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5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名士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6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云:真我本色
三国志中对赵云的记载不多,但从其对赵云立传的位置安排来看,就可知赵云当时在蜀国的地位与名声之高,绝非有些网友所说那样,“赵云只是一个不能领兵的护卫长而已。”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肤浅了。

虽然赵云的官职最高只做到镇东将军,但这并不能表明赵云能力的优劣。要知道周瑜的官职也只不过是个偏将军,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如:王昶(骠骑将军)、朱据(骠骑将军)等辈,他们的官职都要比赵云和周瑜高。难到就能表明他们的能力比赵云和周瑜强吗?可见这样的依据是根本不合理的。
何况镇东将军之职是属二品,而(前、左、右、后)将军之职也只属三品,可见赵云当时之职而不算低。

有人认为刘备不能用重赵云,至使赵云的才不能施展。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其实刘备是十分了解赵云的才干的,当刘备的势力刚开始壮大时,赵云马上就被任命为牙门将军。足见刘备绝不是把赵云当作一个护卫长看待。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牙门将军,赵云真正领兵上阵,正是由这个牙门将军开始的。
还有人认为刘备入蜀不带赵云,是因为刘备认为赵云能力不足。其实不然,当初刘备入蜀,并非要马上攻占刘璋的地盘,所以带去的人员无需太多,如果带多了,反而会使刘璋怀疑。而且荆州新占,民心未稳,外敌未除,必须留下大量心腹人员驻守各郡,而赵云正是合适的人选之一。故此刘备入蜀只带了黄忠、魏延等将(魏延当是还不是将军,直到占领益州后才封为牙门将军)。

后来庞统战死,刘备只好召孔明带人前来帮忙。对于赵云入蜀,<三国志>中有以下记载:

“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
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由“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这一句可的知,赵云当时已经是独自领兵作战将军,说赵云不能领军实在是无知。

其后,在刘备攻打汉中的过程中,赵云虽然未能建立奇功,但亦有据汉水以寡胜众的光辉战绩,有人认为<蜀鉴>的记载不可信,但我认为还是可信的。虽然<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攻打汉中这么重要的战役,赵云是不可能没有参加的,而且在汉水这一场战斗,只是属于普通的交战而已,对整个战役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蜀鉴>的记载完全没有夸大需要。而且大家既然可以认同<曹瞒传>和其它别传,为何就偏偏要怀疑<蜀鉴>与<云别传>呢?

在赵云的晚年,<三国志>中还有以下的记载: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由上文可知,当时孔明派赵云以小数兵力去吸引曹真的大军,然后自已率领主大军由祁山进兵。要知道,吸引曹真的主力大军不是随便派个人去就行的。因为曹真绝非等闲之辈,若派一名普通的将领去进兵,曹真是不会上当的。所以必须派一名相当有威望的人去执行,才能使曹真相信这是蜀军的大部队。
而且这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其重要性不亚于守街亭。因为魏军一旦以优势兵力来进攻,不但这支部队有可能全军覆灭,而且还会影响到全局的成败。所以必须派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方可担些重务。而最终孔明是将此重任交在赵云的身上。可惜这场战役,最终还是因为马谡失守街亭,从而导至全盘佳输。但赵云依然能在败军的情况下,以弱敌强,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由此可见赵云的才能绝非护卫长那么简单。
纵观赵云一生的几次大战,每次都是在败军之际方显赵云的英雄本色。这样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素质,正是作为一员大将应有条件。但很可惜,赵云终其一生都未能立过大功,实在是让人遗憾,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赵云不能立下丰功伟绩呢?我想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所至的。

一、赵云一生领兵作战的机会不多,但这并不是因为赵云的才能不足所至,而是由于刘备早期的势力实在太小了,赵云根本无兵可领,等到有机会领兵上阵时,赵云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比起魏国的几位早已名扬天下的大将,赵云成名和立功的机会来的实在太迟了。

二、赵云性格十分稳重,处事极为严谨。<三国志>和<志别传>在这方面的记载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性格就使到赵云的创造性思维受到约束,以至赵云在主动进攻方面的谋略不如关、飞、魏等人。但这并不等于赵云统率能力差,有些网友说赵云的统率能力最多只有60,我想他大慨误解了统率能力意义。统率能力应该是指管理约束部队和指挥部队临阵作战的能力,而不是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谋略。<三国志>中对赵云有这样的评价:
<三国志>“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三国志>“征南厚重,(征南指赵云)征西忠克,(征西指陈到)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由此可见赵云统兵作战的能力应该是十分优秀的。

