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补充一下,刘备在得知孙权占据荆州关羽失败后,肯定是马上汉中回成都,所以他即使出汉中,时间也一定很短,甚至连应有的准备都没有齐全就回来了,也许正是如此,各类历史记载才没有提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刘备压根就没有再出过汉中,那么以上论述就没有意义了。(那岂不是写了一堆废话?)
十一、结局 关羽死了,孙权得了荆州,但获利最大的是曹操。 《三国志·赵俨传》:“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禽也。’......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 建安二十四年冬天就已经开始了夷陵之战...... ------------------------------------------------------------------ (注一)《三辅决录注》曰:(建安二十三年)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 (注二)《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注三)《三国志·于禁传》: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 (注四)《三国志·孙权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注五)《三国志·满宠传》: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 (注六)《三国志·吕蒙传》:“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注七)《三国志·全琮传》: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阳华亭侯。 (注八)《三国志·董昭传》: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 (注九)《三国志·董昭传》:昭曰:“军事尚权,期於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注十)《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 《三国志·裴潜传》: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 (注十一)《三国志·桓阶传》: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於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於摩陂。贼遂退。 (注十二)《三国志·杨戏传》:糜芳字子方,东海人也,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 (注十三)《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注十四)关羽镇守江陵废弃旧城,筑新城,后来东晋桓温在此基础上扩建,形成了今荆州市的雏形,《水经注》说:“旧城,关羽所筑”,《城邑考》说:“相传关羽所筑,晋桓温增修之”。《元和郡县志》记载:“城本有中阁,以北为旧城也,以南为关羽所筑。” (注十五)《三国志·陆逊传》: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首尾西方。逊复部旌讨破布、凯。布、凯脱走,蜀以为将。 (注十六)《三国志·许褚传》: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於殿外。 (注十七)《三国志·吕范传》: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又有温恢没有离开河肥知双方各自防备。 (注十八)《三国志·吕蒙传》: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注十九)《三国志·曹仁传》: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注二十)《三国志·刘封传》:“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又见《三国志·刘备传》: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又有《三国志·关羽传》: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