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三国策中孙子兵法36计之运用系列(三)---借刀杀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卦有:《象》损: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古人按语说:故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知经》卷九《格形》)。

  古按语举了几则战例: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关羽得意,孙权肯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

  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 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

  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

  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

  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在三国策里,战局中一般很难用到“借刀杀人”,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平时积分还是官方的比赛,都是以联盟方式对抗的,而“借刀杀人”一般指的是假借非正式的盟友的力量去抗衡或者消灭目前自己所存在的敌人或者障碍,但是平时积分同盟都是正式的,自己与盟友的兵力可以说是一个整体,说不上借与不借。
  
  不过,在军团之间的政治斗争中,倒是与历史有点相似,也存在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类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到“借刀杀人”的策略。但是,此计的手段比较阴暗,如果在这里说的太过于直白,反而不太好,所以这里也就不再谈论在军团上的运用了。

  虽然说“借刀杀人”在战局中很难用到,但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可以运用与“借刀杀人”相似的策略,这主要表现在兵种之间的配合上。

  在兵种之间的配合上,如何运用“借刀杀人”呢。众所周知,三国策里各个兵种存在着相克的关系,枪克骑,骑克刀,刀克枪,弓兵克制任何兵种而又被任何兵种所克。然而很多情况下,敌我双方又存在着将领或者兵力的差距,比如,枪打不动骑,骑打不动刀,刀砍不动枪等等。这时候就要充分利用合击,借用其他兵力的力量提升自身攻击的效果,以达到制敌的作用。这些都是相同兵种之间的配合,主要是利用合击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的主力兵种被对方所克制,然而你的将领与对方不相伯仲或者次于对方的将领。比如你骑兵虽然有骑射可以缩小被枪兵克制的程度,但你却射不动对方的队伍,这时候就要利用刀骑合击综合克制的原理去对付枪兵,虽然比较麻烦,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制敌策略。同样,枪对付刀可以利用骑,刀对骑可以利用枪,弓嘛,本来就克制所有兵种,除了利用其他兵种作做肉盾开路外,还是多多出弓充分利用合射的好。

  还有,联盟作战进攻时,多多利用盟友之间兵种的配合,取长补短,比如,在战局中后期,敌方的防守都会有所准备,一般都出若干妖刀防守,这时候如果你是枪或者刀,准备出师偷袭,一般很难奏效。这时候如果同盟有弓或者骑的话,就可以让他们派出一定兵力配合你,这样偷袭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枪与对方刀相对,就尽量让同盟的骑刀来帮忙;刀骑相对,就尽量让同盟的枪骑来帮忙;骑枪相对,也可以让刀枪来帮忙,这样以达到兵种之间的互补,借用盟友兵种上的优势去打击目前克制自己的敌人。

  由此看出,在三国策战局中,“借刀杀人”也就是“借力杀敌”,这样对我刚才的说法比较吻合了,善于利用“借力杀敌”的玩家,对兵种之间的配合上有相当的高度,其实,能够充分利用“借力杀敌”的玩家基本上都是玩低训州的,高训州的兵种单一反而没有低训州那么完好的利用“借力杀敌”,这也是低训州较高训州优势的地方。低训州玩的好,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