重市政;只重眼下,不重长远。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这很可能跟我们政绩认定、官员升迁的机制有关。三五年的任期,难免只图城市形象的表面壮观。若要投下巨资,为一个城市兴建百年不落后的下水道,这无论是从资金的集聚、工程的实施,还是业绩的体现来看,恐怕都是不划算的。因此,确定兴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不少,但能够既重面子,也重里子,愿意把钱投在看不见的地下,能建出抵御百十年一遇洪涝的排水管道来,这样的城市,几乎没有。如此普遍的问题,只能是体制性的问题。 没想到一场暴雨,让北京变得那么脆弱。若不能彻底解决背后的那一堆问题,所有的城市都只会一样脆弱。
使用道具 举报
下雨淹死人这事,在我们济南2007年7月18日也发生了。。。。。。而且是很多很多很多的人。。。
前晚的北京暴雨提示:1、北京所有地铁站已统一站名:积水潭;2、有车族们终于理解政府要求私家车交纳“车船税”的良苦用心;3、“南水北调”工程已见成效;4、“北漂一族”终于有了正确的注解;5、汪洋同志要进京就职!
“北京气象局称短信预警难”。唉..........
那是楼主抄来转发的,他比我妹妹差多了,我妹妹抄的时候会改几个字变成自己的,他就是原文早搬。他还注明是摘抄,远不如我妹妹啊。
避雷针同学,北京打雷了,我想起了你!
一个被揭露的没了脸皮的小小同学,难得你这样盯着电脑寻找,可惜,我妹妹迷恋你,但我却不屑理睬你,你还是和揭露你的避雷针同学捆绑去吧,原谅我不能理睬你这样低贱的东西,你引用了我的帖,我就脏一下手,做一下卫生,后面的,你就只能自己解决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