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国鲁肃原是泗洪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5-15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无不知东吴的鲁肃。在三国众多人物中,鲁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鲁肃(公元172-217),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人物。甚至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小说中

鲁肃是个“和事老”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完全被描述成一个忠厚而又平庸、没什么大用处的“老好人”。在小说、戏曲和电视剧中,鲁肃出场最多的戏是在赤壁之战前后,纯属一个被诸葛亮和周瑜两方都耍得团团转的“和事老”,除了为人忠厚老实以外,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优点,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诸葛亮偕鲁肃同去,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措。

尤其是《三国演义》“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描写,率军驻守长江的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为讨回荆州,设下刀斧手请关羽赴宴,想趁机加害关羽,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将计就计的关羽识破计谋、挟持震慑住,结果不仅未达到目的,反被关羽耍了回威风。

也许读者会问:如果鲁肃真是这样的人,周瑜临终怎么会举荐鲁肃代替他做大都督呢?这讲不通啊。史学家认为,《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文学作品中演义出太多的虚构成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为主人公,以蜀汉为正统写作的小说,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所以片面丑化、贬低了其他方面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显然不全是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探故里

临淮留有“子敬泉”

泗洪县临淮镇,是位于烟波浩淼的洪泽湖西北岸的一个水乡小镇。这里是鲁肃的家乡。《三国志》、《帝乡纪略》、历代《泗州志》、《泗虹合志》等均记载:“鲁肃临淮人。”

记者日前来到临淮镇。在位于临淮镇中心的粮管所院内,有一处占地数十亩的荷花池,池中央立着一座六角飞檐的亭子,上书“子敬泉”三字。子敬,是鲁肃的字。亭下有一口古井,井水深邃。亭壁刻有鲁肃生平简介。当地文物部门干部介绍,这是三国名将鲁肃家井。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临淮人民砌桥筑亭,并将古井修葺一新。现今临淮镇的二河村,原名焕灯村,相传古时村上有鲁家庙,鲁肃常来祭祀上香,每敬香一次,庙上悬挂的佛灯都要更换一次,后人们将此村改名焕灯。

《三国志》、《泗虹合志》记载,鲁肃,出身仕族地主,生于东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襁褓中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少时的鲁肃,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怀壮志,乐善好施。大地主,为人仗义轻财,很有游侠风味,和小说中老好人式的文官形象不同,其实他很勇敢的。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官为居巢(今安徽桐城)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鲁肃毫不犹豫,慷慨地满足了周瑜的要求,“(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两人从此结为好友。相传他俩曾掘地接泉,以水当酒,喻示“君子之交”清如水。后来鲁肃家人将此泉用砖砌成水井,起名“子敬井”,又名“子敬泉”。

随着形势的发展,群雄并起,为了避害,鲁肃对其部属说:“……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至东土以观时变乎?”部属皆从命。于是,男女一行300余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汉代是不允许随意搬迁的,官府派人来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贯”,吓跑了追兵。

看历史

“孙刘联盟”展雄略

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弟孙权继位。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成王霸之业。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载,鲁肃向孙权献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就是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此构想堪与诸葛亮《隆中对》媲美。诸葛亮提出“孙刘联合”,这点鲁肃也想到了。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促成孙刘联盟。此战略对于赤壁之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进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鲁肃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借”给刘备。然后刘备到京口来见孙权,吕范劝孙权扣留刘备,遭到鲁肃的反对。他建议放刘备回荆州,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因为他看得很清楚,虽然曹操北退,实力未损,江东水军厉害,却缺乏骑兵,这时候即使并吞荆扬两州,也只能采取守势,情况将会变得非常危险。而且,荆州与东吴素来有仇,孙权势必无法很快安定荆州的人心。

单刀会

子敬才是真英雄

历史上的“单刀赴会”确有其事,但与小说描写相反,“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按照《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和《吴书》的记载,“单刀赴会”而将对手震慑住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推荐鲁肃继任。鲁肃被孙权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三国志》:“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公元215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借”去的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恼怒,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战略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此次会谈后来被称为“单刀会”。“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关公的大刀。“单刀会”上,鲁肃一番大义凛然的分析,说得关羽唯唯而退。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鲁肃以他的大智大勇,促进了一次重大危机的化解,孙刘联盟暂时得以维持。

处乱世

诚实守信立根本

公元217年,鲁肃在军中病逝,享年46岁。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丧。鲁肃死后,孙刘联盟随即崩溃。219年吕蒙白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杀;222年陆逊大败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鲁肃墓位于今湖南岳阳,岳阳一带自古尊鲁肃为贤人。历代史家认为,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并不亚于诸葛亮。

记者在鲁肃故里泗洪县临淮镇采访时,当地人对鲁肃都很崇敬。奇怪的是,他们对于《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文学形象并不很在意,一位老者说:“小说中鲁肃最大的特点是诚实、诚信,这是最重要的。你看,虽然《三国演义》抹杀了鲁肃的智慧与才华,但无法否认鲁肃的诚实与信用。”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05-16 20:04:00 | 只看该作者
鲁肃是安徽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5-20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安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05-21 22:56:0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安徽名人比较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