三、无论是刘备时期还是诸葛亮时期,都需要一个绝对忠诚可靠、稳重能干的人,来担任统领中央禁军的职务,而赵云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赵云就一直都没有机会在外领兵驻防,这就使赵云少了很多立大功的机会,当然这和赵云不长于谋略也是有关的。
虽然赵云在谋略上不如关、张、魏等人,但在处理内务方面的能力却是优于以上众人,在<云别传>中有以下记载:
“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柔贤慈惠,执事有班,克定祸乱。”
可见赵云应该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绝非许褚、典韦等匹夫可比。

总的来说,真实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但也没有<三国演义>所写的那么夸张。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6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演义里的张飞与正史中的差别
鞭打督邮
演义:张飞干的。
正史:刘备干的。
三英战吕布
演义:张飞第一个冲上去大骂几句就开打。
正史:根本没有这回事,吕布是被孙坚打败的。
丢失徐州
演义:张飞酒醉被吕布偷袭。
正史:曹豹对刘备不满,被张飞袭杀,曹豹派的人内应吕布,许耽开门迎敌;再加上主力被刘备带走作战,张飞抵挡不住,徐州失陷。
再失徐州
演义:张飞献计劫营,被曹操识破,兵败后与刘备失散。
正史:不详,只记载刘备兵败,将军夏侯博被生擒,刘备逃亡,张飞跟随。
古城会
演义:张飞痛恨关羽降曹,亲自擂鼓督促关羽斩杀蔡阳后兄弟相认。
正史:蔡阳是后来被刘备所杀,张飞此时行动记载为跟随刘备投奔袁绍,关羽也在斩杀颜良后离开曹操回归。
博望坡
演义:张飞开始不服诸葛亮,大胜后对之心悦诚服。
正史:刘备亲自指挥,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
长阪坡
演义:张飞在桥上设疑兵之计骗过曹操,大吼一声吓死夏侯杰,但因拆桥被诸葛亮指责失虑。
正史:张飞断桥后设疑兵之计骗过曹纯,大吼一声没人应声,救了刘备。
赤壁之战
演义:张飞带伏兵吓得曹操落荒而逃。
正史:刘备与张飞带军攻打曹军岸上营寨,但并没有出全力。
荆南战役
演义:张飞攻打零陵,打败了刘度父子,斩了邢道荣。
正史:荆南四郡基本不战而降(武陵除外),张飞此时带领一千人马在江陵增援周瑜。
益州增援战
演义:张飞用计智擒严颜,并收降对方,使以后的敌人基本不战而降。
正史:与演义大同小异。
夜战马超
演义:两人打了一天最后挑灯夜战仍未能决出胜负。
正史:马超早已刘备接上头,一到成都就宣布叛变,根本没和刘备作战。
汉中之战
演义:张飞用计打败张合,张合单身弃马逃命。
正史:与演义大同小异,张合弃马爬山,带着十几个人逃命。
死亡
演义:张飞命手下赶置白衣白甲,结果被害怕完不成任务的范疆张达杀害(说他睡觉是睁眼
的)。
正史:张飞领万余人马准备出征,出发前被范强张达杀害(二人可能是间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6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谈颜良与文丑的武力

一:文丑与吕布的比较

“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
“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

“十余合”与“数合”还是有差距的。
二:文丑与赵云的冲阵比较

“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

颇有长坂坡的感觉,但还是次些。
三:文丑与赵云武力的比较

“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

最初文丑追杀,主观说应该是带着兵的,否则“直取”就有些不妥。赵云也不慌。后来赵云来了援兵,文丑就退了。也就五六十合而已,尚不能判定他们是同档次的。先退的也是文丑而非赵云。
四:战场上颜良、文丑、麴义VS赵云

“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却说袁绍乘马出观,呵呵大笑曰:“公孙瓒无能之辈!”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后面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对绍曰:“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瓒杀透重围,回到界桥。”

似乎一个赵云,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抵得上颜良+文丑+麴义了。
五:袁绍、颜良、文丑VS刘备、关羽、张飞

