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品三国”色狼版之洛神赋史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9-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植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被封为鄄城王(山东濮县),翌年作洛神(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赋,实名感鄄。好事者改鄄为甄,牵连附会出叔嫂恋事。

  主角曹植
  (一)魏王时期  
  曹操的妻妾众多,有十三位替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正室刘夫人所生的嫡长子曹昂死于张绣降叛之乱。最爱环夫人所生的聪明子曹冲(以船载象,以水痕刻度测知象重)不幸早夭。诸子谏父节哀,曹操竟说:「此我之不幸,即汝曹之幸也。」武宣卞皇后所生四子(丕、植、彰、熊)中,曹丕、曹植很早就展开了储君争逐。
  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一九二年),字子建,十岁能文,诸子中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二一一年),植二十岁,被封平原侯,十九年封临菑侯。文名大盛,又有聪明才子为辅:如杨修(〈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解为绝妙好辞使曹操也自愧不如)、丁仪(曹操许为「好士」欲以爱女妻之,因仪目眇短视未果)、丁廙(仪之弟,博学洽闻)。他们为曹植争取储位;沙盘推演替曹植预拟父子之间的对答。而曹丕方面则有朝歌令(首都特别市市长)吴质为佐,常常藏身簏中入府密议。兄弟之争,早年曹植稍占上风,曹操征孙权,命植留守邺都。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爵魏王,犹豫不决的立储终于定案,担心蹈袁始废长立幼(长子袁谭幼子袁尚)招祸的覆辙,决定立曹丕为世子。二十二年增加曹植封邑为万户,应该是一种补偿。其后发生「私开司马门」之事:《魏武故事》载:「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者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子及门不得出而还,植至,杨(修)戒之曰:『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而〈本传〉中记:「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儿子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临菑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不可恒使吾谁为心腹也。」看来这二段应是一件事的二种解说:一是「受命出门」;另一是「私开司马门」。如果是受命;那是曹操考验两子处事决断的魄力,子建所为理当嘉许才对。何以竟有「太祖大怒」的大谬不然?笔者的忖度有二:一是曹操秉性多疑,惟恐变生肘腋,儿辈夺权;另一是世子丕的名份已定,故意设计有罪来压制子建。
  曹操多疑反复的性行,在其后又曾给予子建表现的机会: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曹仁,操以植为南中郎将率师往救。这一次是曹丕亲自出面破坏,假惺惺地设宴送行,灌醉了子建,使他不能成行。曹操不察,自此对子建绝望,开始来剪除他的羽翼:杀杨修(战阵之中,鸡肋口令泄密,聪明人被聪明误),杀他的岳丈崔琰(美男子,捉刀人故事),杀他的妻子崔氏(竟只是「服饰逾制」的小事)。

  (二)、文帝时期
  建安二十五年(二二○年),植年二十九,魏王薨,曹丕继位,冬十一月迫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开始来迫害弟辈。诛杀丁仪、丁廙,在朝弟辈被逐回封地。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皇帝派来监视诸侯的特务)灌均奏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贬安乡侯,改鄄城侯。翌年曹彰等十一人晋封为王,曹植晋鄄城王。黄初四年,徙封雍立王(河南杞县) 夏五月与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同是皇帝的同胞弟弟) 奉诏入京。勇猛善战,被父王称为「黄须儿」的曹彰被兄王毒死(与帝围棋食枣中毒,生母卞太后索水救,帝预令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曹植饱受迫害,奉帝命作「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传说在前还有「百步诗」(两牛相斗,一牛败坠井死,诗中不得有牛字):「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亡土头,峰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三)、明帝时期
  黄初六年,帝过雍丘,增赐采邑五百户。次年五月文帝薨,明帝(曹叡,甄后之子)即位 ,改元太和(二二七年),徙封植为浚仪(开封西北)王、次年又命复返雍丘。蜀汉诸葛亮兵出祁山,植上表请求自试。明帝因京谣(谣传帝崩、群臣将迎立雍丘王)而不应。太和三年再徙封东阿(山东兖州 )王。次年卞太后薨。太和五年,植上表乞求存问亲戚,又上疏陈审举之义(摧残宗枝、亏损国本),效应甚小。太和五年奉诏入朝。六年改封植为陈王(河南淮阳)、邑三千五百户。十一月病逝,生年四十一岁,谥「思」,故称陈思王。

  (四)文学成就
  三国时代,吴国没有文学表现;蜀汉也只有一位,那就是诸葛亮的政治论文(前、后出师表);文学菁华集中魏国,人才有三祖、陈王、七子。三祖之中,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四言诗的广陵绝响,晋人钟嵘《诗品》称他:「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很对,但把他列为「下品」,殊失公允。真正培植建安文风的是曹丕,他的成就,七言诗不如文学批评(〈典论论文〉等)。三祖之末的曹叡,亦能诗。七子之中:刘桢(诗才第一)、王粲(赋第一、快手宿构,记忆特强 )、陈琳(军事文书,袁曹之战为袁绍作檄痛骂曹操,操不以为忤,反而佩服),阮(也是军事文书高手,马上草檄,无需更动一字)、孔融(圣人后代,名望高,但幽默过份,理不胜辞)、徐干(有逸气)、应玚(和而不壮)。
  建安文学鼎盛时期,冠军人物公认应属「陈王」,他是五言诗的魁首,文风首开六朝华美文学之始。时人称为「绣虎」(另以王粲为「潜蛙」,邓艾为「伏鸾」,陆云为「隐鹄」),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上品,评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谢灵运更赞他是:「天下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美女甄后

