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出祁山孔明第四、五次北伐军事路线示意图: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孔明第四次北伐,第二次兵出祁山,利用自己发明的省力运输工具木牛运粮,以解决蜀军运粮不济的问题。此次北伐,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面记载极其简略,寥寥数语而已[27]。不过感谢史学家裴松之和习凿齿,在裴注汉晋春秋之中,我们可以管窥这次战役是何等的惊心动魄[28]。 孔明再次兵出祁山,此时曹真大约是去年淋浴洗的太多,加上伐蜀虎头蛇尾实在窝心,结果一病不起、呜乎哀哉。魏明帝只好令司马懿率大军(约三十万[29])赴长安救火[30],节制张郃、郭淮、费曜等魏军名将。孔明亲率主力奔上邽,破郭淮、费曜二将,将上邽熟麦尽数割去。司马第一次与孔明正面交兵,多有试探,只是尾随孔明蜀军,若即若离,却不与交战,结果被部将讥笑为“畏蜀如虎”,司马听闻此言,显然心里不大痛快,加上诸将纷纷请战,自己又没尝过孔明的厉害,决定和诸葛村夫拼上一把。于是于五月派大将张郃攻打蜀汉将领王平于南围,自己亲率大军追击孔明,结果孔明命大将魏延,将领高翔、吴班大破司马,斩获司马军队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31]。司马只得归营拒战,坚守不出。此战又一次证明了孔明的军事才能——司马分兵二路,孔明则用南围王平孤军拖住张郃,集中兵力直取敌酋,打得司马抱头鼠窜。司马也算是领教了孔明的用兵,为日后缩头不出、又称赞孔明“天下奇才”埋下了伏笔。 六月孔明粮尽,后方李严运粮不济,于是矫诏命孔明班师(事见李严传),孔明遂退兵。司马命张郃追赶孔明,张郃明知王双前车之鉴,但军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去追。追至木门,中蜀军埋伏,蜀军万箭齐发,一代名将就这么成了蜂窝煤[32],倒便宜了司马营中安坐。 孔明第四次北伐整个经过,单从本传来看,实难窥全豹,只有综合裴注汉晋春秋、张郃传、李严传、后主传等史料,方能明之。 上面孔明大败司马的记载虽出自汉晋春秋,孔明本传并不载,然而考虑到陈寿为尊者讳的心态,加上魏末晋初司马一家的高压政治,本传记载得如此简略就不难理解了。不过,三国志王平传中却如实记载了第四次北伐王平镇守南围,张郃来攻,但不能克的史实[33],顺带记载了司马当时攻打孔明的史实——尽管未记载战况和结果。其他诸传又记载了张郃丧于追赶孔明退兵一役,两战之间的空白,用汉晋春秋孔明大败司马的史料填补,恰恰天衣无缝。 何况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是晋臣,没什么史料证明他和孔明是亲戚,也没有司马懿得罪他的历史记录,显然他没必要造司马懿的谣——更何况司马懿贵为晋朝宣帝,习凿齿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造本朝祖宗的谣,不想要脑袋了不成?一来无故造谣不合史德,二来在司马氏的高压政治下,嵇康写了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被司马昭喀嚓了,阮籍不敢得罪司马昭,只能狂饮至酩酊大醉,通过摧残自己来躲开司马昭通婚的请求。习凿齿怕是有天大胆量,也不敢无中生有,能如实记载已是难能可贵,再说上述记载与其他三国两晋史料对比,并无任何冲突之处,当为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