“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

这就不再分析了。哪种组合更强一目了然。

六:颜良与马超的比较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颜良杀了宋宪、魏续,二十合败徐晃。
马超二十合败张合,九合败于禁,杀李通,顺便还实实在在地杀败曹操全军,把曹操逼到有生最狼狈的“割须弃袍”。这比诸将栗然要更强一筹了。
何况徐晃之败,有引出关羽的嫌疑。作为曹操护卫的许褚,也不可能轻易出阵单挑的,马超是战遍了曹营,下书相约这许褚才愿意出马。颜良无论单挑还是冲阵,都还没达到马超的层次,能逼得许褚出战。

七:颜良与文丑的比较

“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关羽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徐晃并没有严格输给文丑。带主观因素来说,无论按循序还是战绩,颜良应稍强。

结论是,颜良与文丑与吕布、马超、赵云、关羽、张飞都还是有细微差距的,可在以上论述中找到根据。
把颜良与文丑抬到前五的位置,是不太妥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6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十大寂寞高手

大家习惯上把吕布和五虎等划为三国超一流武将。就演义来说,在那时似乎没人能凭纯武力在百合内战胜他们。但真正最强的高手不应该是这些疲于带兵的大将,某些不知名的偏将或小兵,一样能轻松干掉他们,只不过没机会罢了。细看小说,能挖掘出一些实力有可能远在五虎之上的高手。由于他们的武力在三国里似乎没什么威名,这里暂且称他们为寂寞高手。

NO.1 乌戈国国主兀突骨
形象: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战绩:
颠峰时期的魏延在他面前,不过如同小儿,先大败,再诈败十五阵,也够丢脸了。赵云、马岱等都不敢与他直接交手。要干掉这位三国超级高手,只有采用:高科技。

NO.2 潘璋部将马忠
形象:
潘璋部将,神秘杀手,继吕布、关羽之后成为赤兔马的拥有者。
战绩:
一照面活捉以力量著称的关羽,一箭射死箭法超一流的黄忠,战败当打之年的关兴、张苞。战绩之高,三国无人能及。可惜防御能力不如兀突骨,通过暗杀能干掉他。

NO.3 金城人阎行,后名艳,字彦明
形象:
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至十四年,为约所使诣太祖,太祖厚遇之,表拜犍为太守。
战绩:
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当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想杀败号称吕布第二的马超,张飞卸了盔还不能,许诸脱了甲也不能,赵云没上,关羽更是连打庞德都吃了亏。可惜阎行大概不想抛头露面,一身好武艺就这样被埋没了。

NO.4
曲阿小将,无名
形象:
有胆气者,“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
战绩:
阻击程普等十二精锐骑兵,约五十回合时间(孙策第二轮单挑太史慈五十回合以上,程普才赶到)。而程普此时仍年轻,能挑太史慈三十合而不落下风。可惜他也许看透了世态炎凉,隐退江湖了。

NO.5
乌角先生,左慈
形象:
眇一目,跛一足,头戴白藤冠,身穿青懒衣。金氏小说里绝世高手的形象。
战绩:
防御能力在三国绝对第一,许褚引三百铁甲军都奈何不了他,可惜攻击能力似乎欠缺。三国其余半神仙人物虽然有一些玄功,但攻击和防御力都不入流,打不了仗。

NO.6
洛阳牙将孟坦
形象:
轮双刀,有谋略。
战绩:
与关羽战三合,诈败,可惜马慢不小心被杀。虽然只有三合,但关羽一定吃了不少亏,导致胳膊酸痛行动迟缓,否则,不会被韩福轻松一箭射中,留下了日后逢箭就中的永久后遗症。可惜了,勇谋皆备的孟坦。

NO.7
偏将胡车儿
形象:
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战绩:
实力无法考证,超超级大力士,徒手武术格斗家的代表。

NO.8
岘山箭手,某小兵
形象:
无法考证
战绩:
射杀江东猛虎孙坚,无名小卒的代表。

NO.9
书生陆逊
形象:
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战绩:
武将出身,官至武将系列之极品:大将军。他不仅是最高级别的将军,更是百万人敌的大军师大统帅,掣一剑而威震全军,一生未逢一败。武侠小说里这样的书生最为深不可测。

NO.10
皇叔刘备
形象:
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战绩:
防御能力不亚于妖道左慈。长征五万二千里,难不了他;一次次兵败,伤不了他;多次遭受数名一流武将的追杀,也能从容脱身。攻击力方面,他曾打败过吕布,还曾一挥手就分开了纠缠搏斗中的关羽和张飞(央视),让此二位从此心服口服,至死追随,其实力之高可谓无法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6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高顺