  (一)、生平
  她出生于后汉灵帝光和五年(一八二年),比曹丕长五岁,较曹植长十岁。她是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之后。父甄逸,官上蔡令。《魏书》注列举甄逸的三男五女,都有名字,惟独没有她的名字,称她为「甄宓」,那是后人妄加的,有可能是由洛神伏(宓)牺氏牵连而来。〈本传〉注称她:「每寝寐,家中髣?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小姑居处时即已有识见,如〈本传〉记:「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余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贤德的美女嫁给袁绍的次子袁熙。袁曹之战,冀州城破,美丽的女俘竟被曹丕所纳。《魏略》记:「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娶。」
  曾受武宣皇后(她的婆母卞后)称赞「此真孝妇也」,她替曹丕生下一子一女(明帝曹叡、东乡公主)。 但在曹丕纂汉即位之后,情况改变,本传称:「践阼之后,山阳公(汉献帝)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二二一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推算她的生平是三十九岁。

  相关事迹
  一代红妆,盛年冤死,与她有关的人与事,史传所列,亦复不少,今列于后:
  《魏氏春秋》记:「袁绍之败也,融(孔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以融学博,谓书传所记。后见,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就如你将甄氏收纳为子媳一样。)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孔融的文风幽默,影响到不能慎言,是为招祸之源。曹公虽然大度,但对如此刻薄的嘲讽也难忍受。
  《魏书》刘桢传《典略》注记:「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胆大浪漫的诗人刘桢,居然盯着尊贵的世子夫人看,活该要被罚劳动服务。由此可知,那甄氏之美确是不凡。
  《魏书·方技传》记周宣为文帝解梦:「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赐死),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笔者忖度,宫廷斗争险恶;此时一定有爪牙急足传讯,当权的郭后提前动手,命人以米糠塞口,使甄后窒息而死。而奇人周宣的解梦先兆也确是神奇。传中又记:「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最有名的是周宣的「刍狗三占」。传记有:
  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从又问宣曰:「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宣戒慎之。」顷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宜曰:「君家失火,当善护之。」俄遂火起。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余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

  后人的臆测误导
  
  (一)曹植洛神赋自序「黄初四年,余朝京师,返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曹植所引故事本属男女浪漫恋爱情事,容易引发后人的猜测联想。
  (二)李善的文选注引记李善,唐江都人,生年不可考,卒于武后载初元年(六八九年),约六十岁,上推生年当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年)左右。其人「淹贯古今,不能属辞」(博学,但不善写作),时人号为「书簏」(只是装书的容器)。为《昭明文选》作注,在洛神赋注中加入了没有根据的资料(或是由曹植自序引发的假想):「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 …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 …乃以枕赉植……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荐枕」典喻男女合体关系)……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李善的注引并未列具出处依据,笔者以为这只是他的臆测。理由是:原作名称是「感鄄」(作者的封地)而非「感甄」,鄄甄不同,和甄后扯不上关系。作者曹植不可能爱上大他十岁的嫂嫂。皇帝哥哥也不可能将亡妻所用的枕头送给弟弟。更可信的是:明帝既是甄后之子,按照一般子女讳言母亲艳事的常情,果若感鄄赋之作是在影射甄后,身为儿子,大权在握的皇帝岂能容忍?
  (三)李商隐诗作的误传有李善的臆测注引在前,影响到晚唐李商隐诗作的误传:「贾氏窥帘韩椽少(晋代美男子韩寿,在司空贾充手下任椽,贾充之女贾午窥帘悦之),宓妃留枕魏王才。」这位大诗人还有他更荒谬的诗作:「君王(曹植)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指称曹植因洛神之作而不得立为世子、天子。但若考查史事,决定立嗣的是曹操,而洛神赋作于魏文帝黄初四年(二二三年),距离魏王曹操崩逝的建安二十五年(二二○年),已是三年之后,死去的魏王哪能预知此事?虽然我们不愿批评这位唯美文风,象征大师的名诗人,但对他创作态度的不够严谨,搜材未经考查斟酌,也不能苟同。

  还原真相

  后汉文风多用譬喻,如以香草美人喻君子,建安赓继余绪,开启六朝华美文风的曹植当然擅长于此。笔者以为:〈洛神赋〉的书写策略即为用譬。形容洛神的「丹唇外朗、皓齿白鲜、明眸善睐」「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即是以美女譬喻作者自己的「才美」,并赞美他至爱的魏王朝。「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喻意更是明显赋作写于黄初四年,曹丕在位,这篇作品是子建特别写给嫉他、害他的老哥皇帝看的。当然,也明知老哥雅爱文学必然会看。也相信他一定会看得懂赋中譬喻之意。文情并茂的作品可能有如「良媒」,化解老哥皇帝的疑虑,了解到老弟绝非想要争夺政权,而只是身为魏王室曹家的一员,热爱曹魏,自忖才能尚堪驱驰,希望能泯忘前嫌,弃瑕录用,让他在文艺之外的事功之途也能有所表现,庶几无忝所生,无负家国。
  《洛神赋》的寓意毕竟成空,高才数奇的子建以强壮华年咽恨辞世。一千七百七十一年之后,让我们为他致敬,致哀!

作者:杨昌年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9-23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字体太小.要向鬼吹灯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09-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内容均收集自网上,原创也好,转发也好,只贡大家了解一些三国的内容,谢谢!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