客观地评价高顺,将他排为三国中一流的武将应不为过。

先来看高顺的地位。在吕布军中,高顺和陈宫一武一文,应算是左膀右臂。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好比成吉斯汗的四鹰四狗)。“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名满天下,众人皆知;臧霸后来被曹操委以方面之任,袁曹争霸时以类似游击战的战术牵制了袁绍的战略左翼。就是这么两个狠角色在吕布手下当时也只是“健将“,由此可见高顺的厉害所在。

我们先从三国演义说起。

首先,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当是无疑。先看第11回,“高顺方引军到,杀将入来.....吕布自引救军来...背后高顺、魏续、侯成赶来“,在危及时刻,吕布总是首先派高顺到最危及的地方;再看第17回,“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这里可以看出高顺总是独挡一面,而其他健将都是两将双出.

高顺勇武到什么程度,且来看这个片断:“布...令高顺领兵五万,袭玄德之后。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比及高顺军来,玄德已去。“可见高顺威名所向,连拥有张翼德和关云长两员猛将的刘备都望风而逃.

若单论个人武力,高顺似乎也能入得一流好手.夏侯元让拔矢啖睛之前,就曾和高顺力斗四五十合,若以武侠小说的观点来看,那也是夏侯?剧斗之后真元损耗,内气不继,才着了曹性的道儿,重创夏侯?的功劳多半还是归于高顺的武勇.

再来看看三国志史书上真实的高顺是如何的勇猛.

“(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中,似乎除了可以看见七百视死如归的壮士,无数舍死还生的血战外,还有一位勇烈沉稳的将军.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反目,派高顺统率大军攻击小沛的刘备军。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抵挡“陷阵营“的兵锋,高顺占领小沛,随即击破由曹营头号大将夏侯?所率的曹操援军。这是高顺军人生涯的颠峰.
裴松之注〈吕布传〉引〈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短短十一字里,一位严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朴素严谨,善于自我克制的真正军人形象跃然纸上。汉末乱世,兵戈四起,朝不保夕,人多有世事无常,及时立业行乐之叹,加之汉人有豪饮之风,因此后汉三国人物多嗜酒无度。作为乱世中的军人,高顺放弃了血战之后无节制的放纵与欢乐而选择能够随时保持清醒与克制的道路,仔细想来,让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的自律,更是为主君随时准备清醒状态的那一份忠义之心,换句话说是真正的“无我“。在骄悍暴虐,杀掠无度的吕布并州军团中,独善其身的高顺,使人感到分外的清新可敬。

高顺的冲锋陷阵,可以说无愧完美的军人称号,然而他更令人钦佩的还是那种高洁忠义的品格。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萌?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舆性,送诣布“。深夜兵变这种险恶无比的形势下,吕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于是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

对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以怨报德的主人,高顺不仅为他冲锋陷阵,更是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辅佐他。某次吕布要亲自出军向臧霸索要财物,高顺劝他珍惜名声,不要为这等无谓的行为出兵,实际上是变相的劝谏吕布不要过于贪图小利。吕布自然不会听从。关于这个主人的本性,高顺是看的很清楚的,他常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实际上就是含蓄的指出了吕布翻覆无常,轻狡刚愎的毛病.吕布呢?“知其忠而不能用“。不仅如此,郝萌反后,吕布开始猜忌诸将,甚至剥夺了高顺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直到作战时才赋予他临时指挥权,面对如此的猜忌与冷遇,高顺仍然无悔的为吕布作战直至最后。(“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开城投降的,却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魏续。吕布势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臧霸只身逃亡,而高顺则被降将所俘。关于这些人物的下场,史书与演义大致相差无几,看看演义中的描写:吕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张辽破口大骂,与其说胆略,更不如说是明知必死后的破罐破摔。而真正率真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那是一种“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

或许曹操是更好的主人,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自己捍卫的旗帜倒下了,自己自然没有存活的意义。简单质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种大义凛然的借口的,不过至少任何人也无权指责贯彻自己信念慷慨赴义的殉难者。

也许忠义的关云长将在高顺面前羞愧的无地自容.

另:高顺的身世,确实算是三国中的一个迷.而最另人奇怪的,却是他的字(诸葛亮字孔明的字)遍查资料,未有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05-26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唉,都是转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05-27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05-29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多看三国文章,多了解三国知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05-29 15:08:00 | 只看该作者
[em03][e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06-11 04:01:00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